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牡蛎(Crassostrea spp.)病毒宏基因组研究方法,应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垫超速离心提取病毒样颗粒,核酸酶处理宿主游离核酸后提取病毒总核酸,经反转录、双链合成和核酸扩增获得足量DNA。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 661 809 000个碱基,包括6 647 236个读长(reads)信息,拼接后得到50 842个重叠群(contig),序列总长度达到14 239 389 bp。同时从reads质控图等多方面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显示测序数据质量良好。数据与病毒库进行比对,发现病毒序列来自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和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2个科,类单纯疱疹病毒(Simplexvirus)、心病毒(Cardiovirus)和肠道病毒(Enterovirus)3个病毒属。  相似文献   

2.
1993年6月至8月在唐山市养殖对虾大面积死亡期间,选取病虾标本若干份,经电镜检查结果发现,病毒与病毒包涵体存在部位均在胞浆内,而细胞核内则无。  相似文献   

3.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肿大并有出血点,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发病初期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随着我县养鸭业的发展,该病在我县也偶尔发生,给养鸭业造成一定损失。现将有关病例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3种不同的牙鲆淋巴囊肿病毒纯化方法,优化后的方法如下:剥离囊肿表面薄膜,收集内容物,匀浆后再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破碎,反复冻融,650×g、1800×g差速离心,30%(W/W)蔗糖垫底超速离心(78500×g)浓缩病毒,最后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78500×g)纯化病毒。电镜观察发现,出现在47%~52%蔗糖密度区域的病毒带含有多量、纯净和结构一致的病毒粒子。此外,利用制备的兔抗血清对不同地区的病毒进行了免疫特性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来自威海、青岛及秦皇岛3个地区的淋巴囊肿病毒反应结果是一致的,均有3条蛋白带发生反应,其分子量分别为125、66和55kDa。  相似文献   

5.
正小龙虾养殖已成为我国多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盲目的高密度放养,养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使得小龙虾病毒病害迅速蔓延,病死率高,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多年以来,许多人一直把小龙虾病毒病直接、单纯的定义为小龙虾白斑综合征,实际上并非如此。引起小龙虾病害的病毒种类较多,有的病毒已在多种宿主上产生专化性。引起动植物病害的病毒,以蛋白质复制进行繁殖,都是专性寄生物,只能生活在宿主活的细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感染(Poreineeireovirus nfectio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患猪体质不良.皮肤苍白。目前,因对本病认识不足。许多国家的命名也不一致。英国称之为猪圆环病毒感染,法国称之为猪衰弱综合征。而西班牙则命名为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由于本病新近发现。因此,该病的许多方面尚未明了。  相似文献   

7.
PCV2可严重导致猪群产生免疫抑制,从而容易继发和并发其它传染病的发生;也可加重其它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PCV感染可能干扰正常的免疫功能。猪圆环病毒属于单股DNA圆环病毒科,该科的共同特征为20面体对称,无囊膜,核酸为负链,是单股环状DNA,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其中PCV1基因组大小为1759bp,包含7个阅读框;PCV2基因组大小为1767~1768bp,包含11个阅读框;目前诊断PCV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血清学方法,另一类为病原学方法,本病尚无疫苗可用,目前主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对本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刺参育苗面积和养殖面积急增。但由于刺参养殖技术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了刺参的室内保苗和池塘养殖病害发生严重,尤其是2002-2004年刺参病害给育苗和养殖业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刺参发病的主要症状为:摇头频繁,萎缩,翻吻,肿嘴(鼓嘴),腹部鼓胀(鼓肚),破肚,排脏(吐肠),继而部分或全身发白、发蓝,溃烂(化皮),最后溶化死亡。当发现某个池子中的个别刺参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个池子的其它刺参也将会出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于现代医学和现代农业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尽早检测出在人、动物、植物体内以及在水和土壤中的病原性物质。这些病原物质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而其中尤以病毒给宿主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分子遗传学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病毒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皓文 《齐鲁渔业》2005,22(4):11-14
论述了近10余年来(1990-2003)我国海洋病毒研究状况。包括对虾和其它无脊椎动物、鱼的病毒病及其诊断检测技术和防治。并对我国海洋病毒学今后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鱼类病毒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感染(Porcinecircovirus nfectio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患猪体质不良,皮肤苍白.目前,因对本病认识不足,许多国家的命名也不一致,英国称之为猪圆环病毒感染,法国称之为猪衰弱综合征.而西班牙则命名为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由于本病新近发现,因此,该病的许多方面尚未明了.  相似文献   

13.
伪狂犬病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疱疹病毒科a疱疹病毒亚科的成员,临床上引起Aujeszky氏病(Aujeszky'sdisease,AD)。对其病原,基因组结构,囊膜糖蛋白的主要种类及功能,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白斑综合征和桃拉综合征是严重危害虾类养殖业的两种传染性疾病,病原的快速检测是控制疾 病暴发,减少病害损失的有效方法之一。青虾是太湖地区的主要养殖虾类,本实验应用白斑病毒和桃拉病毒 复合式试剂盒,对太湖附近的青虾进行检测,结果未发现太湖青虾感染或携带这两种病毒。  相似文献   

15.
陈广鹏 《畜禽业》2010,(7):53-55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一种脊椎动物病毒。可根据PCV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将PCV划分成了无致病性(或PK-15源性)的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与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禽流感(AvianIf 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Inf luenza Virus,A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禽病之一[1]。禽流感1878年在意大利的鸡群中首次爆发,其后在世界各地,包括北美、南美、北非、中东、远东及英国和前苏联等地都有爆发流行的报导,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在自然条件下只有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禽类。但是,经过从最近几年的流行看禽流感病毒已经可以跨越种属屏障,感染苍蝇、猫、豹、猪、马、哺乳动物特别是人,并已导致数十人死亡。1997年在香港又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pat-hogenicavianinfluenza,HPAI)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事件。2003年底至2004年2月,H5N1亚型HPAIV引起的AI先后在亚洲的越南、泰国、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禽类中出现大面积爆发流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3]。2005年AIV已经在亚洲超过8个国家爆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4]。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我国均已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编码的蛋白酶参与病毒多肽前体的切割、组装和成熟,巳成为开发抗病毒药物的目标酶。本文依据近年病毒蛋白酶的研究成果,就蛋白酶种类、病毒蛋白酶、病毒蛋白酶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病毒蛋白酶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猪瘟的实验室诊断中,主要有针对病毒抗原、抗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三大类方法。病原检测方法有免疫组化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免疫金标记技术等;抗体检测有免疫荧光中和试验(IFCNT)、间接血凝试验(IHA)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  相似文献   

19.
黄艳艳  文心田 《畜禽业》2001,(11):16-17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属于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是引起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的病原.该病毒在感染鸡的羽毛囊上皮中复制成完全病毒,随羽毛和皮屑脱落成为传染源,经空气传播可导致鸡的淋巴性肿瘤病,给养禽业造成惨重的损失. 自MD出现以来,预防接种一直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传统疫苗对MDV强毒、超强毒及超超强毒不产生中和作用,所以有必要进行高效、便于使用的新型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4)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急性、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DHV与其他小RNA病毒基因组相比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特征,I型鸭肝炎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间基因序列存在一定差异。文章从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等方面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为临床诊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