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抗菌肽添加量对杂交鲟血清和组织免疫相关指标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杂交鲟(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200尾,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00、800和1 200 mg/kg的抗菌肽,在(16.0±1.0)℃水温条件下养殖30 d。结果表明,摄食添加抗菌肽的杂交鲟,其血清和组织中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Ⅱ组杂交鲟血清和组织中ALB和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Ⅰ组杂交鲟血清和组织中GO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Ⅲ组GOT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杂交鲟组织中总胆固醇(TCHO)含量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少,Ⅲ组TCHO含量在组织中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溶菌酶(LZM)活性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Ⅱ、Ⅲ组杂交鲟心脏、脾脏和小肠中LZM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因此,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可有效提高杂交鲟的部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抗损伤能力,抗菌肽添加剂量在400~800 mg/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用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与大豆油混合油全部替代鱼油后对杂交鲟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血清肝功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配制4种等氮等脂等能的试验饲料,A组饲料添加8%的鱼油,B、C、D组饲料分别用75%亚麻籽油+25%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3∶1)、50%亚麻籽油+50%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1∶1)以及25%亚麻籽油+75%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1∶3)替代A组饲料中全部鱼油。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40尾初始体重为(70.8±0.5)g的杂交鲟,共进行12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B组杂交鲟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是4组中最高的,且与A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杂交鲟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和肝脏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而与C、D组差异不显著(P0.05)。A、B组杂交鲟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C、D组(P0.05);B组杂交鲟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以B组最低,显著低于C组(P0.05),但与A、D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B组杂交鲟肌肉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分别为A组对应脂肪酸的65.7%和74.5%,肌肉中EPA和DHA的含量并没有因为混合油替代鱼油而大幅下降。由以上结果得出,以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油全部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当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3∶1(即75%的亚麻籽油+25%的大豆油)时杂交鲟的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抗菌肽添加量对杂交鲟血清和组织免疫相关指标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杂交鲟(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200尾,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00、800和1 200 mg/kg的抗菌肽,在(16.0±1.0)℃水温条件下养殖30 d。结果表明,摄食添加抗菌肽的杂交鲟,其血清和组织中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Ⅱ组杂交鲟血清和组织中ALB和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Ⅰ组杂交鲟血清和组织中GO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Ⅲ组GOT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杂交鲟组织中总胆固醇(TCHO)含量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少,Ⅲ组TCHO含量在组织中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溶菌酶(LZM)活性随抗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Ⅱ、Ⅲ组杂交鲟心脏、脾脏和小肠中LZM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因此,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可有效提高杂交鲟的部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抗损伤能力,抗菌肽添加剂量在400~800 mg/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7):1173-1177
选择20头体质量500kg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牛进行试验,研究肉牛宰前运输应激对其血液理化指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运输前相比,运输后体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谷草转氨酶(P0.01)、肌酸激酶(P0.05)、乳酸脱氢酶(P0.05)和碱性磷酸酶(P0.05)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葡萄糖(P0.01)和乳酸(P0.05)含量显著升高;尿素氮、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牛羟丁酸、非酯化脂肪酸和总蛋白运输前后变化不大(P0.05),血清pH值、钾、钠、钙及氯离子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上升(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水平运输前后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IgM、Ig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反应蛋白(P0.01)IL-6(P0.05)和干扰素(IFN-γ)(P0.05)显著降低,血清IgA、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运输前后均变化不大(P0.0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5个温度梯度(16,19,22,25和28℃)和5个盐度梯度(15,20,25,30,35)对加州扁鸟蛤(Clinocardium californiense)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碱性磷酸酶的活力逐渐升高;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呈下降趋势;乳酸脱氢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升高趋势。盐度升高至30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最高;盐度25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最低;当盐度低于30,随着盐度的不断升高,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呈升高趋势,盐度30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盐度达到35时,3种酶的活性都降低,本试验结果可为加州扁鸟蛤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鲫鱼急性低温应激后皮质醇激素等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50条鲫鱼随机分为5组,A、B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试验对照组,C、D、E组分别在水中添加GABA25,50,100 mg/L,每组3个重复,低温应激0,0.5,2,4 h后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皮质醇含量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急性低温应激使鲫鱼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及生化指标多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GABA对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等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GABA可以有效地缓解皮质醇和三酰甘油含量的升高(P0.05),从而具有一定的抗冷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7.
γ-氨基丁酸对夏季生长肥育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48头体重43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两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mg/kgGABA的日粮。结果表明:添加GABA使血清中钙、磷、钾、氯4种无机离子浓度提高,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有提高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葡萄糖水平提高13.29%,差异显著(P<0.05);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活性上升,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分别下降16.93%(P<0.05)、38.22%(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有上升,其中GSH-Px差异极显著(P<0.01),丙二醛含量下降(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硒添加量对生茸期梅花鹿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头体况相近、5岁的健康生茸期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Ⅰ组,作为对照组)、0.3(Ⅱ组)、1.2(Ⅲ组)和4.8 mg/kg硒(Ⅳ组)的饲粮,硒来源为酵母硒(硒含量为2 00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Ⅲ组茸重和茸尺指标数值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Ⅳ组硒体沉积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2)Ⅱ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Ⅱ组干物质、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Ⅱ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硒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Ⅲ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Ⅳ组磷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饲粮硒添加量对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Ⅳ组血清胆固醇(CHO)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Ⅳ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血清LDH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饲粮硒添加量对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葡萄糖(GLU)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Ⅳ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Ⅲ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各组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含量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G)无显著差异(P0.05)。5)Ⅱ组和Ⅲ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Ⅰ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Ⅳ组(P0.05)。饲粮硒添加量对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随着硒添加量的升高,血清AST活性有升高趋势。综合以上指标分析得出,在以酵母硒为硒源时,饲粮中硒添加量为0.3 mg/kg时可不同程度提高生茸期梅花鹿对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质、钙、磷和硒的表观消化率,因此推荐生茸期梅花鹿饲粮适宜的硒添加量为0.3 mg/kg。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育成期杜寒杂交羊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体重30~45 kg的杜寒杂交羊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分开饲养),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5∶65(1组)、45∶55(2组)、55∶45(3组)、65∶35(4组)的日粮,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随着日粮精料比例的增加,羊只日增重呈现显著增加趋势,3组母羊平均日增重最高,显著高于1组(P0.05)。随着日粮精料比例的增加,公羊料重比逐渐降低(P0.05);而母羊料重比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现象,3组显著低于1,2,4组(P0.05)。2)日粮精粗比对公羊和母羊血清总蛋白、三酰甘油、血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3,4组公羊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2组(P0.05);1组公羊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2,3,4组(P0.05);1组公羊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2,3,4组(P0.05);随着日粮精料比例的增加,公羊血清尿素氮含量逐渐升高。1组母羊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2,3,4组(P0.05);1组母羊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3组(P0.05);1组母羊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2,3,4组(P0.05);随着日粮精料比例的增加,母羊血清尿素氮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4组显著高于1组(P0.05)。3)随着日粮精料比例的增加,公羊平均日盈利及平均日净利润逐渐增加,4组最高,1组亏损;3组母羊平均日净利润最高,1,4组亏损。2,3,4组公母羊平均日盈利均比1组高;3组平均日净利润最高,其次为4组,1组亏损。说明公母羊平均来说,育成期杜寒杂交绵羊适宜日粮精粗比为55∶45;若分群饲养,则公羊精粗比为65∶35、母羊为55∶45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温环境下饲粮电解质平衡(DEB)对后备蛋鸭激素分泌及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11周龄金定蛋鸭6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鸭),DEB值分别为144.18(Ⅰ组)、194.94(Ⅱ组)、247.14(Ⅲ组)、299.34(Ⅳ组)和351.54 mmol/kg(Ⅴ组).试验期为7周,环境温度为(1±1) ℃.结果表明:Ⅲ组血清中四碘甲腺原氨酸含量和四碘甲腺原氨酸/三碘甲腺原氨酸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Ⅴ组(P<0.05),但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和皮质醇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EB对血清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含量影响显著(P<0.05),且最高值均出现在Ⅱ组;对血清中孕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DEB值的升高,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Ⅱ组显著高于Ⅰ、Ⅳ和Ⅴ组(P<0.05);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Ⅱ和Ⅲ组显著低于Ⅴ组(P<0.05);血清中葡萄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Ⅱ和Ⅲ组显著高于Ⅳ和Ⅴ组(P<0.05).由此得出,在低温环境下,当DEB值为194.94~247.14 mmol/kg时可促进后备蛋鸭激素分泌及营养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高原应激对山羊血液中丙酮酸激酶、乳酸琥珀酸脱氢酶及胰岛素的影响,探讨这些指标变化的意义,试验选用临床健康的南江山羊12头,引入1 600 m高原,分别在引入高原前、引入高原后(第5,10,15,20,25天)采集静脉血液测定丙酮酸激酶、乳酸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乳酸、胰岛素含量。结果表明:山羊血浆丙酮酸激酶活性在进入高原第5,10天与平原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15天极显著升高(P0.01),在20~25 d维持在较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或P0.01)。与平原组相比,高原组乳酸含量在第5天显著升高(P0.05),第10天维持较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第15天以后降低至平原时期水平,与平原组差异不显著(P0.05);胰岛素含量在高原第5天与平原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10,15,20天均显著低于平原组(P0.05),第25天恢复到与平原组差异不显著的水平(P0.05);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在高原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山羊引入高原后机体糖代谢呈高分解、高酵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代乳品和开口料的饲喂对哺乳中后期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30日龄羔羊7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各组分别饲喂代乳品1+开口料(A组)、代乳品1(B组)、代乳品2(C组)、母乳+开口料(D组)和母乳(E组)。分别在30、40、50、60、70日龄称重并对体尺进行测量,68~70日龄连续收集3 d粪样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在70日龄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30、40、50、60、70日龄D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高于A、E组,E组高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60~70日龄期间,A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D组(P0.05),B组显著高于E组(P0.05)。2)血清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活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D组显著高于A组(P0.05),E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B、C组(P0.05);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A、D、E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D组有增高趋势,E组显著高于B、C组(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A、D、E组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C组之间上述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3)各营养物质采食量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钙、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总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且B、C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代乳品和开口料的饲喂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羔羊代乳品加开口料的饲喂模式可实现羔羊的早期断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酸是否能缩小疲劳骨骼肌收缩效能的下降幅度。方法选取8周龄170~250g健康雄性SD大鼠35只,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随机分为:正常组、高钾对照组、乳酸对照组、Lac-10组、Lac-20组和Lac-30组。每隔5min给予电刺激,采用BL-420s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腓肠肌的收缩幅度。结果高钾对照组肌力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乳酸对照组肌力在加入乳酸5min后呈下降趋势,20min和25min时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Lac-10组肌力在加入10mM乳酸后各时点较高钾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20组肌力在加入20mM乳酸10min内无明显下降趋势,10min时显著高于高钾对照组(P<0.05);Lac-30组肌力在加入30mM乳酸25min内各时点显著高于高钾对照组(P<0.05)。结论乳酸对骨骼肌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乳酸虽然会降低大鼠正常骨骼肌的收缩效能,但也会缩小疲劳骨骼肌收缩效能的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养分表观消化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鱼油、大豆油、亚麻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挑选300尾初重(76.59±1.16) g的西伯利亚鲟×施氏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5种不同脂肪源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1)大豆油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大豆油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 0.05),大豆油组的摄食量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棕榈油组(P0.05)。2)鱼油组和大豆油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大豆油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亚麻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3)亚麻油组的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鱼油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亚麻油组的肝脏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大豆油组的全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鱼油组的全鱼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鱼油组和大豆油组的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亚麻油组的肝脏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6)大豆油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亚麻油组、菜籽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大豆油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菜籽油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大豆油作为脂肪源更有利于杂交鲟幼鱼的生长和健康。  相似文献   

15.
通过16周的生长试验,比较研究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生长和肉质的影响。2种试验鱼的对照组饲料均以低温蒸汽干燥鱼粉(白鱼粉)作为唯一蛋白质源,花鲈对照组饲料含56.9%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40%,命名为LJ-FM;西伯利亚鲟对照组饲料含51.0%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36%,命名为AB-FM。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谷元粉为1.00∶1.67,粗蛋白质含量为64.84%)在等氮等能的基础上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25%、50%、75%、100%的鱼粉,并相应命名为LJ-PPB25、LJ-PPB50、LJ-PPB75、LJ-PPB100和AB-PPB25、AB-PPB50、AB-PPB75、AB-PPB100。花鲈的初始体重为(7.34±0.01)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西伯利亚鲟的初始体重为(49.48±1.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2尾。结果表明: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的摄食率显著下降(P<0.05);末均重以LJ-PPB25组最高,显著高于LJ-PPB75和LJ-PPB100组(P<0.05);LJ-PPB100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全鱼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含量和总能无显著变化(P>0.05)。各组西伯利亚鲟的摄食率、末均重、饲料系数及体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替代水平下,西伯利亚鲟肌肉中各个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远高于花鲈。一定水平(≤75%)的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能显著提高花鲈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以及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5)。对于花鲈,摄食含混合植物蛋白质饲料后肌肉中游离组氨酸(生物胺的前体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游离组氨酸含量却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AB-PPB100组最低,显著低于除AB-PPB7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花鲈肌肉游离氨基酸中牛磺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以对照组最低,显著低于除LJ-PPB10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但对西伯利亚鲟没有显著影响(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质构特性差异较大,但熟鱼片差异较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对2种试验鱼鲜鱼片和熟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剪切力差异较大,西伯利亚鲟要远高于花鲈,但二者均未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中胶原蛋白含量差异较小,且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替代水平为25%时达到最高值。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鲜鱼片的滴水损失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降低了西伯利亚鲟鲜鱼片的滴水损失,且在替代水平为50%和100%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LJ-PPB25组花鲈的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LJ-PPB100组(P<0.05),但AB-PPB25组与AB-PPB100组间西伯利亚鲟的肌纤维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生长及肉质结果,花鲈饲料中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的水平不宜高于50%。混合植物蛋白质完全替代鱼粉不影响西伯利亚鲟的生长,但考虑肉质指标建议最高替代水平为75%。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5,(5):96-98
试验旨在研究散栏式饲养与栓系式饲养方式对西门塔尔牛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相关血清代谢酶水平变化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330 kg左右)、月龄相同(12月龄)、未去势、健康的50头西门塔尔公牛分为两组,每组25头牛。肉牛散栏式饲养为试验组,栓系式饲养为对照组。预试期为30 d,正试期为120 d,分别于10月、11月、12月、1月和2月进行对体重指标的测定,并定期采集血样。结果表明:在两种饲养方式中散栏饲养能提高西门塔尔牛日增重(P0.05),散栏全期西门塔尔牛平均日增重1268.37 g,显著高于栓系的969.76 g,提高了30.79%(P0.05)。在第3个月试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月份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第3个月和第5个月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全期,两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两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相较于对照组均有降低趋势;在第3个月试验组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5个月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散栏饲养方式能显著提高西门塔尔牛的日增重(P0.05)。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在16只绵羊的左侧胸壁人工造成皮肤全层缺损创,用氦氖激光直接照射创面,能量密度7.52焦耳/平方厘米。测定了四种血清酶活性的变化。血清碱性磷酸酶在两组动物均持续性下降,实验结束时均极显著(P<0.01)的低于术前正常值,而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磷酸酶,创伤后最初四天两组都降低,此后开始逐渐上升,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脱氢酶也是呈下降趋势,在第十二天为最低值,到第二十一天,两组均低于术前值,但与术前无显著差异,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谷草转氨酶,在实验的第二十一天,实验组显著(P<0.05)高于术前值,但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表明,用低功率氦氖激光直接照射绵羊皮肤缺损创时,能够明显地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活性,而不能增强酸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对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蜂花粉及其多糖对14~70日龄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25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5头牛,分别是饲喂蜂花粉10 g.d-1(10BP)组、25 g.d-1(25BP)组、50g.d-1(50BP)组、蜂花粉多糖5 g.d-1(5PS)组和对照(C)组,试验期56 d,用全收粪法在犊牛21~28和42~49 d进行两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25BP和5PS组犊牛全期平均日增体质量显著高于C组(P0.05);25BP组F/G改善了12.85%(P0.05);在犊牛21~28 d时,25BP和5PS组分别提高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8.38%和7.66%,显著高于C组和50BP组(P0.05),25BP组提高粗蛋白(CP)表观消化率18.03%(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中,添加蜂花粉和多糖组犊牛70 d时,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有增加趋势,尿素氮(BUN)和总胆固醇(CHO)有降低趋势,甘油三酯(TG)各处理组降低显著(P0.05)。代乳粉中添加蜂花粉及其多糖可提高犊牛生长性能及对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改善饲料转化率和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并有提高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的趋势。蜂花粉添加量为25 g.d-1,蜂花粉多糖添加量为5 g.d-1水平时,犊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断奶仔猪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选取48头25日龄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1、2和3组,共4组,每组12头仔猪.分别饲喂添加GABA 0、30、60和90 mg/kg的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GABA可显著降低仔猪血清丙二醛质量浓度,添加水平对其质量浓度无显著影响;GABA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无显著影响;但当GABA水平为90 mg/kg时,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物酶(CAT)质量浓度;且仔猪总抗氧化力(T-AOC)以60 mg/kg GABA水平最高(193.1%)(R<0.05);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作用最大的为试验1组(49.8%)(P<0.05);各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质量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1组的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2和3组,但后三者的血清总蛋白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30 mg/kg GABA通过提高IgA、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血清乳酸,显著提高免疫作用;60 mg/kg GABA通过显著提高T-AOC,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低聚壳聚糖对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低聚壳聚糖对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0只1日龄北京鸭,公母各半,1~28日龄为预试期,29日龄挑选出体重相近的北京鸭72只,公母各半,采用单因素试验水平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40 mg/kg的低聚壳聚糖。试验期间测定生长性能指标;于49日龄、70日龄每组随机挑选16只北京鸭,公母各半,胫静脉采血,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组公母各周龄的体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公母北京鸭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28%、2.20%,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有下降趋势(P0.05)。(2)49日龄北京鸭低聚壳聚糖组母鸭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母鸭血清中总胆固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公、母鸭血清中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70日龄北京鸭低聚壳聚糖组母鸭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母鸭血清中的白球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公、母鸭血清中的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公、母鸭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提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北京鸭的生长性能、料重比等虽然无显著的影响,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北京鸭的生长发育,提高其生产性能;可提高血清中的蛋白含量,降低血清尿素、尿酸、胆固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