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通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刘志一先生:您好!久疏问候,尚希见谅。首先,恭祝先生元旦愉快,新年幸福!其次,有几个学术问题求教于您,望不吝赐教。①您曾在给我的来信中谈到:据您近年研究,澧县及洞庭湖地区应为伏牺氏族创业之地,与贾湖遗址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我对此很有兴趣,想麻烦您给予帮助:A.彭头山与贾湖两遗址的文化遗存有一些共同因素,二者有渊源关系。请您谈谈二者(之间)的传承关系,是彭头山影响了贾湖?还是贾湖影响了彭头山?譬如说,最近贾湖遗址也发现了距(今)8000年以前的稻遗存。稻作这一文化现象,是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或其他地方)传  相似文献   

2.
屈指算起,我的第一篇“论文”,竟是在插队农村“修地球”的时候写作并发表的。那个地方在淮河以北,平原及丘陵岗地以旱作为主;在毛泽东给李庆霖的复信发表之前,一些边远村落的知识青年(包括本人)竟然经年吃不到大米;老人家的信发表之后,知识青年可以从公社粮管所弄到些大米了,然后又转赠一些给村上的大婶、大嫂,这点大米将是她们“坐月子”时的补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稻作文化东传日本的方式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米的历史是与日本的历史共同开始的。稻作与米可以看作日本历史的象征,至少是 日本历史形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日本民族固有的生死观 、世界观乃至宇宙观,都可在这成为日本人生存根基的稻作文化中得到解释(2)。这 种使日本列岛的社会历史发生了最深刻变化的稻作文化,一般都承认是中国稻作文化的东传 。然而,中国的稻作文化到底在什么时候从哪条路线传入日本?对此则众说纷纭。有的主张 “陆路说”,有的主张“海路说”,有的主张“北路说”,有的主张“南路说”,也有的干 脆提出“多路说”…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自然农法稻作浙江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严力蛟自然农法是日本救世教教祖冈田茂吉于1935年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为宗旨首创的。60年来,随着自然农法的逐步完善和推广普及工作的深入开展,该技术体系正日益受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近20年来,以高...  相似文献   

5.
日本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岛  忠平 《农业考古》1991,(1):181-186,204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发展,日本各地相继发现了一批水稻农耕遗址及相关遗物,其中福冈市板付遗址、佐贺县唐津市菜畑遗址、福冈县二丈町曲田遗址等处发现的属绳纹时代后半期至弥生时代前期的稻作水田遗迹、居址和中国大陆文化特色的磨制石器以及其它农具、碳化稻米痕迹等等,对研究探索日本列岛稻作农业的起源,持有十分直接而显明的意义。据现知材料,日本列岛的稻作农业,首先是从最邻近中国大陆的北九州地区开始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广西与中国稻作的发展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张江华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广西的农业都给人一种落后的印象,因此,在中国农业的发展史上,广西占据着很次要的地位。本文并非为这一历史翻案,只是通过历史上的一些特殊事例来说明广西在中国稻作发展史上的一些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淳 《农业考古》1997,(3):51-53,86
稻作、旱地农业与中华远古文明发展轨迹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陈淳农业起源是人类历史演变的革命性事件。它不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动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所导致的土地载能的提高,可以使人口以较大的规模聚居,运用集体的智慧和社会的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生产国,水稻也是热带和亚热带人口稠密区大部分居民的主要食物,水稻适宜栽培区从北纬53°到南纬35°。  相似文献   

9.
10.
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中国乃至亚洲稻作起源传播的研究已成为农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迄今仅在我国大陆召开的以稻作起源传播为主题的农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就达三次。作为一位农史和林业史研究的爱好者,有幸参加过两届分别于南昌和株洲召开的农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亲耳聆听了国内外一流专家关于稻作起源传播的精辟见解,仔细拜读了他们有关此一论题的诸多匠心之作,再把中、日两国学者多年倡导的有关亚洲“照叶树林文化”作为理论观照,不揣冒味,试图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稻作起源传播的历史问题及其研究方法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并以此就教于农业史和文化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云南是世界稻种和人类的起源中心之一。[方法]复杂的而独特的云南生态环境造就了云南成为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中心及其人类童年的摇篮。[结果]云南稻种和人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息息相关;云南稻作文化可划分为滇西南稻作文化多样性中心区、滇南哈尼壮族稻作文化扩散区、滇中水旱轮作稻作文化区和滇北稻作文化贫乏区四大类型。滇西南既是云南稻种的遗传生态多样中心和稻作文化多样性中心,又是云南作物种质资源起源及其多样化中心;既是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中心,又是中原、印度和中南半岛三大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核心区。[结论]云南是人类的起源进化与稻种起源演化密切相关的共同圈。  相似文献   

12.
13.
也论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东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论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东传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居中中国农业大学王象坤,崔宗钧韩国汉城农业大学许文会关于中国栽培稻的起源,近二十年来,由于国内各地考古学新发现的有关资料不断公布,成为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湖南彭头山、湖北城背溪、陕西李家村、河...  相似文献   

14.
黄粟嘉 《农业考古》2006,(4):40-43,51
徐福不仅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先行者,也是中国文化在国际上传播的先行者。为了庞大东渡队伍的生存,与当时日本的当地人一道,推广栽培水稻,所以更是传播稻作文化、推广水稻栽培技术的先行者。徐福不仅是一位国际主义的文化传播者,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友善使者、和平使者。所以,他不像西方学者威尔斯、彼·肯姆等所说的,最初航海者皆以劫掠为事,是在扩张和贪欲推动下策划的。为此,日本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国际主义的友人,在日本各地作为神来供奉,在佐贺县诸富町的金立神社作为食神、水神、农业之神供奉着,当地人们相信是徐福将种稻技术从中国带到日本…  相似文献   

15.
16.
田中耕司  李晓 《农业考古》2007,(4):27-32,36
提起稻作的“移植与直播”这个话题,在日本能够作为一种问题提出的通常是直播。为什么在日本稻作的直播栽培不能推广呢?尤其是在说到稻作规模的扩大化和省力化的时候,为什么直播栽培不能推广呢?这是我在接触到这一主题时脑海中所浮现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执着地追求稻作的移植栽培呢?  相似文献   

17.
关于桃的栽培起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桂环 《农业考古》2001,(3):200-203,207
我国是世界上果树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故苏联著名植物地理学家,栽培植物起源 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瓦维洛夫曾经指出:“就目前野生和栽培的果树构成而言,中国的确 在世界上首屈一指。(1)”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桃树属蔷薇科,这是发源于我国的植 物类群之一,主要分布在温带。我国是蔷薇科现代分布和分化的中心。这个科的植物全世界 约有100个属,我国有60个属;全世界共有约2000种,我国就有900种(2)。蔷薇科中 包括着众多今天栽培的果树,如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梅、枇杷等等。除现代栽培 的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地区,农业生产都以水稻种植为主。日本在其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发展出了其独特的稻作文化,并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集团意识以及民族性格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考察日本稻作文化的内涵入手,继而研究现代日本稻作文化的发展现状及保护对策。启示我国现代稻作文化的发展应确定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立法辅助、保持文化本真性和促进城乡交流。  相似文献   

19.
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小鲁里稻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 1 998年之交和 2 0 0 1年秋 ,韩国忠北大学博物馆的李隆助教授等先后两次对忠北小鲁里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进行发掘 ,在遗址旁的泥炭层中发现了不少古稻谷 ,测定年代在1 2 50 0 - 1 4 80 0bp之间。李隆助先生十分重视 ,先后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水稻遗传学研讨会 ( 2 0 0 0年 1 0月 2 2 - 2 7日 )和中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 50周年学术讨论会( 2 0 0 2年 7月 2 8- 31日 )上作过报告 ,同时亲自与许多相关学科的学者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李先生也曾亲自将部分稻谷送到敝舍 ,使我有机会了解稻谷的一些情况。这次又专门召开国…  相似文献   

20.
小苗直载,少免耕机械旱直播,塑盘抛秧三种稻作方式与常规栽培相比,都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和增效作用,由于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穗型变小,但穗数较多,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尤以塑盘抛秧方式为最,栽培策略是:在足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以提高个体生产力和群体质量,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