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软土地基上筑南方式,分析了软土基上提坝固结与稳定计算方法,提出了适合这类地基的合理的筑坝方式及固结与稳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软土地基上筑坝方式 ,分析了软土地基上堤坝固结与稳定计算方法 ,提出了适合这类地基的合理的筑坝方式及固结与稳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颊河属海河流域,干流节制闸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在马颊河裴庄蓄水闸的设计中,分析比较了大底板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等传统水闸基础的优缺点,根据软土地基的特点,创新采用了铰接底板基础。通过将水闸底板上的垂直贯通缝改为交错搭接缝,使这种缝不传递弯矩,只传递剪力,作用相当于“铰”。铰的存在既降低了底板中的应力,从而减小了整体式底板的厚度,同时又可传递垂直荷载,增强了缝两侧底板的联系,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克服分离式平底板整体性差的缺点。这种新型的水闸结构型式,结构简单,传力明确,改善了水闸底板的受力条件,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带状塑料排水板处理地基固结计算近似采用砂井地基固结理论的不足,将带状排水板等效为形状接近的扁椭圆柱体,考虑排水板井阻、涂抹影响,基于椭圆柱坐标系理论给出了总平均固结度的解析计算式;依托于某围垦工程深厚淤泥软基础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相关资料,通过对预压加固过程中孔隙水压、沉降等相关数据监测分析,认为真空预压过程中存在漏气问题,膜下真空度与原设计值存在较大偏差,通过延长真空预压时间及增加堆载预压厚度以保证深厚淤泥软土的前期预沉降量,基于本文提出的带状排水板处理地基椭圆柱固结理论沉降计算分析,认为带状排水板的椭圆柱固结理论与实际沉降监测值基本吻合,便于排水板的椭圆柱固结理论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瞬态瑞利波法测试技术的探讨,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该法在检测粉喷桩加固处理水闸软土地基效果中的应用。检测实践表明,该法是检测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土钉墙技术由于其具有经济有效、施工便捷等突出优点,因而在软土地区基坑围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鉴于软土的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和低承载力的特点,在软土地区进行基坑围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结合某地区典型的软土地基深基坑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监测实例,就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沉降、水平位移等监测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分析了软土地区基坑围护监测中报警值、险情预报及建议的科学合理性。最后得出:影响基坑支护体水平位移的主要因素是土方开挖;最大水平位移并非都出现在土钉墙顶部;软土地区基坑围护的实际变形量远远大于一般基坑报警值,应从实际速率的控制科学制定当地的位移变化报警值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某滨海软土地基上水闸围堰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砂被+排水板"改进堆载预压法的设计、施工、检测过程和实施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软土地基围堰的稳定性并加快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8.
针对淮河入海水道堤防处软土层土质差,埋藏浅、厚度大,在此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易引起地基变形的问题,通过丰富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提出穿堤建筑物以沉降控制来设计,并给出了沉降实测结果,用以评价地基处理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真空预压法在深圳河工程北岸边坡及堤坝软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真空预压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治理深圳河工程中堤坝及边坡区的成功应用,结论认为:各真空预压单元块经4个月以上的80kPa的稳压,固结度已达到80%以上;真空预压法具有效果好、时间短、环保水平高、施工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修建在软基上的水闸与海堤连接段的不均匀沉降,极易导致其他病害。因此,需要探讨其预防措施,以确保海堤自身安全及其减灾效益的发挥。在对浙江东部沿海水闸与海堤连接段沉降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均匀沉降的成因,结合类似工程实践和数值模型计算分析结果,从勘探设计角度分析后确定:加强地质勘探工作,选择有效的地基加固处理方式和海堤护面形式,优化海堤设计断面,选用轻质堤身填筑材料部分取代土石料等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水闸与海堤连接段不均匀沉降及由此产生的危害。研究结果可为水闸与海堤连接段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50m以上的高坝.国内外尚没有先例;云南省务坪水库在软土地基上修建52m高坝的成功经验,为软基筑坝施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安全监测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为工程施工、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以云南省务坪水库为例,阐述安全监测技术在软基筑坝上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博 《湖南农机》2011,38(3):228-229
在高速公路沿线土质为软弱土层时,根据控制桥头路基的工后沉降,覆盖全线软基特性的原则,选取了典型监测观测段.文章介绍了软基沉降监测所需要的仪器及其埋设方法、观测要求、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的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水利工程如泵站、水闸等的施工实践中,常常会碰到在软基上进行深基开挖所带来的问题,尤其对受场地限制的工程来说,无法进行常规开挖,而必须考虑其它的开挖措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及实践,证明了利用沉管灌注桩围壁进行深基开挖的优越性,并且通过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观测、试验、总结,为这一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探究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及规律,为以沉降控制的高填方堤坝下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以某路堤下复合地基为例,通过在桩土之间设置接触单元来考虑桩土间的相对位移,用“单元生死”技术模拟复合地基施工过程,运用ADINA软件对复合地基进行了沉降特性有限元分析。在不加载情况下,将数值计算的沉降结果与实际测量的沉降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预测了加载情况下,地基沉降的进一步发展规律,考虑了桩土模量比、垫层和基础、施工工序对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运行荷裁下地基沉降规律与不加栽时基本一致;垫层有协调桩土沉降的作用;不同施工工序下地基沉降规律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对于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应设置0.2~0.3m的垫层,使桩体模量比n为10~50,采用“先土后桩”的施工工序以满足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荔湾区河涌众多,现有河涌防洪排涝能力偏低。根据荔湾区河涌水系整治研究的需要,建立了荔湾区河涌水系一维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对荔湾区不同河涌整治方案的排涝状况进行计算、分析。研究显示,芳村地区大多数河涌未完全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新建塞坝闸、牛肚湾闸、葵蓬闸及花地河南、北闸与广佛闸后,区内与新建水闸和花地河有水力联系的河涌排涝水位明显下降,可明显提高芳村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新建塞坝闸、葵蓬闸及花地河南、北闸与广佛闸对排涝而言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水闸往往为不均匀地基,水闸平底板的内力分析模型应为不均匀地基上的板。本文应用集中力弹簧模型的概念,建立了考虑三向附加应力的压缩变形地基沉降弹簧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板下不均匀地基。本文将弹性薄板的有限单元法与改进的集中力弹簧模型相结合,能有效地解决不均匀地基上基础板的求解问题。文中还讨论了闸底板与地基间作用力的无拉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省鲜兴灌区渠首改造工程新建的泄洪闸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闸室结构与地基的整体模型,通过完建期、灌溉期、校核洪水位以及冻胀工况4种工况对闸室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闸室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值;对比分析了4种工况条件下不同荷载组合的闸室结构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闸室结构的位移变化主要以沉降为主,4种工况沉降量普遍较小,最大、最小竖向位移分别为12.069和1.553 mm,未超过规范允许值,均出现在冻胀工况;最大拉应力为1.21 MPa,最大压应力为1.25 MPa,符合设计要求,分别出现在冻胀工况和校核洪水位工况.冻胀工况时靠边墩上游一侧底板顶部有应力集中的现象,需要对其提高配筋率,增加水闸结构整体稳定性.该泄洪闸结构的工作性态良好,能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以某连续反拱底板水闸加固改造工程为例,建立反拱底板水闸改造前后三维有限元仿真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模拟公路桥拱圈、工作桥的拆建,底板填平,新建支撑结构以及墙后减载等施工过程,实现拆除部分与新建部分的替换.通过改造前、结构拆除、减载、改造后4种工况的分析对比,研究了拆除、减载、新建过程对闸室底板应力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计算可直观、准确地反应施工过程中底板应力变化趋势,主拉应力极值主要位于边孔部位;施工过程中,采取减载措施有效减小了底板受力,与未减载工况相比,底板主拉、主压应力极值分别减小了40%和55%,避免了施工期应力突变;反拱底板填平能够改善底板受力状况,改造后底板主拉应力减小了10%左右,主压应力由于受新建结构加重的影响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以姚江大闸和武障河闸为例,对河口水域建闸后的闸下淤积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二维悬沙模型的模拟计算,分析了数学模型在模拟近闸段的淤积时存在的缺陷,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闸下淤积问题存在明显的时空性和区域性特征,应积极研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规划引导下利津县村庄分类与整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开展村庄分类及其整治策略研究是分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以山东省利津县为研究区,基于规划约束和村庄自身资源禀赋提出了一套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村庄类型划分方法体系。首先,依据规划引导和特色资源禀赋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然后,构建村庄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一般农村地区的村庄开展具体类型划分;最后,结合村庄演化方向和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社会经济状况,针对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内的村庄分类结果提出不同的演化分类和整治策略。结果表明: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划定思路有效落实了城镇开发边界和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对不同演化方向的村庄的空间管控要求;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进行类型划分,能最大程度体现类型区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分类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利津县村庄可划分为城乡融合型(107个)、特色保护型(6个)、集聚发展型(21个)、存续提升型(180个)和搬迁撤并型(198个) 5类,根据村庄类型特征分别提出了不同演化方向下村庄的整治策略和发展建议。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