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为丰  相似文献   

2.
鄂杂棉24号(原名JZHR9999)是湖北省荆州农科院以丰产、优质、多抗品种鄂抗棉9号为母本,以从转基因抗虫棉品种GK-19中筛选出的优良株系N419-1-9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2—2003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3—2005年通过长江流域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获得农作物转基因安全证书;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荆杂棉88号(原代号荆03-88)由湖北省荆州农科院选育而成.该品种2005年参加了湖北省杂交棉预备试验,2006-2007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7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荆杂棉88号,审定编号:鄂审棉 2008002.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06,(12):45-49
(接第九期)棉花品种名称:鄂杂棉16F1品种来源:荆州市金龙发种业有限公司用“X-99”作母本,“J6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区试代号:龙杂142。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6001。品质产量: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5%跨长29.4毫米,比强29.8cN/tex,马克隆值4.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03.85公斤,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9.28%。其中:2004年皮棉亩产105.82公斤,比鄂杂棉1号增产11.68%;2005年皮棉亩产101.88公斤,比鄂杂棉1号增…  相似文献   

5.
荆杂棉142(原代号荆142)是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用鄂抗棉9号为母本.荆079为父本组配的杂交棉新组合.2001年组配杂交组合:2002—2003年参加组合比较试验:2004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筛选试验:2005—2006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7年7月获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第007号: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早熟杂交棉新陆早44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陆早44号(原代号新垦杂1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以本所自育抗病品系MP1为母本、自育抗病品系FP1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而成的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本所杂交棉比较试验.2007—2008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新疆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2008年9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专业组专家现场考察鉴定.2009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09年60号)。  相似文献   

7.
盐棉39 是转基因抗虫中熟常规棉品种,耐枯萎病、黄萎病,抗棉铃虫。由盐棉114×GK19 杂交后代系选,2019-2020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统一区域试验,同时参加农业农村部DUS 测试,2021 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生产试验,2022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简要介绍了盐棉39 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所以自育早熟棉新品系4—14为母本、外引优质中长绒材料H2为父本.利用病圃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而成。2007—2008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生产试验,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先杂棉1号是江西省种子公司选育的大铃、高衣分、高产杂交棉新组合。2004~2005年连续两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鄂杂棉13F1是由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与荆州霞光农业科学试验开发站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5006。  相似文献   

11.
丰葵杂1号是由哈尔滨丰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成的适应东北生态区的高产粒大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2005年和2006年参加2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12.
鄂杂棉五号F1(楚杂180F1)是由湖北省荆州种子公司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铃大的杂交棉新品种。用自选株系204作母本与自选株系M31作父本杂交配组而成。2004年3月通过湖北省、安徽省审定并命名为鄂杂棉五号F1。  相似文献   

13.
新陆早34号,原品系名称康地3043,由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研中心早熟棉研究室选育,以早熟品系97—65为母本,与自育抗病优质品系7003杂交,后代在病田中连续选择,经多年南繁北育,测试分析,定向选育而成。2003~200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5年定名为康地3043,参加自治区2005~2006年早熟棉区域试验,2006年同时参加生产试验。2007年2月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4.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鄂杂棉4号(区试代号"荆1029”)亲本来源于荆55173/P16.荆55173是鄂抗棉9号的原代号,表现丰产、优质、多抗;P16表现铃大、铃多、早熟、衣高、抗病性强.经双列杂交分析,该杂交棉表现配合力高、杂种优势显著.1994年以来对鄂杂棉4号坚持连年进行亲本保纯和重配组合.1995~1999年在该院枯、黄萎病自然病圃参加了五个正规组合鉴定和两个大区比较试验示范,其F2代1998~1999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试,同时进行F1、F2代生产试验示范,2000年8月经湖北省农作物品审办组织专家现场评议,2001年3月1日通过湖北省审定并命名. 2 历年组合比较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棉花区试参试品系的抗病虫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参加 1 999年长江流域春棉区试的新品种(系 )有 9个 :苏杂 2 6、湘杂棉 2号、泗阳 1 6 7、鄂41 2 2、川 5 0 993、荆 5 5 1 73、湘 X96 2 8、赣棉 96 - 1、泗棉 3号 (对照 )。参加 1 999年长江流域抗虫棉区试的新品种 (系 )有 8个 :GK1、GK皖 3 8、GK皖 5 9、苏抗 1 0 3、JK1 6、鄂 5 71 1、慈抗杂 3号、中棉所 2 9(对照 )。参加 2 0 0 0年长江流域棉花区试的新品种 (系 )有 1 0个 :即在上年区试中表现优良的 4个新品系 :荆 5 5 1 73、赣棉 96 - 1、慈抗杂 3号和苏抗 1 0 3继续试验外 ,另增加华杂 3 0 2、荆96 - 1、徐 2 4 4、赣棉 96 1…  相似文献   

16.
抗虫杂交棉湘文1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虫杂交棉湘文1号,由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育成。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抗虫、耐旱、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棉区种植。1选育经过湘文1号是以泗棉2号做母本,以湖南文理学院自育导入创世纪公司国产Bt基因的Hoo2为父本,配组的单交种。2002~2003年在学院内鉴定试验,2003~2004年进行异地鉴定试验。2005~2006年省区域试验,同步进行了生产试验,并与在湖南省推广的28个棉花杂交F1代种进行了抗病比较试验,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对转基因杂交棉花湘文1号F1进行了抗性效率检测,杀虫蛋白的季节性表达,抗性稳定性及纯合度检测,湘……  相似文献   

17.
春播即将开始。湖北省农业厅正式发布了该省今年春播的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主推品种。其中棉花主推品种为: 鄂杂棉4号、鄂杂棉1号、鄂杂棉6号F1、鄂杂棉8号F1、鄂杂棉10号F1、鄂杂棉12号F1。据悉,对主推品种,湖北省农业厅已经加印了数万份资料在全省各地散发。省农业厅禁止以任何形式公告未经湖北  相似文献   

18.
中籼新品种鄂中三号鄂中三号(原代号8471)系宜昌市农科所用密阳49与桂朝二号杂交,经过连续定向多代选育而成。1995年2月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1992~1993年参加湖北省常规中稻区域试验,两年12点次平均亩产545.37kg,...  相似文献   

19.
<正>中棉所66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常规陆地棉品系中9018为母本,以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为父本,配制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6年破格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7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第150号]。它具有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品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20.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适宜试验点数量的抽样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泗棉3号、湘杂棉2号、湘杂棉8号和鄂杂棉10号在2000-2011年期间84~270次试验中早熟性、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表现,构建了对照品种抽样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估计了在不同精确度水平下鉴别棉花品种主要性状表现所需要的试验点数量,旨在为长江流域棉区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试验点数量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它棉区乃至其它作物区域试验中适宜试验点数量的估计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点数量的需求与目的性状选择及变异度密切相关,皮棉产量的表型标准差最高,在同等精确度水平下需要的试点数量也最多。目前,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设置18个试点,对皮棉产量的估计精确度为90%;增加16个试点,估计精确度将提高到93%;而随后再增加试点数量对提高估计精确度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