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机采棉配套农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采棉是提高棉花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根本出路,是减轻手工采拾强度和提高劳动管理定额的有效手段,是缓解劳动力紧缺的有效途径。一、机采棉农艺栽培技术要求1.选用高产、早熟、优质品种要求株型紧凑、果枝始节距离地面高度20厘米以上,株高65厘米以上,抗病、抗倒伏,早熟,吐絮集中,吐絮时铃壳开畅不夹壳。芳草湖农场机采棉的品  相似文献   

2.
常旭霞 《农村科技》2014,(12):16-17
<正>2013年,30团农业从节本增效创收着手,推广机采棉3 700公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80%左右,实现籽棉总产2 220万千克,创历史以来该团机采棉籽棉产量最高。一、品种选择机采棉品种选择要求:始果节位高度应距离地面18厘米以上,否则容易漏采或机械撞落;前期生长势较强,后期生长稳健,株高在75厘米以上;结铃性较强,吐絮集中、不夹壳,含絮率较好;植株健壮,  相似文献   

3.
<正>我团从2008年开始试验种植机采棉,随着机采棉面积的不断扩大,机采棉采净率的高低成了我团首要解决的问题。一、影响机采棉采净率的原因1.棉花品种通过几年大田调查,结铃集中、吐絮集中、含絮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沙湾县推广机采棉花8万公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1.01%,实现机械采收面积6万公顷。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新疆早熟棉区的机采棉花高产集成栽培技术,以期为发展高产高效机采棉花提供技术支持。一、技术指标1.品种选择宜选用早中熟品种,要求生育期在125天左右,果枝始节高度20厘米,纤维长度≥30毫米,符合机采棉品种标准。2.种子处理种子须经过精选,以满足精播要求。选择具有防  相似文献   

5.
机采棉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机采棉情况 1.栽培模式①品种选择2007年我团机采棉分布在1连、3连、6连、8连,选择较平整的土地,品种为81-3,该品种果枝始节高21厘米以上,纤维长度30毫米,符合机采棉采摘要求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机采棉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机械化采收棉花(以下简称机采棉)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QTL定位.[方法]利用机采棉新陆早33号和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杂交的F2群体,分析出苗-现蕾、现蕾-开花、开花-吐絮天数及生育期等物候性状和株高、果枝始节、第一果枝高度、叶片大小、节间长度等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QTL定位分析.[结果]株高、果枝始节、叶片大小、出苗-现蕾、现蕾-开花与第-果枝高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节间长度、开花-吐絮、生育期与第一果枝高度正负相关不显著.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5个QTL.检测到控制第一果枝高度的QTL 3个,位于在Chr5,可解释表型变异为0.04; ~8.18;;在此染色体还检测到控制果枝始节的1个QTL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0.01;,在LG02连锁群上检测到了控制出苗-现蕾的1个QTL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12.64;.[结论]通过机采棉品种新陆早33号F2群体进行QTL定位共获得了控制3个机采棉性状的5个QTL位点,覆盖的遗传距离为142.05 cM,机采棉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QTL的研究为提高机采棉育种效率提供初步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新疆棉花主推品种的机采农艺性状研究,筛选出适宜机械化采收的品种类型。【方法】对100个新疆棉花生产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个农艺性状中变异大于10%有7个性状,分别为叶枝(64.0%)、吐絮铃数(25.8%)、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20.2%)、吐絮率(17.1%)、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16.8%)、单株结铃数(16.0%)和果枝始节高度(11.5%)。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铃数、吐絮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单株结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中部夹角,下同)夹角与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铃数呈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与果枝始节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枝与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1.15%,主要和生育期、株高、果枝夹角、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有关。将100个棉花品种在遗传距离为44.0时划分为7类,初步筛选出第二类群中的11个品种更符合机采品种性状要求。【结论】筛选出11个更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8.
新疆机采棉品种存在问题及新品种选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起,兵团开始引进、推广机采棉,在机采棉品种、栽培、采收、农机和加工等诸多关键环节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机采棉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但还存在问题,严重制约了机采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机采棉品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机采棉新品种选育需注意的事项,为机采棉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一、机采棉品种存在的问题1.始果节位低  相似文献   

9.
筛选鉴定早熟机采棉(Gossypium spp)新的品系、品种,以确保机采棉花品质、产量稳定提高。通过对早熟机采棉新品种农艺性状的研究,掌握机采棉性状的关键技术参数,为棉花产业发展奠定基础。2019和2020年在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品种试验,对12个品种机采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个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23~133 d,有5个品种比对照(陆新早61)生育期短。吐絮期整齐度在2~3级;第一果铃高度≥18.0 cm的有10个品种。各品种机采性状综合分析可知,石大棉268表现最佳,生育期为123 d,第一果铃高度20.4 cm,衣分率43.2%,纤维长度33.5 mm,断裂比强度32.9 N/tex,纺纱均匀指数182,皮棉增产20.9%;其次是金早1号,生育期为126 d,第一果铃高度20.7 cm,衣分率41.82%,纤维长度32.9 mm,断裂比强度31.9 N/tex,纺纱均匀指数180,皮棉增产8.9%;第三名是金垦1861,生育期为126 d,第一果铃高度21.3 cm,衣分率38.9%,纤维长度33.3 mm,断裂比强度30.9 N/tex,纺纱均匀指数179,皮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呼图壁县机采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了棉花播前准备工作及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对棉花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滴水、化控、病虫害防治的时间、用量做统一要求,以指导呼图壁县机采棉种植逐步实现减药减肥、节本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1品种选择机采棉种植品种需选择早熟性好、抗病虫性好、优质高产、株型紧凑,叶片大小适中,对脱叶剂敏感,抗倒伏,中上部结铃性好,吐絮集中,含絮力适中的品种。在种植布局上品种搭配使用也很重要,按生育期排列,早熟品种应占机采棉面积的40%以上。便于田间管理,可有效提前采收期,降低棉田间吐絮过于集中的风险,大大缓解采收压力。我乡机采棉主要品种07-12,新陆早42,冀958。2地块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播前准备 1.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整齐,交通便利,土质均匀,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无埂滴灌条田。 2.品种选择 博乐市机采棉主栽品种冀棉958,经优选单株,加代扩繁,综合性状表现较优。生育期130天左右。植株高大,塔形,Ⅱ式果枝,果枝较紧凑,结铃性好,吐絮集中,抗棉铃虫,耐枯、黄萎病,较适合机采。  相似文献   

13.
介绍阿克苏市机采棉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播后管理、施肥、灌水、调控、打顶与整枝、脱叶与催熟、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为机采棉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不同长势机采棉田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为北疆机采棉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陆早57号为供试棉花品种,通过大田对比试验,调查研究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长势棉田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稳健型棉花盛铃后LAI下降慢,吐絮时分别较偏旺型、早衰型棉花高22.33;、45.37;.吐絮时,稳健型棉花的Pn为11.57 μmol/(m2·s),分别比偏旺型、早衰型棉花高出38.23;和119.54;;稳健型棉花生殖器官分别较偏旺型、早衰型棉花高35.17;、55.91;.[结论]稳健型棉花LAI、Pn中后期保持较高水平,向生殖器官转移的干物质量大,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播种期对不同配置方式杂交棉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北疆棉区棉花苗期霜冻、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棉花大面积重播的问题较严重,结合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研究播期对杂交棉不同配置方式下生育进程、光合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机采模式下杂交棉产量形成的规律,对机采棉灾后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杂交棉选用鲁棉研24号,以常规品种锦棉993号为对照品种,设正常播期和晚播(较正常播期推后24 d)2个播期,设置低密度等行距(行距76 cm)与高密度宽窄行(行距66 cm+ 10 cm)两种机采棉配置方式,生育期间调查棉花生育进程,测定棉株干物质、产量构成等.[结果]正常播期条件下,机采等行距种植能发挥杂交棉鲁棉研24号的生长优势,在保持较高收获铃数的同时,单铃重大,棉铃吐絮良好,产量最高,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有利于杂交棉实现优质高产;在晚播条件下,虽然棉株苗期、蕾期缩短,但较正常播期开花晚10 d,棉铃吐絮晚,花铃期延长15~20 d;光合物质积累总量低,单铃重和单位面积总铃数均明显下降,产量显著降低.晚播对机采等行距模式下杂交棉实收籽棉产量影响更大,收获前吐絮率下降了51.2;,减产严重.[结论]新疆棉花实行机械采摘,采用等距机采模式,杂交棉适时早播有利于充分发挥杂种优势,实现棉花高产稳产和节本增效的目的;若由于气候原因造成播期推后,则宜选择常规品种,采用适于机采的宽窄行配置方式,确保获得一定的实收产量,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机采棉技术既可以减轻采棉者的劳动强度,又可以有效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文通过机采棉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阿克苏地区气候及栽培管理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机采棉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必然趋势。河北省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省份。为了更好地促进机采棉技术的推广,从农艺性状、脱叶率和吐絮率、产量和早熟性、纤维品质4个方面13个指标,对11个中熟常规品种进行了机采棉适合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冀丰914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机采棉要求;冀丰1271上半部纤维长度为29.5 mm、断裂比强度为29.4 cN/tex,2个指标略低于机采棉要求,而其他指标均表现良好。冀丰914和冀丰1271可作为机采棉的备选品种。研究还发现,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加强化学调控,可以较好地控制各品种的株高和果枝长度,满足机采需求。喷施脱叶剂后的吐絮率、脱叶率、产量、品质以及早熟性则由品种特性决定,需要在育种过程中严格筛选符合机采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棉花机采模式下株行距配置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机采棉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调整棉花株行距配置,达到适宜机采、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的目的.[方法]选用棉花杂交种鲁棉研24号、常规品种新陆早6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适宜机采的一膜3行等行距低密度、一膜6行宽窄行高密度及一膜3行等行双株高密度3种配置方式,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育进程、果枝始节高度、脱叶率、吐絮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等行距低密度下,两种基因型棉花花铃期(开花-吐絮)生长发育较快,其中杂交棉鲁棉研24号果枝始节高度较宽窄行高密度及等行双株高密度高6.3;、2.8;;喷施脱叶催熟剂6d后,棉株脱叶率较宽窄行高密度高9.8;~11.4;,棉铃吐絮率较宽窄行高密度高8.7; ~12.1;;单铃重较宽窄行高密度及等行双株高密度高4.0;~8.0;、6.3;~17.4;;等行距低密度下,杂交棉鲁棉研24号收获籽棉产量最高.[结论]等行距低密度下,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符合机械化采收要求,杂交棉鲁棉研24号能充分发挥单株结铃数多及铃重较高的优势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海岛棉种质资源机采农艺性状,为机采海岛棉亲本选配和品种培育储备候选材料。【方法】选取125份零式果枝海岛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间差异大,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12个性状变异系数在3.54%~23.85%,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6~2.10,株高与始果枝高度、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始果枝高度与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中部果枝长度与中部果枝夹角、下部果枝长度、下部果枝夹角,呈极显著正相关;12个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转化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8.59%,分别为始果枝高度因子、果枝因子、茎粗因子、衣分因子、铃数因子和铃重因子;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分为五个类群,其中第Ⅴ类群机采性状表现良好,代表品种为新海43号、新海55号、石河子V7-4、K426、新78、16DJC01、新库K2442、新库198-1。【结论】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第Ⅴ类群机采性好,获得了21份机采性好的海岛棉育种材料,可以作为创制机采棉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机采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棉花采收过程中,机采棉的浪费较大。本文针对机采棉田棉花采净率低的问题,经过3年试验,找到了一种解决机采棉浪费大、采净率低的方法,即采用人力与机力相结合采摘棉花的方法。即先对机采棉田进行脱叶处理,使棉株尽快脱叶成熟,脱叶剂用量可以比正常用量小,当棉花吐絮率达到30%以上时,组织人力人工采摘,人工采摘结束后,当棉田吐絮率达90%以上时,再进行机械采收。此方法既简单又实用,凡采用此法采摘的棉田比直接打脱叶剂机采的棉田采净率高、浪费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