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匯水縣七坡鄉友誼農業生产合作社共244戶,976人,男劳力258个,女劳力220个,共种土地3494.9畝,社員以生產粮食作物为主。今春共喂江苏改良种155張,共产繭10750斤,每張均產繭69.5斤,最高的產88斤半鮮繭,社員反映說:“改良繭真是活宝貝”蚕繭收入价值共人民幣7800元,佔夏季小麥总收入(小麥收入总值8623.4元)的90.5%,佔全年農業总收入(估計)75291元的10%还强。这項收入不單解决了農業社  相似文献   

2.
嵊縣祟仁鎮董大媽共育室,1956年春季共飼养春蚕种65張共彥繭4989.25斤平均每張76.75斤比全鎮每張平均66.85斤要高9.9斤超出14%,实售价款每張平均69.63元,其中第一批9.5張(每張2.2錢)共20.85錢,蚕种共產繭1140斤平均每張89斤11兩以上,平均每錢蟻40.74斤,創造了春繭高額產量,在質量方面有95%以上系一級繭,其中有200斤特級繭。獲得丰產原因:主要是稚蚕期采用高溫、感光、多囘給桑,壯蚕期貫徹良桑  相似文献   

3.
秋蚕生产是完成与超額完成全年蚕繭生產計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本省歷年秋蚕的單位產量是很低,又不穩定,地區之間也不平衡。1955年全省秋蚕平均單位產量只有20.62斤,但許多丰產的農業社的產量是很高的。諸曁山塘社創造了一張蚕种62斤的高產量。由此可見,提高秋蚕單位產量的潛在力是很大的。过去秋蚕產量低,主要原因是沒有針对秋蚕生產的自然环境处在高溫、多濕、悶熱,病虫害繁多的情况下采取先進的科学养蚕技術措施,克服不利因素养好秋蚕。偉大的苏联科学家米丘林說:“我們不能坐待大自然  相似文献   

4.
一、緒言煑繭是製絲工廠生產上的關键問題,自從解放以後,因為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蠶絲的直接生產者——工人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使產繭和絲質都顯著向上。蒸汽煑繭是隨着生絲品質提高的需要和繭層率增加之成就,煑繭上以符合客觀要求的必然產物。但是蒸煑自推行以來,無論構造上,使用上都是形形式式,不特華東和西南不同,即同在一個公司領導下的不同絲廠,也是各搞一套,這是試行初期大家在摸索的必然现象。本試驗是1954年8月在西南蠶絲公司第一絲廠用鍋煑方式進行,承絲廠黨政領導的贊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东南部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当每年春、夏季節到处都有盛开的野山花和各种樹花,再加上農作物的蜜源植物,適宜养蜂。1957年在十个國营農場的統計已养蜂1,040群,比1956年增加了93%。在640群采密群中,共收穫了良質的蜂蜜39,600余市斤,平均每群產蜜62斤。养蜂最多的安图農場平均每群產蜜80斤,可給農場獲利达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的青龍縣是个气候干燥、宜桑宜果、畜牧兴旺的好地方。55年春政府引進了改良桑蚕种2360張,獲得平均產繭50.8斤的初次丰收,56年春放养的3545張改良桑蚕种,平均產繭达60斤以上,为山多地少、劳力有余的青龍找到了更廣闊的生產門路。在制訂的蚕業發展12年規划中,准备在3年內培育桑苗4725万株,到59年为止栽桑30万畝,  相似文献   

7.
1、全县养蜂發展經过及取得成就:1956年早春只有錦联、上罗沙兩个農業社建立蜂場,共有改良飼养的中蜂120群参加采荔枝蜜,平均每群產蜜40斤以上,全年平均產蜜71.6斤,并發展一倍蜂群。1957年早春,有15个社建立了蜂場,共有蜂400多群,收荔枝蜜共2万多斤,并發展蜂群一倍連老場共產蜜43,190斤(竹籠蜂未算入内)至目前为止,全縣已經有70多个農社建立蜂場了,总共有改良飼养的中蜂2,269  相似文献   

8.
一、鹿邑縣的蓖麻蚕生产是从1955年开始的。为了解除干部和羣众的思想顧慮,創造經驗,头一年我們以掌握“多点試养,少养养好”的原則,进行了蓖麻蚕的推廣。在这一年里,全縣有五个農業社、11个互助組共試养了蓖麻蚕种50盒,(每盒卵量20克)除有一个农業社、二个互助組,由于保卵不当,孵化率低而减产外,其余的社、組,每盒平均产繭18斤,总产繭900多斤。从此,大多数羣众对蓖麻蚕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確定選繭方針,是繅絲工業極重要的生產準備工作;它直接對按訓劃生產,組織有節奏的生產,全面地進入均衡生產,大力減少次品,起着重大作用。如何來達到正確掌握為繅絲服務的選繭方針,那必須從進行繭形排隊,纖度調查,配中心纖度等入手,順次地進行科學的調查研究分析。現將我在工作中的一點小小經驗,寫在下面,與同志們研究。 (一)繭形排隊 (Ⅰ)目的: 排隊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該莊口繭形變化情况,並用比例表達出來,為提供試驗各繭形纖度之原料,以求達到確定定粒配繭指標。因在同一莊口的繭子,繭形大小等,並不一樣,織度有粗細。為了了解各繭形  相似文献   

10.
我國养蜂事業,解放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以框式蜂箱飼养的蜂群总数,由几万群发展近30万群,超过中國养蜂史上最高群数;在生產技術方面,也有顯著的提高;个別的國营農場,几十群的平均收蜜量,从40斤提高到400多斤,產蠟量从半斤提高到5斤,这些都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河南禹縣南袁莊鄉第一農業生產合作社利用今春农活不很忙的時期,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情况下抽出部分劳動力養了四張華十×瀛文的改良蠶種,縣农業技術推廣站還派了幹部作技術指導工作,採用了蘇聯先進的:「高溫快速養蠶法」,在二十六天內蠶就老熟结繭,获得了丰收。共費112個勞動日,四張蠶種收  相似文献   

12.
多分群多采蜜是提高蜂群生產力和繁殖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怎样才能作到呢?这次我們访問了黑龍江省尚志縣葦河鎮锦山農業社社员从事养蜂副業已有十余年歷史的李鳳云同志,才得到了門路。李鳳云同志养的蜜蜂从1957年春季蜂群出窖到芒种时(6月6日)已由9群繁殖到17群。当年原群每群平均生產商品蜜130斤,分群每群產商品蜜10斤。李鳳云同志所以能够獲得这样的成績,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鍵性的环節。  相似文献   

13.
我莊養蜂的第一年,也是我們農莊成立第一年,這一步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我莊有意種蜂47羣:計大羣(五脾蜂以上)14箱,中羣21箱(三脾半蜂以上)小羣12箱(三脾半蜂以下)。計劃今年的單位產量爲:大羣70斤,中羣50斤,小羣20斤,總產量爲2300斤左右,(不包括採蕎麥蜜)另產黄蜡10斤,  相似文献   

14.
繭層缫絲率表示繭層的出絲比例,它的含义可理解为100斤可以缫絲的繭層能繅出多少斤生絲。假定Rs代表繭層繅絲率,W代表繭層量,W_2代表出絲量,則  相似文献   

15.
根据繭、絲的物理性質,極易隨溫濕度的变化而起質和量的反映,因此其吸濕放濕有多有少,有快有慢,等多方面的現象产生。並且直接關系到生絲質量的优劣。目前制絲工業生產过程中对这方面的有效控制还缺少必要的管理条件,給生產管理带來了很多不利。今僅以当前繅絲生產过程中的繅折变化幅度看,共差距很大,最高達15.5斤以上(同一原料);除主观上对技術条件如蛹衣率,長吐率,  相似文献   

16.
农業合作化的高潮到來了!我國原有65万多个農業生產合作社,从1955年8月初到1956年1月中旬的短短幾个月時間內,又新建了130万多个社,这样全國已經有了190万多个社了。新的社正在建立,原有的小社亦在逐步变成大社。到1956年冬季,半社会主义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將佔全国農戶總數的75—85%,到1959年,或者1960年,農業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將基本完成,农業生產合作社都將  相似文献   

17.
顺德县北星社是一个养蚕出色的农业社,是广东第一个实现畝产万斤桑千斤蔽的一面高产红旗,从建社到现在曾榮獲县、省、中央爱国丰产奖励共达七次,今年大跃进以来,更创造了畝产桑叶一万一千斤,担桑产量四十七·四八斤的空前高产卫星。全社饲养南农七号蚕种四千一百九十五强,平均担桑产繭二十五·四斤,达到畝桑产繭二千七百七十七斤,连白繭及原种辅一千四百六十八张计算,全社平均畝桑产繭是一千一百一十九斤的高额丰产纪录。  相似文献   

18.
擂鼓台是灤河北岸的一個小莊,這裏住着一百多戶勞動農民。自一九五四年組織了土地合作社後,大家的生產勁頭更大了,這裏有着一片片的桑棵(大部是花桑,根刈)農民傳說着一句話,桑樹有三寶,桑條、桑皮、桑葉,(桑條用來做用具,皮造紙,葉養蠶)但桑葉這一寶一直沒有利用起來,今秋遷安縣農林局為了發展蠶絲生產,幫助該社搞好副業生產貸給了第一生產社秋蠶種十五張,並派技術幹部指导养蠶,由於黨政的正確號召,社幹的積極領導,社員婦女的忘我勞動,仅短短的經過了二十二天的時間獲得了豐收。共收穫秋蠶繭子831斤,平均單位產量55.6  相似文献   

19.
为大力開展農業高额丰產运動,江苏省特在2月底举办了農業展覽会,以交流各地丰產經驗,推廣先進生產技術。展覽会中的畜牧部分与粮食、棉麻、蚕桑各馆一样很受观众欢迎。在短短的48天中观众達32,700多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來工業要求鳥茲別克共和國养蚕業采取运用家蚕白茧品种的方針。工業只需要白色繭。目前运用的家蚕新品种具有齐一的繭色,这对絲織品的染色非常重要。这些品种繭的出絲率要比舊有品种蚕繭多得多。例如,如果1000公斤舊品种繭能織出1000公尺絲織品,那末,用同样數量新白繭品种的繭則能織出1300公尺絲織品,而且有較好的品質。从1955年起考慮到白繭品种蚕繭的高度生產率之后,政府規定了它們的收購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