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对汽车油罐车灌装油品一般采取用顶部灌装,且为敞口作业。如果操作人员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装油鹤管伸不到罐车底部,就会使油品从鹤管出口处喷洒而下,造成油品在罐中冲击飞溅、剧烈翻腾。这样不仅损耗大量油气,油品质量降低,并可能发生静油事故。为此,笔者设想从两方面进行改造。 1.汽车油罐的改道 在油罐的车盖上设置一根固定鹤管和一根集气管(见图1)。固定鹤管的上部与罐车盖焊接,端  相似文献   

2.
鹤管气阻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晖  朱焕勤  于佰俭 《油气储运》2005,24(4):49-51,54,i005
油罐车在高温季节和高原地区接卸汽油时经常产生鹤管气阻现象,导致罐车下部的油料不能下卸.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鹤管气阻产生的机理,提出了鹤管气阻的几种校核方法.根据分析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当地大气压力、减小液体的气化压力、降低鹤管油料的流速和鹤管阻力损失等消除鹤管气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在使用的鹤管,都是整体配套设置在灌装或接卸部位上的一种固定鹤管。如果油罐汽车(或铁路油罐车)能带“鹤管”(指下伸到油罐内的部分),不但能解决“喷溅”问题,而且还为解决上卸汽油时产生“汽阻”的问题创造良好条件。它比固定鹤管(包括自动鹤管)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装油结束后,鹤管内余留油品膨胀(气温影响)造成滴漏、蒸发和操作阀门关不严密时,管线内的油品会泄漏进入鹤管,造成鹤管滴漏。油品越轻,滴漏情况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安装了一套鹤管自动回抽设施(示意图见图1,电气原理图见图2),应用在滴漏现象最严重的汽油装车鹤管上,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消灭了油品滴漏、减少了油品损失和环境污染,操作和管理都很简便,受到操作工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全国商业油库中,接卸汽油均采用上卸法。即利用安装在装卸油台上,距钢轨顶面4.7米左右的鹤管或胶管插入罐车,再开泵抽卸,送入储罐。这种办法对于温度低于30℃、大气压在10米水柱的条件下,接卸各种轻油是可行的。但对于在35~40℃的汽油来讲,卸油作业中经常出现鹤管最高点的“汽阻”现象,使卸油中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库在高温季节大都采用了简单的降温和利用真空泵抽汽油的措施,但效果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油库占全国油库的60%,汽油卸车量占轻油储量的80%;及该地区高温期长,当环境气温达到33℃~34℃时铁路罐车上卸汽油发生困难的状况。作者提出一种新的卸油方式—单点自吸式卸油方案。它的特点是用一个鹤管依次逐个卸车,卸车鹤管端部自带潜油泵浸入车内进行抽油,并不受气温影响及不污染环境,减少了油品蒸发损耗,卸车时间可缩短,工程一次投资费用可比多鹤管同时卸油方案节省40%,经营费用可节省93%。作者认为本方案可用于原有油库卸车台的改造;对于容量小于10×10~4m~3、年周转量30×10~4m~3的油库采用本方案是可行的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装置的工艺流程设计应该是满足生产、调度灵活及节约投资三者的统一,即在满足生产的条件下应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简化工艺流程。 1.图1为某油库的油品装卸流程简图。卸油时,罐车内油品通过鹤管、泵,进入油罐;付油时,罐内油品通过泵输到计量室。现将图1流程改为图2流程,卸油时,罐车内油品通过鹤管、阀2、泵、阀1进油罐;付油时,罐内油品通过阀4、泵、阀3输  相似文献   

8.
Q-S型鹤管由三大部分组成。上面一节是手动伸缩管,内套管最大行程580mm;下面一节为气动伸缩管,内套管最大行程为998mm;两节之间由一个活动弯头联接,弯头的活动半径为320mm,因此很容易使鹤管对上罐车口。整个鹤管活动部分的重量由重物平衡,故可较轻便的提起和放下(见图1)。 当罐车沿着预定的路线进入货位后,操作工可以转动活动弯头(图2)使鹤管口对上罐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由于密封性不能保证,轻油罐车下部卸油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用鹤管进行罐车上部卸油造成的“汽阻”,一直是油库作业中的一大难题。为彻底解决高温时鹤管顶部发生的“汽阻”现象,同时也解决自流灌泵,减小作业强度等一系列问题,对  相似文献   

10.
在铁路罐车装卸油品过程中,鹤管动作应保证其出口轨迹是一直线、立管中心线是一垂直线。本文介绍了能满足以上要求的新型双直线气动鹤管的工作原理和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跃坤 《油气储运》1996,15(6):39-39
一、工艺流程 铁路罐车卸车系统工艺流程为: 铁路罐车→栈桥阀门→卸料泵→储罐。 目前铁路罐车多采用上卸法,而上卸法又有两种接管方式,一是利用铁路罐车的卸料管,通过金属软管来连接铁路罐车与栈桥阀门(多用于酸碱类罐车的卸车);二是直接将栈桥鹤管从人孔插入铁路罐车内(见图 1)。  相似文献   

12.
油库作业中,接卸轻质油品常出现气阻现象(特别是夏季高温时)。这既延长作业时间,降低了罐车利用率,又增大了油品损耗。近年来,许多单位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采用了许多方法,诸如真空抽气法、降温法、电动液下泵卸罐装置、压缩空气加压法、底装底卸法等等,来解决气阻问题。这些方法中,有的因为劳动强度大,能耗大;有的不够安全;有的还在探索中,不十分理想。 1987年,湖南省石油公司零陵分公司冷水滩油库,在株洲制桶厂生产的鹤管上安装了某厂制造的气动潜油泵,卸油试用证明是克服高温季节卸油过程中气阻现象较为理想的方法。8月5日,将早晨到的一辆70号汽油罐车在避光下暴晒一天,下午 5时开始接卸,此时计量油温:罐车中部36.1℃、上部43℃、环境气温37℃。按以往情况,当罐车中部油温达35℃时,同时开两台真空泵也无法将油卸出,用气动潜油泵(供气压力为0.4 MPa),78分钟就将一个罐车的汽油(60m~3,42.536 t)全部卸净。但该泵在密封、定位、重量和外型尺寸方面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液压驱动浸没式装油大鹤管投入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首次采用的液压驱动浸没式铁路罐车装油大鹤管,已于1983年元月上旬在齐鲁石油化学总公司炼油厂北装油台的改造工程中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使用。这项工程是由北京石油设计院承包设计的。该项工程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装油工艺采用变流量装车。油品在淹没鹤管分流头之前及油品装车高位时,采用流速不大于1米/秒的小流量,以减少油气损耗、减小静电和减小冲击。 2.整个装油过程全部采用程序控制。油罐车对位后只需按一次启动开关,全部动作按  相似文献   

14.
ZZ-84型油罐汽车发油鹤管是一种立式卧式发油管均能用的结构。即用基础法兰连接起水平管,水平管的另一端安装活络弯头,装水平短管,短管另一端装第二组活络弯头,装小臂管与垂直套管相连接。垂直套管首先是采用二节套管套起来,后来根据试用要求改为三节套管套起来(为适应对黄河、解放、东风牌标准运油车罐口发油)。不用时挂在小臂管销轴上,发油时摘放套管即可伸入罐车加油口内,发完油后将套管收上挂好。鹤管整体结构见图1,挂钩三套管示意见图2。  相似文献   

15.
内装式分层卸油鹤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气阻校核公式的分析,提出了消除气阻的两个有效途径:①通过改变卸油顺序,使卸油温度下油品的饱和蒸气压大的油品在鹤管最高点与油罐车油面的标高差小的时候通过鹤管最高点。②通过改变鹤管,使鹤管距罐底的距离减小。以这两点为依据,设计出了内装式是分层卸油鹤管。该鹤管与油罐车焊接在一起,且部分操作可在地面进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运用修正后的气阻校核公式,以中国三大火炉之一的重庆地区为典型示例,对内装式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用立式油罐加水垫浮动底和油面全密封软覆盖代替内浮顶油罐,以罐车潜油气动泵代替轻油卸油泵站和鹤管的设想。这样可以彻底消除轻油罐的蒸发损耗,彻底解决因吸油系统的漏气、气阻、气蚀等故障影响卸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松 《油气储运》1989,8(1):63-64
文献〔1〕“汽车油罐车密闭装油的设想”一文,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想法,仅仅是从设备上解决汽车罐车密闭装油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对汽车油罐和气动升降鹤管的改造,虽然能达到减少油气损耗和减少静电积累的目的,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麻烦,末能从工  相似文献   

18.
本刊1983年第2期和1984年第3期上,刊载了朱平得和李伟同志关于汽油卸车鹤管气阻问题的设想和看法。本人有几点不同意见,写出来期望与大家共商。 1.向汽油罐车内充填压缩空气的做法,从泵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考虑是不适宜的。 (1)此法不利于离心油泵的正常运行。“在大气温度、压力下,润滑油能溶解空气最大到10%(体),汽油甚至溶解最大到20%(体)”;“当吸入口压力越低时,液体中夹带的气  相似文献   

19.
湿法油气回收装置采用特制液体——沙伐液吸收石油蒸气,是一套密闭式回收油气装置,适用于汽车罐车装油作业线上。经实测油气回收率可达90%以上。装置工艺流程先进,主要有沙伐液循环和汽油循环两个系统。由可编程序控制器预先给定程序来控制操作,并有自诊断功能和自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可供轻油装卸作业部门推广选用。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0月,辉崔油库发生了一起汽油、柴油相混事故。在一个卧式油罐里有汽油2176 l,混进柴油28469 l,混油后从罐里冒出油230 l。事故发生后,经现场检查:汽油罐阀门有半圈没关到底;柴油管道上阀门是为给农场第二车灌装柴油时打开的,从阀门打开到事故发生不到一小时,不可能混进20多吨柴油。混浊的原因分析如下: 这个库是汽油、柴油供应库,有油罐11个计5100m~2,输油管道两条。在事故发生前,汽、柴油共用一条管道。由于管道的混用,给油料带来严重的恶果,一是降低了汽油、柴油的品质;二是给混油事故创造了条件。如接卸油时,每更换一次油品,管道里就存积混合油1600 l,灌装油时,每更换一次油品,管道里就积存混合油140 l。当时给用户发的汽油、柴油,有时是混合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