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方黄颡鱼每年开始自然繁殖的时间为6月20日左右。本试验通过提温培育亲鱼,将黄颡鱼的繁殖时间提早20d。4月10日开始给亲鱼池提温,到4月30日水温达到25℃。亲鱼精心培育30d,于5月30日进行人工催产。共催产2087组,实产1723组,催产率为82.56%,共产约222.199万粒卵。抽样估算受精率为87.25%,受精卵约为193.869万粒。孵出水花约160.291万尾,孵化率为82.68%。结果表明,黄颡鱼在寒区可以提早20d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2.
<正> 为使草鱼亲鱼提早在4月上旬繁殖鱼苗采取下列措施;①利用晒水池提高水温,使亲鱼池内的水温保持18~20℃。②加强亲鱼培育,加喂精、青饲料,春季适当投喂小麦苗和谷芽,产前一个月每天上午冲水4小时促进性腺成熟.③适时催产,清明后选择晴暖天气,水温在20℃左右时及时催产.1986年4月10日催产4组12~15公斤的草鱼,产卵258万粒,受精率85%,孵化率87%.此次繁殖时间比我省赣东地区常规时间提早10~15天.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河北地区利用小型温棚进行鲤(Cyprinus carpio)提早繁殖的可行性,在11月中旬挑选3龄鲤亲鱼400组(雌雄各400尾)放入小型温棚,雌雄分开放养。通过利用太阳热能和人为控制,越冬期间小棚内水温最低温度不低于8℃,次年3月中旬,棚内水温升至16℃,进行人工繁育。2023年3月15日、3月22日和4月13日进行三批人工催产试验,3个批次的催产率分别为48.8%、88.6%、89.7%,受精率分别为80.29%、81.27%、87.3%,出苗率分别为54%、37%、55.84%,共生产水花1.23亿尾,培育乌仔364.6万尾。鲤早繁比自然繁殖提前15~20 d。  相似文献   

4.
2000年4月对南方鲇进行了第一次催产人工繁殖,产后亲鱼经50 ̄60天的强化培育,再催产繁殖,催产率为100%,出苗率为74%。实验表明,一年内对南方鲇进行第二次催产繁殖是可行的,且第二次繁殖的鱼苗在生长上与第一次繁殖的鱼苗无差异。南方鲇一年二次繁殖对于南方鲇的鱼种来源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怀头鲇(♀)与兰州鲇(♂)的杂交F1人工养殖条件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2 ̄25℃条件下,平均体长(2.75±0.16)cm、平均体重(0.36±0.06)g的杂交F1幼鱼经过100d培育后,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分别达到(28.56±3.26)cm和(193.33±59.50)g。体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L=0.3131t+1.4389,R2=0.9178;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0.0159L2.7664,R2=0.9148。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159L2.7664,R2=0.9963,其中b值接近于3,怀头鲇和兰州鲇的杂交F1幼鱼为等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与全长生长速度相近。  相似文献   

6.
(十一)鲇鱼 【品种来源】我国养殖的鲇鱼,主要有大口鲇、怀头鲇、胡子鲇和革胡子鲇等种类。来自于我国野生资源驯化培育,如大口鲇、怀头鲇和胡子鲇等;或者来自于引进驯化培育,如革胡子鲇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大口鲇和怀头鲇等。大口鲇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各大江河水系,  相似文献   

7.
选取60尾雌性大麻哈亲鱼,分成S-GnRH-A组、HCG组和17α-20βp组,在2~4℃水温下分别进行不同催产药物的人工催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三组的催产率分别为10%、15%、65%,共有18尾亲鱼产卵,卵径0.54~0.66cm,平均怀卵量为3530粒,获得成熟卵63500余粒,受精卵51680粒,发眼卵38815粒。在6~9℃水温条件下,经59天孵化出苗,孵化鱼苗36370尾。  相似文献   

8.
我们利用塑料大棚提温、保温对美国大口胭脂鱼进行提早培育,进行人工早繁试验,其催产时间比常温提前18天.产卵量提高0.2万粒/kg,受精率和孵化个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显著。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亲鱼来源1997年4月从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国外名优鱼类基地引进美国大口胭脂鱼水花8000尾,放入池塘逐级培育,1999年进行专塘亲鱼培育而得。1.2温室构造  相似文献   

9.
怀头鲇的生物学与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怀头鲇 (Silurus soldatovi)曾用名黑龙江六须鲇和东北大口鲇,俗称怀头和怀子,隶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辽河水系,是一种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   一、怀头鲇的生物学   1.形态特征   怀头鲇头部宽扁,胸腹部短胖,尾部长且侧扁;眼小、口小,牙齿细密且锐利;上颌 (长 )须 1对,下颌 (短 )须 2对;背鳍短小无硬棘,胸鳍有 1枚硬棘 (内侧光滑无锯齿状缺刻 ),臀鳍特长并与尾鳍相连,尾鳍不明显分叉,上叶稍长于下叶。体表无鳞,富有粘液。胃大,肠短。在较清澈的水体中,腹部为白色或淡黄色;背部和两侧呈金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形态学和组织连续切片技术,对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鲇(Silurus asotus)及其杂交F1的肝、胰脏胚后发育和卵黄吸收方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3种鲇出膜后约2天在心脏后方有一肝细胞团,3天后肝细胞团逐步增大,4天后肝分叶.以后随着各种鲇生长速度不同肝、胰脏发育程度也不同.3种鲇的胰脏均为紧凑型,卵黄囊依照先卵黄球、后脂肪的顺序被吸收,3种鲇只有怀头鲇和杂交F1代卵黄吸收方式相同.出膜后4天,各鲇的卵黄均被全部吸收,腹腔上部大部分空间为肝脏占有,同时腹腔内出现结构简单的胃及肠.研究还发现肝脏的发育与卵黄囊密切有关.[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60-465]  相似文献   

11.
怀头鲇又名六须鲇、东北大口鲇,地方名叫怀子、怀头,是一种大型肉食性珍稀鱼类,自然水域已经很难捕到,目前已被列为濒危鱼类。近几年,怀头鲇人工繁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积累丰富的经验,使得该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已分别达90%、85%、90%以上。但在水花至夏花阶段的苗种培育过程中,所存在的自残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成活率仅为15%左右。导致苗种生产不稳定,供不应求,制约了怀头鲇养殖的产业化进程。笔者根据几年来所进行的怀头鲇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同仁参考。1亲鱼的选择1.1采捕时间怀头鲇…  相似文献   

12.
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艳珍  邓思红 《水产科学》2011,30(10):638-640
流水培育齐口裂腹鱼,选择3龄以上雌雄亲鱼各60尾,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3种药物混合对雌鱼进行注射催产,催产率为85%,受精率为79%,适宜催产的水温为9~16℃;在14~16℃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在202h内全部出膜,孵出仔鱼约61万尾,孵化率为80%。对孵出的61万尾仔鱼进行了逾90d的培养,共计出塘45万尾,成活率约为74%。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培育的齐口裂腹鱼亲鱼性腺能够发育成熟,经催产能成功繁殖。  相似文献   

13.
泥鳅规模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6月19日25日对泥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配比、注射方法、催产激素剂量、人工鱼巢的设置、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5批299组,产卵20万粒,出苗14万尾左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 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 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 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集钱塘江野生粗唇鮠,在池塘中培育至性成熟,成熟率64.4%.经测定,绝对怀卵量为7200粒/尾,相对怀卵量为49.9 粒/g体重.采用DOM、HCG、LHRH-A2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5~28℃水温下,分3个批次进行了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14组,效应时间为17 h至20 h,催产率83.8%,共获取受精卵46.7万粒;孵化率63.5%,共获得鱼苗26.0万尾,出苗率81.5%;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7.8万尾,培育成活率68.5%.  相似文献   

16.
菊黄东方鲀河口区海水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怀头鲇又名六须鲇、东北大口鲇。地方名叫怀子、怀头,是一种大型肉食性珍稀鱼类,自然水域已经很难捕到,目前已被列为濒危鱼类。近几年,怀头鲇人工繁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积累丰富的经验,使得该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已分别达90%、85%、90%以上。但在水花至夏花阶段的苗种培育过程中,所存在的自残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成活率仅为15%左右。导致苗种生产不稳定,供不应求,制约了怀头鲇养殖的产业化进程。笔者根据几年来所进行的怀头鲇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技术,对30组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亲鱼成功地进行人工杂交繁殖试验。在第2次注射催产剂36h后亲鱼开始产卵,4d后产卵结束,共产卵9组,产卵率30%,产卵4.95万粒,受精卵约4万粒,受精率约82.2%。经38~50 h孵化,出苗3.4万尾,孵化率85%。获3 cm苗种2.5万尾,成活率73.5%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早繁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罗非鱼春季提前繁殖技术,本试验在亲鱼池搭建塑料棚以控制水温,促使罗非鱼提前繁殖。试验设置4个试验组共投放亲鱼2万尾,对照组(未搭棚)投放亲鱼0.4万尾,亲鱼平均体重为0.75kg,雌雄比例均为3:1。结果表明,试验池平均每尾雌鱼产苗1474尾,对照池平均每尾出苗143尾,试验塘出苗量显著高于对照塘.试验期间试验池的平均水温比对照池高8℃,试验池的出苗时间比对照塘提前了61天。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搭建塑料棚明显提早了罗非鱼出苗时间且提高了出苗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六须鲶苗种繁育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DOM、LHRH-A2和HCG的方法,对在池塘驯养了2~4年的六须鲶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催产的11批45组亲鱼中,顺产39组,催产率达86.7%;收集鱼卵310.6万粒,获得受精卵244.6万粒,平均受精率78.8%;孵出全长0.6~0.8cm鱼苗177.9万尾,平均孵化率达72.7%;投喂丰年虫、水蚤、水蚯蚓、鱼肉等饵料,经17~25 d,培育出2.5~10.0 cm的鱼种114.3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4.2%。试验中还获得了具不同时期变态特征的胚胎发育图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mg·kg~1DOM+10μg·kg~1LHRH-A2+1000 IU·kg~1HCG对六须鲶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水温23~26℃,微流水+充氧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六须鲶鱼苗;以浮游动物作开口饵料,按1000~1500尾·m-2的密度培育鱼苗,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