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兵团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提高对兵团发展新型工业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就兵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背景作了详实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发展兵团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吴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16-2619,2651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传统农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探讨。其中,从劳动力优势、土地优势、产品优势、环境优势4个方面分析了传统农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势;从地缘劣势、劳动力素质劣势、非正式制度劣势、非农产业发展滞后4个方面分析了传统农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劣势;从支持三农发展的财政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土地制度创新3方面分析了传统农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机会;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冲击、城市工业的威胁、其他农区的威胁3个方面分析了传统农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威胁。利用SPSS16.0软件,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根据传统农区的优势差别,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按照传统农区的综合特性将其分成了4类,并提供了每类传统农区可参考的新型工业化战略模式,即SO战略(竞争能力强的传统农区)、ST战略(竞争能力较强的传统农区)、WO战略(竞争能力一般的传统农区)、WT战略(竞争能力弱的传统农区),以期制定适应不同传统农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指出河南"三化"协调发展面临着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以及诸多制度性障碍等问题。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是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基于此,提出了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措施选择: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发展加快方式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神州第一屯"的红嘴集团公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红旗,也是农村实现工业化的先进典型。研究红嘴集团发展现代工业,带领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道路,对于落实十七大精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此论点揭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各地政府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热潮中竞相提出了众多“强市“的战略规划和重要举措,而我国是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经济技术相对落后、农业占较大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什么是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拓展就业空间以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注重传统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积极推进城市化 ,是拓展就业空间、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更新科技观念,要树立“大科学”观念、智能高科技观念、现代信息传递观念和生态技术观念。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甘肃陇西县基本县情出发,在客观分析实施新型工业化的优势所在的基础上,初步探到了新型工业化模式与实现途径,即将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依靠农业产业化带动工业化。陇西县,地处甘肃定西地区中部的一个贫困县。传统工业发展缺乏资源基础,但走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化优势明显,因此,加强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工业化进程,不失为一条有效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陈桂华 《现代农业》2006,(12):55-57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县域经济寻求发展最重要途径之一是走县域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文章应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现实案例阐述了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必要性,并从政府、企业、个体劳动者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分析目前新疆畜牧养殖加工及影响畜牧不利因素,畜牧机械与农业机械所占之比,龙头企业在畜牧业经济中所带动的作用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存在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县域经济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具有中国县域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对于大多数地区,农村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县域经济要走向快速持续健康的工业发展道路,必须依据农村工业经济的一般特点,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挥县域农村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 麻城市是国务院核定的全国重点扶持贫困县(市),人口120万.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人均GDP,2001全市4791万元,比全国7516元少2725元.差距的存在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是工业化落后是其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新型工业化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最薄弱环节。本文重新界定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农村工业化与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区别.把农村新型工业化战略与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提出以培训现代农民作为农村新型工业化的主体.以信息化为基础构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主要内容.以农村县域经济的整体提升为重点的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如何建立一套反映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从而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程度进行监测和分析是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总结当前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的三大特点,并紧扣新型工业化内涵,在已有反映工业化进程和反映工业化增长质量两个方面的指标基础上,加入体现新型工业化“新”的方面的指标,构建了新型工业化进程统计测度指标体系,对我国及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和农业大省,不能走传统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必须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三化”协调发展是指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河南省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组建新型城镇体系、打造产业集聚区、加大先行先试和对外开放步伐、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自主创新和以人为本,保障“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把新型工业化道路仅仅理解为信息化是片而和错误的,因为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实际上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一体四翼”就是构建该思想系统工程的主体框 架。“一体”指工业化目标,“四翼”分别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良性互动、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17.
科学地判断一个区域工业化发展水平,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江苏省工业化发展水平及其与污染物排放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江苏全省处于较高工业化水平阶段,但区域差异显著;随着全省综合工业指数增长,工业COD排放对环境的压力先变小后变大,工业SO2排放对环境的压力缓慢增长,而工业固废产生量带来的环境压力则迅速增长。为了缓解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压力,江苏省应采取改变工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洪  张瑞德  刘贵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01-16003
介绍了农村工业化的内涵,并且根据农户投资与经济发展历程分为外生型、内生型与综合型3种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指出尽管农村工业化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农村工业发展速度快但效益低下;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还很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资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矛盾突出;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提出了政府必须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的政策建议。第一,继续加强政策性支持;第二,走新型农村工业化道路;第三,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第四,积极引导农户投资行为;第五,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系统阐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的概念内涵及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对江苏省“三化融合”现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990-2011年,江苏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上升趋势明显,但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下降;江苏省“三化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最主要问题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脱节,以及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基于此,文章提出江苏省要实现“三化融合”,必须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三化”同步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