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菇的栽培     
1.配方①杂木屑69%、麸皮7%、米糠5%、玉米粉15%、黄豆粉1%、砂糖1%、石膏粉1.5%、过磷酸钙0.5%,含水量65%。②杂木屑90%、米糠8%、玉米粉2%,含水量65%—68%。③玉米芯(粉碎)80%、米糠19%、石膏粉1%,含水量65%。④大豆秸(粉碎)45%、杂木屑45%、麸皮10%,含水量65%。⑤棉子壳78%、麸皮20%、石膏粉1%、糖1%,含水量65%。  相似文献   

2.
滑菇(pholiota nameko)又名滑子蘑、鳞伞、光帽黄伞,台湾称为"珍珠菇”.它是一种木材腐生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日本已普遍栽培.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的栽掊面积日益扩大,已成为出口的主要菇类.其发酵料栽培,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农民庭院栽培.  相似文献   

3.
滑菇(Pholiota nameko Ito et Imai),又名滑子菇、光帽鳞伞、珍珠磨等,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其质嫩味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g干菇含粗蛋白33.76g、纯蛋白15.13g、脂肪4.05g、总糖38.89g、纤维素14.23g、灰分8.99g,菇盖表面附有的粘状物是一种核酸,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并对增进人体的脑力和体质均有益处。我国于70年代开始滑菇栽培,目前已逐步推广。现据栽培经验,将其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何莉莉 《新农业》2002,(10):44-46
  相似文献   

5.
滑菇又名珍珠菇、滑子蘑、光帽鳞伞,含有较多营养物质,兼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发展前景看好。近年,在昌吉地区栽培滑菇已获得成功,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 2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及菌袋的制作时间.  相似文献   

7.
范晓光 《新农业》2007,(5):56-56
五、子实体阶段的管理 1.倒包与划菌 菌块发菌阶段结束,菌块形成,此后要视气温情况进行出菇管理.8月下旬气温逐渐下降,将发育成熟的菌块打开塑料布,摆在出菇架上.  相似文献   

8.
9.
10.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柳环菌。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杨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口感极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杨树菇子实体多糖的含量为6.63%,远高于香菇和灵芝。多糖具有增进机体免疫功能和较强的抗肿瘤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从台湾引进的菇类新品种--黑鲍菇发展迅猛,菇柄粗短呈黑褐色,菇体肉质脆嫩,味道十分鲜美,市场非常畅销.我部指导菇农利用废弃的花生壳作培养基进行栽培,取得了生物转化率125%、投入产出比达1:5~7的好效果,是非常适合农村的致富新项目.  相似文献   

13.
秀珍菇是肺形侧耳(凤尾菇)、小平菇等的商品名,子实体个体小,菌盖直径为3~4cm.幼嫩的菇体鲜嫩可口,在市场上极为畅销,除了鲜销外,还可加工成盐渍菇和罐头产品,市场潜力大.目前主要是出口,供不应求,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14.
鲍鱼菇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大型的木生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和适当的纤维素。肉质肥厚、脆嫩可口、风味独特,颇受人们的喜欢。  相似文献   

15.
陈绍军 《农技服务》2003,(12):30-30
<正> 金针菇两头套袋卧式出菇技术,近年来在四川已被广泛采用,因为它有效解决了因条件有限而难以总体控制二氮化碳浓度的技术难题,为金针菇的优质高产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实践证明,利用该技术生产的金针菇优质率可达95%以上。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菌种的选择、一二级种的培养、培养料配方、拌种照常规操作。 1、出菇袋的制备 用直径20厘米(或22厘米)、长40~45厘米、厚0.05厘  相似文献   

16.
<正> 白环柄菇又名白色小环柄菇,其子实体白色,菌肉浓香、味美可口,属珍稀食用菌。 白环柄菇发生在每年的6~9月,野生于林间、草地,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该菇属高温型菌类,适合盛夏高温季节生产,其产量与品质超过“高温蘑菇”,但比“高温蘑菇”更易栽培,经济效益更显著,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食用菌。 (一)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食用菌之一。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引种试验并试栽成功,近几年来在国内开始栽培,但因各地的栽培经验有限,栽培面积不大,产量不稳定。我所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并不断试验栽培,利用农作物下脚料,不需搭设荫棚,省工节本,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种菇巧用水     
采用室内框架式栽培平菇,通常只在菇床正面产菇,其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框架式菇床上使菌袋正反两面同时产菇,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培养料重量,不改变培养料配方和菌种播种量的基础上,产量增产近一倍,且提早出菇7天左右。平菇菇床正反面产菇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滑菇亦称滑子蘑、光帽鳞伞、滑子菇等。因其菌益表面粘滑而得名。其表面附着的粘状物是一种核酸,具有抑制肿瘤作用,并对增进人体的脑力和体质均有益处,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把握“敞口”关 白灵菇发菌期必须紧紧把握“敞口”这一关键技术。具体方法是:菌袋在发菌室内经40~50天的培养,菌丝走到袋底后.即可搬入出菇房棚内上架,疏摆菌袋。1~2天后进行敞口培养。操作方法:短袋栽培的解开袋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