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三十烷醇[(Triacontaol)又称蜂蜜醇,缩写式TRIA,分子结构式为(H_2CCH_2)_(28)CH_2OH]是一种三十个碳原子终端醇结构的饱和醇化合物,对植物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我国1978年厦门大学蔡起瑞教授引入并开展研究。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番茄、甜菜等  相似文献   

2.
三十烷醇又称蜂蜜醇,结构式为CH_3(CH2)_(28)CH_2OH。我省粮油科研所等单位由米糠中提炼成品,于1980年开始应用于大豆试验。本所两年小区试验及一年生产示范,平均增产7%左右。本所及岳阳、邵阳、零陵、衡阳等地(市)所属的6个县(场)农科所,三年来在春、秋大豆上的22个点次田间对比试验,比对照增产3—15%的有20个点次,增产3%以下的2个点次。11个点次的中间生产试验,收获的9个点次(共356)亩增产3—15%的有8个点次,增产3%以下的一点个次。  相似文献   

3.
以遗传性稳定的哈82-8303-1,PI423、948A和022ie等品种或品系为试材。用室内Co~(60)γ-射线源,对苗期(V_e—V_1),花期(R_1—R_2)大豆植株进行活体慢照射。以研究慢照射条件下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与遗传效应。为提高大豆突变率探索大豆诱变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1978—1981年就国外引进的100份大豆品种进行研究和利用。旨在探讨国外早熟大豆品种在我国高寒地区的籽实生产力与产量构成因素,为大豆育种提供早熟种质资源,为产量育种在经济性状方面的选择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选择在黑河地区(1978—1981年)能正常成熟的品种82份(有苏联、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保加利亚、德国、波兰等国)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杀菌剂新剂型—“40%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大豆灰斑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浩然  李勇 《大豆科学》1989,8(1):75-85
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有效成分40克加水40—50kg于R_2(大豆开花盛期)至R_3(结荚始期)最迟至R_4(结荚盛期)在以“合丰25号”,“绥农4号”为主的大豆品种上,田间常规喷雾防治大豆灰斑病100.68万亩。据5县58个防治地块调查,病粒率降为0—21.4%平均5.44%;防治效果35.1—100.0%平均71.8%。又据15个重点防治点调查,防后大豆平均增产12.1%,百粒增重1—2g,亩可多产大豆18.0kg,并能提高大豆一个等级,改善大豆品质。并对药剂品种及剂型、施药器械、施药时期及次数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作物轮作现象严重,为研究连作、轮作对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2009—2014年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不同年限轮作后,对玉米的株高影响不显著,而对大豆的株高影响非常显著;玉米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量、单株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均为T3(豆-豆-玉)最大,大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量、单株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均为T2(豆-玉)最大;玉米单位面积产量T3(豆-豆-玉)达10 954.82kg/hm~2,较T1(玉米连作)增产27.37%,大豆单位面积产量T2(豆-玉)达2128.46 kg/hm~2,较T9(大豆连作)增产26.89%,可见,玉米和大豆不同年限轮作可有效提高2种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三十烷醇(TRIA)又称蜂花醇,分子式为CH_3(CH_2)_(28)CH_2OH,学名叫三十烷醇-1。纯品不溶于水,而溶于热的氯仿、乙醇及石油醚中,从苯中重结晶得白色鳞片状晶体。它是一种强生理活性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特殊  相似文献   

8.
(一)选育经过 宁镇2号原代号为83—SP_6。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协作,于1980年用中熟春大豆新品系77—520—1(穗稻黄×SFF400)作母本,早熟春大豆新品系77-391—1(泰兴黑豆×哈罗索93)作父本进行杂交。同年在温室内种植F_1。1981—1983年,分别在选种圃内种植F_2、F_3、F_4,选择优良单株和决选优良株系。1983年南繁F_6,1984  相似文献   

9.
正1大豆-GB 1352-20091.1完整粒(Perfect kernel)籽粒完好正常的颗粒。1.2未熟粒(Immature kernel)籽粒不饱满,瘪缩达粒面1/2及以上或子叶青色部分达1/2及以上(青仁大豆除外),与正常粒显著不同的颗粒。1.3损伤粒(Damaged kernel)受到严重摩擦损伤、冻伤、细菌损伤、霉菌损伤、生芽、热损伤或其他原因损伤的大豆颗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涨大粒、生霉  相似文献   

10.
黑土中土著大豆根瘤菌和不同大豆栽培品种共生固氮活性,在大豆苗期较低,逐渐增加,到结荚鼓粒期达高峰,固氮活性一般为C_2H_46—10μmole株~(-1)小时~(-1),最高C_2H_442μmole株~(-1)小时~(-1)。在不同大豆栽培品种上的结瘤数也是苗期较少,逐渐增加,到鼓粒期达最多,根瘤数目的增加,主要是侧根上根瘤数目的增加。固氮量初测有低肥地比高肥地为高的趋向,高肥地57.1~125.2公斤/公顷,占大豆所需全氮的48~67%,低肥地为66.8~151公斤/公顷,占71~85%。大豆植株中全氮的分布结瘤大豆在花荚中占44.8~56.38%,不结瘤大豆占20.8~49.0%。  相似文献   

11.
施用大、中、微量元素对大豆品质及其它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试验以3种大量元素(N、P、K)、3种中量元素(Ca、Mg、S)及6种微量元素(B、Mo、Zn、Fe、Na、Cl)及其组舍对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42和高脂肪大豆品种东农163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S可增加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1.34个百分点,增加高脂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1.44个百分点;施Zn可增加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1.07个百分点,B、Mo、Zn同时施用可增加高脂肪品种大豆的蛋白质含量2.19个百分点。Na、C1、Fe的施用似乎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均具有正向作用。以Na元素的作用最大,二个供试品种分别增加2.08和1.85个百分点;Fe分别增加1.11和1.43个百分点;Cl分别增加1.26和1.65个百分点。N、P、K对大豆脂肪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在高脂肪品种中,K单独处理在1%的水平上显著高于对照,增加脂肪含量1.57个百分点,P—K配合施用增加1.2个百分点,N—K配合施用增加1.52个百分点,N—P配合施用增加1.11个百分点。适量的施用Ca、Mo具有增加大豆中脂肪含量的趋势。肥料的施用具有降低株高,增加收获重、荚数、粒数的作用。特别是N—K配合施用对大豆的株高、收获重及产量的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78—1983年用”784—1”喷施、浸种和拌种三种施药方式,经113个试验点次近2000亩的田间小区试验,中间试验和示范:一、“784—1”对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可增大叶面积,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花荚增多,提高百粒重,因而构成增产。二、喷施:亩用“784—1”有效成分21.42克兑水66.7斤于大豆盛花期喷雾,41点次,1110.2亩平均增产8.28%。三、浸种:“7B4—1”200PPM药液浸豆种2小时捞出晾干播种。23点次107.8亩平均增产14.45%。四、拌种:使种子能附着纯“784—1”200PPM的药量拌种。41点次603.5亩平均增产12.24%。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合丰(合交、合农、佳豆)号系列大豆品种的亲本选用情况,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大豆育成品种所涉及的亲本进行了分析,通过总结已往的亲本选用经验,为今后品种改良创新提供技术指导。截止到2022年,佳木斯分院共育成大豆品种119个,包括杂交大豆品种3个。涉及亲本124个,包括国内祖先亲本11个,国外亲本13个,国内直接亲本(创新种质与选育品种)100个;骨干亲本或核心亲本(育成品种≥2个)46个,一般亲本78个(育成品种1个)。其中北丰11和合丰50分别育成品种9个,满仓金育成品种7个,合丰34和合丰35分别育成品种6个,黑河45、北豆5号和HOBBIT分别育成品种5个,黑河43、合农69、合丰55、垦丰16和黑河38分别育成品种4个,秃荚子、荆山朴、克4430-20、合丰26、绥农10、华疆4号、黑河35、合农71、美国扁茎大豆、日本小粒豆和黑农54等11个亲本分别育成品种3个,黑河54、黑龙江41(俄罗斯)、合丰24、钢201、俄亥俄、绥农14、公84112-1-3、合丰39、合丰41、合丰42、合丰51、合丰57、北丰9号、九丰10、合93-793、垦农19、合农6...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80%~90%的大豆种植区和大豆工业都分布在远东地区,2000~2010年俄罗斯大豆总产量由34.3万t增至121.0万t,基本呈递增趋势。俄罗斯大豆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42.1万hm2增至2010年的120.0万hm~2,基本呈递增趋势。俄罗斯大豆产量由2000年的810.0 kg·hm~(-2)增至2010年的1 150.5 kg·hm~(-2),基本呈递增趋势。2013年俄罗斯大豆产量为150.0万t,2013年俄罗斯大豆种植面积为154.0万hm2。近年俄罗斯大豆平均产量为1 200kg·hm~(-2)。  相似文献   

15.
播期及密度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条件下,以合农60(有限),垦丰16(亚有限)和合丰55(无限)3个大豆品种为试材,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探讨播期、品种和密度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显著影响大豆产量;播期和密度互作、品种和密度互作以及播期、品种和密度互作对大豆产量均产生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大豆品种在铁岭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4日,在此播期下,合农60在密度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 810.5 kg·hm~(-2);而垦丰16和合丰55均在3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1 721.55和1 678.95 kg·hm~(-2)。  相似文献   

16.
耐旱、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汾豆9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豆93为耐旱、高产、抗病大豆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78.37公斤/亩,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63%。该品种品质好,蛋白质(干基)含量42.40%,粗脂肪(干基)含量21.74%,高抗大豆黑斑病,春播生育日数125~135天。  相似文献   

17.
瘠薄亚表层施磷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大豆磷高效利用,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在贫磷的亚表层土壤里施过磷酸钙,研究不同磷用量0 kg·hm~(-2)(T_0)、30 kg·hm~(-2)(T_1)、60 kg·hm~(-2)(T_2)、120 kg·hm~(-2)(T_3)、240 kg·hm~(-2)(T_4)对大豆黑农48的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苗期对磷的反应较弱,施磷处理与对照相比对株高、干物质质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SPAD值表现为T_3T_2T_4T_1T_0,其中T_3与T_0处理差异显著,其它各处理间差异未显著;大豆结荚期(R4)表现为: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根系指标及干物质质量呈单峰曲线变化,施磷促进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增大,根瘤数的增加,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施磷量≥120 kg·hm~(-2)的处理与≤30 kg·hm~(-2)的处理差异达显著;大豆产量施磷处理与不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但年季间略有差异,2016年最佳施磷处理为T_2,T_3比T_0处理增产10.5%~12.1%,2017年最佳施磷为T_3处理,盆栽产量为73.0 g,且表现为T_3T_2T_4T_1T_0的趋势,T_3处理与其它各处理差异显著。两年的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在瘠薄缺磷的土壤上进行亚表层磷培肥,最佳施磷处理为T_3,即120 kg·hm~(-2)时为最佳施肥量,能够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对大豆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克芜踪是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一种 触杀型化学除草剂,化学名称1;1'—二甲基—4,4'双吡啶盐,分子式为C_(12)H_(14)N_2(Cl_2)。我市于1988年6月在水北乡茶果场应用克芜踪进行茶园杂草防除实验,初步证实了克芜踪防除杂草速度快、省工、成本低、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大豆叶面肥喷施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大豆叶面肥喷施效果的影响,以合丰50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进行叶面喷施,分别测定叶面喷施后1,3,5,7,9 d大豆叶片中Cu~(2+)、Zn~(2+)、Fe~(2+)、Mn~(2+)、叶绿素含量及整株生物量干重。结果表明:与CK(喷施清水)及叶面肥(30 mg·L~(-1))处理相比,添加鼠李糖脂(250 mg·L~(-1))的叶面肥(30 mg·L~(-1))处理明显促进了大豆植株整株生物量的增加且在处理后期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处理后的1~5 d内显著提高大豆叶片对Cu~(2+)和Zn~(2+)离子的吸收水平、1~6 d显著提高大豆叶片对Fe~(2+)离子的吸收水平、1~7 d内显著提高大豆叶片对Mn~(2+)离子的吸收水平。说明,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大豆叶面肥喷施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品种由来 “宁镇一号”春大豆是由江苏省农科院和江苏省镇江地区农科所协作育成。1976年从江苏农学院提供1138-2(♀)×比松(♂)组合F_2的部份群体,通过春、秋、冬三季加代繁育和选择,1978年得相对稳定的品系“78-17”。于1979—1980年参加江苏省春大豆新品系多点鉴定,两年平均比对照太兴黑豆增产38.1%。1981—1982年参加江苏省春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比对照太兴黑豆增产34.7%。1982一1984年参加国家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