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鱼子兰全株的化学成分,利用柱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从中分离鉴定出6种化合物,分别为2-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Ⅰ),阿魏醛(Ⅱ),表松脂酚(Ⅲ), 4′,5,7 -三甲氧基黄酮醇(Ⅳ), flavokawain A (Ⅴ),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Ⅵ)。  相似文献   

2.
野牡丹科、金粟兰科野生花卉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份野牡丹科、金粟兰科野生花卉种质为试验材料,低温处理后,通过测定其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分析其抗寒性强弱。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各种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野牡丹科Y27、Y20,金粟兰科C、J具较强的抗寒性,野牡丹科Y3、Y16、Y21、Y23的抗寒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夹竹桃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了夹竹桃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夹竹桃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过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β-谷甾醇、槲皮素-3-O-洋槐苷、芦丁和夹竹桃苷。[结论]该研究为夹竹桃的应用与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8种野牡丹科、金粟兰科野生种质为试验材料,经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后,通过测定其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含量,分析比较不同植物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8,种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金粟兰科J2、C的抗旱性明显强于野牡丹科的6种植物,野牡丹科中Y20、Y21、Y23的抗寒性要强于Y3、Y16、Y27。  相似文献   

5.
应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方法对黄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NMR等)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蒲公英赛醇(taraxerol)(2)、松柏醛(coniferaldehyde)(3)、芥子醛(sinapaldehyde)(4)、ligballinol(5)、(+)-松脂醇[(+)-pinoresinol](6)、(+)-1羟基松脂醇[(+)-1-hydroxypinoresinol(7)]、去氧黄藤苦素(fibleucin)(8)和黄藤内酯(fibraurin)(9).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乌药烷型倍半萜金粟兰内酯A及类似物是一类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分子,具有特殊的cis,trans-3-5-6三环骨架。对金粟兰内酯A进行了合成探索,以环己酮为起始原料经7步合成了关键中间体1,5-烯炔3。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硅胶色谱等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辣木茎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多萜醇(1)、植醇(2)、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3)、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辛基)酯(4)、杜叶醇(5)、N-苯乙基乙酰酸(6)、顺-3,4-二羟基-β-紫罗兰酮(7)、4-[(4'-O-acetyl-α-L-rhamnosyloxy)benzyl]isothiocyanate(8)、甘油亚麻酸酯(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2、5、7为首次从辣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犁头草化学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层析的方法对犁头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犁头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6,7-二羟基香豆素(Esculetin)、7-羟基香豆素(7-Hydroxycoumarin)、齐墩果酸(Olea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和秦皮甲素(Esculin),且9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民族药月月青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利用Sephadex LH-20、MCI gel、硅胶等多种柱色谱方法以及制备薄层法对月月青地上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比对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月月青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植醇、丹皮酚、聚戊烯醇、1-十二醇、黑麦草内酯、单棕榈酸甘油酯、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广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et T.Chen)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广豆根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过渡谱解析确定化合物为:(+)-羽扇豆醇、β-谷甾醇、广豆根素、高丽槐素、山豆根色烯素.通过柱层析和结晶的方法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山豆根色烯素.  相似文献   

11.
彭彩暾  陈新  史茹茹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5):191-192,195
[目的]研究斑鸠菊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层析、树脂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和ODS反相层析等技术,对斑鸠菊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从斑鸠菊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槲皮素、2(S)-7,3',5'-三羟基二氢黄酮、谷甾醇、豆甾醇。[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黑骨藤化学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又名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黑骨头、牛尾蕨、山筋线、青风藤等,为萝摩科杠柳属植物,为藤状灌木,长达10 m,生于海拔2000 m以下的山地向阳处或阴湿的杂木林下或灌木林中,分布于西南及青海、广西、西藏等地.其气微香,味苦,性味辛温、小毒,具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作用,对于由风湿、类风湿引起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具有较强的消肿止痛作用,为贵州少数民族用药[1].为规范民族药质量标准,寻找活性化合物,为创新药物研制奠定物质基础.笔者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凝胶柱纯化等方法对黑骨藤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药用植物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学、药用成分检测、组培快繁及遗传多样性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甘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草为重要的传统中药材,综述了甘草中化学成分及活性成分的发现和提取分离研究进展,为甘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田光辉  刘存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47-5049
[目的]研究秦巴山区野生的糙苏叶和嫩枝中的化学成分,为开发这一野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糙苏叶和嫩枝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通过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已知的化合物,分别为oleanolic acid(Ⅰ),ursolic acid(Ⅱ),β-sitosterol(Ⅲ),maslinic acid(Ⅳ),trichoranin(Ⅴ),rabdosianin B(Ⅵ),hinokiol(Ⅶ),5,7-dimethoxy-4′-hydroxyflavone(Ⅷ)。[结论]化合物Ⅳ~Ⅷ首次从糙苏叶和嫩枝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报春花属植物甘青报春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分离手段,利用MS、1H NMR、13C NMR等技术,同时结合文献数据和理化数据对所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青报春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分别为2-苯基色原酮、柚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芹菜素。[结论]该研究所分离的化合物均属于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东北铁线莲干燥根石油醚萃取部分经反复柱层析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木栓酮(3)、表木栓醇(4).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邱潍  陈新  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4):181-183
[目的]研究咸虾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层析、大孔树脂层析、凝胶层析和反相层析等技术,对咸虾花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从咸虾花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ffeic acid、Caffeic acid methyl ester、3,4-di-O-caffeoyl quinic acid methyl ester、3-O-caffeoyl quinic acid、3-O-caffeoyl quinic acid methyl ester、5-O-caffeoyl quinic acid methyl ester、4,5-di-O-caffeoyl quinic acid。[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苯丙素类化合物,且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晚季和2002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华南双季超级稻为试材,按“国标”方法测定7项指标并对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华南双季超级稻米质总体好于目前本稻区的生产推广品种,特别是蒸煮品质有较大的提高;(2)早、晚季米质性状差异显著性经t测验,整精米率和垩白度达1%显著水平,垩白粒率和粒型达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海南油楠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对海南油楠叶的正己烷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木栓酮(1)、3β-3-壬氧基-12-齐墩果烯(2)、8R,9R-环氧-β-石竹烯(3)、蒲公英萜醇(4)、豆甾烷-5烯-3-醇(5)、麦角甾-5-烯-3-醇(6)、2α,3β,-二羟基-24-去甲基-4(23)-12-齐墩果烯(7)、齐墩果酸(8)和邻苯二甲酸二戊酯(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树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