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垄作甜菜栽培的优越性 1.采取秋季起垄,人工点播,延长甜菜的生育期.起垄栽种解决了因机械下地晚、气温低造成的播期晚、不易保苗、产量低的问题,且由于起垄后地面采光面增大,地温比平播的高,增加有效积温,利于积雪早融化.  相似文献   

2.
一、垄作甜菜栽培的优越性 1.采取秋季起垄,人工点播,延长甜菜的生育期.起垄栽种解决了因机力下地晚、气温低造成的播期晚、不易保苗、产量低的问题,且由于起垄后地面采光面增大,地温比平播的高,增加有效积温,利于积雪早融化.  相似文献   

3.
一、垄作甜菜栽培的优越性 1.采取秋季起垄,人工点播,延长甜菜的生育期。起垄栽种解决了因机力下地晚、气温低造成的播期晚、不易保苗、产量低的问题,且由于起垄后地面采光面增大,地温比平播的高,增加有效积温,利于积雪早融化。  相似文献   

4.
一、垄作甜菜栽培的优越性1.采取秋季起垄,人工点播,延长甜菜的生育期。起垄栽种解决了因机力下地晚、气温低造成的播期晚、不易保苗、产量低的问题,且由于起垄后地面采光面增大,地温比平播的高,增加有效积温,利于积雪早融化。早春一能下地即人工进行点播,比陆地播甜菜可提早20天左右,前期积温高,生长快,有利于甜菜早发早长,比平播甜菜  相似文献   

5.
<正>一、垄作甜菜栽培的优越性1.采取秋季起垄,人工点播,延长甜菜的生育期。起垄栽种解决了因机力下地晚、气温低造成的播期晚、不易保苗、产量低的问题,且由于起垄后地面采光面增大,地温比平播的高,增加有效积温,利于积雪早融化。早春一能下地即人工进行点播,比陆地播甜菜可提早20天左右,前期积温高,生长快,有利于甜菜早发早长,比平播甜菜的生育期延长12天。垄作栽培无论地面是否平整都可确保每穴有种  相似文献   

6.
一、垄作甜菜栽培的优越性1.采取秋季起垄,人工点播,延长甜菜的生育期。起垄栽种解决了因机力下地晚、气温低造成的播期晚、不易保苗、产量低的问题,且由于起垄后地面采光面增大,地温比平播的高,增加有效积温,利于积雪早融化。早春一能下地即人工进行点播,比陆地播甜菜可提早20天左右,前期积温高,生长快,有利于甜菜早发早长,比平播甜菜的生育期延长12天。垄作栽培无论地面是否平整都可确保每穴有种  相似文献   

7.
正一、垄作甜菜栽培的优越性1.采取秋季起垄,人工点播,延长甜菜的生育期。起垄栽种解决了因机力下地晚、气温低造成的播期晚、不易保苗、产量低的问题,且由于起垄后地面采光面增大,地温比平播的高,增加有效积温,利于积雪早融化。早春一能下地即人工进行点播,比陆地播甜菜可提早20天左右,前期积温高,生长快,有利于甜菜早发早长,比平播甜菜的生育期延长12天。垄作栽培无论地面是否平整都可确保每穴有种  相似文献   

8.
一、垄作甜菜栽培的优越性 1.采取秋季起垄,人工点播,延长甜菜的生育期。起垄栽种解决了因机械下地晚、气温低造成的播期晚、不易保苗、产量低的问题,且由于起垄后地面采光面增大,地温比平播的高,增加有效积温,利于积雪早融化。早春一能下地即人工进行点播,比陆地播甜菜可提早20天左右,前期积温高,生长快,有利于甜菜早发早长,比平播甜菜的生育期延长12天。  相似文献   

9.
一、垄作甜菜栽培的优越性 1.采取秋季起垄,人工点播,延长甜菜的生育期。起垄栽种解决了因机力下地晚、气温低造成的播期晚、不易保苗、产量低的问题,且由于起垄后地面采光面增大,地温比平播的高,增加有效积温,利于积雪早融化。早春一能下地即人工进行点播,比陆地播甜菜可提早20天左右,前期积温高,生长快,有利于甜菜早发早长,比平播甜菜的生育期延长12天。  相似文献   

10.
起垄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侧播较露地垄作侧播增产297.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25%,全膜垄作种植,膜与膜的接茬在垄沟,膜侧播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垄作侧播提高225.00%和87.82%。  相似文献   

11.
全膜垄作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垄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栽培商品薯率高、结薯数多,折合产量35 606.1 kg/hm~2,较露地垄作增产7 310.6 kg/hm~2,增产率25.8%。建议在庄浪县大面积推广马铃薯黑色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省庄浪县山地梯田试验了马铃薯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通用全膜垄上播种栽培模式马铃薯生育期适中,商品率高,经济性状好;该模式下,折合产量最高,为47 824.1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9 305.6 kg/hm~2,增产率24.16%。全膜垄作侧播折合产量44 444.4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5 925.9 kg/hm~2,增产率15.38%;全膜微垄垄播折合产量42 824.1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11.18%。通用全膜垄上播种较当地主栽模式全膜垄作侧播产量增幅较大,全膜微垄垄播较全膜垄作侧播略有减产。  相似文献   

13.
秋季覆盖黑色地膜垄作侧播马铃薯综合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显示:覆盖黑色地膜垄作侧播马铃薯综合效益均较对照突出,生育进程覆膜种植较露地种植生育期缩短9-10d;覆膜种植单株薯重在624.56-812.0g之间,较对照598.0g高4.44%-35.79%;小区平均产量最高为起垄秋覆黑膜垄上种植74.37kg;较对照小区产量平均值57.1kg高30.04%;不同处理产量较对照增产117.94-295.53kg/hm2,增幅在12.01%-30.09%之间。  相似文献   

14.
理论结合实践证明,改"满天星"种植方式为高厢垄作,是解决山区长期马铃薯单产低的—好方法。改垄上播种为垄下播种或平播后起垄是解决山区马铃薯烂种现象的有效措施。本文结合实践阐述山区马铃薯高厢垄作种植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马铃薯种植技术和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定薯3号为试材,设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和露地播种5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覆盖栽培马铃薯生育期均较露地种植生育期长,说明覆盖栽培可以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覆盖栽培马铃薯0~30 cm耕层含水量均较露地种植高,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10.53%,较露地种植分别高2.49%、2.66%、3.45%)。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为7.0~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和大中薯率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 444.0 kg/hm2,比对照高6 639.0 kg/hm2,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次之(为38 395.5 kg/hm2,比对照高5 590.5 kg/hm2,增产率为17.0%)。说明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建立黄土丘陵区地膜覆盖栽培的最佳模式,高效利用降雨资源为目的,于2011—2013年在庄浪县旱地进行了不同降雨年份地膜覆盖盖度、垄型、覆膜时期、垄高4因素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覆 盖度、垄型、覆膜时期是全膜覆盖的关键因素,起垄高度在干旱年对产量影响明显。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次序为覆盖度>垄型>覆膜时期>起垄高度。覆盖度显著影响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全覆盖优于半覆盖,半覆盖优于露地栽培。全覆盖较露地增产鲜薯21.2%,大中薯重提高23.6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6.19%,半覆盖较露地增产鲜薯16.1%,大中薯重增加10.91%,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6.62%。垄型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明显,“凹”型双垄优于“弓”型单垄,其垄内0~60 cm的土壤储水量比“弓”型垄提高3.46%,其中20~40 cm增加10.58 mm,提高4.48%,增产16.9%,大中薯增加26.4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8.20%。“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3个覆盖时期,以秋覆膜最佳,比播前覆膜产量增加15.31%,水分利用率提高14.56%,顶凌覆膜次之,较播前覆膜增产9.54%,水分利用率提高8.98%。“低垄”、“中垄”、“高垄”3个起垄高度,在不同降雨年份表现不同,降雨偏多的年份高垄栽培利于增产,降雨较少的年份低垄栽培为佳,各年度平均显示,低垄型和中垄型分别比高垄型增产1.72%和1.7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和2.76%。在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地膜全覆盖栽培以中垄型双垄垄播秋覆全膜栽培为最佳模式,较露地栽培增产49.16%,纯收益增加78.0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6.79%,较全膜垄作侧播增产23.07%,纯收益增加43.9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4.25%,实现了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本试验用定薯3号原种作为种薯材料,设5个处理,分别为:(1)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半膜双垄侧播;(3)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4)全膜双垄侧播;(5)露地播种(CK),通过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比对照生育期都长,说明地膜覆盖可以保留土壤水分,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不同栽培模式下种植马铃薯,土壤0 cm~30cm 耕层含水量均比露地种植土壤含水量高。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土壤耕层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 、10.53%,比对照不覆膜种植(CK)分别高2.49%、2.66%、3.45%;在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个数为7.0个-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重和大中薯率普遍高于露地种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著。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种植产量最高,为2629.6 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442.6kg,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种植产量第二,为2559.7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372.7kg,增产率为17.0%;对照产量最低,为2187.0kg/667m2。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这两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1整地在深耕或深松的基础上进行整地。平整地面、疏松土壤,保储水分。耙地以对角线和横向耙地最好。耙深4~5厘米,一般耙1~2次,土块多的地块应增加耙地次数。总之,要达到土壤细碎、疏松、保温、保水,为甜菜种子提供适宜的苗床。春整地最佳时机是土壤返浆期进行翻地,做到翻、耙、压连续作业,在煞浆前结束。2垄作先起垄后播种是典型的甜菜垄作形式。起垄时期最好是伏(夏)耕秋起垄;其次是秋耕秋起垄;来不及秋耕整地的,可采取春耕起垄,为防止土壤跑墒,应做到起垄、镇压连续作业。甜菜垄作的行距一般为60~66厘  相似文献   

19.
2018在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进行了玉米不同种植模式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播密植、平作开沟、全膜垄作垄播产量最高,折合产量分别为13 373.55 kg/hm~2、12 701.25 kg/hm~2、12 573.75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应进一步示范、推广;单方水效益依然是全膜垄作沟播密植、全膜垄作垄播、平作开沟最高,较对照全膜平作1.9元/m~3提高5%~21%。  相似文献   

20.
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全膜双垄垄播、全膜垄作侧播、单垄单沟秸秆覆盖3种马铃薯覆盖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研究表明,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优于全膜垄作侧播,全膜垄作侧播优于秸秆带状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