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2.
3.
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研究氨氯吡啶酸添加助剂对不同生育时期刺萼龙葵的防除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氨氯吡啶酸对刺萼龙葵有理想防效,随刺萼龙葵叶龄增加对其有效防除所需剂量提高。添加植物油助剂对氨氯吡啶酸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在刺萼龙葵子叶期及花蕾期喷施氨氯吡啶酸23.11、92.44 g a.i./hm2,添加植物油助剂的处理防效分别增加15.93%、24.67%。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植物油助剂可提高氨氯吡啶酸的速效性,快速扑灭刺萼龙葵,从而提高禾本科牧草的竞争能力,使禾本科牧草盖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除草剂混用组合2,4-滴二甲胺盐+氨氯·二氯能兼防天然草原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野决明Thermopsis lanceolata和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等多种毒草,施用除草剂后的安全放牧时间对确保家畜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了甘肃省肃南县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的残留消解动态,旨在确定施用除草剂后的安全放牧时间,并评价其在土壤和牧草中的残留期长短,为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和2,4-滴二甲胺盐在天然草原土壤和牧草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3种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9、26.7 d和8.6 d,在牧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2、1.8 d和12.0 d, 2,4-滴二甲胺盐在土壤和牧草中均属于易降解除草剂,二氯吡啶酸在土壤和牧草中残留期相对较长,氨氯吡啶酸在土壤中残留期相对长,而在牧草中则属于易降解除草剂。参照3种除草剂在牧草中的残留量和相应除草剂在矮生浆果、蔬菜、小麦、大麦、燕麦和油菜籽中的国内外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评价,在天然草原喷施2,4-滴二甲胺盐+氨氯·二氯防除草原毒草,施药后30~45 d二氯吡啶酸在牧草中的残留量为4.1~2.3 mg/kg,氨氯吡啶酸在0.5 mg/kg以下,2,4-滴二甲胺盐在0.56 mg/kg以下,此期放牧,对牛、羊等家畜安全。 相似文献
5.
6.
为明确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寄生对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生长及防御能力的影响,在温室内设置泽兰实蝇寄生与未寄生紫茎泽兰2组盆栽处理,测定泽兰实蝇寄生对紫茎泽兰生长特性、生物量、叶片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和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泽兰实蝇寄生显著降低了紫茎泽兰的株高、茎粗、叶片厚度和叶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24.80%、16.86%、42.31%和27.82%;同时,地上生物量、根部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8.89%、54.29%和57.60%。泽兰实蝇寄生还导致紫茎泽兰的营养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41.18%、11.75%、34.57%和29.96%。泽兰实蝇寄生改变了紫茎泽兰的保护酶活性,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比未寄生植株显著升高了59.36%和108.06%,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25.69%;同时使紫茎泽兰单宁酸含量显著降低了21.67%,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分别显著上升了1.21倍和2.09倍。泽兰实蝇寄生的紫茎泽兰总生物量与次生代谢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06和-0.43,对照组则不存在相关性。表明泽兰实蝇寄生可能促使紫茎泽兰改变自身的生长与防御能量分配,减少了营养和生长的投入,将更多的资源投向繁殖和防御。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紫茎泽兰(Eupatorium coelestinum L.)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重金属铅(Pb)、锌(Zn)、镉(Cd)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浓度在100~4 000 μmol/L时,紫茎泽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都随着Pb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当Pb浓度为100 ~200 μmol/L时,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发芽势都比对照高,其中在100 μmol/L处理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发芽势都是最高的,分别为94.67%、42.25和89.67%;在Zn浓度为100 ~4 000 μmol/L范围内,紫茎泽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随着Zn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Cd浓度为20~1 000 μmol/L范围内,紫茎泽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都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浓度Pb(100 μmol/L)+Zn(100 μmol/L)复合胁迫下,其发芽率是最高的,为94.67%,之后随着复合浓度的增加,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紫茎泽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随着复合重金属Pb +Cd、Zn+ Cd、Pb+Zn+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无论是在单一还是复合重金属处理下,紫茎泽兰的幼苗根长与对照相比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提取物对棉蚜Aphis gossypii有很高的毒杀作用。紫茎泽兰乙醇总提物、其氯仿萃取物以及从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紫茎泽兰素A对棉蚜无翅成蚜的致死中浓度(LC_(50)浸渍法)分别为167.9、224.7、362.8mg/L。试验表明,紫茎泽兰素A对棉蚜钠-钾-三磷酸腺苷酸酶(Na-K-ATPase)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棉蚜经2.00mg/ml紫茎泽兰素A溶液处理12h后,其体内的Na-K-ATPase活性仅为对照组棉蚜Na-K-ATPase活性的21.60%。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微生境中泽兰实蝇寄生对紫茎泽兰有性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是紫茎泽兰重要的专性寄生性天敌,有性繁殖是紫茎泽兰长距离扩散蔓延的主要途径。为评价泽兰实蝇在不同微生境中对紫茎泽兰的控制作用,在四川省德昌县选择沟谷地、撂荒地、果园和马尾松林地4种微生境,采用田间调查结合盆栽试验的方法,分析了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的寄生规律以及有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泽兰实蝇在不同微生境中对紫茎泽兰寄生率的高低依次为沟谷地31.7%、马尾松林地28.1%、果园26.1%和撂荒地13.5%,这一顺序反映了泽兰实蝇的寄生率有随微生境中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增加的趋势。泽兰实蝇寄生后,紫茎泽兰单位面积上的花序数和种子千粒重均显著下降,而单个花序内的种子数无显著变化。此外泽兰实蝇寄生后紫茎泽兰种子的长度和宽度、种子活力、萌发率和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在8.1%-14.9%、14.7%-18.4%、29.8%-37.9%、28.6%-61.8%和58.7%-69.1%之间,说明泽兰实蝇寄生影响了种子的生命力,从而对紫茎泽兰的扩散蔓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菌重金属抗性蛋白是稻瘟病菌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型抗性蛋白,其可能对该病原菌在高浓度重金属环境中的生长、繁殖及生活史完成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明确稻瘟病菌重金属抗性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性,本研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网站与软件对获得的3种重金属抗性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三级结构、亚细胞定位等进行分析,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同时预测了蛋白的组织表达特异性。该研究结果可为从遗传学方面深入了解重金属抗性蛋白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繁殖和致病过程中的真正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绿洲土壤外源Cd、Pb的形态分布及再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干旱区绿洲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技术对外源Cd和Pb的形态分布与再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完成后,Cd和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存在。Cd的全量是影响其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含量的主要因素,而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也较大。Pb的全量是其各种形态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Cd和Pb添加量的增加,其土壤总的再分配系数呈增加趋势,结合强度系数则相反,表明Cd和Pb各形态间的稳定性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各形态会继续发生变化,但这一过程缓慢。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类化肥对塿土吸附解吸铅、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塿土对重金属Pb和Cd的吸附解吸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类型氮、磷化肥对重金属Pb、Cd的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过程中,添加不同种类肥料能够改变塿土对Cd的吸附量,对Pb影响不大;土壤对Pb~(2+)的等温吸附曲线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好,对Cd的吸附曲线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均能达到显著水平(P0.01);由Langmuir方程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可以看出,除磷酸二氢钾促进了土壤Cd的吸附,其余肥料的添加均抑制了土壤对Pb、Cd的吸附量。在解吸过程中,Pb的解吸过程受肥料影响显著,含磷肥料能促进铅解吸率的增大,解吸率最高可达90%以上。由于添加不同类型的肥料影响了土壤对Pb、Cd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因此,在已经受到Pb、Cd污染的农田进行耕作时,应谨慎选择施用对Pb、Cd影响强烈的磷肥,以避免增加Pb、Cd的迁移对作物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4.
云南石榴蓟马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2008年对云南甜石榴和酸石榴两种石榴上蓟马种类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标本采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为害石榴的蓟马有10种,分别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丽花蓟马(F.intonsa)、黄蓟马(Thripsflavus)、黄胸蓟马(T.hawaiiensis)、棕榈蓟马(T.palmi)、烟蓟马(T.tabaci)、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和Thripssp.,其中西花蓟马是云南石榴蓟马的优势种。不同石榴品种上蓟马种类不同,甜石榴上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黄胸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和蓟马属1种,酸石榴上蓟马种类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华简管蓟马和蓟马属1种,黄胸蓟马仅在甜石榴上发生为害。在石榴不同生育时期,发生为害不同,其中成虫和若虫集中为害花,造成麻点特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二斑叶螨雌成螨的密度分别为5、10、15头/株,为害时间分别为2、4、6 d时,西花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处理菜豆的选择性,并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了相应处理菜豆的挥发物。结果表明,在菜豆上二斑叶螨密度为10头/株和15头/株时,西花蓟马均趋向于选择二斑叶螨为害4 d的植株,二斑叶螨密度为5头/株时,西花蓟马对不同为害时间菜豆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在二斑叶螨为害的3个时间段下,西花蓟马2龄若虫均趋向于15头二斑叶螨为害的植株,对5头为害株的选择性最差,表明高密度的二斑叶螨为害株对西花蓟马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在二斑叶螨不同密度不同时间为害下存在一定差异,推测1-庚烯-3-酮、新植二烯、(Z)-3-己烯 2 甲基 丁酸酯、2,6-二甲基-辛烷、3-甲基-壬烷、十三烷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1,4-己二烯-3-醇、1-辛烯-3-醇、2 乙基-己醇、反式 2,4-二烯醛、β-环柠檬醛、顺式-3-己烯醇2-甲基-2-丁烯酸酯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地丁草的全草为试材,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溶剂提取的地丁草提取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桃蚜的毒力有显著差异。组合中以石油醚为溶剂的地丁草索氏提取物对桃蚜触杀活性最高,在浓度为100 g/L时,12、24、48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0.00%、96.67%、98.33%,24 h的致死中浓度LC50达22.50 g/L;忌避作用试验表明,处理24、48、72 h后,地丁草索氏提取物对桃蚜的忌避率分别为88.75%、83.33%、83.33%。表明以石油醚为溶剂的地丁草索氏提取物对桃蚜有较高的触杀和忌避活性。 相似文献
17.
18.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在沙棘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导致沙棘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的为害程度、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陕西吴起,栎黄枯叶蛾为害严重,被害株率达到92.36%,枯死率达到6.45%,平均虫口密度为8.3头/株.该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茧表面、枝条及叶片等处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蛹期平均(24.5±3.1)d;成虫始见于8月下旬,终见于9月下旬,羽化高峰期为9月上旬.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17:00-23:00,整个过程持续40~80 min;羽化后无需补充营养,至第2日方能交配产卵,交配时间为凌晨1:00-5:00,高峰期为3:00-4:00左右;雌虫只交配1次,雄虫可多次交配.成虫寿命为6~13 d.雌虫交尾后即可产卵,平均产卵量可达297粒.栎黄枯叶蛾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为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三叶斑潜蝇发生调查及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对江苏省斑潜蝇的发生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采集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叶斑潜蝇在江苏除徐州和淮安外的11个市均有发生,尤其在江苏的苏中和苏南地区发生更为严重。江苏三叶斑潜蝇与国内测序并登录在GenBank中的序列具有99%甚至100%的相似性;与国外三叶斑潜蝇序列也具有99%以上的相似性,但其覆盖率都未达到100%。同时,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江苏省三叶斑潜蝇在测定的800 bp范围内仅存在一个明显的变异位点。此外,在本次调查中发现,除三叶斑潜蝇外,在江苏为害蔬菜的斑潜蝇还有美洲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 相似文献
20.
旨在从新疆棉花主产区的土壤中分离对重要植物病原菌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菌,鉴定其种类,并探讨其应用前景。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抗性菌株、发酵滤液进行初步筛选,并对其发酵滤液热稳定性进行测试,采用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确定该菌的分类地位。共分离出61株对大丽轮枝菌拮抗菌,其中59号菌株拮抗活性强,产色素,其发酵滤液经100 ℃加热5 min后,仍然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5.8 m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大丽轮枝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并能促进棉苗生长。经过16S rDNA和gyrB基因相结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59号等9株菌株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这是萎缩芽胞杆菌对大丽轮枝菌有拮抗作用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