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鲻鱼的养殖台湾不单养鲻鱼,几乎总是与家鱼和其他淡水鱼养在同一池中。台湾沿海有12种鲻鱼,普通鲻 Mugil cephalus 是最常见的种类,2—4月鲻鱼从北向南进行生殖洄游时群集于台湾沿海高度集带于高雄、屏东沿海水域,这些鱼全部是成熟的,捕捉鲻鱼主要为了获得高度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鲻鱼与梭鱼     
鲻鱼与梭鱼同属于鲻科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热带和亚热带水域。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一般南方沿海以鲻鱼为多,北方沿海则以梭鱼为主,故有“南鲻北梭”之称。鲻、梭鱼为广盐性的浅海中上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沿海近岸。海湾及江河入海口水域。鲻鱼的适盐范围为0~40‰,在海、淡水中部能生活,梭鱼从纯淡水到38‰的海水中均可生活,既能在海水中养殖也能在淡水中养殖。鲻、梭鱼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鲻鱼的适应水温为3~35℃,12~25℃是最适水温;梭鱼较之鲻鱼耐温低,冬季冰下水温1℃时也能生活。  相似文献   

3.
自六十年代开始,台湾省经过10年的刻苦研究,鲻鱼人工繁殖苗种获得成功。其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推动了国内外鲻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开展。特别是对鲻鱼亲鱼的培育、激素诱导及仔鱼培育等方面,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经验。为了借鉴他们的经验。以推动我国其它地区开展鲻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现将台湾鲻鱼人工繁殖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尾鲻学名为鲮鱼(Mugil so—iuy),属鲻形目鲻科。鲻形目鱼类大多为食用鱼,我国常见的鲻科鱼类有鲻鱼和簸鱼,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近年已发展成为国际养殖对象。我国南方主要以养鲻鱼为主,而北方沿海主要养殖鲅鱼,故有“南鲻北鳆”之称。经养殖试验表明,与在北方养殖鲮鱼相比,鳆鱼在南方养殖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养殖成本低、不相互残杀、免疫力强、不易得病。而且,南方养殖的鳆鱼味道鲜美、金黄体色亮丽吉祥,比鲻鱼更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也因此得到了“黄尾鲻”的俗称。  相似文献   

5.
正鲻鱼(Mugil cephalus),又名乌支,为广盐性、广温性、病害较少、生长速度快的杂食性鱼类,中国沿海均产之,生命力极强。人工育苗已成功,也可海捕天然鱼苗,苗种资源丰富。鲻鱼肉质鲜美且生产成本较低,市场前景看好,是目前海水养殖单养或混养的重要品种之一。随着鲻鱼人工养殖密度的加大,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极大地限制了鲻鱼养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鲻科鱼类养殖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广泛开展的课题。我国沿海素有养殖鲻梭鱼类的经验。自50年代将梭、鲻鱼移殖驯养于淡水水域以来,由于这种鱼生长快,适应性强,且以底生藻类和植物碎屑为食,能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7.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于1984—1985年 1985—1986年在鲻鱼养殖季节,研究鲻鱼的性腺发育。佛罗里达东北沿海水域中,秋季和初冬,发现鲻鱼卵巢开始发育。1985年8月采集到性腺成熟指数小于1的雌性标本。9月中旬采集到雌鱼性腺成熟指数普遍很低。到9月底,采集的雌鱼性腺成熟指数急剧上升,接  相似文献   

8.
鲻鱼人工繁殖技术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普遍重视鲻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海洋生产力组织也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鲻鱼养殖的研究。美国夏威夷和我国台湾省在这方面取得显着成绩,推动了鲻科鱼类人工繁殖研究的进展。然而尚未取得生产性突破,投入大量生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现将国内外鲻鱼人工繁殖成功的经验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中国沿海等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成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是近年来沿海才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和咸淡水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鲻鱼、乌头鲻(青鲻)、梭鱼(黄尾鲚)、棱梭(俗称棱鲻)等。笔者结合多年生产经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宜在南方进行的梭鱼(Liza haemacocheila)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江苏沿海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病害日趋流行,单养南美白对虾风险逐年加大。为了有效应对病害,海安县滨海新区自2010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鲻鱼高位池混养试验与示范,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鲻鱼的食性,当南美白对虾出现病害时,鲻鱼能在第一时间将病死虾吃掉,从而切断南美白对虾红体病以及白斑综合征的粪-口传播途径,提高养殖成功率,经过3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产量循环水养殖模式,每年能计划性生产黄尾鲻鱼3至4次.通过该养殖模式,黄尾鲻鱼在面积867 m2的渔塘,年总产量可达到20.1 t,能创造13.6万元的经济效益.该养殖模式,不仅具有产量大、经济效益高的优点,同时能高效节约利用水土资源.  相似文献   

12.
鲻鱼属鲻形目鲻科鱼类。两广地区俗称乌头,长江口地区称博头、乌鲻,是一种优质浅海经济鱼类,对盐度适应广,可在沿海半咸水滩涂至淡水水域饲养。生长快,当年鱼种可长至 0.75—1.5kg,耐密养,耐运输,鱼病很少,饲料来源广泛,市场价值稳定在22一30元/kg。因为具有以上诸多优点,所以许多养殖公司都把鲻鱼养殖作为首选项目。  相似文献   

13.
鲻鱼,具有广盐性、食物链短、生长迅速、营养丰富等优点,且广泛分布于我国沿岸水域。全球鲻科鱼类有281种,分类学上有充分依据的仅77种;我国沿岸有20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沿海滩涂、沼泽、咸淡水池塘及内陆咸水湖等,均可养殖鲻科鱼类,提供大量动物蛋白质,因而将鲻鱼推荐为世界三大养殖鱼类之一。鲻色的营养价值,每百克含蛋白质21.9克,脂肪4.3克;比去查含蛋白质高6.2克,脂肪高3.7克.是肉味可口的食品。在历三月上旬至四月中旬是鲻自昌发季节,不误渔时地进行张捕,利用闲置的上塘养殖,大有可为。现将塘养鲻鱼的技术,介…  相似文献   

14.
港养幼鮻鱼的个体成长与其食性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鮻鱼Mugil soiuy(Basilewsky)在我国沿海天然资源比较丰富,不仅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鲻科鱼类之一,同时也是海港养殖的主要对象和淡水养殖的优良搭配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海水鱼类的国家之一,明朝就有鲻鱼养殖的记载,至今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了。台湾省在 300多年前已开始养殖遮目鱼,我国南方沿海的鱼养殖和北方的港养可追溯到几百年前。虽然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历史悠久,但在以往的数百年间发展相当缓慢,多停留在粗养阶段,单位面积产量低下。   海水鱼类养殖的大规模发展始于 20世纪 70年代末和 80年代初 (改革开放以后 ),特别是海水网箱养殖的发展尤为迅速,是继藻类、贝类和对虾养殖之后而崛起的又一水产支柱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 .现状   1.养殖种类   至 2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养殖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下鲻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选择大、中、小3种规格鲻鱼,体质量分别为(16.25±0.88)g/尾,(29.00±1.73)g/尾,(42.93±1.08)g/尾,将养殖沉积物收集后投喂鲻鱼,在自然水温为21.5~25.5℃流水系统中养殖46d,然后测定其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排粪率以及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16.25±0.88)g/尾鲻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2.93±1.08)g/尾,特定生长率与鲻鱼体质量呈负相关。3种规格鲻鱼摄食率和排粪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水温升至25.5℃时均最高,(29.00±1.73)g/尾鲻鱼摄食率和(16.25±0.88)g/尾鲻鱼排粪率整体最高。(29.00±1.73)g/尾鲻鱼对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最高,分别为60.63%,82.15%,44.24%。鲻鱼对养殖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氮、磷的移除量分别为0.619g/(kg·尾),0.043g/(kg·尾),2.746mg/(kg·尾)。研究表明,鲻鱼摄食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生长效果良好,不但可以利用养殖环境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同时为鱼虾混养模式中的鲻鱼规格搭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鲻鱼隶属于鲻科、鲻属,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厚等优点,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重要经济鱼。鲻鱼适应水温广泛,可生活在从咸水到半咸水以及淡水的多种水域中,在自然水域中主要以藻类及有机碎屑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其食物来源广泛,对饲料营养要求不高,非常适宜池塘养殖。本文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靖江基地养殖试验情况对鲻鱼淡水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养殖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上虞县北部沿海有广阔的滩涂,现已围海涂13万多亩,其中咸淡水水面约1万亩,不能种植作物的低洼地近2万亩.为发展海水养殖;1981年,该县水产部门利用海涂低洼地挖了10.5亩水深1.5米的池塘,进行鲻鱼和白鲢、杂交鲤、福寿鱼混养试验.五个多月后,平均亩产达400斤,其中每亩净产鲻鱼180斤.1982年扩大了试养面积,鲻鱼亩产预计190斤以上.这一试养使人们看到了海涂挖塘养  相似文献   

19.
梭鱼(见彩中插2)属鲻形目梭属,外部形态与鲻鱼相似,但脂眼睑不发达,生活于沿海和河口,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是广温、广盐性鱼类。自然状况下刮食硅藻类及腐败有机质,也食底栖生物。池塘养殖中可利用人工配合饵料。在养殖品种中有“南鲻北梭”的说法。在江苏及以北地区主要以梭鱼养  相似文献   

20.
梭鱼(mugil soiuy),又称肉棍子、红眼鱼、赤眼鱼、红眼鲻、斋鱼等,为温热带浅海上、中层鱼类。由于它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海水、咸淡水和纯淡水中均能生活,中国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均可进行养殖,发展前景很广阔。2008年~2009年赣榆县罗阳镇渔工贸公司进行了梭鱼人工繁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