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佳桐 《北京农业》2013,(11):49-50
<正>"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是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的名句,用来描写楚国的一位邻家丽人。但从字里行间,我竟不由想到中华千年传承的中庸之道。中庸怎么会与美女挂上钩?只因中庸的精髓是恰到好处,就如赋中"东家之子"不可增一分、减一分,做人做  相似文献   

2.
陆机(公元261—303)的《文赋》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专著,他在比较各种文体特点时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在古典诗学理论史上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文赋》本不是主要论诗,但这一命题的提出,却“使古代诗歌理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中国诗歌美学自此开始熠熠生辉”(陈良运《诗学·诗美·诗观》)。本文也拟从这一命题出发,探讨一下陆机的诗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与作家。他一生除写有《聊斋志异》外,还给我们留下了近150万字的诗、词与杂著,其《农桑经》就是很有代表性的有关农业的著作。根据现存较早《农桑经》抄本,说明《农桑经》可分为《农经》和《蚕经》两部分,并各自独立。路大荒先生在《蒲松龄集》收录该书时,也以小标题示明。《蒲松龄集》中《农桑经》共分列为五大部分:《农经》七十二则,实际只写了1至9月中的农事;《蚕经》二十一则,其中,包括桑与养蚕两个方面;《补蚕经》十二则,全是关于蚕生长过程中管理的条例;《附录》又分两方面:养蚕的禁忌与种桑之法。路大荒先生在编辑《农桑经》时,其《农经》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篇章分析,从小说主题、小说结构、小说语言色调形成的阅读气氛三个层面入手,分析美国文学家 W.Faulkner的《献给爱弥丽的玫瑰》这一短篇小说的主题与内容间的关系、小说的结构及其具有的功能,小说明郁的气氛具有的促进读者信息吸收的作用.从而揭示书面交际的几大策略、发现一般文学批评方法所难以发现的故事内含和形式特征、进一步认识用词色彩、和小说气氛的信息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5.
咏赞或配合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名舞《白纻舞》表演的乐府歌诗———《白纻辞》盛行一时,在歌舞消亡后的宋元明清时期也同样受到诗人的青睐,拟辞不断。《白纻辞》可分为两类:拟篇乐府和赋题乐府。《白纻辞》在拟制过程中,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但也有规律可循,这就是复变规律,这也是乐府诗拟代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6.
说明:笔者曾于1998年6月在日本出版了如题的这本专著,因是用日语写的,所以一直没能请中国茶文化研究界同仁指正、批判。为此,笔者深感遗憾,现将其概要用中文发表,以此沟通彼此的研究。本专著研究论述了茶由一种植物、一种饮料上升为高度的精神文化过程中所依据的思想背景。本专著分前后两篇,共八章、25节,全文用日文写成,共28万字。前篇《茶与养生·本草学》论述了茶从一株普通的植物上升至饮料之王的过程中,养生思想,特别是其中的本草学是如何起到思想背景作用的。后篇《茶与神仙·金丹说》论述了茶从一种饮料上升至精神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威廉·斯泰伦的小说《苏菲的选择》,是以二战时期为背景。这篇论文从叙事视角的角度出发,以斯汀戈的有限视角为主,又夹杂着其他人的视角进行叙事,表现了"二战"以后人类精神世界所面临的复杂矛盾与危机。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视角看到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入地了解历史。  相似文献   

8.
刘庆邦的小说《人畜》是一篇双重互喻性的寓言式文本,从人与畜的视角可以逼视出当今生态危机的根祉:人膨胀的征服欲望和寻找自我的困迫;而人与人的视角则体现出底层小人物自我精神求证的艰难,同时透视出人把人当畜的现实性悲哀。由此可以窥视出,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对物质的疯狂寻求,更在于其精神深层的对自我价值的悲剧性寻求和求证。  相似文献   

9.
赚客     
"赚客",作为依托网络赚钱的高手代称,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追捧。资深"赚客"一年从网络中获得的收入少则万元,多则数十万元。  相似文献   

10.
叙事视角是小说的首要特征。本文试图从三方面阐明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的叙事技巧 :作者作为全知全觉的叙事者 ;作品中人物作为转换视角 ;把叙事者与故事中人物结合起来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世界对“茶”的称谓已是不可置疑的了。“茶”字的来源,一般认为我国唐朝中期(公元八世纪)以前表示“茶”的字,就是“茶”字,此说不无道理。近读陆羽《茶经·七之事》似有所辨。一、《茶经·七之事》文析及“茶”的称谓枚举作者在《七之事》中,引用了中唐以前的有关茶的书目(篇)46种,计48条,其中古籍45条,遗诏1条,史实1条,启事1条。上述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是分析和了解唐前“茶”的称谓演变的依据。通观《七之事》的文体,约略可分为两个部。第一部分按由古及中唐前的朝代更迭,排列了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上农》四篇"是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但其中的农学知识与秦国原有农业格格不入,应是关东地区先秦时期农学思想的结晶。囿于传世材料有限,关于"上农四篇"的思想来源主要有4种说法:1.《后稷农书》说;2.《神农》说;3.《野老》说;4.法家耕战说。本文将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竹书《三德》篇与《上农》篇中相似文字进行分析,发现《上农》篇的思想来源相当多元,应是吕不韦门客充分吸收先秦诸子学说尤其是稷下之学后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茶字茶名的茶史学术文章中 ,林鸿荣先生的《茶事探源》(刊《中国农史》1 994年 1 3卷 2期 )堪称一篇佳作 ,值得推荐。在重读论文之后 ,笔者附带提出一点看法以供商榷。1、该文名为《茶事探源》 ,实为茶文献中的茶名茶字探源。取名《茶事探源》 ,未免失之过宽。2、关于《僮约》中“买荼”之荼非“烹荼”之荼。前人也多持此说 ,林文则更从两字所处不同音韵角度发挥论证 ,颇具新意。然而笔者以为也不应忽略郭璞在《尔雅》“木贾 ,苦荼”注释中关于茶叶“可煮作羹饮”的记述。而《僮约》这篇戏文中所设之宴显然是一次上乘宴席 ,有可能用较…  相似文献   

14.
析了 1 989~ 1 998年《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载文情况。结果表明 ,1 0年共发文 962篇 ,平均期载文量为 2 2 .9篇 ,与同期石油高校学报相当 ,说明其情报输出能力较高 ;稿件来源 90 %以上来自院内作者 ;载文的重点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等专业 ;1 994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特别是学报的整体质量 ,无论从载文量、稿件来源、作者分布、载文的学科分布还是从论文的著作方式及引用文献等方面来看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存在的某些不足 ,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应广大读者强烈要求,我们组织了一批精干的专业人员,经过精心编写,推出了《新编农村新技术精华本》。该书按照"荟萃精华,注重效益"的方针,全面汇集了1993-2004年共144期《农村新技术》杂志中最精彩、最实用、最有效的技术文章,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的特色。全书共有文章648篇,55万字(比1992年版的《农村新技术精华本》增加22%)。分为种檀篇、养殖篇、加工篇、食品篇、生活篇、医疗篇。没有一篇文章与1992年版《精华本》相同。无论是农村或城镇,无论是一线生产人员还是居家百姓,都可以从《新编精华本》中获得大量饶有兴趣的致富信息和有益文章。《新编农村新技术精华本》每册定价15元,邮购价18元。  相似文献   

16.
《齐民要术》造酒篇中所提"皇甫吏部"和"元仆射"可以从史证角度考为为官时间相近的皇甫玚与元晖,而二人比邻的为官时间,就是《齐民要术》中《白醪酒》篇和《造神曲并酒》篇的写作时间,也是《齐民要术》的初始写作时间。《齐民要术》各篇次安排顺序与写作时间顺序并不一致,这反映出《齐民要术》的写作过程是一个长期素材积累的过程,并在最后定稿时进行了篇章次序的统筹,也反映了作者在著述过程中存在思想的跨跃与变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不断演进,经历了从“道统”到“悲剧”的转型过程。时至近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促成了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的现代性转型。对《〈红楼梦〉评论》“悲剧”批评观念出现的前因后果及其现代性转型的意义与影响的论证,需要从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在历史与文化的语境中加以考究。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图书馆之恋》7篇书评的作者、作者单位、书评的刊源性质和文章主要观点提炼的基础上,重点从现代书评学的视角,分析和讨论了这些高质量书评的文体类型、标题艺术、开头和结尾艺术等方面的特点,既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挖掘《图书馆之恋》的文化意蕴,又有助于对现代书评学独立的学术价值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应广大读者强烈要求,我们组织了一批精干的专业人员,经过精心编写,推出了《新编农村新技术精华本》。该书按照"荟萃精华,注重效益"的方针,全面汇集了1993-2004年共144期《农村新技术》杂志中最精彩、最实用、最有效的技术文章,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的特色。全书分为种植篇、养殖篇、加工篇、食品篇、生活篇、医疗篇,共有文章648篇,55万字(比1992年版的《农村新技术精华本》增加22%)。没有一篇文章与1992年版《精华本》相同。无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过分规则性(前景化的一种)原理,这篇论文从句法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雾都孤儿》中重复和排比的过分规则性现象作了一个简单的分析。这份致力于分析前景化的特征的研究,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雾都孤儿》的美学特征,读者们也能对查尔斯·狄更斯的文体特征有更深入地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