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ACC合酶cDNA克隆及其对美洲黑杨体内乙烯产生的反义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大豆ACC合酶基因GMCACCSI编码区15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2元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合酶反义RNA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后用该农杆菌侵染美洲黑杨叶片,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选择转化子和植株再生,通过PCR检测从抗卡那植株中选到15株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初步确证了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插入到杨树基因组DNA中;对杨树幼苗乙烯释放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幼苗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的22%。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对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ngolicaLitv)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4个群体、3个酶系统(GOT.MDH.EST)的5个位点。结果表明:樟子松群体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所有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4;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7.5%;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2.38;樟子松群体内分化程度较大,群体间分化较小。群体内变异为95.4%,群体间变异为4.6%。漠河群体、十八站群体、高峰群体与红花尔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番茄ACC氧化酶基因LEETHYBR编码区0.9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氧化酶反义RNA的二元载体。用农杆菌侵染美洲黑杨叶片,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选择转化子和植株再生,通过PCR检测筛选到16株转基因杨树植株,Southernblot分析初步确证了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插入到杨树基因组中;对杨树幼苗乙烯释放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植株的28%。  相似文献   

4.
桤木群体遗传分化研究I.DNA提取和PCR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桤木(AlnuscremastogyneBurk)为桦木科(Betulaceae)植物,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桤木喜光、喜湿,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护林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外对桤木属(Alnus)植物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于生理生化方面包括生长、固N、抗涝性以及种间杂交研究等[1 3]。虽有学者利用RFLP研究其核糖体DNA的基因结构、以同工酶技术研究桤木属的群体遗传变异[4 6],但未见应用RAPD技术的研究报道。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的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和多…  相似文献   

5.
利用RT-CR技术克降了番茄ACC氧化酶基因LEETHYBR编码区0.9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笔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氧化酶反义和RNA的二元载体。  相似文献   

6.
松树DNA的分离和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令海 《林业科学》1994,30(4):364-369
松树DNA的分离和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曾令海(广东林业科学研究所广州510520)CDanaNelson(ForestMoieculorGeneticsLob.Gulfport,USA)关键词DNA,RF,LPDNA分析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起步...  相似文献   

7.
以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自然分布区内3个亚区、12个地点、557株优树子代10年生数量性状为依据,分析了亚区间、地点间及个体间生长差异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亚区优树子代在辽宁草河口表现最好,中亚区最差。从性状间相关分析可知,3个亚区表现出不尽一致的遗传特性。从选择效果看,3个亚区内优树都为正向选择。作为对照的草河口人工林子代在生长上大大超过了天然林优树子代,表现出显著的种源效应  相似文献   

8.
张星耀 《林业科学》1998,34(4):59-72
外担子菌属的真菌引起树木的细胞增生性和肥大性病害。本研究基于PSA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和性状的模糊解析,以及分离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氮源,碳源下生长曲线的模糊解析和28S rDNA-PCR-RFLP解析,分布于日本的12个种和1个变种的外担子菌属真菌的35个分离菌株被分类为18个菌群。其中9个菌群和传统分类的种是一致的,这些种包括:坏损外担子菌、网状外担子菌、山茶外担子菌、E.cylindros  相似文献   

9.
中国松树枯梢病菌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随机增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发生于我国13省区16种松树和其它2种针叶树上的松枯梢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55个菌株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7个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共得到200个RAPD标记,其中98.5%具有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将55个菌株分为3个类群。各菌株间的差异与其寄主种类无明显关系,与其地理来源在某些类群间有一定联系,但在大多数菌株间相关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分析大青杨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苏晓华  归复 《林业科学》1997,33(6):504-512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探测了大青场(plpulusussuriensisKom.)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结果得出:用14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产生180个扩增片段,扩增片断在211bp至1636bp之间。Shannon表型多样度(HO)估测值在群体间变动范围为0.271至0.392,平均为0.310。对分子水平变异分为群体间和群体内两部分进行分析,群体间分量占总变异的62.3%,群体内只占37.7%。不同引物在群体内探测能力也各不相同,CHl-l引物探测多样度(HO)最高(0.540),而2116引物最低(0.151)。  相似文献   

11.
秦岭华山松小蠹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通过对秦岭林区海拔1600~2200m的中山地带华山松小蠹虫种类和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秦岭林区入侵危害寄主华山松的小蠹虫有19种,其中能构成竞争和共存的小蠹虫主要有11种。虽然,这11种小蠹虫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宽度,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但各小蠹虫可依据其对寄主树木营养和空间需求的不同、种群密度的相互制约,以及入侵寄主树木时序的差异达到竞争的平衡和共存。秦岭华山松小蠹生态系统的建立,首先是由华山松大小蠹入侵健康华山松,并通过携带蓝变真菌入侵寄主树木,迅速克服寄主树木抗性系统,使寄主树木树势衰弱;其次松六齿小蠹、暗额星坑小蠹和松十二齿小蠹,作为秦岭华山松的主要次期性小蠹,迅速入侵衰弱的寄主华山松;最后其它次期性小蠹虫入侵寄主树木,利用寄主华山松剩余营养和空间。从而实现秦岭华山松立木小蠹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抗病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从DNA水平上研究了湿地松 (PinuselliottiiEngelm)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和连锁不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有效等位基因数目在各位点间变动范围为 1 0 47~ 1 996 ,平均为 1 4 499;基因多样度范围为 0 0 44 9~ 0 4 99,平均为 0 2 781 ;Shannon信息指数的范围为 0 1 0 95~ 0 6 92 2 ,平均为 0 4 32 7;这3个遗传多样性度量的大小顺序基本相同。 1 0 4个分离位点共有 5 35 6个位点对 ,其中 35 5对在显著性水平为0 0 5下达到显著的连锁不平衡状态。该抗病种子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飞虱科5属10种15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16S rDNA基因长约480 bp片段的序列,分析了其序列组成及变异特征.所获序列中,A+T约占77.5%,其中,190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了变异(约占39.6%).利用MEGA 4.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外群与内群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317)最高,内群各属间和各属内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209和0.132)次之,而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013)最低.构建了10种飞虱科昆虫的MP和NJ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各属飞虱基本上形成单系群;各种飞虱各自不同地理种群均聚为一支,构成一单系群,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种类的飞虱.上述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线粒体基因序列(12S rRNA和16S rRNA)的联合分析,采用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构建了狭口蛙属9个物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狭口蛙属为单系类群;(2)四川狭口蛙和多疣狭口蛙先聚为一支,后与北方狭口蛙聚为单系;(3)狭口蛙属分为印度-斯里兰卡支系,中国西南-东北支系和中国南部-东南亚支系等3个地理居群。  相似文献   

15.
用RAPD分析麻核桃起源与分类地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麻核桃、核桃楸、核桃、奇异核桃和核桃×核桃楸的人工杂种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选用28个10bp随机引物扩增出332个DNA片断,片断大小在259bp~3054bp之间,其中243个DNA片断呈现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断的732%。依据扩增结果进行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分析,据此构建聚类树状图。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核桃的天然杂交是麻核桃形成的主要机制;在麻核桃形成过程中,核桃楸的遗传贡献率大于核桃;在胡桃属分类中,麻核桃应归为核桃楸组,这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松球壳孢菌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证明 ,国内供试松球壳孢菌 (Sphaeropsissapinea)的致病力明显高于美国的B型菌株 ,与A型相似 ,致病性较强。B型也能无伤侵入 ,只是发病率明显低于A型。伤口并不是病菌侵入的唯一途径 ,自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 ,病菌可直接侵入树木当年嫩梢并使之枯萎 ;此后 ,随着梢部组织的不断成熟与老化 ,伤口对病菌侵入与危害的作用才得以显现出来 ,无伤接种时不发病或只产生部分枯叶。气孔也是病菌侵入的途径之一。病菌不但可侵入当年新稍 ,而且还可于枝梢的 2a和 3a生处有伤侵入 ,使之染病甚至死亡。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赤松 (P .densiflora)、彰武松 (P .densifloravar .zhangwuensis)较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抗病 ,且彰武松主要表现为“耐病”。幼龄的樟子松较大龄的抗病。树势削弱的枝梢抗病性能降低 ,发病快而重。潜育期和繁殖期的长短与寄主、树势、组织的成熟程度和气温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乐昌含笑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分析了珍稀木兰科植物乐昌含笑6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程度。19条随机引物扩增出111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为81.98%,经POPGENE分析发现,乐昌含笑的Nei’s基因多样度(Hc)为0.3255,Shannon表型指数(I)为0.4751,与其它植物比较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6个乐昌含笑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值为0.2226。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群体问的遗传变异。按照遗传距离将乐昌含笑6个群体划分为两类:第1类有广西三江、湖南宜章、湖南双牌和湖南资兴的群体,第2类包括江西官山和湖南醴陵的群体;研究表明:第2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第1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DNA具有进化速率较核DNA快,遗传过程不发生基因重组、倒位、易位等突变,并且遵守严格的母系遗传方式等特点,其广泛应用于昆虫分类和界定、系统发育关系及种群遗传变异和进化等研究。细胞色素b(cytochromeb,Cyt b)是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结构和功能被研究得最为清楚的基因之一,本文对mtDNA和Cyt b基因的分子特点及Cyt b基因在昆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Analysis of SSR loci and development of SSR primers in Eucalypt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study,28,691 genome sequences and16,566 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 of Eucalyptus were derived from the Gen Bank database.A total of 2292 SSR loci were sought out from 1785 effective sequences.Through analyses of SSR loci information,the SSR motif length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bundance of the SSRs.In the EST sequences of Eucalyptus,triplet repeat motifs were the most abundant,and dinucleotide repeats motifs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ies.Subsequently,395 pair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SSR loci.Using optimized SSR-PCR conditions,340 pairs of primers were successfully screened,with a success rate of 86.1%.By construction of a maximum likelihood phylogenetic tree of six eucalypt species,represented by five species of the genus Eucalyptus and one of the genus Corymbia,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and E.camaldulensis suggested by this tree was found to differ from that suggested by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taxonomy.Th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for evaluating geneticdiversity of Eucalyptus and analysis of Eucalyptus phylogenetics using SSR markers.  相似文献   

20.
黄山松与马尾松基因渐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渐渗是指一个种的遗传物质通过杂交与反复回交穿越种间障碍转入到另一个物种内的现象 ,又称渐渗杂交 (IntrogressiveHybridization) (Anderson ,1 95 3 )。松属是一个种间杂交比较容易的属。关于松属的种间杂交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而关于黄山松与马尾松的自然杂交 ,却一直存有争议。黄山松分布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高山 ,海拔 70 0m以上。马尾松广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 ,垂直分布于海拔 70 0m以下 ,长江中上游地区 ,其垂直高度可达 1 2 0 0~ 1 5 0 0m左右。在黄山松与马尾松共同分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