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小麦耐热性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材料,通过测定膜热稳定性大小(RI%)对冬小麦的耐热性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亲本之间耐热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特殊配合力效应(SCA)和反交效应(R)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该性状的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但非加性基因效应和反交效应也起比较重要的作用,狭义遗传力估计大小为42.2%。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基因型的膜热稳定性大小(RI%),对小麦的耐热性进行了6×6完全双列杂交分析。结果表明:亲本之间耐热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特殊配合力效应(SCA)和反交效应(R)均达到极显著水平,GCA、SCA和R三者均方之比为2.1:1:0.5;该性状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大小为24.3%。  相似文献   

3.
4.
5.
以Seui82×Siete Cerros重组近交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电解质渗漏测定细胞膜热稳定性的方法,对耐热性获得与大田生产条件下的耐热性表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供试材料幼苗相当热损伤率的变幅为39.0%~75.8%,基因型间在该性状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幼苗相对热损伤率和大田环境条件下耐热性表现的相关分析中,发现相对热损伤率与大棚升温及第2播期的千粒重、穗粒重热感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并和第2播期产量性状表现显著的负相关,和升温处理的产量性状也表现出较高的负相关.研究认为细胞膜热稳定性是一个耐热性评价的理想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小麦光合作用与耐热性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小麦品种对高温的反应存在差异。在田间选择4个耐热性不同的品种,于籽粒灌浆期测定植株旗叶在高温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变化,结果分析表明耐热品种农大93和农大96比热敏感品种丰抗13和京411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并讨论了光合作用对小麦耐热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为鉴定育成小麦品种的耐热性,同时也为小麦耐热育种提供种质资源,用千粒重热感指数和产量热感指数法鉴定河北、山西和山东省13个推广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晋麦47、石优20、泰山5366和金禾9123耐热性好;石麦22和石4185的产量在正常和热处理环境中差异不大,耐热性较好;衡136的产量和千粒重在正常环境下较高,但在热处理下产量和千粒重较低,耐热性较差。尧麦16的湿面筋、蛋白质、吸水率和延展性的差异极显著。石麦19、邢麦6、沧麦028、石麦22和金禾9123的湿面筋和蛋白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小麦耐热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春-HOPE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大田生产条件下高温胁迫两种方法,对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膜热稳定性方法,还是利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进行耐热性评价的方法,HOPE的2A,3A,2B,3B和4B染色体代换到中国春相应染色体后,均显著提高了中国春的耐热性,证明这些染色体含有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条件下,HOPE的3D,4A,5A和5B染色体也表现与耐热性有关。利用单染色体代换系和不同耐热性代换系杂交组合,对耐热性的基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HOPE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效应,3A,2B,3A和4B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3B与4B,3A与2A,3B与2B以及这些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与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之间均可能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耐热与热敏感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对高温的反应。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耐热品种与热敏感品种相比具有较高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高灌浆速率以及较短的灌浆持续期;在灌浆期受到高温影响的条件下,耐热品种具有能维持其籽粒灌浆进程和灌浆期趋于变长的持续增长耐热机制,而热敏感品种表现灌浆期趋于变短和灌浆高峰提早出现等“高温逼熟”现象;耐热品种受高温影响后还能有效地利用其植株营养体中贮积的有机物质。最后对  相似文献   

10.
11.
12.
小麦高温锻炼过程中钙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悬浮培养细胞及小麦幼苗高温锻炼过程中钙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悬浮培养细胞或幼苗经34℃锻炼均可引起钙调素的积累,Ca^2+螯合剂EGTA对钙调素的积累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温锻炼对小麦细胞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电解质渗漏量的变化研究了冬小麦细胞膜的耐热性.耐热性的程度用50℃下热致死时间表示.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在34℃下锻炼3天可获得最大耐热性.在20℃/15℃(日/夜)生长条件下.耐热品种与热敏感品种之间耐热性无明显差异,它们在50℃下热致死时间为8~26Min.在34℃下锻炼3天后,耐热品种的耐热性明显地高于热敏感品种,耐热品种的50℃热致死时间为87~110min,而热敏感品种为35~55min.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的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品种生育后期耐热性遗传差异的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通过1997~2000年间在北京对群体气-冠温差、灌浆特性、热感指数等三种耐热性评价方法有效性的比较研究,认为热感指数反映品种对后期热胁迫的敏感程度,利用千粒重热感指数可鉴定出后期耐热性较好的基因型。气-冠温差法快速、简便、准确,但叶片持绿期长的品种气-冠温差一般较大,可结合对灌浆速率的评价来筛选生育期适中的耐热基因型。在3年的试验中,小麦品种鲁936098表现耐热性强,千粒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耐热性的筛选方法与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51份春小麦材料对3种耐热性方法进行了研究评价。供试材料在田间通过晚播计算各基因型的粒重感热指数(Se)或于籽粒浆期用塑料简棚进行遮盖处理并计算千料重感热指数(Sg)评价其耐热性,而在室骨采用膜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以相对热损伤率(RI%)大小评价基因型的耐热性。相关分析表明:Se在年际间和年份内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从而具有较好的重演性,而RI%与Sg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基因型的热稳定性大  相似文献   

16.
棉花品种耐盐性鉴定指标可靠性的检验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孙小芳  刘友良 《作物学报》2001,27(6):794-801
采用盐化土壤盆钵全生育期栽培法,在0、0.15%、0.30%、0.45%、0.60%NaCl胁迫下,比较了13个陆地棉品种的耐盐性,分析了不同鉴定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相对出苗率、苗期相对株高、相对叶面积是苗期耐盐性鉴定可靠且简易的指标.相对花铃期天数、相对成熟期株高、相对果枝数、相对铃数与相对籽棉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0.45%是鉴定棉花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淹水对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李金才  董琦  余松烈 《作物学报》2001,27(4):434-441
采用人工模拟淹水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五个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淹水对6个冬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和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淹水对产量影响的相对受害率(RIR)差异及耐湿性不同品种产量的RIR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方差分析结果分别为F=111.68**,υ1=4,υ2=20,F0.01=4.43;F=18.51**,υ1=5,υ2=20,F0.0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收获时种子发芽率和面粉降落值法,于2000—2002年2个小麦种植年度,研究了黄淮、北部、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1950年以来的781个主要推广品种和新品系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抗性测定值在年度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差异较大。1990年以来育成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与20世纪80年代相近,但明显弱于50、60以及70年代。黄淮、西南和春小麦3个麦区种子发芽率低于2%的高抗品种数分别占各自麦区供试总数的1.7%、4.5%和5.7%,而长江中下游和北部2个冬麦区的种子发芽率都在10%以上;东北春麦区品种的抗性较强,种子发芽率平均为11.2%。利用等电聚焦电泳从发芽率和降落值均偏低的品种中鉴定出异源2号、蜀万24、蜀万761、陕160、孟县4号、京411、京9428、鉴26、燕大1817、农大45、衡水6404、晋麦5号、8号、鄂麦14和克辉等15个携带迟熟α-淀粉酶基因的品种,分布在5个不同麦区。对这些品种及其亲本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有些与其亲缘关系密切的品种,却不携带迟熟α-淀粉酶基因。上述结果说明,该基因在我国五大小麦产区均有分布,但具该基因的品种数量少,占供试品种数的1.9%,通过育种程序容易选择出不携带该基因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9.
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小麦苗期耐涝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小麦京都40和春小麦辽春17为材料,用0(对照CK),50,500 mg/L3个浓度的γ-氨基丁酸(GABA)浸种处理,小麦幼苗高约10 cm后进行涝害胁迫,持续3 d,研究外源GABA对小麦幼苗耐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GABA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小麦幼苗的耐涝性。在涝害条件下,50 mg/L GABA处理能使辽春17株高增加17.5%,京都40增加28.8%,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46.58%和11.9%。同时叶绿素含量及Fv/Fm,DPPH活性氧清除能力均能维持较高水平,膜脂过氧化水平减轻,MDA积累量降低。GABA可能通过调节光合叶绿素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来减少涝害胁迫引起的生长抑制现象,从而增强小麦耐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