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质体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核转化相比,质体遗传转化作为外源基因表达更精确、安全和高效的新一代转基因技术对作物品质改良和产量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给人们提供了植物育种的新思路。综述了质体遗传转化技术、筛选标记(体系)及其在植物抗性性状改良、产量提高、品质改良、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质体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尤其是在单子叶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适合的分子标记反应体系.本研究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兰属植物的9个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8对引物共扩增出965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31条,平均1对引物扩增条带121条(多态性带116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5.87%,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用NTSYS2·10进行UPGMA聚类分析,属于同种的品种聚在一起,与表型分类基本吻合.兰属植物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16-0.606.此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可为兰属分类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石斛属植物再生及遗传转化研究现状,为石斛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石斛属植物的组培再生和遗传转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产业化应用现状。[结果]石斛属多个种的组培再生体系及产业化推广比较完善;但大部分种类遗传转化过程中仍存在转化效率低及很难获得转基因植株等问题。[结论]应进一步完善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并将其与基因枪法相结合;应探索其他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RFLP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RFLP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从六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RFLP技术在植物遗传种中的应用,(1)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2)RFLP连锁遗传图在禾本科植物中的应用,(3)跟踪,鉴定染色体或其片段,分析系统发育;(4)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5)优良性状及抗生材料的筛选;(6)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葫芦科植物中包括多种以采收果实为主的蔬菜作物,对其进行品质改良、延迟成熟和抗病虫害的遗传转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在葫芦科植物中已建立了子叶、茎尖、胚轴、茎段、原生质体和子叶节等的再生体系;用于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DNA浸泡法等;用于转化的目的基因多为抗病毒病基因和延迟成熟的基因;NPTII基因为最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主要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葫芦科植物遗传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植物筛选标记基因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相春  程在全  曾千春  罗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290-13291,13365
筛选标记基因在植物遗传转化中担负着区分转化体和非转化体的重要作用。合适的筛选标记基因及其相应的筛选剂是植物转基因成功的关键。综述了迄今为止人们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使用过的主要筛选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7.
核桃属植物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核桃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核桃属植物的种质鉴定、保存和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从DNA分子水平系统综述了核桃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总结了核桃属植物体细胞胚发生、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研究进展,分析了核桃属植物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与转基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RFLP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LP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中,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抗病基因;为把复杂的性状分解成单个的遗传组成。进而用单基因的效能来处理这些性状提供了可能性;应用RPLP能够极大地提高回交育种轮回亲本的恢复进程;在远缘杂交中能加速识别包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小片段是否转移到推广品种中。本文讨论了RFLP的类型、RPLP技术的发展概况、RFLP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及其在植物遗传与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细胞培养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细胞培养自本世纪初以来也和其它的科学领域一样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而且得到实际应用。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有用物质(次生代谢物)的生产、植物无性系的快速繁殖和遗传突变体的筛选以及植物细胞遗传、生理、生化和病毒方面的深入研...  相似文献   

10.
以芍药为研究对象,建立芍药高效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试验筛选最佳结果为:以茎段为外植体,用HgCl2消毒15min,基本培养基为1/2MS,抗坏血酸(100mg·L-)1,诱导愈伤阶段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GR)配比为ZT(2.0mg·L-1)+IAA(0.4mg·L-)1,胚状体分化阶段不加植物生长调节剂PGR;生根阶段为IAA(0.4mg·L-)1。抗性筛选时适宜的卡那霉素Km浓度为4mg·L-1,遗传转化受体为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1.
输气管道设计方案优选的模糊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廷哲  段常贵 《油气储运》2003,22(11):28-31,57
分析了输气管道设计方案的几种优选方法,在设计方案的优选中应用了模糊决策方法。综合考虑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将影响设计方案选择的管径、输气压力、压缩比、压气站数及各投资运行费用等因素作为模糊量,赋以不同的权重,通过模糊关系运算,计算出评判各设计方案的评判指标,从而确定天然气输气管道设计的优选方案。模糊决策方法可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长输管道可靠性故障树模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了对天然气长输管道进行故障树模糊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故障树模糊分析采用的模糊算子计算方法。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可靠性故障树分析中,在考虑实际工程模糊信息的前提下,进行了可靠性故障树模糊分析,计算出了管道系统的模糊失效概率,计算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3.
北方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6个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粳稻品种(系)作亲本,配制36个组合,采用胚、胚乳、细胞质、母体植株等4套遗传体系的禾本科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相应的统计方法,分析了稻米7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力、遗传方差、选择响应等。结果表明:稻米的7个品质性状均不同程度地受二倍体胚基因、三倍体胚乳基因、母体植株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等遗传体系的控制;在选择育种中,利用某一遗传体系对某一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有可能减弱另一遗传体系对该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贡献;稻米品质性状均具有极显著的胚乳狭义遗传力和选择响应、显著的细胞质遗传力和选择响应(蛋白质除外)。  相似文献   

14.
采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群体在3种规模7种留配体制下50个世代内的近交。结果表明,最优留种最优选配是近期内控制近交最有效的留配体制。非同胞随机交配和最优选配在随机留种下均可有效地控制群体近交。而在家系等数留种下只能控制起初若干世代的近交,可控制的世代数因群体规模而异。选配增加了世代内个体近交系数的一致性,但增大了世代间近交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利用显性核不育水稻育种的方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对利用Ms-P型水稻育种的途径和方法,设计了运用该水稻进行轮回选择(包括逐级轮回选择系统、阶梯式轮回选择系统)和将广亲和性基因S_5~n导入到具有较好配合力的材料中去的回交育种体系。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受单一显性不育基因(Ms-P)控制,显性不育性稳定,在轮回选择中,它是较为理想的工具材料,建议将Ms-P基因导入到一系列胞质及核质遗传背景中,构成Ms-P型水稻种质资源库。广泛地将它应用于水稻育种,对育成超高产品种,将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因打靶是反向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正负筛选系统是一种筛选发生正确基因打靶转化株的方法,能够减少筛选的工作量,使植物基因打靶效率大大提高。通过近些年的研究改进,正负筛选在植物基因打靶研究中的应用逐渐成熟,就植物基因打靶研究中正负筛选系统的原理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今后的基因打靶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玉米优良自交系转基因受体系统建立及转化后的筛选与再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和改进 ,提高了诱导玉米优良自交系幼胚产生胚性愈伤组织 ,建立转基因受体系统的效率。通过比较试验 ,确定了潮霉素筛选的浓度和方法。PCR检测证明 ,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8.
2020-11期目录     
随着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促进优良基因型精准高效选育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因组选择在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其在林木改良驯化中的应用 也逐渐被报道。本文通过综述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概况、主要模型方法及其在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了基因组选择在林木育种研究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对预测模型优化与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与方法创新,提出了联合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优化育种方案,为加快林木优良品种的精准选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To produce new aluminum- and drought-resistant barley forms, selec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allus cultures in selective systems successively simulating the effect of the stressor. Plants regenerated in selective systems differed from control plants by a higher content of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s, photosynthetic rate,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棉花良种繁育技术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与国际接轨的棉花良种繁育的科学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棉花良种繁育技术发展经历的引种技术、基于群体混合选择的块选和片选技术、基于单株选择的“三年三圃制”及其衍生技术和基于重复繁殖为理论基础的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总结了中国棉花良种繁育规模化的3个发展阶段,从人工投入、资金投入和推广规模3个方面阐述了不同良种繁育体制的综合效益,提出了中国棉花良种繁育技术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认为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良种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