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毛竹林覆盖稻草丰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稻草覆盖毛竹林,可改善毛竹林的生态环境,促进毛竹生长,增加笋产量。总结毛竹林覆盖稻草丰产技术,主要包括竹林整地、林地清杂、稻草覆盖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腊月中下旬撤除毛竹林地覆盖物对竹林产量和生长的影响,采用在不同地点多年试验的方法,选择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林,实施隔年覆盖(春笋小年覆盖,大年不覆盖),于覆盖45~60 d后将覆盖物撤除,并进行竹笋采挖与不覆盖之间的竹林产量和林分质量分析。6 a的试验表明:1覆盖竹林的春笋平均产量比不覆盖的减少了0.47%,冬笋平均产量增加320.16%,鞭笋平均产量增加141.00%;2覆盖竹林的林分平均胸径比6 a前增加了6.25%,全竹高增加了2.58%,立竹密度增加0.55%;竹林年龄结构比例中,Ⅰ度竹增加1.44%,Ⅱ度竹增加9.88%,Ⅲ度竹减少21.75%;3覆盖竹林的竹鞭总鞭长增加4.39%,平均鞭径粗度增加5.02%。可见腊月中下旬撤除覆盖能使毛竹林产量和生长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覆盖年限增加,新竹留养困难,歇园期间新竹留养不规律,导致竹林年龄结构不稳定,表现出1年、4年生竹子生物量下降,2年、3年生竹子生物量先升高后下降的总趋势,进而影响竹林年龄结构的人工可控性。竹林生物量在覆盖3年时有所升高,竹叶生物量的累积,应该是竹林仍能保持较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竹叶生物量在竹林覆盖6年后开始有较大差异,到第12年已经跟覆盖0年、3年竹林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竹叶生物量的衰减成为长期覆盖竹林生产力衰退的重要限制因子。竹林覆盖到第3年,地下竹鞭根生物量才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说明竹林覆盖后虽然竹鞭有所上浮,但仍然有能力实现空间拓殖;继续覆盖,竹鞭上浮增大,生存空间缩小,竹鞭的萌发与生长受到限制,生物量逐渐衰减。竹鞭根是土壤养分主要吸收和运输器官,其生物量的衰减,势必会减弱竹林系统水分代谢及矿质营养等能力,进而影响竹林生长。研究认为,建立稳定的竹林年龄结构,提高留养新竹子质量,及时翻土深埋鞭,并结合可行的退化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才能有效防止竹林生物量衰减,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4.
雷竹覆盖栽培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分析了雷竹覆盖保护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使用有机物料覆盖的雷竹林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3个覆盖处理(竹叶、砻糠和稻草)林地微生物总数是对照的30 ̄60倍,其中细菌增加幅度最大,竹叶和砻糠处理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稻草。  相似文献   

5.
以林地有机材料覆盖退化雷竹林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为目标,在竹林林分结构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定位调查方法研究林地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的地上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退化雷竹林林分结构不合理,立竹密度过大,立竹平均胸径偏小;退化雷竹林各年龄立竹的器官平均含水率较生长正常雷竹林的高;退化雷竹林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比例最高,枝、叶生物量比例分别是秆生物量比例的23.10%、27.32%,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加,秆生物量比例下降,枝、叶生物量比例提高;退化雷竹林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下降,是生长正常雷竹林的69.49%;退化雷竹林秆、枝、叶和地上部分总的相对生物量显著降低,分别为生长正常雷竹林的67.53%、55.26%、58.62%、63.74%.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态适应机制与策略,在新造3年雷竹林中,设置覆盖和不覆盖样方,于竹林覆盖盛笋期,进行生理整合对覆盖雷竹林克隆分株光合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邻覆盖与未覆盖竹林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相互间均无显著差异;覆盖竹林F3、F6样地与相邻未覆盖竹林气孔导度(Cond)差异显著;覆盖竹林Pn、Cond、Tr、WUE平均水平高于未覆盖竹林,Ci平均水平则低于未覆盖竹林;Pn与Ci呈显著负相关,与Tr呈显著正相关,与Con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690,但相关并不显著,Ci与Cond呈显著负相关,说明Tr、Ci是Pn的重要影响因子,Cond是相对重要影响因子。结论认为:竹林覆盖出笋对竹林光合作用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总体不显著,雷竹林冬笋产出主要还是依靠竹林种群的营养储存;覆盖竹林生理整合作用不明显,一是竹林造林时采用的是独立克隆片段和分株,随着竹林郁闭,覆盖与未覆盖竹林相接地段不一定会形成完整的、相互联络的地下茎结构;二是竹林经营过程中的施肥及翻土整地可能会造成竹鞭断脱,导致竹林地下鞭茎克隆片段化,为更好地揭示竹林种群生理整合作用及其机制,需进行种群控制性试验,以进一步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为现代竹林可持续人工培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理生态变化机制,给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分别对覆盖0、3、6、9 a和12 a雷竹林光合性状和光响应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净光合速率(Pn)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在覆盖6 a时显著减小;气孔导度(Gs)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覆盖9 a时显著减小;覆盖6 a后竹林胞间CO2浓度(Ci)均高于覆盖0、3 a竹林;蒸腾速率(Tr)总体随竹林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在覆盖3 a时即显著减小;竹林水分利用效率(WUE)以覆盖3 a竹林最高,覆盖12 a竹林最低;PnG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r呈显著正相关,与Ci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竹林光响应过程中,光合有效辐射(PAR)达20 μmol·m-2·s-1后,覆盖3 a竹林Pn均高于其他竹林,PAR升高至400 μmol·m-2·s-1后,各竹林Pn以覆盖12 a竹林最低;覆盖3 a竹林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最大,覆盖12 a竹林最小;覆盖0 a竹林光补偿点(LCP)最低,覆盖6 a后竹林LCP均在10.000 μmol·m-2·s-1以上;覆盖6 a竹林光饱和点(LSP)最高,达737.703 μmol·m-2·s-1。结论认为:覆盖对竹林光合作用起到制约作用,覆盖时间越长,竹林越难以形成可持续生产力;竹林覆盖至第6年,光合生理发生显著减弱,竹林种群受覆盖胁迫越来越严重,此时,需要及时养竹以更新竹林和采取有效的竹林恢复措施,同时,要重点开展竹林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促进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8.
设施农业土壤统称保护地土壤,系指温室、塑料大棚、中棚、小棚,地膜覆盖条件下的农田。利用保护地种植时,土壤状况与露地不同,因而土壤的培肥与管理也就有所不同。一、设施农业土壤的特性1.土壤热量状况土壤由于受到覆盖,进行了保护,它能提高土壤温度,这种增温效果在冬季和早春非常明显,也就是保护地栽培的一个主要优点。2.土壤水分状况在保护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林地覆盖经营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退化机理,给退化雷竹林恢复提供参考,探讨了短期覆盖(覆盖1 a),休养式覆盖(覆盖3 a休养3 a),长期覆盖(覆盖6 a)和不覆盖雷竹林2年生和3年生立竹叶片主要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和养分再吸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覆盖经营年限雷竹林立竹成熟叶主要养分含量和再吸收率总体上2年生立竹大于3年生立竹。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2年生和3年生立竹成熟叶、老化叶氮、磷、钾和镁质量分数均有较明显的影响(P<0.05),其中,短期和休养式覆盖经营雷竹林成熟叶氮、磷和钾质量分数升高,长期覆盖经营雷竹林成熟叶氮和钾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磷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而成熟叶镁质量分数不同覆盖年限雷竹林均有下降。短期和休养式覆盖经营能提高立竹叶片主要养分再吸收率(P<0.05),增强立竹叶片养分元素间相关性,而长期覆盖经营虽显著提高了叶片氮和磷再吸收率,但降低了钾和镁再吸收率,并使立竹叶片养分元素间相关性明显减弱。研究表明:林地覆盖经营不仅影响雷竹林立竹叶片的养分状况,而且会干扰叶片养分的再吸收性。长期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生长发育会产生负面影响,生产中应采用休养式林地覆盖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彭赛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83-5785
[目的]为黄甜竹高效培育奠定技术基础。[方法]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物及覆盖厚度对黄甜竹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未做人为覆盖的自然状态)相比,谷糠、稻草和厩肥等3种地面覆盖物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0~20 cm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其中厩肥覆盖处理的培肥能力最高。谷糠、稻草和厩肥等3种地面覆盖物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黄甜竹林的出笋量,延长了笋期,促进了黄甜竹的生长。[结论]3种覆盖方式对黄甜竹出笋量及生长的影响效果依次为厩肥谷糠稻草。就覆盖厚度差异而言,覆盖厚度6 cm对黄甜竹出笋量及生长的影响效果优于覆盖3 cm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理生态变化机制,为现代竹林定向培育和衰退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设计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覆盖0年(对照)、1年、3年、6年、9年、12年雷竹林出笋规律及其与温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竹林以覆盖1年竹林出笋最早,笋期最长,笋产量最高,达16 633.93kg/hm2;覆盖3年、6年、9年、12年竹林笋产量分别为:15 422.97、12 004.90、11 652.36和10 288.25kg/hm2;对照竹林出笋最晚,笋期最短,笋产量仅8 173.60kg/hm2;各竹林出笋与气温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对照竹林与气温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值)达0.866;除覆盖1年、12年竹林,各竹林出笋与地温正相关水平不显著,但r值均在0.650以上。【结论】覆盖能提前笋芽萌发,延长笋期,提高笋产量,但随覆盖年限加长,笋产量持续下降,这与地下茎笋芽萌发能力降低有很大关系。此时,需要创新培育技术,重点开展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促进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2.
卿芳 《安徽农学通报》2013,(18):109-110
施肥是毛竹林丰产培育的重要措施。针对延平区毛竹林现有生长状况,相应地采取合理的竹腔施肥技术,大大促进了毛竹的生长,特别是出笋量、成竹数量、新竹胸径等指标有明显的提高,为本地毛竹林推广竹腔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毛竹覆盖竹林的选择条件、竹林结构调整、覆盖水肥管理、覆盖方法、竹笋采挖等主要技术措施,对毛竹覆盖投入产出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下垫面(自然裸露、尼龙薄膜覆盖、稻草覆盖)竹林地土壤温度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冬季土壤热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比较了不同下垫面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建立了自然裸露和覆盖处理之间土壤温度变化的数学关系式,认为稻草覆盖的保温效果最佳,并在低温条件下更加明显.同时,观测了不同下垫面对出笋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立竹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在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东天目乡调查的44个样地材料表明:竹林的平均立竹度为1.7万株·hm-2,变异系数为31.1%,各样地间立竹度变异极大;连续实施覆盖栽培时间越长,竹林开花越严重,覆盖3a或3a以上竹林高达11%的立竹开花。为使覆盖栽培竹林具有良好的竹林结构,保持雷竹的持续丰产,应采用2a覆盖1a休闲的方法留养母竹,覆盖年份少留养,休闲年份多留养,并使雷竹立竹度保持在1.6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李明祥 《农技服务》2013,(12):1313-1313
从林地选择、竹林结构管理、土壤管理、竹林覆盖等方面介绍了安徽广德县竹笋覆盖促成栽培技术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特殊森林类型,科学经营管理毛竹林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发挥毛竹林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提高毛竹林经营管理的技术水平一直是经营者关注的焦点。采用集成OnyxTREE BAMBOO,3ds Max和ArcGIS等种软件,重点将前者的三维建模功能和后者的三维显示功能相结合,实现毛竹林分的三维可视化,旨在为毛竹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方法。选择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建立100 m × 100 m固定标准地,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的基部三维坐标(x,y,z),调查毛竹的胸径、竹高、枝下高和冠幅等因子。根据调查数据,基于OnyxTREE BAMBOO和3ds Max软件,对不同生长状态的毛竹进行三维建模,再导入ArcGIS,在ArcScene中与数字高程模型(DEM)叠加,最终实现毛竹林分的三维可视化。研究取得较好的可视化效果,观察者既可以俯瞰整片竹林,掌握竹林整体状况,也可以深入竹林内部,直观了解毛竹的具体生长状态,如毛竹的死活、弯直、折断、倒伏等,以及地表的起伏状况。单击任一株毛竹,还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其相关信息包括毛竹的竹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坐标等。此外,借助ArcScene的漫游功能,可以实现竹林内部实时漫游观察,可以设定漫游路径,实现固定路径漫游,以及将漫游动画保存为视频格式进行输出。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毛竹林可视化技术方法,此方法可操作性强,应用于毛竹林可视化经营管理,不仅可以真实反映毛竹林分的当前生长状况,还可以直观展现竹林采伐或自然干扰后的林分状况,为进一步研究毛竹林动态变化的可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毛竹科学经营的角度出发,研究竹林地覆盖高效应用技术,利用稻草、砻糠等有机材料的增温、保湿和保温作用,通过垦覆松土、水肥管理、覆盖技术,促进笋芽分化,提早萌发,提高竹林地冬笋、春笋和毛竹产量,提升竹林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经营类型竹阔混交林林分生产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漳平市官田乡梅营村毛竹纯林和不同经营类型的竹阔混交林调查,结果表明:在各类经营类型中,B、C类型的林分生长状况、林分空间利用率、控制病虫害效应、林内小气候、林分枯落物、林分生物量更佳,毛竹林结构更合理,竹林生产力大。  相似文献   

20.
建瓯市毛竹林管理状况及丰产高效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瓯市毛竹林管理状况,针对目前毛竹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毛竹林丰产高效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留笋养竹、竹腔施肥、竹林灌溉、竹林覆盖等,对建瓯市毛竹林管理实现丰产高效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