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秋月'梨为试材,在果实采收前,采用树冠地面覆膜、未覆膜(对照)和灌水等处理来控制土壤湿度,调节果实后期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并对不同处理时期果实的生长发育和品质进行了测试分析,探索梨树水分管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梨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梨树采收前覆膜控水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灌水处理,果实中果糖、蔗糖和山梨醇糖含量增高,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另外在覆膜控水条件下,果实中山梨醇合成酶(S6PDH)活性增高,而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降低;通过对叶片和果实中山梨醇转运蛋白基因(SOT2)表达分析发现,叶片中SOT2表现上调,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果实中表现下调,覆膜处理表达量低于对照和灌水处理.以上结果表明,梨树在采前进行土壤水分调控,能够影响果实内部糖分积累和转化,是一项有效的果实增糖技术措施,但在控水时期和控水量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前Me JA浸泡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将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MeJA的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上并在1周后测量其病斑直径,筛选出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生长的MeJA浓度;以‘新梨7号’为试材,在果实成熟前30 d每隔10 d用有效浓度的MeJA浸泡处理1次,清水浸泡为对照;采后用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对果实进行损伤接种,发病后测定病斑直径以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结果】7 m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其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91%。果实损伤接种后第5天开始,对照果实发病率为85%且病斑直径持续增加,采前MeJA浸泡处理的果实一直未发病。采前MeJA浸泡处理提高了梨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等活性。【结论】MeJA可以抑制黑斑病病菌的生长,通过采前MeJA浸泡处理能提高梨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激活果实抗病防御系统,抑制成熟梨果实发病。  相似文献   

3.
以‘红香酥’梨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的硒肥,研究硒肥对梨树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梨树高品质生产及硒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的硒肥均能促进梨树生长、提高梨果实硒含量。其中,硒肥600倍处理效果最佳,在此处理下,梨百叶鲜重、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较对照分别增加19.37%、21.14%和17.70%,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梨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硬度、果实硒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1.79%、33.41%、17.52%、66.25%、10.86%和357.53%。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梨叶片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方面,探讨低分子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LMWOAs)对梨树体生长与果实品质的作用效果。【方法】以红宝石梨为试材,设置5%与10%的苹果酸(LM与HM)、柠檬酸(LC与HC)及草酸(LO与HO)与氮磷钾肥配施处理(其中5%与10%分别表示LMWOAs占氮磷钾肥料总量的5%与10%),以单独施用氮磷钾肥为对照,测定不同有机酸含量对果实叶片生长量与光合参数、养分吸收以及果实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LMWOAs处理下叶绿素Ⅱ含量均有提高,其中柠檬酸处理(LC与HC)较对照显著提高7%与16.6%。草酸处理下净光合速率(Pn)较对照显著提高47.86%与57.79%,而水分利用率(WUE)则分别显著提高92.63%与127.92%。从叶片功能得分表可知,LMWOAs处理能显著提高梨叶片功能,综合得分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苹果酸处理(LM与HM)、5%柠檬酸(LC)与草酸(LO)显著提高了梨产量,其中LM处理的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39.25%。比较各L...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e,MT)诱导梨果实抗采后黑斑病的作用,以‘翠冠’梨为材料,测定MT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作用和诱导果实抗黑斑病的效应。结果表明,0.025~0.300 mmol·L-1 MT处理对A. alternat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无明显抑制作用,但MT处理梨果实可显著降低黑斑病发生,其中0.100 mmol·L-1 MT诱导梨抗黑斑病的效应最高可达45.04%。与对照相比,0.100 mmol·L-1 MT处理显著提高了梨果实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有效降低丙二醛(MDA)积累,暗示MT处理诱导梨果实对黑斑病的抗性可能与其调控活性氧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褪黑素处理对采后常温货架期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梨7号果实为试材,设置50、100、150、200、250μmol·L-15个褪黑素浓度梯度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了常温货架期果实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乙烯释放速率、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等指标。【结果】从处理后5、10、15和20 d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褪黑素处理减少了梨果实内水分的消耗,果实的失重率升高的幅度小,果实硬度较高,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失重率和果实硬度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褪黑素处理能够使新梨7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稳定,处理20 d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褪黑素处理新梨7号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均低于对照,以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最低,较对照减少了87.05%,差异显著;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新梨7号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褪黑素处理能调节果实香气种类和含量。【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可延缓新梨7号梨果实失水,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乙烯释放。适宜浓度褪黑素处理可调节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保证常温货架期贮藏品质,综合认为,150μmol·L-1浓度褪黑素处理能够有效延缓梨果实的衰老,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据《ScientiaHorticuhurae》(2012.10.22)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盛花期叶面喷施尿素对Williams Bon Chretien梨果实生长和短果枝叶片氮含量的影响。果实大小是早熟梨品种的重要舳质指标之一,喷洒尿素能够增加果实大小,但对梨树的疏果效果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早熟梨果实套袋试验表明:对早熟梨实施套袋,可以显著地改善果实品质,尤以对外观品质的作用显著。套袋果实的果面都较对照的果实光滑,果点较小,锈斑面积小。可见,套袋是提高果实的商品性、生产无公害梨产品的有效途径。但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低于对照果,风味稍变淡,内在品质不如对照果,在生产上可采取多施有机肥、根外追肥、适当晚采、采前去袋等措施弥补这一缺陷。同时,套袋纸质的选择应根据品种而确定:‘翠冠’梨选择以台湾好果袋、山东爱农果袋等质量较好的双层纸袋为好。梨套袋时间也应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果点大而密、颜色深、锈斑严重的应该尽早套袋;果点小、颜色淡、锈斑轻的品种套袋时期可适当晚一些。‘翠冠’梨适宜的套袋时期一般以谢花后30 d为宜。  相似文献   

9.
避雨栽培对大棚梨病虫害发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翠冠梨为试材,以避雨期卸掉顶膜作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避雨栽培对大棚梨果实品质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明显减少大棚梨叶片病害尤其是黑斑病的发生。两种栽培模式的前期(6月29日)病害发生率均很低,发病种类以斑纹病为主。9月13日,避雨栽培的叶片病斑总数比对照减少96.6%,发病种类以灰斑病为主,占病斑总数的70.5%;其次是黑斑病,黑斑病叶片病斑总数比对照减少99.2%。避雨栽培期间,蚜虫的发生量比对照提高了862.1倍,并引发烟煤病。同时,避雨栽培显著减少了翠冠梨锈斑的发生,锈斑指数比对照减少了50.5%~58.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减少了0.42~0.71个百分点。在大棚梨的生产上,应优先实行避雨栽培,以减少黑斑病的发生和提高果实品质;对蚜虫及其诱发的烟煤病发生严重的大棚梨园,可采用避雨与露地栽培间隔实施的方法来控制蔓延。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采用不同颜色膜袋对红梨果实进行套袋来验证哪种颜色袋最适合提高红梨品质。通过对比选择出合适的为单层白色膜袋,可使果实外观及色泽有进一步的提高,并提供了各种处理与对照的糖、酸、花青素、叶绿素数据,以期为生产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里高镇青花梨果实品质的调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了青花梨果实品质,增加了果实收入,促进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反光膜对设施葡萄果实糖分代谢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蓝色膜、红色膜、银色膜等不同反光膜对设施葡萄果实糖代谢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反光膜处理均提高了叶幕下方光强,改变了光质,调节了果实的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其中在红膜和蓝膜处理下果实的酸性转化酶(AI)活性最高。各覆膜处理的果实蔗糖合酶(SS)活性均高于对照,而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均低于对照,其中银色膜、红膜处理的活性较低。各覆膜处理下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蓝膜处理果实葡萄糖含量最高(68.0 mg/g),银色膜处理果糖含量最高(54.8 mg/g)。此外,各覆膜处理均显著改善了果实品质,特别是蓝膜处理最为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单果质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花青苷含量以红膜最高,蓝膜次之。  相似文献   

13.
氮素形态对新高梨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氮素形态对新高梨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混合比例为50∶150时,新高梨的新梢生长、新梢数和叶面积增加显著;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培养液中硝态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而果实酸度和果实硬度变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4.
以椪柑(Citrusreticulata)‘鄂柑一号’为材料,探究地面覆膜对椪柑果实糖、酸含量和果皮色泽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地面覆膜能显著提高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蔗糖含量升高最为突出;覆膜处理使椪柑果实转色更快,成熟后果皮更红;然而覆膜对果实可滴定酸和柠檬酸含量影响不大。通过宽皮橘基因组分析,鉴定了6个蔗糖合酶基因(CrSUS1~CrSUS6)和5个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CrSPS1~CrSPS4a/b)。基因表达分析发现,覆膜处理上调了多个CrSUS和CrSPS表达量。酶活性分析表明,覆膜处理增加了合成方向SUS酶活性,却降低了分解方向SUS酶活性。综上所述,地面覆膜能诱导椪柑果实SUS基因和SPS基因表达,促进了可溶性糖的合成,使果实糖分含量增加;此外,地面覆膜提高了果实固酸比,促进果实转色,因而在提升柑橘果实品质上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选取7种果袋对‘王秋’梨果实进行套袋试验,以未套袋为对照,研究不同类型果袋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提高‘王秋’梨果面光洁度,有效减小果点大小及分布密度,同时套袋降低了单果重,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也较大。综合认为,纸袋1-2(1-KK,青岛小林纸袋有限公司)为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王秋’梨套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地面覆盖反光膜对温州蜜柑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地面覆盖反光膜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后,柑桔果皮色泽指数呈正值,果皮亮度值(L)达到70以上,其着色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空白),极大地改善了柑桔外观着色.试验还表明,早熟温州蜜柑秋季地面覆盖反光膜的最佳时期在完熟采收(11月上旬)前30~40天,若此期覆膜,龟井、兴津和宫川等3个温州蜜柑品种的果实外观着色明显优于对照,果实内在品质有较大幅度地提高,糖度比对照提高0.7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7.
试验比较了套双层袋和单层袋对绿宝石梨果实品质及袋内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袋处理袋内温度变化有明显差异.白天,袋内温度均高于对照,以套双层袋为最高;夜间,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大.套袋果外观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双层袋为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所下降,但套双层袋的果实硬度略有提高.绿宝石梨果实套袋宜使用双层袋.  相似文献   

18.
山地不同抗旱措施对新红星苹果幼树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8—1991年在山地对新红星苹果幼树进行树盘覆草、树盘穴贮肥水、树盘覆膜和树盘清耕(对照)等抗旱措施的比较试验。4a(年)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措施效果以树盘覆草为最好,其次为树盘穴贮肥水,树盘覆膜也较好,树盘清耕较差。树盘覆草可以改良土壤,保持土壤水分,缓解旱情,稳定土壤温度,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早期产量与果实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11年生惠民短枝富士为试材,研究了矮化密植苹果园高垄覆膜集雨保墒技术对苹果树生长量及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垄覆膜保墒技术可明显提高矮化密植苹果树的百叶鲜重、新梢生长量、叶面积、新梢生长粗度等,可以显著提高苹果果实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20.
整形是梨栽培管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南方梨规范化生产起步较晚 ,整形多沿用北方梨产区疏散分层形等高大树形。实践证明 ,这种树形较为适应梨的生长发育特性 ,在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动南方梨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南方梨特别是早熟梨的枝叶生长、果实发育多处于多雨高湿寡日照季节 ,采用疏散分层形等高大树形进入盛果期后 ,会因郁闭加剧、内膛光照不足使座果外围化 ,优质果着生有效空间缩小 ;同时 ,对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无损伤采摘等提质增效措施的落实显得难以适应。为此 ,近年来建宁县开展早熟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