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牧民增收问题,它的解决关系到牧区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的稳定以及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和内蒙古统计年鉴等二手资料,运用对比的方法和文献调查法,对内蒙古地区的草原资源和农牧民收入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因素以及增加农牧民收入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并找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李鹏  杨婷婷  石红霄  吴新宏  秦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41-13143,13146
基于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牧民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2008、2009年西部地区牧民家庭的收入与消费结构。结果表明:牧民收入来源单一,以家畜出售为主,抗风险能力差;消费支出中饲草料购置比重最大,且增长迅速,其次是食品、教育、医疗等支出,住房方面政策补贴较多。牧民的收入与消费特点是由自然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自身因素共同决定的,基于此,提出了牧民提高收入、改善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牧民要提高养殖技术,科学养殖,增加收入,且要转变消费观念,适度储蓄,增强抗风险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牧区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投入,提高牧民素质。  相似文献   

3.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南疆牧民生活生产方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利用柯克亚乡、哈拉峻乡、尼雅乡等3个样本乡的牧户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策实施前后牧户生活生产方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不仅提高了牧民的畜牧业收入,而且促进了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然而,南疆畜牧业尚处于转型过渡阶段,现代科学养殖技术投入不足、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牧民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是当前牧区面临的三大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继续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稳步推进畜牧业转型;二是加强对牧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普及科学养殖技术,并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继续完善牧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牧民合作社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已成为牧民增收创业的新起点,农牧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牧区经营体制的创新点。截至2010年年底全区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牧民专业合作社1638个,牧民成员4.6万人,占成员总数的96%。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5,(6):24-27
在榆树沟镇牧民定居点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针对牧民定居点生产、生活分散,政务管理效率低,畜牧业生产资源缺乏管理,牧民定居点内外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将牧民定居点的政务管理、人员管理、畜牧业生产管理相结合,通过构建政务管理和畜牧业信息服务两大主要功能模块,规范各类管理和生产数据,建立了适用于牧民定居点的政务管理与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平台的使用对提高政务管理效率、加大政务公开透明度、发挥畜牧业信息服务能力和加快牧区信息化建设进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4,(8):4
牧民一定居就造成定居点周围沙化,这是困扰牧民多年来的一大难题.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养畜大户乌力吉,摸索解决定居点周围沙化问题,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新疆牧民适度定居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推进牧民定居对改造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农牧结合、减轻天然草地压力、防止草地退化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只有38;的牧民实现了完全定居.研究在分析了牧民定居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度定居", 适度定居强调牧民定居与游牧结合,适度定居是相对的、有选择性的,提出了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建立适度定居的牧民持续发展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冬梅 《现代农业》2006,(12):122-123
近两年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到目前为止,这些政策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看,不仅远远低于自治区GDP的增长速度,而且与全国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牧民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是现阶段经济全局发展中心问题,不仅影响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影响了城镇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扩大。因此,在农牧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解决农牧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一、“十五”时期全区农…  相似文献   

9.
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加快建设饲草料基地,全面提高牧民定居水平,是变革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牧民增收致富的重大战略措施。本文介绍了阿勒泰市的基本情况、实施牧民定居的基础条件和现状,阐述了阿勒泰市政府实施牧民定居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分析了牧民定居政策实施后产生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自治区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为例证,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牧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及其绩效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其相关程度。结果表明,牧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与绩效高度相关,利益分配机制越完善,越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绩效;健全的公共积累制度有助于提高合作社的生态绩效;利益分配原则对合作社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组织凝聚力有很大影响,按劳分配有助于提高组织凝聚力和社会绩效,但抑制经济绩效,按资分配有利于提高经济绩效,但抑制组织凝聚力和社会绩效。因此,基于我国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际,应建立和完善公共积累提取制度和分割制度,逐步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并存的利益分配原则,以提高牧民专业合作社绩效,促进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乌鲁木齐县广大牧民的收入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牧民增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选取乌鲁木齐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定居牧民生计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分值相比其他因素较高,分别为1.981 97、1.433 53和1.115 75,而生产因素和生态因素的分值分别为0.616 87和0.390 16;另一方面,牧民对定居后的生活未完全适应,国家定居政策的实施存在某些问题。通过对定居牧民生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4月5日~6日,由中宣部、农业部组织的“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团先后在我省郑州、新乡等地举行了报告会。报告团8位成员分别讲述了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难忘经历,他们的事迹和经验虽然各不相同,但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他们的发言深深感动了在场的观众。我们相信“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团的到来,必将为解决河南农民增收问题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本刊精选了8位典型的发言,希望能给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民朋友以启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昌吉市阿什里乡牧民定居区耕地的土壤养分情况,为其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常规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指标.[结果]研究区域土壤养分中有机质的含量在9.82~ 15.96 g/kg,平均为14.24 g/kg;碱解氮含量在20.67~ 82.70 mg/kg,平均为39.05 mg/kg;速效磷含量在0.54~ 7.63 mg/kg,平均为3.12 mg/kg;速效钾含量在19.30~ 34.47 mg/kg,平均为25.80 mg/kg;pH值在6.9~8.6,平均为7.9.[结论]该牧民定居点的耕地土壤养分水平较低,耕地质量以四至六级耕地为主,耕地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5.
李霞  李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49-17652
对新疆福海县牧民的定居状况、模式、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牧民定居的优化方案和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新疆是畜牧业大省,有天然草地面积48万km2,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1.4%,天然草地面积仅次于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地分布区之一。新疆昌吉是畜牧业大洲,天然草地819万(667m2),可利用面积726万(667m2),占草地总面积的89%。近年来,昌吉市深入实施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示范工程,加大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工作力度,在天然草地休养生息、自我修复、生态环境保  相似文献   

17.
新疆牧民风险意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现代农村已进入了风险社会,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即风险意识将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和行动后果,并进而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外部政策机制的实施等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通过对新疆牧区牧民的调查研究,实证分析了新疆牧区牧民的风险意识,并对新疆牧区牧民风险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牧民具有明显的风险厌恶特征,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冒险精神,生产经营行为更倾向于短期行为和追求稳定,并对政府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此外,新疆牧民的风险意识受生活方式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国家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牧民收入结构及其不平等情况发生显著变化。为此,以内蒙古为例,利用定点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牧民收入分配状况,探讨市场化因素和政府生态环境政策对牧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与国内居民的差距不大,整体在0.4~0.5之间波动,最高值为0.47,最低值为0.41。畜牧业收入仍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贡献因素,但影响程度在逐渐下降,非牧业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在快速增加,其中畜牧业收入和非牧业收入起着拉大差距作用,转移性收入发挥着缩小差距作用。此外,工资性收入对非牧业收入不平等贡献最大,并呈增加的趋势;草原生态补奖收入对转移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贡献最大,有助于缩小差距。牧民收入的区域差异主要贡献来自于区域内差距,表明各盟市内部的收入不平等更为明显。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扩大牧民非牧业就业途径,在增加收入的过程中降低收入不平等;与此同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持续实施和结构调整也需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9.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牧民专业合作社也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地蓬勃发展起来。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2007--2012年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藏北牧民草原保护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