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处理建筑施工垃圾时,存在的处理方式不当,物质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建筑施工垃圾对土地资源、水体环境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影响,采用工业化处理、绿色建材、建筑拆除、分类分拣、直接分拣回收再利用以及人工堆载造景等方法对建筑施工垃圾进行低碳化处理,提升建筑施工垃圾的回收利用率。结果说明,采用建筑施工垃圾的低碳化处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伟 《农业与技术》2015,(2):211-2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因农村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新建房与农民拆除旧房并在原有宅基地上建新房越来越多,导致建筑垃圾也呈增长态势。因建筑垃圾处理体系目前并不完善,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底,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缺乏,有随意倾倒现象,造成建筑垃圾不当处理,影响生态环境。农村建筑垃圾处置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城市目前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城市垃圾的污染 城市垃圾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城市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我国城市传统的垃圾倾倒方式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大部分地区都未实现垃圾有效分类和回收。不仅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而且不利于资源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越来越快,光鲜亮丽的建筑背后有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如果不对这些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城市形象。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逐步发展,我们将建筑垃圾的处理看作是一种资源化的再利用。因此本文先分析建筑垃圾的类型以及其具体危害,通过简要阐述国外先进的垃圾处理实例,综合指出我国建筑垃圾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以期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促进城市新面貌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垃圾处理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北京城市垃圾处理与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北京市城市垃圾的清运,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存在的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实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垃圾清运和处理的有偿服务,垃圾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以及垃圾的规范化管理,是控制城市垃圾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发展和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今后采用焚烧、堆肥、回收利用和卫生填埋多种处理方式来处理广州市的城市生活垃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当前常用的方法除回收利用外,主要有集中焚烧、生化堆肥及卫生填埋3种。我国有关做好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与建议是:在垃圾产生的源头—社区配备垃圾预处理设施,由专人对城市垃圾进行收集集中和预处理;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粉碎、脱水、消毒、胶结和压块处理,并以"垃圾块体的分区分类堆砌填埋处理"替代"垃圾的混杂式填埋处理";利用垃圾块体充填废弃采矿场,实施城市垃圾处理与矿山采空场修复相结合的环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生的垃圾量超过了世界垃圾年总生产量的25%,并且每年约以10%的速度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的不当处理,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影响。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中存在着垃圾清运量大,清运方式和设施落后,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当从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布局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压缩站,加强政府管理等方面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的困局。  相似文献   

9.
1.禁止将建筑垃圾、施工过程中开挖基础的渣土、工业废料废渣、家庭装饰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料、城乡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直接倒入耕地或露天堆放。  相似文献   

10.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农民环保意识不足和缺乏资金投入等原因,使得农村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处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以贵州省福泉市为例,阐述乡镇垃圾回收站点建设现状,分析乡镇现存垃圾回收站点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城市立体绿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海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81-1082,1088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城市的绿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倡城市立体绿化,是解决城市绿化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矛盾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城市建筑墙面、阳台、屋顶、庭廊、坡面、桥体、河道等的合理立体绿化,必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筑单体代谢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华  胡聃  徐文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76-7578
以某城镇的建筑单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代谢理论与方法对建筑物施工阶段进行代谢过程跟踪研究。通过系统调查建筑施工阶段物质流过程,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体系的建筑材料消耗量,建立了单体建筑的代谢模型,并剖析了建筑物施工阶段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是最接近居民生活并为居民所使用的绿色空间,既有生态美学价值和保健功能,又能对住宅的低层住户空间起到遮蔽作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构建城市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评价指标,分析建成年代和空间类型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未来科学建设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以北京市不同建成年代的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宅旁绿化空间树种组成、空间结构、美学特性、保健功能4方面,构建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评价指标。通过简相关分析,从15个指标中筛选出9个用于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构建3个质量评价指数,并确定各指数和指标的权重,进一步通过指数综合得分与所筛选指标间的关系对不同建成年代的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  (1)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受结构、树种组成、美学效果3个主成分影响,各成分对其空间质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30.34%、24.27%、22.26%。(2)中间型居住区的绿色空间综合得分分别高于新建型居住区和老旧型居住区1.60%和8.34%,但建设时间对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未达显著水平。(3)绿色空间类型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宅间组合式、自然群落式、规则成林式、宅旁紧贴式。(4)空间尺度及植物配置方式的不同是造成绿色空间类型间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结论  类型和结构对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显著影响,居住区建成年代对其质量无显著影响。宅旁绿色空间质量主要取决于绿色空间结构、空间协调度和视觉质量。植物视线遮蔽度、相对空间垂直绿量对绿色空间结构质量的贡献较大;色彩丰富度、树种多样性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植被与建筑空间协调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绿色空间质量有积极影响。在设计与建设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时,应重点考虑宅间组合式、自然群落式、规则成林式的空间类型,少用或不用宅旁紧贴式。在住宅建筑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宅旁绿色空间的宽度,保证空间协调度处于较好水平,并采用乔?灌?草近自然复层种植结构,合理分配乔木、灌木数量比例,在满足空间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兼具视觉美感与景观效应。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了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SD模型,选取工业、农业总产值和可承载的城镇人口数量作为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衡量指标,在现状延续、节水兼污水再生回用、节水兼境外调水和综合型4种方案下模拟2003—2020年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寻求提高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现状延续型用水模式水资源承载能力十分脆弱,难以满足未来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承载的城镇人口自2010年开始递减,城市规模开始萎缩;采用污水回用或境外调水模式,虽然工农业总产值维持快速发展,但仍然承载不了与之对应的城市人口规模。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前提下,实施污水回用和境外调水的综合型方案,到2020年可承载的工业、农业总产值和城镇人口分别达10 698.6亿元、679.5亿元和1 778.3万人;综合型方案是提高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满意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投入到建设及使用当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居住小区的舒适程度及景观设计,将景观设计同建筑完美融合也成为小区景观设计师的一大任务。将简单分析建筑融合背景下小区景观设计及实现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城市建设而言,在地基处理时需要了解空洞、采空区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并避免附近建筑物的损坏。本文详细介绍了瞬态瑞雷面波在基础勘探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及解译方法。利用地震映象资料,叙述在该区域的地质展布的情况,从而为整个建筑物的安全评价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林禄盛  刘小明  樊国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71-17174
运用现代与传统民居土楼建筑技术,以土楼的建筑环境及传统生态观为依据,对现代民居建设进行探索,并以点带面,以期进行推广。指明设计要点是利用生土材料及无污染之原材料,对新农村民居设计进行生态条件下的构建探索与实践,以寻求在传统理论支撑下的建筑设计在生土材料运用上的突破,进而找出解决当前关于自然生态、节能环保的可应用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住宅区立体绿化是根据生态学原理人工建造的模拟自然而又超自然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它将为住宅区提供一个更加接近自然的景观点,并为提高住宅区环境质量起到良好作用。为改善环境,美化生活,利用一切可能的人为手段和方法,开辟种植草地、花卉和树木的场所,开拓住宅内外绿化空间,增加住宅区内外绿色覆盖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范文洋  刘玉 《农学学报》2023,13(10):95-100
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集体建设用地的类型与特征、减量地块识别、减量地块再利用方向优选和再利用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总结了建设用地减量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而提出集体建设用地减量亟待深化研究的重要方向。结果表明,集体建设用地的分类体系尚待形成共识,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地块识别模型与再利用路径正在积极探索,建设用地减量的政策机制有了初步框架并在推广应用。总体上看,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研究已有一定基础,技术进步和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理念的深化发展将促进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的深化研究,包括探析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特征与规律、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的时空配置模型、推进减量地块高效再利用路径与措施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青 《北京农业》2012,(27):54-55
城市园林不仅充当着人工生态系统的角色和城市中唯一一项有生命性质的基础设施,还起着美化城市外貌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善城市生态坏境、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以及维持物种多样性。本文就加强城市园林建设的必要性、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