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口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回顾了中国大豆进出口的历史和现状,通过进口量与产量的对比,认为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在不断增加。同时分析了我国大豆大量进口的原因以及进口对我国大豆产业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外     
《新农业》2018,(8)
正美大豆如被加税对中国影响有限针对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政府日前对原产于美国、约5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采取对等措施,其中较引人关注的是大豆。美国、中国分别是全球第一大大豆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加征关税将对中国产生三方面影响。影响一:进口美豆将涨价,市场份额或被巴西、阿根廷替代。2017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3 285.4万吨,占我国大豆进口量的34.4%。据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王明利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大豆原产国,我国栽培大豆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的大豆曾经享誉世界,可以说,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大豆市场遭遇剧烈波动,进口大豆的数量迅速增加,对外依存度超过80%。与此同时,前不久农业部批准3种转基因大豆进口,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国外大豆占据国内大部分的大豆市场,国产大豆究竟能否守住最后的壁垒?我国的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4.
国家产业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中国大豆进口激增,进口依存度超过70%,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较大。一是大豆进口依存度上升、自给率下降将降低我国粮食安全等级;二是国际价格波动更易通过传递效应降低国家整体福利水平;对大豆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我国四大粮油作物之一,也是甘肃栽培的主要豆类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产业进口形势十分严峻,进口需求呈现刚性,进口数量持续上升,价格受制于外商,对国内大豆产业造成极大冲击。本文在分析甘肃大豆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甘肃大豆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振兴甘肃大豆产业、提升甘肃大豆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中国唯一与世界完全接轨的主粮作物,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与进口国,受国外低价大豆进口影响,国产大豆供给能力不足导致进口依存度过高,已严重影响国家大豆产业安全。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商品供给以及食用大豆与高油大豆生产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大豆产业安全的重任,“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粮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加强规划顶层设计,争取各方政策对优质大豆种质提升、种植基地、大豆物流产业园、交易中心及产业集群等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继续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将“五优联动”贯穿于大豆产购储加销的全过程,真正意义上体现优质优价,促进大豆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齐发”,实现黑龙江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的对外开放,大豆产业将面临着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1950年以前曾是世界大豆最大生产国,但自1960年起被美国取代,1974年和1998年分别被巴西和阿根廷赶超;1995年以来,大豆总产量一直停滞不前。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由1961年的23.3%猛降至2002年的9.39%;大豆出口的地位也不断下降:1987年出口量达171多万吨,2000年降为21万吨。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猛增,2002年进口达1132万吨,接近我国的生产量,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大豆种植业向何处去?大豆产业如何面对国际市场?专家…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目前中国大豆进口主要特点、检疫检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进口大豆的检疫检验对策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豆供需缺口较大,若依靠国内生产,则效益不高、资源不够,若依靠国外进口,则渠道集中、市场风险较大,故迫切需要探索利用境外资源保障自身生产能力的路径。立足当前全球大豆产业发展格局及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困境,探讨了中国大豆"走出去"的必要性,提出了下一步大豆"走出去"的路径及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3744万t,使得我国大豆产品的总自给率不足三分之一。仅今年上半年,大豆进口同比增长28.2%,由于进口大豆对我国农民的冲击以及国外资本对加工企业的控制,使得业内外人士对大豆产业充满悲观:放弃还是坚守,应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困局,如何在困局中为中国大豆谋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抗除草剂大豆是目前我国大量进口但尚未开放国内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本文围绕着我国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的争论,集中分析了影响我国抗除草剂大豆种植决策的五大因素:大豆市场分类选择、消费者购买意愿、进口与国内自行生产选择、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考虑和生产者的种植意愿,认为在没有证实其存在食用危险与环境危害情况下,伴随科学监测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将是我国大豆产业走出困境的合理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重点大宗农产品的走势是亿万农民关注的热点。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大豆供需关系会怎样?非洲猪瘟对生猪市场影响几何?新一轮玉米去库存有何进展?对此,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逐一解答。国产大豆供给增强2018年12月以来中美经贸摩擦放缓,市场预期我国将恢复从美国采购大豆。唐珂分析,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比较高,要从全球视角来看国内大豆市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豆产业由于长期受进口大豆的冲击,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分析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现状,引入绿色食品和有机大豆的概念,提出发展有机大豆的意义,并归纳出种植有机大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形势分析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清保 《农业展望》2008,4(10):20-23
大豆是中国第四大粮食品种,目前中国大豆类产品的需求处在高速增长阶段,进口数量呈刚性增长势头。文章从中国大豆的需求、生产、进出口以及产业结构、相关政策调整出发,对当前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形势予以了分析,认为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是加大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创新、推广;二是不断提升大豆食品加工产业的档次。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2,(14):30
分析原因 刘登高(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由于我国农户之间缺乏互相协作、产品规格不统一、品种混杂、批量小,在市场上失去讨价还价的权利.而在大豆加工上,企业采用孤军奋战的传统模式,相互之间存在恶性竞争.这使国际粮商有了在国内扩张的机会,导致中国大豆的生产者、加工企业、消费者丧失了对大豆商品的选择权和话语权. 冯晓(国家大豆工程中心主任):国产大豆的发展表面上看是受进口大豆的影响,实际上是国产大豆产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价格体系.国内大豆的优势没有在市场上得到认同,混淆了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在种质资源和品质上的本质区别,没有形成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的大豆及制品市场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大豆受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市场价格严重不稳.入世之后,国内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逐年增加,冲击国内大豆市场,大豆市场价格波动非常大,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严重影响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 (二)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不平等的市场竞争.进口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的产量高市场价格低,但对人身健康安全无保障.我们国产大豆是优质的非转基因传统大豆,营养价值高,即使价格高一点但对人身体健康安全有保障,所以不应该跟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在一个市场平台上竞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大豆的发源地,而黑龙江省又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大豆的需求量大量增加,国内生产的大豆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我国从国外大量进口大豆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对我国的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冲击非常大,尤其是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18.
山东气候条件和土质土壤为优质大豆生产提供了天然环境,是我国黄淮夏大豆主产区之一。本文作者从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加工企业和进口现状分析了山东大豆产业现状,然后对山东省优质大豆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缩小与进口大豆的成本差距、优化种植条件和管理方法、扶持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和延长成产业链条等对策,以期推动山东优质大豆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胜忠 《农业与技术》2003,23(6):1-4,17
本文描述了我国大豆的生产和贸易现状,分析了入世后大豆及其相关产品的关税减让与配额管理;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大豆产业的贸易选择:大豆主要依靠进口还是自产:关税减让条件下进口大豆还是豆油;WTO规则下政府调控手段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逐年激增,廉价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对传统的非转基因大豆的整个产业链都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应对转基因大豆入侵是一个需要系统性思考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转基因标识管理的方法应对转基因大豆入侵的设想,然后就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强中国大豆食用油的转基因标识管理可有效促进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