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覆盖对冬小麦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修森 《麦类作物》1998,18(5):58-59
在渭北旱塬条件下,地膜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较露地冬小麦表现优良,其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叶面积较露地小产加26%,12.1%,6.9%,11.8%,为地膜小麦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地膜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和主要农艺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地膜覆盖和露地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农艺性的比较研究表明,(1)地膜覆盖和不同密度对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幼穗分化的进程无明显影响,在同期播种下,地膜和露地小麦幼穗分化的各时期基本同步,幼穗分化时期和全生育期相差仅2-3天;92)地膜小麦比露睦小麦分化的小穗数、小花粉多1.2%和1.9%,处在同一分化时期的生长锥是粗壮,富有活力;(3)在适期播种时,地膜小麦比露地小麦多分化1个叶片,所以幼穗分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1/2(P-1)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对5个小麦新品系的6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6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冀麦30产量性状的睛般配合力最高,其次是4155和冀麦23,表明这3个瓣品系是优良的高产组合亲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明确地膜小麦的增产机理,从1998~2000年在两个生长季节里对地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方式下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穴播和膜测沟播可使单株分蘖数、穗粒数、穗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但分蘖成穗率和根/茎比降低,基部节间延长,抗例伏性降低;植株最上部叶片中可溶性糖和籽粒中糖分含量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籽粒干重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渐增期和快增期灌装速率较高,而缓增期无差异;膜侧沟播的个体性状较好,地膜穴播的群体性状较好。地膜穴播比膜侧沟播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地膜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和主要农艺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膜覆盖和露地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表明,①地膜覆盖和不同密度对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幼穗分化的进程无明显影响。在同期播种下,地膜和露地小麦幼穗分化的各时期基本同步,幼穗分化时期和全生育期相差仅2~3d;②地膜小麦比露地小麦分化的小穗数、小花数多1.2%和1.9%,处在同一分化时期的生长锥显得粗壮,富有活力;③在适期播种时,地膜小麦比露地小麦多分化1个叶片,所以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数较高;④地膜覆盖对小麦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都十分有利,尤其是对粒叶组叶面积、干重、上部节间生长有利;⑤不同密度对地膜和露地小麦的影响趋势一致,分化的小穗数和小花数都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10.
长春种植冬小麦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萍  陈孝 《麦类作物》1999,19(3):37-40
1995年在1996年在长春种植8个冬小麦品种,对其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穗数为69 ̄678万穗/hm^2,株高为56.90 ̄117.20cm时,产量与穗数,越冬率,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K326为对照,采用小区试验对8个烤烟新品系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移栽后35 d,供试品系叶片数、株高、茎围、最大叶长与叶宽存在差异。 ZYH-4叶片数最多(13.6片),DZ-4株高最高,茎围除YQ-1和ZYH-4外其他品系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K326,MT-2、SX-1、ZYH-5叶长和叶宽显著高于K326。(2)移栽后60 d,供试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亦存在显著差异。 MT-2叶片数最多(24.3片),除YQ-1与MT-2外其他品系株高显著高于对照K326;WY-1茎围最大(11.16 cm),SX-1的叶长最长(83.8 cm), MT-1叶宽最宽。(3)供试品系产量变幅为1863~3380.85 kg/hm2。产值、产量、均价和上等烟率表现最好的是MT-2。(4)聚类分析表明,MT-2、DZ-3、YQ-1、SX-1、WY-1的综合经济性状显著优于其他品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了解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以117份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为材料进行13个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54%~52.4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812~2.656。15个性状变异系数按大小排列依次为:不育小穗数(52.41%)>有效分蘖数(34.98%)>总分蘖数(31.25%)>穗粒重(29.52%)>旗叶长度(23.57%)>千粒重(18.28%)>穗粒数(17.94%)>株高(15.15%)>旗叶宽度(14.29%)>小穗粒数(12.62%)>穗长(12.39%)>每穗小穗数(11.93%)>小穗着生密度(11.55%)>湿面筋含量(7.67%)>蛋白质含量(6.54%)。性状间简单相关分析中有24对性状相关极显著,其中旗叶长度、旗叶宽度、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等性状与穗长、小穗粒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以及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都有较大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将参试的117份资源聚为6类。  相似文献   

13.
北部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高温胁迫对大麦孕穗灌浆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用4个二棱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及人工气候箱,在大麦孕穗灌浆期进行高温处理,以常温为对照,考察了大麦完熟期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结实率。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胁迫对大麦株高、穗下节间长及穗长的影响程度因品种特性不同而异。高温胁迫致使参试大麦品种的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使除Harrino Nijo外的其余3个品种的结实率和单株粒数均显著降低。综合比较,Harrino Nijo的耐高温性能最好,其次为扬农啤6号,917112和苏啤3号对高温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1995年和1996年在长春种植8个冬小麦品种,对其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穗数为69~678万穗/hm2,株高为56.90~117.20cm时,产量与穗数、越冬率、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当越冬率一定时,产量与株高、穗数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当株高、穗粒数、千粒重一定时,产量与越冬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穗数、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越冬率经穗数对产量的间接影响最大。因此,可以看出在长春种植冬小麦时穗数对产量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10个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5个杂交组合。对玉米籽粒产量等7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340、同系、82-2A等3个玉米自交系综合性状较优,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7.
立体匀播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立体匀播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冬小麦品种新冬46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立体匀播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副区设375万、300万、225万和150万株·hm^-24种种植密度,测定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分蘖数、茎粗、叶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在条播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小麦穗数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主茎叶数、分蘖茎叶数、分蘖穗长、分蘖穗小穗数、叶片SPAD值和Pn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产量在225万株·hm^-2条件下最高,分蘖数、主茎粗、分蘖茎粗、主茎穗长和主茎穗小穗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立体匀播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小麦穗数呈增加的趋势,千粒重、分蘖数、主茎粗、叶片SPAD值和Pn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穗粒数、产量、主茎叶数、分蘖茎叶数、分蘖茎粗和分蘖穗小穗数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主茎穗长、分蘖穗长和主茎穗小穗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产量在150万株·hm^-2条件下最高。立体匀播的小麦平均产量、穗数、分蘖数、叶片SPAD值和Pn较条播分别增加9.84%、17.68%、21.40%、7.52%和13.14%。综合来看,立体匀播较条播更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从而实现高产,与之配套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6个大豆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可分成受4个独立因子制约的性状群,并具有可靠的代表性。F_1,数量因子:由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组成;F_2,营养生长因子:由株高、主茎节数、结荚高度、生育日数和倒伏性组成;F_3,生产力因子:由无效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组成;F_4,分枝数因子;由分枝数单一性状组成。其中,主因子F_1的作用最大,其次为主因子F_3,于是表明,对这些品种首先应注意植株荚数、粒数和抗病性的改良,进而来提高粒重和产量。在育种过程中,可据因子的分类,以主因子为主体,进行多个性状的集团选择。由于因子间具有独立性,并可据该群体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实施有重点的逐步分层改良方案,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9.
播种期对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播种期对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有明显影响。株高、分枝、株粒重、千粒重等均随播种期的迟早而变化,播种期早生育期延长。沈阳地区苦荞适宜播期在7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20.
几个香稻保持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统计分析糸统SAS软件,对几个香稻保持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阐述了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影响品质得分较大的长宽比因子、整精米率因子和影响产量得分较大的每株有效穗因子、主穗长因子;同时,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第八染色体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9个材料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