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四川农场》2006,(3):41-41
菱,是水生植物,原产于中国,迄今已有3000余年栽培历史。古人称菱为“芰”、“水栗”、“菱食”、“沙角”、民间俗称菱角。菱主产于南方诸省,江、浙、粤、冀等地栽培尤盛。其品种繁多以色论,有青菱、白菱、红菱、紫菱、元宝菱;以角分,有四角菱、三角菱、两角菱。经历代人民培育,菱的优良品种层出不穷,如圆角类的南湖菱;两角类的乌水菱、五月菱、七月菱;四角类的大角菱、太湖菱、邵伯菱、馄饨菱等。其中苏杭一带的馄饨青菱风味香糯;嘉兴南湖的元角菱清香脆嫩;江苏吴县的元宝菱鲜美香甜;天津的紫菱、广州的大头菱等也风味别致皆为菱中珍品。  相似文献   

2.
1无公害生产基地选择生产基地要求水域深度1~2.5m,淤泥厚度15cm以上,有机质含量1.5%以上。周围无工业的直接污染源和间接污染源,且该地域的大气、土壤水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2品种选择选择耐深水、抗风力强、根茎强韧,菱内富含淀粉,宜熟食的品种。本地主栽品种“邵伯菱”。3栽  相似文献   

3.
菱,别名菱角、龙角和水栗。关于中国菱的栽培,除了传统的直接播种外,还新创了育苗移栽。菱对水深的适应性较强,只要水位相对稳定,均可栽培,可充分利用湖泊边缘、池塘、沟渠等水面发展生产。菱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自治区均有栽培,其中以江苏苏州、无锡,浙江杭州、嘉兴,安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南湖菱在生长过程中对鳖的粪便有很好的吸收转化效果,能净化养殖水体,减少水质污染。而鳖在池塘生活过程中,对南湖菱的病虫饵料很感兴趣,可大大减少南湖菱病虫害发生。因此,推广池塘菱鳖混养技术能取得很好的优势互补效果。一、池塘准备1.池塘基本要求。要求池塘阳光充  相似文献   

5.
菱角用途广,营养丰富,据资料介绍,菱肉含糖46%,蛋白质5%,脂肪0.(?)以及钙、磷、铁等。菱肉可作水果、菜肴,加工成粉,是食品加工工业的重要原料。菱茎可作饲料、肥料。池塘等水体实行种菱养鱼结合,可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现将江西省万年县湖区农户种菱养鱼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要选用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进排水方便、水深2米左右、池底淤泥稍厚、光照时间较长的池塘。鱼种放养前,池塘要  相似文献   

6.
二、以渔改碱渔农结合养鱼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盐碱地区池塘水质的特点 我国低洼盐碱地的特点是“旱、涝、碱、瘦”。低洼盐碱地区的水位、水质随着气候的变化是非常激烈的,夏季降雨量多而集中,水位升高,可产生季节性的脱盐;而春、秋、冬季,则降雨量少,特别是春季  相似文献   

7.
夏季,河蟹进入生长阶段。此时渔民要适时投喂饵料,并做好水质调控和疾病防治等工作。一、水质水位调控4—5月,水位控制在50厘米左右,透明度一般保持在25—30厘米,并随着水温升高逐渐增加水位,高温季节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4月下旬,亩施有机肥200千克调节水质,以促进水草和螺蛳的生长。自7月上旬,根据水  相似文献   

8.
肖奇国 《农家致富》2006,(21):55-55
将大红菱或小青菱,剥去外壳,煮熟.每日上午吃20只菱肉,并喝下煮菱汁一小碗,不放糖,稍有点麻口,但过一会就消失了。如此连服6~10日,则大便通畅.炎症减轻.出血停止,行走不痛,痔疮缩小或消失。菱角有健脾、补气、止血、通便、消炎、促进创口愈合之功,且对食道癌、乳腺癌、宫颈癌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池塘菱角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菱角属于菱科菱属,1年生浮水草本植物,主要生活在最高水位不超过3m的浅水湖泊、河道、池塘等水面。菱角的栽培方式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如果菱角种植水深在1.5m以下,可用直播。如果水深在1.5~2m以上,因直播难于出苗,应采用育苗移栽。笔者整理了一套适合和县池塘菱角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一、水质管理是基础 1.水位保持较高水位,提高水体载鱼量和减缓水温下降,延长摄食时间。根据水质变化和水位情况,每10~20天加水1次,每次10~20厘米。  相似文献   

11.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了解洛惠渠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以灌区1955~199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对洛惠渠灌区地下水资源多年开发利用状况下的水位动态和水质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灌区地下水多年补给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位变动很大;灌区水质多年平均矿化度为2.48 g/L,属微咸水,而矿化度随水位上升呈淡化趋势,又由于地形地貌的差异,全灌区的矿化度分布并不均匀。因此,应合理建立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确保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的变化范围之内,并进一步加强水情、水质的动态监测预报与调控,强化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正>1水位控制1)保持池塘水位稳定。冬季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改善水质条件,鱼池水位应保持在1.8~2.0 m。当水位下降10~15 cm时,必须补充新水,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2)定期调节水质。有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 d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 cm,并适当排放老水;每隔15~20 d泼洒一次石灰浆,以提高水体钙质浓度;20 d左右再增施一次磷肥,提高水体含磷浓度,增强鱼体抗寒能力;配备增氧机的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湖泊资源的多种功能:航运、灌溉、蓄洪、水产、调节气候、发展旅游;並着重指出盲目利用所致严重后果:面积缩减,水产资源衰退,水质污染。提出了平衡协调,多层利用,以鱼为主,多种经营;湖周湖心、水面水体立体利用,树草牧结合,莲菱稻鱼共生;建立人工与自然结合,良性循环的湖泊生态系统;开放与开发並进等合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的不同模式,以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SWY-1型数字式钻孔水位测量仪设备轻巧灵便,集水位测量、数字智能化、水温测量于一体,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地下水位手工测量存在的精度低、操作不方便及困难等问题。目前在省内外多家单位试用推广,勘察工程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由于孔深不一,水质差别较大,但使用效果非常好,尤其在孔深较大、测量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比传统方法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1 移栽水草蟹池移栽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覆盖率达5 0 %左右。水草不仅是河蟹喜爱的植物饲料,还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附着生物的基质。对腐烂的水草,要及时捞出,以免破坏水质。当水草不足时,要及时补充。2 调活水质夏季水温高,水质极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活、爽、清、溶氧高,透明度在4 0cm以上。①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m左右。养殖河蟹的池塘水深要达2m以上,以免灼伤蟹体。②高温季节,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30~4 0cm ,边排边注,使水池呈微流水状态。换水时,应保持水位稳定,遇到恶劣天气,水质变化时,要加大换…  相似文献   

16.
一、管好水质。在炎炎夏季,水温高,水质极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活、爽、嫩,溶氧高,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具体方法: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米左右。养殖辽蟹的池塘,水深要达2.0米以上,以免灼伤蟹体。二是高温季节,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30~40厘米,最好边排边注,  相似文献   

17.
梁志彬 《农家致富》2011,(20):40-41
一、调节水质1.注换新水水质好坏是鱼、蟹养殖的关键。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对单养河蟹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米以上,进排水方便的池塘,在确保水位不低于2米的前提下,每周注换新水1次,但换水量不得超过全池总量的1/3。到秋末时可每半月注换新水1次,每次0.3米以上。  相似文献   

18.
南湖菱因具有皮薄肉嫩、汁多甜脆、清香可口的特点,且有很高的药用功能,其市场需求逐渐增加。笔者介绍了南湖菱的发展现状、产品优势及发展建议,认为可通过扩大种植面积、保护种质资源、走与企业合作之路、促进品牌建设等措施做大做强南湖菱产业。  相似文献   

19.
李为学 《新农村》2014,(7):33-33
1.水质管理 青虾喜栖息在水草丛生、水流平缓、水质清新、底质为泥土的浅水区。放养青虾的池塘,最低水位应保持在60厘米以上。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可适当降低水位,提高池塘水温,以利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春末夏初,随着气温升高及稳定,应逐步加水至1米左右,最好不超过1.5米。  相似文献   

20.
正1.水质管理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正常水位在1.5米以上。气温较高时,水位可加深到2米左右。二是勤换池水。高温季节为防止水温过高,保证水质良好,保持池水"清、新、嫩、爽",应勤换池水。换水时间一般应选择早、晚天气凉爽时。平时换水可隔天1次,当水温超过28℃时,最好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最好边排边注,使池水呈微流水状态。三是澄清水质。高温季节可每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