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融合美丽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文明乡村发展理念,实现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成功探索。但潍坊市多数乡村旅游景点依然存在文化体验不足、产业融合不佳、服务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鉴于此,潍坊市要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加强乡土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推动区域乡村旅游的集中连片发展,突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核,探索“互联网+乡村旅游”的智慧化乡村旅游的运营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产业兴旺,关键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佛山市三水区的乡村产业融合应着眼城乡空间融合、要素资源融合、产业生态融合三方面,即:优化城乡空间融合,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要素资源融合,以三产联动带动乡村多元化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文化融合互补,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乡村。  相似文献   

3.
非遗文化作为新疆宝贵的文化资源,将其独特魅力与乡村旅游进行融合,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创新,是推动新疆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新疆非遗文化资源的旅游经济价值没有得到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的选择与乡村旅游特色不协调、不契合,缺乏全局性规划;非遗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存在旅游类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文化类品牌塑造;缺乏高素质人才、旅游服务质量偏低等问题。鉴于此,将从新疆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互动关系入手,探索构建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创立"乡村非遗文化旅游+"品牌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21世纪我国基础产业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决策.围绕党中央管理部署,做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效性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各地区应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目标为核心,加强对乡村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力,将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充分融合.从产业创新、体系改革等多个方面,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乡村旅游是推动战略方针落地的重要支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沂水县院东头镇坚持以镇带村,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农业、文化、生态等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积极推动“绿水青山”价值向“金山银山”经济转化,探索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方式,实现了产业多业态、多功能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宜宾市响应国家政策,着眼于近郊游,深挖当地乡村产业资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提高生态效益,促进农业蓬勃发展,致力于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推动农旅整合发展,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实证调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旅融合发展状况。调查显示,该市农旅融合具有资源多样化、文化底蕴浓、发展潜力大等特点,但也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专业人才和地域特色的问题,应该通过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等措施,加快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导向的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乡村资源的高度整合,日渐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让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是当前值得深入探索的重点问题。为此,从应用效应、聚焦效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互联网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互联网在乡村资源整合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互联网+乡村资源”“电子商务平台+乡村资源”“互联网+教育资源”“互联网+乡村建设”等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路径,并对具体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乡村文旅产业与乡村本底条件有着优良的耦合关系,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成为盘活文旅资源、发展乡村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方法】本文以山西省阳曲县店子底村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详细剖析了店子底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果】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四种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即增长型(S-O)策略、弥补型(W-O)策略、拓展型(S-T)策略和防御型(W-T)策略。【结论】店子底村乡村文旅资源丰富,加之能人带动、政策支持,促进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将为其实施乡村振兴提供较为充分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了解三亚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关系,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梳理了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5种模式,解析了三亚市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二者之间关系,并提出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发挥三亚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联动优势,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创新乡村旅游新业态,多业态融合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互促互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有利于盘活乡村文化的存量,有利于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等化。因此,全面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型,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数字人才队伍、拓宽数字平台乡村应用视角。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创新发展,不仅可以守住乡村文化的“根”与“魂”,更有助于乡村优秀文化资源走上更便捷、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发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具有关联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能够有效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对乡村“三产”融合、生态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基层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青海省湟源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便利的交通条件,近年来以“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为理念,以“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格局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走出了一条依托生态、挖掘资源、发展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分析总结湟源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作用,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对青海省其他县(区)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新思路,具有一定示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乡村民宿的相关研究,对湖南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存在低端民宿成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以"点状"开发为主和盲目跟风现象明显等问题。最后,就促进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加强文化创意与规划设计、整合资源、实现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强民宿设施设计与改造,提升乡村特色韵味;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乡村民宿从业人员素质;整合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融入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提倡"共享互助"的差异化理念,增加新客源;建立行业准入体系,提升民宿经营者自身的生存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部分乡村面临的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采用抽样调查、熵权法等方法,对江山市石门镇共15个行政村实地考察,构建未来乡村的善治模型。结果表明,未来乡村的建设水平与“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五个维度密切相关。因此,乡村基层部门应该通过培育数字农旅新业态、探索三治融合新机制、活用历史文化新资源、共享乡村发展新成果和提升生活环境新品质等方式,高效推动乡村的治理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是中国“十四五”时期乡村工作的重点,是关乎中国长期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构建乡村创新系统,充分发挥政府、农民、农企以及网络中介的作用,是激发乡村创新活力、提高乡村运行效率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梳理乡村创新系统作用于乡村振兴的路径,厘清乡村创新系统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产业融合以及城乡一体化中起到的核心作用,包括促进政策传导、加速资源流动以及畅通信息共享渠道等。这不仅有利于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也有利于为乡村创新系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提供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乡村旅游发展新的使命、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使乡村旅游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安徽省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良好,但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业态类型不丰、主体能力不强、接待设施不全、特色资源流失等诸多问题.推动安徽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要抓住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振兴发展的机遇,谋划乡村旅游大格局、塑造乡村旅游品质、提高经营主体能力、推进乡村优势资源"+文旅"融合、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全面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探索乡村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新疆禾木村依托图瓦文化等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在旅游产品业态、营销效果、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问题,据此提出通过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精准营销、提升文旅融合机制等途径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被认为是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民族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差异,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制约了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村寨镇化"是基于特色村寨、城镇化、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和共同问题,将三者置于同一系统中,促进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模式。以乡村旅游为"村寨镇化"的突破口,试图论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三者间的联系,为民族地区探索一条因地制宜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对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等发挥着积极作用。淮安市地处苏北,农业人口众多,但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通过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产品质、量不断升级,产业融合与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乡村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性整合、乡村旅游地域特色不凸显、缺乏系统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发展与完善淮安市乡村旅游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城乡融合体系,挖掘淮安地域特色,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动态评估机制等举措是优化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湘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梳理了湘南地区文旅资源的概况,分析了湘南地区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了湘南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以期促进湘南地区乡村文化的繁荣,将潜在的文化资源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提升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助力湘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旅游是海南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的海南乡村文化是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中最具吸引力的资源要素。基于海南乡村文化的调研,分析海南乡村文化的现状,挖掘海南传统乡村文化和历史文化名村,探讨发展海南乡村旅游的资源要素。结果表明,海南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传统风貌与习俗保存情况良好,地域特色鲜明,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对提高海南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提高村民收入、促进海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然而,针对海南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尽管历史文化名村及乡村艺术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得到一定程度保护,但普遍存在乡村环境历史遗迹破坏严重、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被都市文化蚕食等问题,进而导致乡村文化旅游供给“同质化”、旅游与各行各业融合“松散化”,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应保护乡村传统风貌,依托地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培育乡村旅游市场,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供给质量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