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争论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英美文化"向全球扩张、渗透,英语作为强势语言,已经成为"世界语",许多民族语言受英语的异化和影响巨大,有的甚至有消亡的危险。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面对全球化,如何保护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本国语言的纯洁性,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翻译中,如何采取恰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文化意象丰富, 要求译者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文章从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着手, 对比分析了杨宪益和大卫?霍克思的两个英译本对文化意象的不同处理。杨宪益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 尽量保留原语中的文化意象, 霍克斯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 可读性强, 但影响了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文化意象是一类特殊的语言符号,是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如何较好的保存和传递源语的文化意象,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问题。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出发,分析在这两种翻译策略下文化意象的保留和传递效果,以及对出发语和目的语的影响。通过实例得出,对于文化意象的翻译,应该尽量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保护源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张广龙 《河南农业》2008,(24):58-60
本文梳理了《西厢记》在英语世界译介的历程,从书名的翻译、源语文本的选择、文化意象、误解与误释、译者对读者的操纵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力图阐明以下几点:一、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交流日益平等化对《西厢记》英译本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二、译者的文化立场对《西厢记》英译本最终面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中国古典作品英译事业应以不同文化的相互尊重为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前《红楼梦》的全译本有20多种,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二种英译本:一是由杨宪易夫妇所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一是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约翰·敏福德(John Minford)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本文将以此书的第三回即"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为例,从书名、人名和称谓、人物描写、"笑道"和翻译风格等方面对两种译本进行赏析,分析其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化互译是各国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是其他国家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生活习性的主要方式。中西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对各种文化名词、文化符号的理解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进行转变,以目的语读者容易接受的文化思维进行文章的传达。本文主要探讨《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互补性,通过分析《红楼梦》英译本译者的文化翻译对比、译者的翻译策略,指出两种译本翻译存在的多样性、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翻译理论中,归化与异化是比较常用,且翻译理论体系也相对成熟的一种翻译原则。其翻译理念具有相辅相成、既尊重作者也服务于读者的核心精神,这一概念比较符合景区翻译的需求特征。故归化异化概念常被应用于景区翻译中。而本文就将以探讨景区翻译策略为主,将归化与异化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前提条件,对其具体的翻译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望研究内容可供翻译界研究人员做景区翻译参考用。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多种文化因素影响下的复杂活动。在翻译中译者必然受到翻译暴力操纵,所以翻译过程即是暴力过程。尽管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是作为相对立的翻译策略提出,本文试图以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为例,证明两者具有共同点,即都体现了翻译暴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翻译界有一场争论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从佛经翻译时期的"文丽"、"质朴"之争,到二十世纪初的"意译"、"直译"之争,然后发展到当代的"归化"和"异化"的争论。本文从历史上的争论入手,通过这场争论在各个翻译时期的不同表现,分析了争论的原因,以及在当代的发展趋向。最后得出结论:应该允许直译、意译及异化、归化长期并存,并大力提倡文学作品的复译,同时,译者翻译方法及策略的分歧可以用来进行翻译家研究,以此分析译者个性及其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讨论中经常涉及的话题,两者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特别是在具体的文学作品翻译中,应考虑读者的需要与偏好,对不同人物语言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包括语篇功能类观点,语义和交际翻译,翻译关联法。异化、归化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其语篇功能型学说体现了其异化归化的思想,语义和交际翻译是异化归化在语篇内语言层次上的体现,翻译关联法则动态地描述了异化归化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与日俱增,对政论文翻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文章以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归化翻译理论为依据,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为范例,主张政论文译文强调政治性的同时,提出翻译时应将异化与归化相结合,探索多样化的翻译方法。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又可以有效地传播政治信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进而实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的《围城》吸引了无数个中外读者的目光,其独具特色的"钱钟书式的比喻"既饱含了哲理又风趣幽默。隐喻是参照一个知识领域去理解另一个知识领域,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两轮交际活动,关联则是根据彼此相关的信息来认知事物。《围城》英译本对隐喻的翻译主要表现在写人、状物、喻世议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诠释学将人的理解上升到本体论高度,凸显所有解释都是翻译,所有翻译都是解释。沿着诠释学这条路径,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及读者反应论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长驱直入翻译研究,并形成跨学科趋势,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但自诠释学以降的这条翻译研究路径过于彰显读者的主体认识论,忽视了翻译研究中各因素的合理交往,因此有必要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以期在作者译者译本读者等多元因子之间建立合理交往,实现翻译研究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翻译实践中的两种主要策略——归化和异化,是近年来翻译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对文学翻译来说,译作要尽可能传递原文的文化和语言色彩,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带有浓郁的湘西地域特征和民俗特点,金介甫先生运用异化与归化结合的翻译策略,在尽量保持原语文化色彩的同时,也考虑到译入语的可接受性,这种翻译策略的成功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英语习语的特点人手,分析和比较了中西方文化内涵对习语翻译的影响,并总结出英语习语翻译的标准和难点,最后提出翻译的原则和归化和异化各自不同的具体翻译方法。唯有了解对等的文化信息以及转化成目的语的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方能使译文完美再现原语的整体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最难逾越的鸿沟。翻译不能拘泥于字词的层面,而应该深入到其深层的含义。与其说翻译是语言文字的翻译,不如说是文化的翻译。恰当地应用异化和归化策略,能够降低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翻译英语语言学学术著作实际上就是为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中包含的内容,然而,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不同,翻译出来的文本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译者应该根据英语语言学学术著作的语言特点来进行翻译,以此来确保翻译出来的长难句能够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英语语言学学术著作长难句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类型,就翻译而言,新闻报道有着不同于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常用的两大策略。从汉英新闻报道文化翻译的文本特点出发,研究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英新闻报道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名是一大学问,人名的恰当翻译也是译作中的一个亮点。文章讨论了鲁迅小说《药》中的人物命名及杨宪益夫妇对其的翻译处理,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三种译法,以及对译者的翻译选目和文学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