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勇 《山东饲料》2005,(6):22-23
番茄青皮果是一种俗称,其学名是筋腐果,具体症状是:果实表面局部出现褐变或青皮,个别果实呈茶褐色变硬或现出坏死斑,剖开病果可见果皮里的果肉呈“糠心”状,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渴色或褐色,变褐部位果皮常为青绿色或铁锈色,果肉硬化,品质差,吃起来没有味道。  相似文献   

2.
褐腐病和炭疽病对桃的危害常被混淆 ,造成防治失误。笔者通过几年来的田间观察与防治 ,初步掌握了桃褐腐病和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1 褐腐病1 1 为害症状 开花期受褐腐病为害的花表现为萎凋 ,花朵成喇叭状 ,无力张开 ,花瓣顶部变褐 ,花柱肿大畸形 ,病花最后变干附着于枝条上 ,花期长达2 0~ 30天 ,严重的花芽松散干枯。幼果发病初期 ,果顶尖干枯 ,呈黑色小斑点 ,后病斑木质化 ,表面龟裂 ,严重时病果变褐、腐烂 ,最后呈僵果干枯挂在树上。果实的症状大多出现于生长后期 ,采收前病果初期呈现褐色、圆形小病斑 ,尔后病斑扩展很快 ,…  相似文献   

3.
1 虎皮病 (果皮褐变、褐烫、晕皮 )1 1 症状 :这是苹果贮藏后期发生最严重的生理病害 ,多数品种易感此病 ,但发病程度不同。发病初期果皮变成淡褐色 ,表面平略有起伏或呈不规则的凹陷斑 ,多发生在不着色的阴面 ,严重时病斑连成大片 ,颜色加深至暗褐色 ,如烫伤状 ,病变只发生于靠近果皮的 6~ 7层细胞 ,一般对果肉无大影响。严重时病部果皮能成片撕下 ,果肉发面变软 ,稍带酒味 ,病果易腐烂变质。1 2 主要诱因 :由于果实采收过早 ,运输及贮藏前期呼吸代谢过旺 ,贮藏后期的温度过高和通风不良等引起。1 3 防治措施 :(1 )适期采收 ,适当…  相似文献   

4.
所谓青皮果、铁皮果是一种俗称,其学名是筋腐果,具体症状是:果实表面局部出现褐变或青皮,个别果实呈茶褐色变硬或现出坏死斑,剖开病果可见果皮里的果肉呈“糠心”状,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或褐色,变褐部位果皮不变红色,常为青绿色或铁锈色,果肉硬化,品质差,吃起来没有味道。一  相似文献   

5.
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玲  薛松 《中国蚕业》2006,27(4):33
桑疫病又称桑细菌性黑枯病、烂头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主要表现为2种症状:一是黑枯型,病斑初期呈现出油渍状半透明斑,逐渐转为黄色、黄褐色,病斑周围叶肉退绿,病菌从叶片气孔侵入则表现出点状褐斑;病菌从叶柄叶脉的伤口侵入,叶片则表现出多角型褐斑,叶片变黄而脱落;从嫩梢侵入嫩梢和嫩叶则变黑腐烂表现为烂头症状。二是缩叶型,感病初期叶片出现近圆形褐色斑点,后期穿孔,叶缘边褐色而腐烂,叶脉受害。叶片向背面卷曲呈缩叶状容易脱落。这种病害传染迅速且不易控制和根治,严重影响了桑树全年的产叶数量和质量。1原因分析1.1品种差异桑树…  相似文献   

6.
砀山酥梨贮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关键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贮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1 1 轮纹病 :病原为梨生囊孢壳菌PhysalosporapiricolaNose真菌。梨果染病初期果面产生水渍状、浅褐色、近圆形的小斑点 ;随着斑点扩大 ,逐渐形成暗黄色的同心轮纹 ;后期病斑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轮纹病以菌丝、分生孢子及子囊壳在梨树病部越冬 ,次年 4— 6月形成分生孢子 ,7— 8月分生孢子大量散发 ,借风雨传播 ,落到果实上 ,从皮孔侵入 ,至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高温多雨年份发病较重。贮藏初期由于窖温偏高 (日均温 1 8℃以上 ) ,带菌果实迅速发病 ,1 0天左右整果全部腐烂。1 2 褐腐病 :病原为果生链核盘…  相似文献   

7.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 ,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 5省的红枣集中产区 ,是北方枣树的一种新病害。近几年发生日趋严重 ,在该病大流行的年份 ,发病园轻者大量减产 ,重者绝产绝收1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枣树的果实 ,引起果腐和提早脱落。受害病果先是肩部或腰部出现淡黄色晕环 ,逐渐扩大 ,成为淡黄色不规则形凹陷病斑 ,进而果皮呈水渍状 ,浸润型 ,疏布针刺状圆形褐点 ,果肉呈土黄色 ,松软 ,萎缩 ,果柄暗黄色 ,易提前形成离层脱落。病果个小、皱缩、干瘦 ,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 ,味苦 ,不堪食用。病原菌主要在落地病果上越冬。2…  相似文献   

8.
近年,在云南省丽江、昆明等地苹果垢斑病和煤点病发生严重,发病率达90%。于1995~1998年对两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1症状垢斑病主要在果实成熟期发生,一般从干部果实开始,在果面产生墨绿色、不规则的煤污状病斑,由果柄周围或紧靠果枝及两个果实接触部位开始发生,蔓延达果实大部至整果变成青绿色。菌丝层薄,上有小黑点,为菌丝团结成的小粒体,直径80~100μm,可以发展成分生孢子器。病斑边缘不清晰,无粘液,污斑不易擦搓脱落。病部仅局限于果皮,不侵害果肉,严重时稍变褐,但不引起腐烂,病害严重时核销也…  相似文献   

9.
1 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侵染植株的叶、鞘、茎,引起叶腐、鞘腐和茎基腐,根部往往受害较轻.初期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变褐色.严重时病菌可侵入茎秆,病斑绕茎扩展,造成茎及颈基部变褐,腐烂枯死.潮湿条件下,叶鞘和叶片病变部位生出稀疏的褐色菌丝,病鞘、颈基部有黑褐色菌核形成,易脱落.草坪受害后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枯草圈,条件适合时,枯草圈直径可从几厘米很快扩展到2米左右.中心的病株可不断恢复,就呈现中间绿、外边枯的"蛙眼"状环形枯草圈.由于不同草种类型、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立地环境和养护水平及不同株系间病原菌的症状变化很大,要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0.
谢风  水清 《广西蚕业》2006,43(2):51-52
桑树烂头病又称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桑疫病,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病斑有两种类型:一种由叶片气孔侵染引起,发病初期呈油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半透明斑点,后扩大转变为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周围叶色稍褪绿,气候干燥时中央会串孔;另一种是通过叶柄、叶脉从维管束感染引起的,病叶叶脉变褐,由叶脉限制形成多数细小的多角形病斑,在叶脉、叶柄上产生暗黑色稍凹陷的细长条斑,严重时叶片皱缩,大部分发黄脱落.病菌侵入嫩梢时,嫩梢和芽叶变黑腐烂,形成烂头.病害蔓延到枝条时,病枝上出现粗细不等的点线状棕褐色斑,斑点上常溢出淡黄色的珠状菌脓,严重时病斑可深入枝条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11.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2005年第6期)七、褐腐病(腐败病)1.症状:主要危害根状块茎,造成块茎腐烂。其症状早期并不明显,收获时表现症状。块茎染病时表现为腐烂状的不规则形褐色斑,稍凹陷,病块常畸形,并伴有腐烂,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病部变色,受害部分比外部病斑大而深,严重时病部周围全部腐烂。2.传  相似文献   

12.
《山东饲料》2005,(3):32-33
梨果供应期很长,很多品种较耐贮运,这对调节果品市场和保障水果供应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在贮藏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一些病害,除潜伏浸染的轮纹病、褐腐病等病害在贮藏期继续发病腐烂应及时清理外,其他的主要病害有黑心病、果柄基腐病、青霉病、黑皮病、霉心病、冷害、二氧化碳中毒等。贮藏期间,对这些病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桃实腐病是江西永修凤凰山桃园发生的一种新的重要病害,其主要危害挂果期的果实,严重影响桃产量和品质。病果主要表现为脐部变褐腐烂,并在病部表面密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果易脱落。本文对病果进行了组织分离,对获得的病菌纯培养进行了回接,同时对病菌的形态及大小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引起凤凰山桃实腐病的病原菌为核果果腐拟茎点菌(Phomopsis amygdalina Canonaco)。  相似文献   

14.
近年我国荔枝龙眼主产区出现多起荔枝龙眼果实发育期果实异常现象。小果和中果期表现为外果皮出现黑褐色斑点,内果皮黑褐色斑块更为明显,严重者果皮开裂,种胚坏死。大果期外果皮皱缩凸起,果实畸形变小,内果皮有黑褐色或淡绿色向果肉侵入的痂状物,严重者侵入部位果肉褐变腐烂。不同时期果实异常症状均为内部重于外部。在排除病原物侵染致病前提下,观察对比了异常果和正常果果实微观形貌,测试了果实不同部位N、P、K、Ca、Mg和B等养分含量,并调查了果园的管理、施肥及气候情况。初步判断这些果实异常现象是由不良气候引起的果实缺Ca生理性病害。对个别果园,缺B可能也是一个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1 症状白纹羽病Rosellinianecatrix (Hartig)Berless是美国黑李重要的根部病害 ,常造成黑李大批枯死。该病分布广 ,寄主多 ,包括李、桃、梨、葡萄、板栗、柑桔、甘薯、马铃薯和大豆等作物 ,容易相互传染发病。浙南地区以黑李发病最严重。初期表现地上部比健株衰弱 ,后期出现叶片变小变黄 ,枯萎、枯枝、枯干等特征。根部表面缠有白色或灰白色的蛛网状菌丝层 ,皮层变褐腐烂 ,新根稀少。病株易从土中拔出 ,在地面处折断。树皮变黑 ,容易脱落 ,在根茎处出现黑色的胶状溢出物。在潮湿土壤中 ,病根长出许多菌丝 ,…  相似文献   

16.
柑桔油斑病又叫油胞病、干疤病、虎斑病、熟印病 ,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2 0 0 2年 10月建水县在未成熟的柑果实上发现该病。油斑病不仅影响果实外观 ,在果实采摘、贮藏期还会引起其他病菌侵入 ,造成果实腐烂。1 症状 油斑病发生在采收前接近成熟的柑果实上 ,病斑油胞间隙下陷 ,油胞突出、病斑大小不规则 ,黄绿相间。后期病斑为黄褐色 ,油胞萎缩。2 发病规律 首先是气候变化无常引起。如采收前雨水过多 ,遇有大风等不良环境条件 ,果实易发病。其次是油胞破裂、芳香油外溢 ,使表皮遭受腐蚀发病。第三是机械损伤引起。3 防治方法 当…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和褐麻斑病 ,是猕猴桃生长期最严重的几种叶部病害 ,全国人工栽培区几乎均有发生。危害后常导致叶片大量枯焦或提早脱落 ,影响果实产量与品质。1 褐斑病1 1 症状 :发病部位多从叶缘开始 ,初期在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污绿色小斑 ,后病斑顺叶缘或向内扩展 ,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在多雨高湿条件下 ,病情扩展迅速 ,病斑由褐变黑 ,引起霉烂。正常气候条件下 ,病斑四周深褐色 ,中央褐色至浅褐色 ,其上散生或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即病原分生孢子器 )。高温下被害叶片向叶面卷曲 ,易破裂 ,后期干枯脱落。叶面中部的病…  相似文献   

18.
厚皮甜瓜蔓枯病是大棚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近年来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多 ,病害也逐年加重 ,严重影响了厚皮甜瓜的品质和产量。1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茎蔓基部、茎节处以及叶柄。发病初期 ,茎基部的分枝处出现水渍状灰绿色菱形或条形病斑 ,向上蔓延到各茎节处 ,逐渐形成黄白色的椭圆形凹陷斑。患病部有时分泌出黄褐色、桔红色至黑红色胶状物。病斑后期散生黑色小颗粒 ,受害茎蔓后期 ,常常造成茎折或死蔓。叶柄染病 ,呈水渍状腐烂 ,后期产生许多小黑点 ,干缩折倒 ,萎蔫枯死。在潮湿条件下 ,叶片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发病 ,多出现在叶缘 ,并扩…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襄阳县龙王镇1989年引种四川苍溪梨,栽培面积近700hm2。1995年果实的果面出现无规则散生下陷国班,皮下果肉揭变干腐;严重时果实变畸形;不同深度果肉中散生云斑状揭变干腐及木栓化病斑,多着生于维管束附近;部分果实的果心竭变腐烂,少湿腐。1996年,果实受害率猛增到50%。经调查,该病在湖北襄阳县及附近各地的其他梨树品种上极少出现,仅在苍溪梨果实上大量发生,在原产地四川省苍溪县的苍溪梨及其他品种上未曾出现过该病,确属一种新病害.故暂定名为苍溪梨揭斑病,自1996年11月起对该病进行了研究。在探讨病原方面:采集重病…  相似文献   

20.
1发生症状一般果实刚转软时开始发病,大部分果先从顶部开始出现一水渍状病斑,随即转为褐色,此时病斑小于0.5cm。如遇阴雨天,大部分果实病斑进一步扩大,果肉随之变褐软腐,病斑表面出现灰褐色绒状霉丛,孢子层常呈同心轮状;少部分成熟果实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软腐,长出灰色霉层,不久病部长出黑色块状菌核;还有少部分果实表现多种混合症状;也有少部分病果褐色病斑不再扩大。2影响发病的因素据观察,冈山早生、砂子早生、金华大白桃等早中熟水蜜桃品种发病较重,安娜黄桃、国庆桃等品种基本不发病。种核开裂的果实易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