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时就已有种茶饮茶的记载,如周必大(1126-1204)的《次王少府送蕉坑茶韵》、王伟的《清州十咏》、李纶的《临漳志》等。在云霄盘陀岭上(旧称黑龟岭)至今造有三株来时古茶树,当地群众称之“宋茶”.相传为岭上二个和尚所种。入明朝来,就有比较高的茶叶制作技术,所以明末阮文锡的《安溪条欧)中有“过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生产的茶叶不仅民间自饮,而且被列入贡品,正德间年贡“叶茶378斤,芽茶gn斤”,嘉精间年贡叶菜400斤,芽菜511斤”。(万历消州府就卷五)在(长泰县志)、(南靖县志)、(龙溪县志…  相似文献   

2.
天尊贡芽     
天尊贡芽是浙江历史名茶之一,早在南宋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上贡朝廷,该茶产于浙江省桐庐县歌舞乡,桐庐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产茶历史悠久,宋朝范仲淹的《鸠坑茶》诗中有“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茅”之名句,曾生动地描述了桐庐当时的产茶盛况和茶叶的品质。据《分水县志》和《桐庐县志》载:“…六研斋笔记载;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的加工已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茶叶生产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摸索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历史上“贡茶”的兴起,以及“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的盛行,大大促进了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至唐代有史料记载的贡品茶就有14目,宋代增至41目,元、明、清代有了更大的发展。造型由原来的饼茶、龙凤团茶等演变扩大到形态各异的散茶。茶类也由绿茶演变为红茶、乌龙茶、黑茶等多茶类。近50年来,中国茶叶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茶叶生产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我国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4.
品贵翠毫茶     
游青山 《中国茶叶》2007,29(1):51-51
品贵翠毫茶产于素有“茶乡”之称的湖北省赤壁(蒲圻)市。明清时期,该地就有大小茶叶加工厂100多家,从事茶叶商贸和茶叶加工的达4万之众,是驰名中外的茶工商基地和钦定的茶叶贡品基地。新中国成立后,赤壁市一直是湖北省名优早茶和内销边茶生产板块基地。  相似文献   

5.
尤溪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山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嘉靖《尤溪县志》记载,“茶课钞二十五锭一贯一佰六十文”,说明明代我县茶叶就已单独形成相当规模的行业。清乾隆、民国《尤溪县志》都有“茶产二十都二十三都者佳”的记载,华口水仙茶在国内曾拜封贡品。近年来尤溪县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把它作为农业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推进,目前全县茶园面积73856亩,总产量6565吨,产值7770万元,尤溪针螺茶的开发成功,每年新增利税2300万元,至今已有52个茶产品获得省以上名优奖。  相似文献   

6.
红碎茶的精制技术按红碎茶商品规格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大类。各类花色按品质情况,区分档别。总的是依外形定类,内质定档,根据“合理取料、精细加工”的原则,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漳州茶叶生产回顾与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州市是福建老茶区之一。茶树栽培、采制工艺和茶文化的历史悠久,末代就有茶文记述。宋漳州通判王祎志《清州十咏》中风土记:“麦收正月尽,茶摘上元前,绿笋供春撰,黄蕉入厦筵”。明正德年载述:“漳州府年朝奉贡茶漳片378斤,芽茶500斤”。清嘉靖年记:“漳府奉贡芽茶511斤,叶茶400斤”。民国时期茶叶产销徘徊不前,至1949年全市茶园仅6775亩,产量36.7吨。解放后政府重视,茶叶得到长足发展。1965年茶园32467亩,产量246.5吨;1978年面积12.5万亩,总产2300吨,产值970万元,单产18公斤。改革开放以来,漳州茶叶以稳定面积、主攻…  相似文献   

8.
富阳市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富阳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明代富阳茶叶已成为朝廷贡品。清《杭州府志》有"杭州之特产,良者富阳茶"的记载,说明富阳茶叶在历史上品质优异。上世纪80年代,富阳成为全国五万担以上重点产茶县之一。茶业是目前富阳市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富阳现有茶  相似文献   

9.
武夷岩茶赞     
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和光辉的一页。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的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年),就于九曲溪的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明代罢造龙团,改蒸  相似文献   

10.
相传,连州茶在南北朝时就有生产,在唐代成为上层贵族的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据史料载,元大德六年(1320年)就在泗沦,连州设置御茶园,明代连州所制造的茶叶为炒青散茶,即现在所称的连州茶。连州产茶盛于清代,十九世纪远销印度、锡兰,蜚声四海。可见,连州茶在我省茶叶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和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石门,拥有湖南屋脊“壶瓶山”,全县峰峦逶旖,终年云雾氤氲,气候独特,最适宜茶树生长,自古就产名茶。从武陵山到夹山、壶瓶山,几乎山山都有上好的茶。位于夹山西北麓的八坪,就是古代贡品牛柢茶原产地,其茶叶质地优异,跻身于唐宋八大贡茶之列。北宋蔡襄于皇祜年间著述的《茶录》一书中,便有“石门产牛柢茶,为贡品”的记载。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中则较为详细地写道:“牛柢茶早在宋代已被列为贡品。元明以来,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员到牛柢茶产地监督采制,制后全部运至京城”。  相似文献   

12.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1):36-37
自古有“闽中茶品天下高”之称,而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包括蒸青团饼茶,炒青和小种红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青茶)类,即在武夷生产加工的半发酵茶。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13.
自从神农氏发现后,茶叶就成为人们所喜爱的饮料。饮茶可净心俭德、有药效保健作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是重要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成为文人雅士“人生七雅趣,琴棋书画诗曲茶”,陶冶情操、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茶叶为进贡皇帝、士大夫的贡品,又为赠送亲朋好友的  相似文献   

14.
一信一诗武夷茶出了山。茶史确认,茶始于唐而盛于宋.茶叶为福建名产之一.唐韩偓避乱入闽,福州荔枝已列贡品,而无茶品,他的诗中有“遐方不许贡珍奇,密诏惟教进荔枝.”(《吴评韩翰林集》)而李肇在《唐国史补》说:“当时风气重品茶,福州方山(原属建州,俗称五虎山,今属闽候)有露芽为第一”当时福建名茶之一种.《三山志》载:“元和间,诏方山院僧怀恽,至麟德殿说法,赐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盖建茶未盛前也.”  相似文献   

15.
贡茶的缘起及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良子 《中国茶叶》1994,16(1):38-39
贡茶是我国茶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现象。当代的茶史研究中,对贡茶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已多有激烈的抨击,相比之下,对贡茶与茶叶生产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客观而积极的因素似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笔者拟就贡茶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影响作一考察,以其为茶史研究和当代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一、贡茶的缘起 “贡”,最初是“从下献上之称”(《尚书》孔颖达注),而“赋”是“自上税下之名”(同上),也就是说,赋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地方的征税,是法定的任务,贡是地方向中央政权主动进献物品的活动,它无一定数量、品种的规定。古代社会中,进贡的内容异常丰富,金、银、漆、丝、竹、木、石,甚至飞禽走兽也在其列。概言之,凡属地方上珍贵稀有之物,均可成为贡品。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东部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聚居着20多万苗族同胞。这里的苗族有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据记载,松桃产的“神茶”,自唐起为历代皇室贡品。苗家饮茶成俗,祭祀必备茶,喜事不离茶,待客先敬茶,世代相袭,形成了别具风情的苗家茶道。 苗家茶道,苗语“主吉”,其风格古朴,带有明显的楚文化色彩,贯穿着浓郁的苗族风情。整个茶道包括“敬祖”、“叙史”、“献茶”三个部分,分别以吟、诵、唱的形式表现口耳相传的苗族文化,把饮茶与苗族说唱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7.
福建贡茶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记载.当时福州方山、宁德天山、闽北武夷山.均有采造“腊面”贡茶;到宋代又有建州(今建瓯)北苑贡茶院制“龙团凤饼”、“小龙团”等贡茶品。名冠天下。明代以后,武夷山、福州、天山茶区等开始采制“芽茶”进贡朝廷,并一直延续到清朝。明末清初.福建除产绿茶外还发明创制了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花茶,出现了中国品类最多的名茶。目前,福建茶叶更是推陈出新,培育了19个国优品种、17个省(部)优品种。武夷岩茶名列中国十’大名荼之首,安溪铁观音也荣列中国十大名茶之列。还有不少由地方政府、茶叶主管部门、茶叶企业和茶农选送的名优茶叶,在国际和全国性茶事评比活动中屡获金奖,荣列榜首,为闽茶增辉添彩。2004年,福建更是连续多年蝉联茶叶总产、单产、良种数量、良种普及率、特种茶、名茶种类、茶叶发祥地、销售总额、市场占有率等8个单项全国第一。福建茶叶能有今天这样的骄人业绩,应该说名优茶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临海产茶历史悠久,至今有1800多年历史。据《临海县志》引抱朴子《园茗》记载:“盖竹山(今汛桥镇)有仙翁茶园,旧传葛玄植茗于此”。唐朝,临海产茶为浙江十州五十五县之一。明朝,临海茶叶广为栽种,品质优良,明洪武初年(1368)芽茶已列为贡品,弘治年问(1488~1505),已生产贡芽茶9斤。在《浙江通志》记载:嘉靖年间(1522~1566),云峰茶已成为浙江名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制茶发展史,从茶叶的原始加工和药用开始,由晒制的散茶,逐渐发展成压制的团饼茶,唐宋达到了全盛时期。明初,朱元璋的诏废贡奉龙团,提倡叶茶,标帜着我国制茶工艺飞跃的发展。绿茶、黑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红茶等茶类相继兴起,争奇斗胜,万紫千红。由于当时还没有明确的茶叶分类学,常以产地名茶。有关茶叶史籍多出于士大夫阶层之手,他们多数不懂种茶和制茶,因而  相似文献   

20.
顾渚,地名也。紫笋茶,以其色紫而形似笋得名。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已成为有名的贡品茶。据唐朝陆羽著的《茶经》(公元780年)中提到:“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唐朝时由陆羽等人的推崇,成为皇朝的贡品。元代《牟(山献)陵阳集》中有旬“唐中叶以后,顾渚茶岁造万八千斤,谓之贡焙”。可见当时顾渚茶不仅质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