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相对光照度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富士苹果树冠不同层次、部位相对光照要实品质分析表明,相对光照度从树冠上层到下层,外围到内膛逐渐降低,果实品质差异明显;应用一元二次回归建立相对光照度对富士苹果品质因素影响的回归方程,坟解出果实品质指标最大的相对光照度,果实花青互含量对光的要求较高,相对光照度77.91%为富士苹果花青素形成撮佳相对光照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的最适相对光照度为60%,其它各品质因素对光照度要求较低,但均在52%以  相似文献   

2.
施氮水平对富士苹果果实钙形态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钙是影响苹果果实品质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施氮量影响树体对钙的吸收.探究不同施氮量对果实品质、钙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以期为通过科学施肥改善苹果果实品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择5年生盆栽富士(基砧为组培山定子,中间砧为SH38)为试材,共设6个施氮水平:0(N0)、50(N50)、100(N100)、2...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富士系苹果的5个主产区,分别选取花期资料系列较长的山东福山(环渤海湾产区)、河南三门峡(黄河故道产区)、甘肃西峰(黄土高原产区)、云南昭通(西南冷凉高地产区)和新疆阿克苏(新疆产区)作为代表站,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和筛选影响苹果花期的气象要素,构建富士系苹果的花期模拟模型;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分级加权满分率计分评判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并用代表站周边12个站点的物候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外延检验;在此基础上,逐站逐年模拟中国苹果主产区416个气象站1981-2018年富士系苹果始花期和末花期。结果表明:代表站苹果花期模拟模型单站检验满分率66.7%~100.0%,平均绝对误差0.4~3.4d,外延检验平均绝对误差1.2~5.1d。1981-2018年中国不同产区富士系苹果花期时间差异大,并呈提前变化的趋势,提前变化分界点在1997年前后;代表站平均始花期最早与最晚相差27.0d,平均末花期最早与最晚相差18.0d;始花期提前变化幅度1.6~4.5d·10a-1,末花期提前变化幅度1.2~3.8d·10a-1。中国富士系苹果花期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由南向北逐渐推迟,平均始花期从西南冷凉高地的3月中旬向北逐渐推迟至环渤海湾产区北部的4月下旬,平均末花期从西南冷凉高地的4月上旬向北逐渐推迟至环渤海湾产区北部的5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相对光照度对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富士苹果树冠不同层次、部位相对光照度和果实品质分析表明,相对光照度从树冠上层到下层、外围到内膛逐渐降低,果实品质差异明显;应用一元二次回归建立相对光照度对富士苹果品质因素影响的回归方程,求解出果实品质指标最大的相对光照度,果实花青素含量对光的要求较高,相对光照度77.91%为富士苹果花青素形成的最佳相对光照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的最适相对光照度为60%,其它各品质因素对相对光照度要求较低,但均在52%以上。  相似文献   

5.
陕西红富士苹果气候品质指标及认证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2016年和2017年陕西红富士主栽县11个定点采样果园物候及品质调查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和加权求和法,建立苹果单项气候品质指标模型、果品气候品质分级指标及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指数,以期为开展陕西红富士苹果气候品质认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陕西红富士苹果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与膨大期降水量、幼果期日较差、着色成熟期平均最低气温及着色成熟期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果径与全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特优级红富士苹果的气候品质指标为幼果期日较差>7.9℃,膨大期降水量≥134.9mm,着色成熟期平均最低气温≥6.1℃,着色成熟期降水量≤79mm,全生长季平均气温≤17.5℃;陕西红富士苹果气候品质评价指数CQEI的预测准确率为86.7%,可用于实际认证业务。  相似文献   

6.
苹果短枝型性状的RAPD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主栽的元帅系、富士系等苹果品种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获得了元帅系普通型品种红星区别于其他短枝型芽变品种的多态性片段OPK20-520。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烟台红富士苹果园施肥方法不合理造成果树营养不平衡及果实产量增长慢、品质不均一的问题,推进果园合理平衡施肥,对苹果叶片进行营养诊断。基于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分析叶片N、P、K三元素的含量,通过DRIS图解法和DRIS指数法得出各元素的需肥顺序和营养不平衡指数(NII)。结果表明,烟台红富士苹果高产园需肥顺序为N>K>P,NII平均值为21.93;低产园需肥顺序为K>P>N,NII平均值为57.28。低产园存在严重的叶片营养不平衡问题。DRIS临界含量分级标准显示,N、P、K三元素平衡范围分别是23.39~26.81、2.13~2.37、8.43~12.26 g·kg-1。果园需肥顺序和DRIS临界含量分级标准可作为烟台红富士苹果平衡施肥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样本历史灾害数据和长序列气象、林果生长数据的林果灾害判识,对目前历史灾害数据匮乏的林果等经济作物气象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国陕西省富士系苹果干旱灾害为例,利用气象资料、苹果干旱灾情史料和富士系苹果发育期资料,充分考虑苹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和降水供给情况,以及前期水分盈亏状况对当前发育阶段苹果生长的影响,在水分盈亏指数计算的基础上,构建苹果干旱指数。通过概率分析、K-Means聚类、欧式距离等方法,厘定陕西省富士系苹果的干旱触发阈值。采用致灾因子序列对比分析、预留样本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验证苹果干旱触发阈值有效性。结果表明:1)苹果干旱触发阈值分别为:苹果果树萌动-萌芽期0.87,萌芽-盛花期0.84,盛花-成熟期0.73;2)基于阈值提取的苹果干旱年份的干旱指数序列与历史灾害样本干旱指数序列具有同一性;预留独立样本指标判识准确率为85.58%;典型站点长时间序列检验判识结果准确率为80.95%。研究结果可为林果灾害指标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辽西‘富士’苹果CND法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辽西地区‘富士’苹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占辽宁省较大比例,但其施肥管理缺乏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Compositional Nutrient Diagnosis(CND)法对辽西‘富士’果园的营养状况开展叶片分析研究,初步探明辽西地区‘富士’果园营养状况,指导果园施肥管理。【方法】以86个有代表性的‘富士’苹果园为研究试材,测定了果园产量,果实品质以及叶片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铜(Cu)、锰(Mn)、锌(Zn)元素的含量。采用CND法对高生产水平果园进行划分,并对低产水平果园进行营养诊断。采用CND法对高产果园产量划分标准临界值进行确定;对果实品质的划分标准进行确定:第一,对果实品质的6个指标进行归一化;第二,对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第三,采用CND法对果实品质综合得分进行划分,得到果实品质的划分标准临界值;选择同时满足产量和品质划分标准临界值的果园,结合专家咨询法,确定高生产水平果园的划分标准。根据高生产水平果园的营养状况确定CND法标准参比值,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叶营养诊断,得到辽西‘富士’果园的叶营养状况。针对叶营养状况进行土壤营养丰缺状况的分析,得到辽西‘富士’果园的营养状况的整体情况。【结果】根据CND法的叶分析可以得到:高生产水平果园的产量划分临界值为44.556t/hm2,品质评价综合得分的划分临界值为0.792,辽西地区满足此条件的果园有13个,占总体采样园的15.12%;不同营养元素CND法叶标准参比值为:V*N=2.776,V*P=0.212,V*K=1.884,V*Ca=2.042,V*Mg=0.814,V*Fe=-2.470,V*Cu=-5.090,V*Mn=-2.631,V*Zn=-3.867,V*R=6.330;SD*N=0.173,SD*P=0.144,SD*K=0.155,SD*Ca=0.266,SD*Mg=0.307,SD*Fe=0.189,SD*Cu=0.474,SD*Mn=0.467,SD*Zn=0.325,SD*R=0.134;辽西‘富士’苹果低生产水平果园需肥顺序为:FeMnPNCaKCuZnMg。【结论】CND法使叶分析研究可同时考虑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以此方法进行分析,辽西地区高生产水平果园的产量划分临界值为38.451 t/hm2,品质评价综合得分的划分临界值为0.792,辽西地区满足此条件的果园有13个,仅占总体采样园的15.12%;辽西地区‘富士’苹果的树体营养状况表现为Fe、Mn、P和N元素缺乏;土壤丰缺状况表现为Fe、Mn元素含量适宜,N、P元素缺乏;建议辽西‘富士’低生产水平果园的N、P、K施用采用少量多次原则,适当增加Fe、Mn元素叶面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配比对富士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了探讨不同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渭北旱塬富士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富士苹果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连续5年(2004~2008)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施肥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能使苹果产量提高12.62%~48.57%;NPK配合施肥处理5年中平均产量为34.8 t/hm2,较对照增加了48.57%;PK,NK和NP处理的苹果平均产量较对照 (CK)分别增加了12.62%,21.50%和21.16%。当地化肥对苹果产量的贡献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NPK配合施肥,苹果商品率不断提高,果径大于75 mm的果实个数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53.7%增至2008年的81.2%,增长率达51.2%;苹果的糖酸比由2004年的37.1逐年提高到2008年的39.9,提高了7.5%;Vc含量及硬度同样有逐年递增趋势。PK、NK、NP处理,果径小于75 mm的果实个数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糖酸比及Vc含量逐年降低,尤其是NP处理,糖酸比由2004年的32.7降至2008年的20.8,降低了36.3%。PK、NK、NP处理苹果Vc含量5年降低了15.6%,硬度也随试验时间的推移出现逐年下降趋势。NPK配合施肥提高了苹果产量,促进了苹果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品种和辐照处理对变温压差膨化苹果脆片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影响苹果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本文选取国光、富士、红香蕉和黄香蕉4个苹果品种,分析苹果膨化前和膨化后产品的理化特性,研究不同品种的苹果对膨化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膨化产品风味最佳的是国光苹果,品质最佳的是黄香蕉苹果。选取国光苹果为代表,研究0、2和5kGy的辐照对膨化产品理化特性的影响,发现辐照可以软化苹果组织,提高苹果预干燥速率,对提高膨化产品脆度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膨化产品硬度。但在2和5kGy的辐照下,苹果膨化产品褐变严重,不利于产品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流变特性的不同品种苹果果皮质地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究苹果果皮表面碎裂损伤的原因和评价不同品种果皮的质地。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丹霞、红富士和新红星苹果果皮进行拉伸松弛和蠕变特性试验,得到了果皮松弛的初始应力、残余应力、应变保持和蠕变的初始应变、应力保持、蠕变量;建立了苹果果皮松弛和蠕变的数学模型,对松弛和蠕变特性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松弛和蠕变试验结果揭示出不同品种果皮的流变特性和内部组织结构存在差异。不同品种果皮的初始应力较大时,松弛平衡后的残余应力较大;初始应变较大时,蠕变量较小。新红星果皮的弹性因子贡献率较高,而红富士果皮的黏性因子贡献率较高,反映出红富士果皮表面中较新红星和丹霞果皮表面容易碎裂损伤,在采收、运输等过程中红富士的果皮较新红星和丹霞的果皮易受机械损伤。研究结果可为苹果品种的优育及其质地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苹果着色问题是影响我国许多产区苹果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苹果着色相关基因MdMYB1(GenBank登录号:DQ886414)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开发出一个酶切位点为HaeⅢ的CAPS标记Mb2,该标记可用于区分杂交亲本‘富士’和‘嘎拉’苹果及分析其杂交后代植株。进一步利用Mb2标记对该杂交组合的后代植株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可将77个后代植株分为2组,一组42个后代植株含有来自‘嘎拉’亲本的非红色性状等位基因以及来自‘富士’亲本的非红色性状等位基因或者红色性状等位基因,其果实颜色预测为非红色与红色或者非红色与桔红色;另一组35个后代植株含有来自‘嘎拉’亲本的红色性状等位基因以及来自‘富士’亲本的非红色性状等位基因或者红色性状等位基因,其果实颜色预测为桔红色与红色或者只有红色。本研究结果将为选育优质苹果新品种提供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疆自治区南部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红富士苹果的主要产区。以该区红富士苹果为对象,设置不同水氮处理,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果实中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分析了不同施肥、灌溉水平对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适中条件下增施氮肥量可以提高苹果果实中Ca,Mg,Zn的含量;适度的灌水量和氮肥供应能维持Fe元素含量保持较高的水平,灌水量和氮肥供应过高、过低均不利于苹果果实中矿质Fe的积累。Cu和Mn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砧木对富士苹果矿质元素含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砧木作为果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树体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 运转和利用,而且对地上部树体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以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砧木与苹果叶营养元素、 果实矿质营养和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砧木类型影响苹果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矮化砧苹果叶片的P、 K、 Ca和Cu含量均高于乔化砧,分别比乔化砧高20.00%、 13.50%、 9.09% 和 32.72%;但其他矿质元素含量均低于乔化砧。除Ca和B元素外,矮化砧苹果果实的N、 P、 K、 Mg、 Fe、 Mn和Cu含量均高于乔化砧,分别比乔化砧高39.46%、 46.30%、 19.13%、 9.68%、 32.41%、 18.96% 和 68.31%。与乔化砧相比,矮化砧富士苹果具有较高的单果重、 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比乔化砧高5.53%、 5.25% 和 6.82%。相关分析表明,苹果叶片大量元素 N、 P、 K和Ca与果实部分营养元素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叶片K和果实N的相关系数高达0.9001;而叶片微量元素Fe、 Mn、 Zn和B与果实矿质元素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另外,富士苹果果实的Ca含量仅为叶片Ca含量的1.58%,是所测矿质元素中相对含量最低的,这可能是套袋苹果易发生苦痘病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陕西富士系苹果花期霜冻灾害气象指标的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8~10a树龄的陕西富士系苹果树的花枝放入人工霜箱内,以子房受冻为观测标准,在10~-5℃的温度区间对样本进行降温处理,得到花朵子房组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温度曲线确定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7组不同低温条件和持续时间,观测苹果花的受冻率,确定苹果花期霜冻指标;通过对历史实际灾情的调查,得到果树自身修复影响因子,获得新的苹果花期霜冻指标。结果表明,陕西富士系苹果花的过冷却点为-2.5~-4.0℃;苹果花受冻既与低温强度有关,也与低温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温度越低或持续时间越长,受冻率越高;研究区实际调查结果显示,花朵受冻后可部分恢复坐果,果树的这种自身修复可使花朵受冻率减少约18个百分点,据此建立了新的陕西富士系苹果花期霜冻灾害气象指标;经比较,新指标对霜冻灾情的吻合率大于原指标,且霜冻级别越高吻合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pot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elucidate the genotypic differences of two apple cultivars that vary in resistance to internal bark necrosis (IBN). Factors examined were manganese (Mn) uptake, antioxidant activity, as well as th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n in apple branches. Lesser Mn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in the bark and branches of an IBN‐tolerant cultivar (‘Jonagold’) than in those of the sensitive cultivar (‘Fuji’) from both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pot culture, which is correl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Mn uptake from soil. Histochemical tests and x‐ray microanalyses indicated that Mn is localized in the bark and coincid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necrosis in ‘Fuji,’ whereas a more homogenous distribution of Mn was found in ‘Jonagold,’ possibly resulting in an alleviation of Mn toxicity.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ndicat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IBN in apple was related to oxidative stres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scorb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the bark or leaves of ‘Fuji,’ which were severely affected by IBN, was less than that of ‘Jonagold.’ Because of greater Mn uptake from soil, a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Mn among tissues, and less reduction activity in the sensitive apple tree, oxidized Mn precipitation occurred in the bark, which ultimately exhibited IBN.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不同时期叶片营养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推动渭北旱塬苹果合理施肥,通过测定红富士苹果不同时期叶片养分含量,并运用Beaufils、Jones和Elwali&Gascho提出的3种DRIS指数计算法对红富士苹果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从6月到8月红富士苹果叶片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存在差异,高产果树(单株产量>25 kg)叶片N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含量逐渐降低;低产果树(单株产量≤25 kg)叶片N含量一直降低,P含量变化则与高产叶片N相同。其他元素在两种果树中的变化趋势一致,K和Zn含量降低,Ca和Mg含量升高,Cu、Fe和Mn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时期根据DRIS标准程序确定的重要诊断参数不同;与Elwali&Gascho提出的DRIS诊断指数计算法相比,采用Beaufils和Jones的方法得出的各元素诊断指数不但与其含量相关性高,且需肥顺序差异不大,Beau-fils方法得出高产果树6月到8月最缺乏的元素为K、Fe、Ca+Mg,Jones方法为K、Ca、Ca+Mg,低产果树均为K、Fe、N。综上,本研究建议针对不同时期进行红富士苹果叶片营养状况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