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方三氮唑核苷注射液对鸡新城疫病毒的抑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复方三氮唑核苷(毒菌杀平)注射液、三氮唑核苷液和盐酸吗啉双胍液分别稀释成2,10,20,100μl/L的溶液,分别与等量鸡新城疫病毒(NDV)液混合,其中含抗病毒药含量分别为0.025,0.125,0.250,1.250μg/mL。将混合液37℃感作2h,尿囊腔接种9-11日龄鸡胚,每组接种11个鸡胚,每胚0.1mL,37℃培养,每6-8h照蛋1次,死亡鸡胚及时取出冷冻,活胚孵化至96h全部取出,冷冻后测定血凝效价,计算病毒滴度和病毒灭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含量为0.025,0.125,0.250,1.250μg/mL的毒菌杀平注射液、三氮唑核苷液、盐酸吗啉双胍液对NDV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复方制剂没有降低原抗病毒药的药效,三氮唑核苷对该NDV的抑制效果好于盐酸吗啉双胍。  相似文献   

2.
复方三氮唑核苷注射液对大白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复方三氮唑核苷主射液按高,中,低剂量分别给大白鼠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30d,观察试验鼠的生理状态及活动情况测定增重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解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复方三氮唑核苷注射液对大白鼠的生理活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仅高剂量组有10%大白鼠发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颗粒变性,其它组各器官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经优康唑浸种后的番茄幼苗苗高和根系伸长受到抑制,但根系活力和单位长度内苗干重却显著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增加,净光合速率提高;以浓度40 mg/kg浸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酰胺态氮替代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中的硝态氮,对稳定营养液的pH值,降低营养液的成本有重要意义。该试验以番茄为试材,采用酰铵态氮(尿素)分别替代荷兰番茄营养液配方中16.5%、33%、49.5%的硝态氮,进行番茄育苗试验。观测了番茄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研究了以酰胺态氮部分替代硝态氮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酰铵态氮替代硝态氮能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但达到一定量后促进作用变得不明显。以酰铵态氮替代荷兰番茄营养液配方中49.5%的硝态氮,最有利于番茄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对番茄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不同时期及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番茄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期以一叶一心期壮苗效果最佳,其次是二叶一心期,子叶期处理效果较差;多效唑浓度以100~200mg/L为宜,各期400mg/L处理壮苗指数均有所下降,600mg/L处理下的幼苗出现明显药害。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甲基硫菌磷与腈菌唑混配杀菌剂新品种,在室内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甲基硫菌磷与腈菌唑对番茄叶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与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磷与腈菌唑以6.11∶、4.61∶、15.71∶、91∶比例混配的增效系数(SR)为0.67~1.22,表现为相加作用;以491∶比例混配的SR值为1.815,表现为增效作用,其SR值大于1.5,所以为最佳增效作用混配比例。试验结果为混配杀菌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对黄瓜及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在黄瓜二叶期进行浓度为10,20,50 mg·L-1多效唑处理,在番茄三叶期进行浓度为5,10,20 mg·L-1多效唑(PP333)处理。结果表明:黄瓜喷施20 mg·L-1、番茄喷施5 mg·L-1浓度的药液效果最为适宜,该浓度下多效唑能有效地控制幼苗地上部的徒长,促进幼苗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8.
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粘虫痘病毒(PsEPV)重组增效蛋白P39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初步纯化的P39对HaNPV感染棉铃虫3龄幼虫显示了极显著的增效活性,感染后11 d,HaNPV+P39组的LC50(1 082 PIBs/mL)比HaNPV组(13 831 PIBs/mL)降低了92.18%,增效倍数达12.8;HaNPV为1.6×103~1.6×106 PIBs/mL时,P39可缩短LT50 0.5~2.7 d.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幼苗碳、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番茄幼苗生长及其根系、叶片碳氮积累动态对无机氮(NH4+-N、NO3--N),氨基态氮(Glycine)的不同响应。【方法】 采用2个番茄品种(‘申粉918’、‘沪樱932’),水培条件下设置相同氮浓度(3.0 mmol•L-1 N)的NH4+-N、NO3--N、Glycine(甘氨酸)3个处理,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干物质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系叶片碳氮含量和植株总氮量。【结果】 在无机氮(NH4+-N、NO3--N)和氨基态氮(Gly-N)存在的营养介质中,番茄幼苗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 d或16 d)的株高、生物量、植株总氮量等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 > NH4+-N,处理间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Gly-N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NH4+-N培养导致番茄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叶片的全碳含量影响不大,而NH4+-N、Gly-N处理则显著提高了番茄根系全碳、叶片及根系全氮含量,且NH+4-N处理的增加效应大于Gly-N处理。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 d或16 d),植株全碳积累量表现为NO3--N>NH4+-N>Gly-N,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NH4+-N;植株氮吸收量均表现为NO3--N>Gly-N>NH4+-N。【结论】氮素形态不同,对植物产生的生理效应不同。氨基态氮(Gly-N)也可以成为番茄生长的氮源。不同品种对氨基态氮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种育苗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大田直播的辣椒和番茄幼苗株高一致性差,弱苗比例大;辣椒以营养钵直播苗最高;番茄则在处理间的苗高差异不明显。不同处理间病毒病发病株率差异不显著,但大田直播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大田直播的小区产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种质番茄为实验材料,利用苗期农杆菌接种法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采用实时定量PCR和生理生化方法评价对TYLCV的抗性,统计分析不同抗性番茄材料不同发病时期的表型特征、带毒率、抗氧化酶活性、总酚与类黄酮含量及抗性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各抗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番茄材料带毒率为100%;853没有任何感病症状,802与803感病最为严重;抗氧化酶活性、总酚与类黄酮含量及抗性基因表达量在各时期均较高的有867、857、853,817与842次之,803最低。SOD活性、CAT活性、APX活性、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Ty-1基因、Ty-2和Ty-3基因的表达量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酚与Ty-1之间为显著正相关,P<0.01)。番茄植株感染TYLCV后,Ty-1的表达相比于其他抗病基因具有延迟性。综合分析筛选出867、857、853三种抗病性较强的材料,植株体内的抗性基因、抗氧化酶、总酚与类黄酮之间呈正相关,共同提高了番茄植株对TYLCV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研究现状、植株症状、致病机理、检测方法、防治措施、抗病育种方法、鉴定手段等多方面阐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进展,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方向、防治工作等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已构建的SUC2-GroEL和pBI121-AC1-AC2植物表达载体共转化番茄,共获得19株卡那霉素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和RT-PCR检测,初步获得转SUC2-GroEL载体的阳性植株5株,转pBI121-AC1-AC2载体的阳性植株3株以及转SUC2-GroEL/pBI121-AC1-AC2双载体的阳性植株2株。利用TYLCV侵染性克隆农杆菌注射接种法对T0代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抗性鉴定,获得抗TYLCV的转基因植株7株。对T0代未扩出病毒条带的T1代植株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发现转SUC2-GroEL、pBI121-AC1-AC2、SUC2-GroEL/pBI121-AC1-AC2不同载体的株系植株中平均带毒率依次是35%、25%和15%,推断转双基因的植株的抗病能力优于转单个基因植株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4.
番茄对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利用04957(感),04968(感),L3708(抗)和Wva700(抗)4个抗感不同的番茄品种,按Griffing(Ⅰ)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置组合,接种番茄晚疫病,调查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不同品种、不同组合间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②供试品种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Wva700,L3708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二者在配制抗性组合时是较为优良的杂交亲本。Wva700×04957,Wva700×04968组合特殊配合力最高,有进一步研究利用的价值;③抗性遗传中加性效应是主要的,同时存在部分显性,存在细胞质效应;④广义遗传力为90.64%,狭义遗传力为81.48%,均较高,说明亲代对后代的影响作用较大,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基因累加的方式在后代中表现出来,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间作对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的流行危害引起番茄产量大幅度下降,番茄间作其它作物,可减轻媒介昆虫传毒,是综合防治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的有效方法之一。番茄间作黄瓜、玉米、菜用大豆、黄秋葵、红薯后对发病情况及白粉虱虫口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定植58d后,病害发生达高峰期;白粉虱成虫迁飞高峰在1月份,1月中旬至2月中旬白粉虱幼虫虫口密度最大;定植后37、47、58、78d,不同间作作物上白粉虱幼虫虫口密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黄瓜、菜用大豆是白粉虱偏爱的寄主植物;番茄间作菜用大豆、玉米、红薯、黄瓜对番茄黄化卷叶病毒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内生真菌砖红镰刀菌在番茄生长及抗病过程中的作用,使用1×107CFU/mL砖红镰刀菌芽生孢子悬液浸根处理发芽的番茄,结果显示:处理50 d后番茄株高较对照组增加了1.15倍;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16倍和1.47倍;根系生物量较对照增加1.38倍;砖红镰刀菌处理组对番茄枯萎病的病情指数(45.16%)较对照组(74.15%)下降;浸根处理20 d时植物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SlYUC5、水杨酸合成关键基因SlICS1表达水平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处理30及40 d后,SlYUC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相比表达显著上升,SlICS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茉莉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SlLOXD在20 d时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38.73%(P<0.01),而在30 d时其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40 d后,其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调(2.33倍,P<0.01);试验组中植物抗性相关蛋白基因SlPR1a在20、30和40 d的表达量被显著上调了7.89倍、5.77倍和1.8倍(P<0.01)。进一步用GFP标记菌株进行荧光定殖观察并通过qPCR法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南方番茄病毒(STV)的外壳蛋白(CP)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诱导表达,为制备检测该病毒的高效价血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一步法RT-PCR从新疆加工番茄上克隆STVCP基因,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重组质粒pET-28a-STV CP。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成功克隆了STVCP基因,其长度为1 134bp。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TV CP,其在1mmol/L IPTG诱导下,成功表达出分子质量约47ku的蛋白。【结论】成功克隆了STV CP基因,并诱导了pET-28a-STV CP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18.
以番茄、胶质类芽孢杆菌PM12和巨大芽孢杆菌HT517为有效菌的液态菌剂为试材,研究了菌剂对温室番茄的促生防病效应。盆栽试验表明,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单独接种HT517菌株处理、单独接种PM12菌株处理、等比接种PM12菌株和HT517菌株处理,番茄根量分别提高102.2%、57.9%、144.6%,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提高30.1%、27.6%、51.2%,促进番茄提早开花8.2、6.9、10.3 d,坐果量增加1.1、0.6、1.6穗果;植株发病率降低51.0、9.0、64.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种功能菌的复合效果优于单一功能菌,并且单一接种HT517菌株效果优于单一接种PM12菌株。田间试验证明,温室番茄缓苗期冲施液态菌剂75 L/hm2效果较好。同对照相比,番茄产量提高27.10%;果实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22.36%、38.73%、12.59%和34.82%;具有显著的促生增产、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番茄病害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与质量,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发生危害的最有效途径。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番茄抗病育种工作者提供了有利的辅助工具,可以准确、快速地从DNA水平上鉴定抗病位点,显著提高育种效率。文章对番茄主要病害及其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进行综述,并对这些标记在番茄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20.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系‘T0727’与高感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系‘T9179’配制杂交组合,接种鉴定其F1代及F2代分离群体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情况。用64对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对‘T0727’、‘T9179’两个亲本及其F1代和F2代抗病和感病基因池进行AFLP分析,共扩增出4 023条可分辨的条带,其中3条为稳定的差异。用‘T0727’和 ‘T9179’杂交产生的F2代分离群体对3个特异条带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分析,发现特异条带E-ACC/M-CAG与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紧密连锁,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为9.5 cM。将E-ACC/M-CAG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暂定名为Afty-196,可以用于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