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浦野一号野生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不可再生的基因资源。对研究我国稻种起源、演变、亲缘关系等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作为水稻育种的亲本,也是水稻基因研究的宝贵材料。详细阐述了浦野一号野生稻的特征特性、生长环境条件及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对浦野一号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前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伟  谢建坤  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15-5016
[目的]研究近20年来我国对野生稻资源保护的进展。[方法]通过对原位保护、异位保护、原位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稻保护效果的阐述,综述目前野生稻资源保护的研究进展。[结果]有的学者认为,原位保护是保护野生稻的一种有效途径;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异位保护是保护野生稻的有效途径;也有人认为应采用原位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保护野生稻。[结论]尽管目前的方法对我国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具体、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说起野生稻,有的农民也许会比较陌生,但它的别名雀儿谷、鬼子谷您也许听说过。野生稻说通俗点就是野生的稻子,其外表看上去和杂草没多大区别。有的人会问这野草一样的东西,又没有什么经济效益,有什么用呢?其实,野生稻资源保护研究对咱们的粮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让我们一起随着视频去了解吧。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野生稻的分布及栽培稻的起源问题栽培稻是由野生稻培育成功的,而野生稻不只一种,栽培稻品系更为复杂。所以要探索栽培稻的起源,特别是某一地区是否即是起源中心之一,除了在那里必须发现有较早的栽培稻遗存以外,还必须有(或历史上曾经有过)野生稻的分布,而那种野生稻同当地最早的栽培稻又必须在遗传学上具有最密切的亲缘关系。对于我国现有野生稻的调查开始于本世纪初年。1917年,美国人麦尼尔在广东罗浮山麓至石龙平原一带首次发现了普通野生稻。1926年,我国水稻学家丁颖在广州东郊犀牛尾的沼泽地带发现了野生稻;随后在番禺、增城、丛化直至广西的西江流域的很多地方都发现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是稻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稻育种最直接的材料,它包含有大量的优异基因,是解决目前水稻生产难题的"资源宝库",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利用价值,是植物中的大熊猫。1992年,我国将野生稻列入国家2级保护的濒危物种。保护好野生稻资源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东农业科学》2007,(9):119-119
野生稻是水稻的原始祖先,被专家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优良基因。世界上目前共有20种野生稻种,其中中国有3种,即药用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中国野生稻在云南分布最广,生态类型多。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通过对云南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与收集研究,摸清了云南野生稻资源自然分布的“家底”。  相似文献   

7.
野生稻是稻类植物研究的重要基础,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全面的研究稻类植物的发展演变与类型。澜沧县是疣粒野生稻的重要分布区域。该文介绍了保护野生稻原生境的意义:原生境的监测成果以及原生境保护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据人民网报道,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立志带领的植物种质资源、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团队,运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高性能超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野生稻全基因组测序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近日,他们已完成普通野生稻基因组高覆盖的序列测定、拼接和组装工作,获得了普通野生稻全  相似文献   

9.
对稻属植物18个种的谷粒形态和稃面乳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谷粒形态在稻种间差异较大,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展颖野生稻和巴蒂野生稻谷粒的长、宽和厚较大,短药野生稻谷粒的长/宽比最大。乳突类型在稻属组间差异较大,组内较稳定。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展颖野生稻、巴蒂野生稻、药用野生稻、根茎野生稻、高秆野生稻、宽叶野生稻和澳洲野生稻的外稃有双峰乳突,斑点野生稻、小粒野生稻和紧穗野生稻的外稃有多峰乳突,马来野生稻的外稃有单峰乳突,短药野生稻的外稃有凹痕乳突,颗粒野生稻的外稃有瘤峰乳突。颗粒野生稻外稃表面没有稃毛,短药野生稻和马来野生稻外稃稃毛较少,紧穗野生稻、高秆野生稻、斑点野生稻、澳洲野生稻、宽叶野生稻、小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外稃稃毛在外稃边缘较多,而中部较少,其余稻种外稃大多密布稃毛。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与考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我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野生稻资源十分丰富。早在1917年墨里尔(Merrill,E.D.)在广东罗浮山麓至石龙平原一带发现普通野生稻。1926年丁颖在广州市东郊犀牛尾的沼泽地也有发现,后又在惠阳、增城、清远、三水、开平、阳江、吴川、合浦、钦县等县以及雷州半岛、海南岛、广西的西江流域发现这种野生稻。1935年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在海南岛南山岭下及小抱杠山边发现疣粒野生稻。1936年王启元在云南车里县橄榄坝发现疣粒野生稻,又于车里县发现药用野生稻(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标本)。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依据20年前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分布记录情况,对该区原生地野生稻现状进行了重新考察评估。通过考察,弄清了该区野生稻分布现状及原生地野生稻濒危现状和原因,并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宝贵的野生稻种质新资源;提出建立野生稻保护区、加强抢救性收集保存、加强保护野生稻的立法与宣传、加强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与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材料与方法1.1植物材料和染色体制片药用野生稻稻株1589由广东省国家野生稻圃提供,宽叶野生稻IRW6和高杆野生稻IRW41由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提供,试验材料情况见表1。染色体制片分别参照Yan等和Ren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标题新闻     
<正>我国科学家绘成野生稻全基因组框架图谱中国首个全球植物避难所在贵州兴建我国新农保覆盖面年底将超过1亿人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水稻与普通野生稻及其近缘植物的基因漂流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在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方面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综述了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及其他近缘植物基因漂流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转基因水稻基因漂流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凤麟  赵侯明  李刚  吴绮  覃瑞  刘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04-10906
[目的]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稻属2种CCDD基因组型的野生稻宽叶野生稻和高杆野生稻基因组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总DNA为探针,分别对高杆野生稻和宽叶野生稻中期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住杂交。[结果]杂交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洗脱严谨度下,可以把CCDD染色体组中的C、D基因组染色体分开,并且发现高杆野生稻的CCDD基因组中的某些属于CC基因组的染色体与宽叶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中的CC基因组染色体存在较大差异,宽叶野生稻的基因组更加原始。[结论]对稻属中有相同基因组型的种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深入阐明植物基因组进化和物种进化及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普通野生稻优异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飞  候立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4-7796
[目的]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该研究旨在为中国普通野生稻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简要回顾我国近年来普通野生稻优异基因的研究与利用。[结果]回顾了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命名、分类与形态学特征,综述了中国普通野生稻抗病性、抗虫性、产量性状、稻米品质、胞质雄性不育性及其它优异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展望中国普通野生稻普野的利用潜力。[结论]普通野生稻中广泛存在着可用于栽培品种改良的优异基因,但需要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优异基因转移方法和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水稻DNA标记辅助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试论海南稻作历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海南发现野生稻的分布始于 2 0世纪 30年代。 1932年和 1933年 ,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在崖县南山岭下和小抱扛田边发现疣粒野生稻种 ,在保亭县亦有类似疣粒野稻栽培种发现 ,有关专家认为本品种广布于海南岛沼泽地区。 5 0年代末至 60年代初 ,经农业科研人员深入调查证实 ,海南岛为我国野生稻分布区之一。普通野生稻几乎在全岛都有发现。仅 195 9- 1963年已经鉴定的就有 2 3处 ,其中崖县 8处 ,乐东县 4处 ,万宁县 2处 ,海口、琼山、文昌、澄迈、保亭、东方等市县各有 1处 ,同期未经鉴定的还有多处 ,占我国待鉴定地区的大部分。(1) 有学者指出…  相似文献   

18.
调查显示,作为我国野生稻资源最丰富的广东和海南,普通野生稻的1182个分布点已消失80%.为此,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制定措施加强野生稻的保护.朱英国院士说,野生稻是解决人类未来粮食安全的一种物质保证,如果野生稻在袁隆平院士利用它之前就消失的话,那么就不可能有现在的高产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9.
为何奇迹难以再现,野生稻研究应避免“诸侯割据”局面 “中山一号”和杂交稻一直是我国野生稻研究专家津津乐道的育种奇迹,“但由于科研力量和资源分散,始终没有形成全国性攻关态势,近30年我国再也没有研究出在世界上有如此影响力的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如是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野生稻研究课题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培养、细胞融合、细胞再分化成植株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不同酶解组合及浓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浓度下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同时筛选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较优条件。【结果】优化后建立云南疣粒野生稻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周期可缩短至45~60 d;在纤维素酶1.5%+果胶酶0.3%+甘露醇0.6 M+MES 5 mM+CaCl_(2 ) 5 mM条件下酶解2 h,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的产量为1.45×10~(6 )个/g·FW,活力达到90.17%,制备出的原生质体在固液培养下得到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结论】建立了一套快速高效分离培养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体系,对研究重要植物资源、种质创新和发掘其优良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