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牛脂肪坏死症以日本黑母牛多发,其特征是腹腔内脂肪,特别是结肠、直肠和肾周围的脂肪发生变性坏死,形成坚固的肿块,压迫肠管及妊娠子宫,导致肠腔及子宫狭窄,进而引起消化道疾病和流产。近年来发现,本病不仅母牛发生,而且同种公牛亦有发生,因而成为影响优良犊牛生产的因素之一。本病在肉牛饲养地区几乎均有发生,被认为是脂质代谢异常所致的肥胖综合征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牛的脂肪坏死症有所增加,肉用牛尤为显著。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查,1981年因本症死亡或淘汰的肉用牛为死亡、淘汰牛的3%,包括正发病的牛,其数字更高。岩手县,尤其是水泽家畜保健卫生所肉牛场,在我国也是屈指可数的肉用牛饲养基地,发生本症的牛也是急剧地增加,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故有必要尽快地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牛的脂肪坏死症(abdominalfat necmsis)不断增加,特别是肉用牛更为严重。根据日本1981年统计,因本病多死亡或废弃的肉用牛约占总死亡废弃头数的3%,目前  相似文献   

5.
牛弥漫性脂肪坏死症在临床上很少见,发病原因尚不太清楚,但已查明代谢障碍是该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我们曾在牛宰后肉品卫生检验中遇到1例,现将病理学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脂肪坏死症是一种以腹腔内脂肪坏死,特别是结肠、直肠和肾脏周围脂肪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形成坚硬的肿瘤样物,压迫肠道和妊娠子宫引起肠道和子宫狭窄进而导致消化道疾病和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以往在对牛脂肪坏死症诊断过程中都是将其作为肿瘤疾病进行诊断,但是最近几年,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该种疾病并非脂肪肿瘤疾病,而是脂肪组织变性坏死引发的一种疾病,因此称为脂肪坏死症。该种疾病广泛的存在于牛养殖场中,严重危害牛养殖产业。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牛脂肪坏死症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 牛极少发生脂肪坏死症(fat necrosis),国外记载牛腹腔脂肪坏死时,可造成直肠肠径狭窄,是由贮存的脂肪被包围而变成坏死及发硬所致。国内研究甚少。现将我们在江苏省某县乳牛场发现的病例整理如下: 一、发病经过牛号194黑白花母牛,3岁,体重450公斤。该牛于84年6月8日,初胎顺产一公犊,35公斤。出现症状前一天,日产奶17公斤。6月15日,开始发现鼻镜干燥,不吃,瘤胃蠕动停止,粪便较稀,体温38.9℃,开始用一般健胃酊剂无效,后用高渗氯化钠、磺胺嘧啶、新斯的明、氢化可的松、葡萄  相似文献   

8.
本病是由于脂肪代谢障碍引起的肠系膜、肠间膜、大网膜等部位的脂肪组织,发生高度的不可逆性的脂肪变性与坏死性疾病。我场临床兽医,在历年淘汰废役牛只解剖过程中,经常遇到与本病相类同的病理解剖变化组织块,只因淘汰牛生前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所以往往忽视了对本病的生前诊断。现将7878号病牛的典型临床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一、病因:本病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据资料介绍,是由于过度饲喂碳水化物饲料,特别是含高脂肪性饲料,以及运动不足,牛体过度肥胖,内分泌失调等等原因引起。发病年龄多在4—9岁。高产、肥胖的乳牛易发。二、发病经过:我场黑白花奶牛7878号,5岁,发病前牛体肥胖。1983年1月2日发病,2月5日死亡。发病时体温不高,后期体温下降,精神沉郁,尾根上举,皮温不正,肝区有压痛。患牛食欲减退,瘤胃蠕  相似文献   

9.
脂肪坏死指的是腹腔内脂肪坏死硬固、压迫肠道或肾引起顽固性的消化器官障碍的一种疾病。患此病时大多死亡。发病原因:粗饲料不足,富于脂肪和蛋白质的饲料过多。于多发地区水质中检出硅酸碱阳性,未发地区则为阴性。多发于4~5岁龄,幼龄去势牛少发。直接原因是胰液的脂肪分解酶——胰脂酶浸润于组织  相似文献   

10.
11.
脂肪坏死症是由于某种原因腹腔过度蓄积的脂肪被饱和度高而又硬的甘油三酸所代替 ,这种脂肪结晶化以后 ,引起坏死性变化的疾病。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食欲不振和便秘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而在慢性病例 ,排粪量逐渐减少、次数增加 ,随病情变化 ,出现食欲减退 ,显著消瘦的症状。笔者在临床上曾遇到一例 ,现报道如下 :症状 :1头荷斯坦成母牛 ,6岁 ,第 3产 ,体况良好 ,于 1995年 6月下旬 ,产后 15d开始发病。病初精神沉郁 ,体温正常 ,食欲减退 ,排粪量逐渐减少、次数增加 ,接着下痢并变为血便 ,与粪便变化的同时 ,病牛出现食欲废绝 ,显著消瘦…  相似文献   

12.
对患脂肪坏死症的6头牛、20只山羊及8只绵羊进行了病理学观察。肉眼检查:牛的脂肪坏死是在脂肪组织中形成局灶性团块并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见于肠系膜(5/6)、大网膜(3/6)及肾周(1/6)。而山羊及绵羊的脂肪坏死则弥漫分布于全身的脂肪组织并有纤维组织增生。镜检时:所有病例的脂肪坏死的图象都是类似的,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坏死的脂肪细胞稍肿大,胞浆内含有放射状的针状结晶。坏死的脂肪细胞被含有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及巨细胞的结缔组织包围。  相似文献   

13.
<正> 1972年至1981年10月间,作者在贵阳市牛羊屠宰场,贵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及遵义市牛羊屠宰场中零星发现21头患全身性脂肪坏死症的屠宰羊(山羊15星,绵羊6头)。粗略统计本病在屠宰羊中检出率可占0.1~0.5%。患本病的屠宰羊轻症者局部剔割出场,重症者局部剔割后高温出场或全羊报废。给经济要带来一定损失。本文仅就该病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作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道日本黑牛常常发生牛脂肪坏死症,发现采用一种治疗人肝硬变的药物异丙硫灵(isoprothiolane,为 malotilate 的类似化合物),处治本症有效.通过直肠检查,检出51头有轻症脂肪坏死的日本黑牛,每日口服剂量为50mg/kg体重的异丙硫灵,共8周。治疗进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把自然发生的脂肪坏死症的病牛30例,平均分为三组,进行了治疗试验,第1组,日投薏米仁300克,第二组,日投由大豆提取的含有维生素E的S物质150克,第3组,日投薏米仁及S物质各150克,连续投药4个月,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采用直肠检  相似文献   

16.
<正>保护性脂肪应用于奶牛,能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奶质,降低应激危害和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等。保护性脂肪喂奶牛好处多,是一项新技术,具体操作时应注意:1选择保护性脂肪产品的类型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保护性脂肪产品中碳链短的脂肪酸,因其进入肠道后吸收好,利用率高。还要注意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可比饱和性脂肪酸好吸收、效果好。若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牛的坏死杆菌病(Necrobacillosis>是由厌氧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以组织坏死和脓肿性病变为主要持征。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症状是犊牛白喉、肝脓肿、其他内脏脓肿以及蹄腐烂等。有时还有其他症状。在实行肉用牛集约化肥育的欧美各国,肝脓肿的发病很多。近年来随着舍饲肥育的  相似文献   

18.
19.
笔者在 2 0 0 2年 4月份先后接到了忠良、大军、春蕾屠宰场送检的 3份猪肉样品 ,均是消费者买到猪肉后怀疑猪囊虫病肉 ,找到屠宰场后送检的。从病变部位及形态认定并非是猪囊虫 ,经检查确诊为营养性脂肪坏死。1 肉眼所见送检的 3块肉分别在 0 .2 5 ,0 .5 ,1.0kg ,其中有 2块是前槽 ,1块是后革酋 ,在其肥膘部位及肌肉脂肪中明显地看到小的如米粒 ,大的如黄豆粒大的质地较硬的球状或块状物 ,表面附有结缔组织、脂肪包围 ,之间被脂肪组织连接 ,切开病灶 ,并未见任何其他病变。2 初步诊断经查阅相关资料及分析 ,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会引起这…  相似文献   

20.
牛脂肪坏死症(Fat necrosis)是牛的一种以腹腔内脂肪,特别是结肠、直肠及肾周围脂肪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形成坚硬的肿瘤样物,压迫肠管和妊娠子宫,引起肠管和子宫狭窄,进而导致消化道疾病和流产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以往由于沉着的脂肪形成肿瘤样脂肪肿,故称之为脂瘤症(Lipomatosis).近年来发现,该病并非脂瘤症,而是脂肪组织的变性坏死现象,因而称为脂肪坏死症,被认为是由于脂肪代谢发生异常所致的肥胖综合征的一种.本病分布广泛,并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瑞典等均有本病发生,并造成了一定损失.据日本报道,由于该病造成的死亡和淘汰约占2.4%~3.0%.本病不仅奶牛发生,肉牛也有发生,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牛群近年来也有该病发生,据报道,在种畜场或奶牛场历年淘汰牛的宰后检验中可经常见到此病.患病牛不分性别,但以母牛多发,其发生年龄以3~19岁居多,2岁以下牛较少见.不同年龄组中,以5~7岁以上的经产牛多发,且常见于较肥胖的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