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肌层一层缝合582例临床分析梁少坚(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湛江524037)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缝合子宫切口肌层为二层缝合,即内层连续或间断全层缝合,外层连续褥式包埋缝合。笔者于1992年3月至1995年3月对582例子宫下段剖...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的影响。方法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 1 0 6例 ,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 ,并与同期 90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作对照。结果 :肌瘤剔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长于单纯剖宫产组 (均 P<0 .0 0 1 ) ,肌瘤剔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 2 4 h内出血量多于单纯剖宫产组 (分别为 P<0 .0 0 1 ,P<0 .0 5) ,多发性肌瘤剔除术的出血量多于单个肌瘤剔除术(P<0 .0 1 ) ,两组的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时应根据产妇的体质、肌瘤的多寡来决定是否同时剔除肌瘤 ,一般状态良好的产妇在剖宫产的同时应尽可能行肌瘤剔除术 ,以免受日后再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的治疗效果。方法经阴道对8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80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无膀胱、直肠损伤,剔除肌瘤159个;手术时间40~90min;术中出血量15~140mL。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操作简便、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产妇共89例,其中行B-Lynch缝合的34例设为A组;未行B—Lynch缝合、用其他传统方法治疗者的55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二次手术和DIC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结果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是(729.7±306.7)mL和(43.6±7.7)min,明显低于B组的(1235.6±637.6)mL和(55.6±17.2)min(P〈0.01);两组二次手术、DIC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ynch缝合可有效减少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4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德国蛇牌单、双电极电子腹腔镜实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通过对48例患者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观察,其中浆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效果最满意.肌壁间肌瘤小于1/2肌瘤核位于肌壁间内,手术成功率高,出血少.瘤体2/3位于肌壁间内,手术成功率较低,往往因术中出血多而中转开腹手术.娴熟的缝合技术和缝合技巧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关键.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属微创手术,切口小,创面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目前保留生育要求的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宫阔韧带肌瘤患者136例,所有病例按照收治时间前后分为一组(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和二组(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其中一组28例腹腔镜手术,33例开腹手术。二组59例腹腔镜手术,16例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一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99.2±14.7)min和出血量(95.9±14.3)mL均高于开腹组(P0.05);二组中腹腔镜手术率高于一组(P0.05),二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二组腹腔镜较一组腹腔镜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虽然两组中腹腔镜组的直接医疗费用高于开腹组,但非直接医疗费用和误工费低于开腹组,两者的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和腹式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术式,对于直径小于10cm的阔韧带肌瘤,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212例(第二产程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头位非第二产程剖宫产9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出血发生率和出血原因。结果第二产程组的出血发生率为15.6%(33/212),术中出血量为(378±252)mL,对照组则分别为5.4%(50/930)和(309±21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组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4.5%、3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和12.0%(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是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产程观察和评估、处理好围手术期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阑尾炎McBurney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术的效果。方法:阑尾炎患者1230例术中采用McBurney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切口甲期愈合1068例(86.8%),乙期愈合154例(12.5%),丙期愈合8例(0.7%).无切口疝和肠管切口粘连。结论:腹膜外全层缝合应用于McBurney切口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双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产后行剖宫产且术后出现产后出血23例用双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对手术止血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使用双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前的常规止血无效,所有产妇都行双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止血,术后23例产妇出血均得到控制,成功保留子宫,并且术后随访所有产妇子宫出血得到控制,术后患者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情况,应用双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同时能够保留产妇子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结果 62例产妇中阴道试产分娩39例,阴道试产分娩成功25例(40.3%),试产失败的14例行急诊剖宫产,23例行择期剖宫产术.急诊剖宫产组平均的住院费用最高,择期剖宫产组次之,阴道试产组最低(P<0.01).阴道分娩组出血量最低(P<0.05),急诊、择期剖宫产组的产时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剖宫产组术后感染率较阴道分娩组高(P<0.05),但与择期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掌握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适应证,提倡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不仅可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再次剖宫产的发生率,而且可节省住院费用,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宫颈段顽固性出血的适宜止血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施行宫颈段剖开浆肌层和肌层"十"字交叉重叠缝合止血.结果20例均于术后出血停止,无中转行子宫切除术和发生晚期产后出血,术后恢复良好,3~6月左右月经复潮.结论本法对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宫颈段顽固性出血止血效果良好,既能挽救生命,又能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全身用药、局部用药以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36例,分为A、B、C 3组,每组12例。A组以甲氨蝶呤(MTX)进行全身用药治疗;B组以MTX局部用药治疗;C组以MTX局部用药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 A、B、C 3组患者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分别为(73.2±58.4)、(41.7±11.5)、(12.9±6.8)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瘢痕部位包块消失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总有效率优于A组(91.6%vs 41.7%,P〈0.05)。结论 MTX局部用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直肠下段癌行Mile’s手术.经腹膜外通路制作人工肛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l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切除.造口段结肠经腹膜外穿通腹壁肌肉引出腹壁行人工肛门单腔造口;与同期完成的46例传统Mile’s手术人工肛门进行随机对照分析。结果:改良组90.14%(64/71)和传统组23.91%(11/46)的病人术后3个月控便满意,改良组91.07%(51/56)和传统组40.54%(15/37)的病人术后1年控便满意。改良组无人工肛门缺血坏死、脱出及人工肛门旁摘等并发症;切口感染、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Mile’s组(P〈0.05)。结论:改良术式提高了人工肛门的控便能力.减少了人工肛门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抚触子宫促使胎盘剥离对减少剖宫手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132例(观察组)接受剖宫产的孕妇在胎儿取出后采用抚触子宫的方法促胎盘剥离,另120例(对照组)剖宫产孕妇无接受抚触子宫处理,测定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子宫大小及硬度、第二产程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9.0±42.0)mL及(352.0±92.0)mL;术后24h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减少量分别为(1.1±0.6)g/L及(2.3±0.9)g/L;子宫大小(宫底至耻骨联合上缘距离)分别为(17.2±1.2)cm及(18.9±4.3)cm;第二产程分别为(0.4±0.2)min及(3.1±0.9)min。两组的各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抚触子宫促使胎盘剥离可减少割宫产术中出血,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子宫捆绑术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取子宫捆绑术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不同术式产妇在手术时间、催产素用量、产后血性恶露干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手术费用的指标的差异和子宫捆绑术组产妇在手术前后的单位时间出血量、生命征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虽然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但其保宫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P〈0.05)。两组的催产素用量、产后血性恶露干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手术费用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明显改善(P〈0.01)且心率下降(P〈0.05),但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改变。结论子宫捆绑术是处理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0a间子宫肌瘤摘除术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5例手术患者术后经过均良好,无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随访251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者为94.1%(176/187例),术后妊娠率为71.6%(78/109例),有27例术后肌瘤复发,复发率为10.8%。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解除症状,保留年青患者的生育功能,更重要的是维持卵巢-子宫的内分泌功能,保障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在生育期妇女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切开取胚术在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茂名妇幼保健院、信宜市丁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经阴式超声检查确诊的12例子宫瘢痕切口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行经阴切开取胚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正常月经来潮时间,观察术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5.8±12.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18.3)m L,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示术中切除组织为瘢痕组织及部分坏死的胎盘绒毛、蜕膜组织。1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4±2.0)d;平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5.2±2.3)d;平均术后血-HCG恢复至正常水平为(14.6±6.2)d;平均术后正常月经来潮为(31.8±7.2)d。结论经阴切开取胚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具有一次性清除病灶,微创,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肌瘤伴贫血、拟行全子宫切除患者20例,采用米非司酮10mg/d,连续服用3个月;同时选用同期在年龄、临床症状及体征上无差异的未用米非司酮治疗的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服药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子宫及肌瘤体积;对服药组及对照组治疗情况和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服药组治疗期间均闭经,贫血较前纠正,子宫及肌瘤缩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前及术中输血率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术前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TAVH)2种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09年3月43例在我院行TLH(14例)和TAVH(29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基本特征、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TLH组术中出血量为(119.3±28.7)mL,明显少于TAVH组的(157.6±19.9)mL;手术费用为(7062.8±943.5)元,明显高于TAVH组的(6206.8±1320.1)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H和TAVH均是安全可行的术式,各有优缺点,TLH有成为子宫切除主要术式的趋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者的熟练程度选择具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35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和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妇产科术后腹壁伤口愈合不良35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腹壁伤口愈合不良中,轻度18例(51.4%).中度12例(34.3%),重度5例(14.3%),采用频谱仪照射或切口缝线、清创、引流、缝合等不同处理方法均治愈。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提高术中操作技术,可降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切口愈合不良.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