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黑星病是梨产区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 ,近几年在我区梨种植区金溪、崇仁等县发生流行为害 ,严重影响梨产量和品质。据金溪县调查 ,梨黑星病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 0 %~ 70 % ,病叶率一般 35 %~ 45 % ,高的达90 % ;病果率一般 2 1 .4%~ 35 .2 % ,高的为92 .3%。据调查分析 ,造成梨黑星病流行的原因 ,除了气候条件适宜 ,品种抗病性差等原因外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户不能掌握正确的药剂防治技术。在具体实施药剂防治梨黑星病时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 了解梨黑星病的发病条件 造成梨黑星病流行的因素有品种抗病性、田间菌源数量、气…  相似文献   

2.
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梨黑星病俗称荞麦皮,是我区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生年份病果率25%-35%,严重时可达100%,极大地影响了果实品质,降低了销售价格和收入。梨黑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一般由无性的分生孢子随风雨进行传播。阴雨多湿的年份发生偏重,干旱...  相似文献   

3.
黑星病是严重危害梨树的一种病害。它能引起梨树早期落叶,削弱树势,降低树体抗逆性,果实发病后,不仅降低产量,而且质量很差。1980年,我县多半梨园病果率高达90%左右,当时只注意药物防治,结果收效甚微。1981年开始,我们在睢县农业局牧草场开展了对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梨黑斑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果,在我国梨产区均可发生。梨树整个生育期及各个部位都可发病,对当年及次年的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因该病常会和梨黑星病混合发生,很容易造成混淆。现将黑斑病的主要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县一般发生年份病果率为25%~40%,病叶率5%~15%,严重时病果率、病叶率均在50%以上,叶片早期脱落,病果呈畸形,严重降低果品产量和质量。为了探索梨黑星病的有效防治技术,自1995年起在卢龙县岳家沟梨园进行定点试验,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几年来病果率在3%左右,病叶率在1%以下,有的年份基本上没有发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好梨黑星病的防治工作,需把握好以下技术关  相似文献   

6.
砀山地区1998年酥梨黑星病大爆发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黑星病是酥梨的一种主要病害,60~70年代,砀山地区的不少梨园因此病造成严重损失。80年代发病较轻,1990年到1997年,黑星病有所抬头,个别梨园出现大量病叶病果。1998年上半年酥梨黑星病大爆发,一些梨园病叶率达到60%~90%,病果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鸭梨黑星病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黑星病菌是为害梨树的一大病菌害,近几年在河北省鸭梨产区;除少数果园对该病控制较好外,大多数果园为害相当严重,一般病果率为20%左右,少数果园在50%以上,尤其是1994和1995年,果实生长后期降雨多而频繁,造成该病严重发生,许多果园病果率在50%一60%,个别果园有产无收,致使广大果农损失惨重。通过大量调查及试验发现,造成严重发病的原因除气候因素外,还与该病发生特点的变化及防治技术有密切关系。1发生特点及现状梨黑星病可以为害梨树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表面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叶…  相似文献   

8.
梨黑星病发病诱因调查赵雪宇梨黑星病是我国各梨产区最主要的病害,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治,但仍得不到有效控制。以我市为例,普通年份病果率21%~45%,病叶率8%~16%;发病严重年份病果率达65%以上,病叶率达40%以上,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树体...  相似文献   

9.
<正>1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是梨树上一种主要病害,危害果实、果梗、叶片、叶柄和新梢等。从落花期到果实近成熟期均可发病,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斑,很象一层霉烟,这是最主要的特征。果实受害后,先产生淡黄色圆形斑点,扩大后病部凹陷,其上密生黑色霉层,最后病斑木栓化,变硬,凹陷龟裂。梨黑星病发生后,常引起梨树早期大量落叶,果实畸形,不能正常膨大,同时病树第2年结果明显减少,对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方法:6月下旬是梨黑星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梨黑星病开始侵染幼果的时期。可用活性高、内  相似文献   

10.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一种主要病害。去年在陕西省彬县、礼泉及渭南一些梨区发生比较严重,引起早期落叶,树势衰弱,果实畸形且果面布满大小不等的黑斑,不耐贮运,对产量、品质及商品价值影响很大。 1 发病部位及症状识别 梨黑星病能危害梨树的鳞芽、叶、叶柄、花序、果实、果梗及新梢等器官的绿色幼嫩组织,发病部位形成黄色病斑,而后逐渐发展长出黑  相似文献   

11.
果树文摘     
<正> 在海城地区,梨黑星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86年海城市发病株率达94%,病果率65.8%,减产600万kg。1987年对140余万株梨树进行梨黑星病综合防治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在梨树小年的条件下,仍比1986年增产4.08%,病果率降低了95.38%。经一年试验证明,于早春梨芽萌动时喷布硫酸铵10倍液,有助于铲除越冬菌源,控制新梢发病,新梢及叶片防治效果分别为34.3%及40.2%,此措施切实可行。在梨园初见病梢和病叶时,喷布2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过20天左右喷布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40倍液,以后再交替喷布代森铵、波尔多液,可有效控制梨黑星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在90%以上。生长后期(9月15日)以后,喷一次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40~300倍液,可保护晚熟品种果实不受侵染,并可压低越冬菌源。(王春强等)  相似文献   

12.
梨黑星病是目前梨园中常见的一种流行性病害,发病轻者造成梨树衰弱,果品品质下降,重者花叶枯死,果实早落,果农收益受损,严重制约着梨果产业的长久发展。详细阐述了梨黑星病的致病原因、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提出了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供果农朋友在梨果生产实践中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梨黑星病及其防治梨黑星病在管理差的梨园发生严重,病果率可高达80%以上,造成早期落叶和减产,并且影响下年的产量。1发病规律梨黑星病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芽鳞内或病枯枝、病落叶中越冬。来年芽萌动时,在芽鳞越冬的病原产生分生孢子,再次侵染;在病枝、落叶中越冬...  相似文献   

14.
梨黑星病又名梨疮痂病、雾病。该病危害果实,果面产生病斑。同时还危害叶片,导致早期落叶,严重削弱了树势。在管理粗放的果园,果实危害率80%~90%,失去了食用价值。为此,我们于2005年对此病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有效的防治。现将该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梨黑星病是侵染梨树叶片和果实的主要病害。发病后能引起花序枯死、幼果畸形、早期落叶,不仅影响当年梨园产量、质量和收益,而且使树势衰弱,影响翌年的产量。近年来,由于梨农防治措施不当,使用药剂不得力,致使黑星病危害加重,严重影响梨果品质和产量。1梨黑星病的发生规律梨黑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梨腋芽的鳞片中越冬,其次在落叶上。在运城酥梨产区,梨黑星病病芽梢出现期为4月中旬,病叶出现期为5月上旬,病果出现期为6月上旬,发病盛期在7月至8月,全年有3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二次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6.
梨黑星病是我区梨树的主要病害 ,近几年发病呈上升趋势。 2 0 0 0年全区 1 3个县市 773 1hm2 梨园全部发病 ,病果率在 3 0 %以上的梨园达 3 860hm2 ,占总面积的 5 0 % ;全区病果 43 0 0 0kt,总损失 5 1 60万元。 2 0 0 1年文水县南安村 3 4hm2 酥梨园 ,病果率达 80 %以上 ,病树落叶严重 ,树势变弱。据观察 ,梨黑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梨芽内越冬。翌春梨芽萌发时病菌开始侵染 ,经短期潜育 ,于 4月中下旬开始产生孢子 ,并延续到 6月中下旬。此期正值梨树幼果期和新梢旺长期 ,是病原菌侵染的有利时期 ,极易感病。若遇连阴雨 ,或防治不力 ,势必…  相似文献   

17.
梨是陕西省渭南市的主要水果栽培树种,种植面积已超过1.67万hm2,总产量超过50万t。连续几年出现的连阴雨气候,加之梨种植管理普遍粗放,导致果园密闭,通风透光差,使梨黑星病病原菌基数增大,发病严重。1997年病园率达70%~80%,病叶率达30%~40%,使667hm2梨失去了经济价值;1998、1999年连续两年病园率均在80%左右,病叶率达20%~30%,发病面积均在1万hm2以上,其中约66.7hm2的重发果园病果率高达90%~100%;2003年渭南市梨黑星病大面积发生,病园率在85%~90%,病叶率达15%~20%,严重的病叶率为60%~70%。为了有效防治梨黑星病,我们进行了多年的统防…  相似文献   

18.
<正>梨树落花后,各种病害从越冬场所转向危害部位,此时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的病害有梨树腐烂病、梨轮纹病、梨黑星病和梨锈病。  相似文献   

19.
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是梨树的一种主要病害。1998年夏季多雨,陕西大部分梨产区黑星病危害严重,受害最严重的渭南地区病果率达60%~80%。 1 发病条件 在梨树生长季节,一般温度均能满足病菌侵染和病害发生的要求,降雨的早晚、雨量大小及持续天数是重要条件。雨季早而持续期长,极容易引起病害流行。陕西去年夏季特别是6~8月雨量多,发病尤为严重。据调查,梨树生长期降雨量为418.6毫米时,发病率为100%;降雨量为238.8毫米时,发病率为34.5%。连续3~5天降雨,就会促进黑星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黄启兴  罗锡元  邱流彬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2):171-171,176
自从‘大果水晶梨’引入渤海湾地区以后,梨黑星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经过近10年的调查,总结分析该地区‘大果水晶梨’黑星病的为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病关键期和防治要点,推动该地区‘大果水晶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研究和抗病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