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一种用于植物染色体分析的快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该技术适用于大麦、鹰嘴豆、白三叶草、黍、黑麦、甘蔗、小麦、山羊草属亚种、赖草属亚种的染色体分析。整个基因组DNA和克隆的核rDNA被用作探针。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该方案具有简洁、灵敏的优点,并使荧光原位杂交成为一项细胞学分析的常规技术。  相似文献   

2.
外源DNA导入植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 2 0年多来外源DNA导入植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可靠性和可行性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以龙眼“大乌圆”和荔枝“三月红”两个品种的幼叶和果实组织为试材 ,采用在细胞核被裂解之前 ,去除细胞质中的酚类物质和蛋白质 ,而后用 SDS裂解细胞核 ,异丙醇和乙醇沉淀染色体 DNA的方法 ,成功地从两种不同组织中提取和纯化了两种果树的染色体 DNA,DNA的得率介于 2 86~ 314μg/g FW之间 ,凝胶电泳显示无明显降解现象 ,适宜作为 PCR模板应用 ,并成功地进行特异性基因扩增  相似文献   

4.
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场的常发病和难以防治的疾病,为进一步了解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本研究通过对泰州市3个奶牛场572头泌乳牛的乳房炎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并对乳房炎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69%,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为56.64%,乳区阳性率为33.8%,其中临床型:隐性=1:7.36。从65份确定患有乳房炎的奶样中共分离获得8种细菌、156株分离株,且引起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其检出率分别为42.31%、23.08%、8.97%、6.41%、5.13%和1.28%。该项调查结果初步明确了泰州市乳房炎发病情况,同时为进一步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和研制乳房炎治疗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红  林欣大 《核农学报》2011,25(6):1230-1234
DNA损伤检测能够检测农药、辐射等引起的DNA损伤。随着近年来DNA损伤检测需求的迅速增加,发展快速、高通量、直观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对农业研究、环境科学、毒理学和生物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单细胞凝胶电泳是一种能够直观、准确的反映DNA损伤的检测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研究者不断对其进行改进。近年来,随...  相似文献   

8.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系楝科楝属乔木,原产于印度与缅甸,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亚洲南部、非洲和南美洲的70多个国家已有分布[J].印楝是一种多用途树种,并含有以印楝素为主的多种能防虫、杀虫、杀菌的活性物质[2],在我国云南、四川、海南、广西、广东等地均有种植,其中云南省的种植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9.
DNA遗传标记及其在植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舒庆尧  高明尉 《核农学通报》1995,16(3):196-198,F003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苦参与百部农药活性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农药活性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对稻胡麻叶斑病菌、立枯丝核菌、稻恶苗病菌、白菜黑斑病菌、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菌与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病菌、茄科蔬菜青枯病菌均有不同抑制作用;各提取物抑制效果随提取物浓度的提高而相应增强,最低抑制浓度多<0 .5mg/ mL ,并对白菜黑斑病菌孢子萌发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单一提取物相比,复配物对稻胡麻叶斑病菌和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病菌的抑制效果有所增强,但对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菌的作用较小,对稻恶苗病菌和茄科蔬菜青枯病菌的作用反而减弱  相似文献   

11.
以钦州市犀牛角镇晒盐池内(盐浓度>25%)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混合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冻融法、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蛋白酶K联合使用的提取法,能有效提高DNA得率,DNA的产量达到每克土壤样品10~15μ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Sephadex G-200树脂以及大量胶回收的使用,可有效纯化DNA,纯化的DNA产量可达每克土壤样品4~6μg,DNA片段大小>30 kb。将纯化的DNA用B amHⅠ部分酶切后构建以pLAFR 3为载体的混合基因组文库,该文库包含15 600个克隆,外源片段DNA平均大小为18 kb。通过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对从文库中随机挑取的10个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9个外源插入片段包含未知DNA序列。  相似文献   

12.
DNA改组技术是改造蛋白质分子的有效新策略。它通过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重组,再定向筛选具有预期性状的突变体,获得同时具有多个亲本基因的特征的突变基因。该文综述了DNA改组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活性氧对植物防卫信号传导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植物-病原菌(真菌、细菌、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不亲和病原菌所导致的植物入动防卫反应-过敏反应的早期,发现有大量活性氧产生(氧化突发),包括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单线态氧和过氧化氢。这些活性氧被认为有可能通过启动或参与植物细胞脂质过氧化,细胞壁木质化和蛋白质聚合;直接杀死病原菌;作为信号介导植保素合成等而直接介入或启动植物过敏性反应。现初步认为“氧化突发”可能是细胞水平上植物对村病原菌侵染的第  相似文献   

14.
农田土壤中残留和滋生多种病原菌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显著的安全隐患,开展针对性的生物修复研究十分迫切。噬菌体疗法靶向灭活土壤中病原菌的技术为修复此类污染土壤提供了全新途径。本研究以南京城郊某奶牛场牛粪堆积池周边,粪肠杆菌和假单胞菌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为例,首先筛选和纯化获得两株专一型噬菌体(YSZ1和YSZ5),再人为加速其宿主谱的表达过程,获得对应的多价噬菌体(YSZ1R和YSZ5K),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形态、核酸、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鉴定,结果表明:在水相和污染土壤中不同噬菌体对于同步灭活病原菌的能力依次为YSZ5KYSZ1RYSZ5YSZ1,并且施用多价噬菌体疗法有助于维护和改善修复后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多样性与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噬菌体疗法靶向灭活土壤中多种病原菌提供切实可行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5.
石浩  王仁才  王芳芳  王琰  卜范文  周倩 《核农学报》2020,34(11):2425-2434
为探究猕猴桃果实采后软腐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生长特性,2017年9月于湖南凤凰县猕猴桃基地采集具有软腐病症状的100个果实病样,取患病猕猴桃病健交界处果肉,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菌株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试验,同时分析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间座壳菌(拟茎点霉菌有性态,Diaporthe phaseolorum)。两种菌在PSA、YPGA、PDA、SDA培养基的生长速度均较快,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生长速率分别在16.1~18.6 mm·d-1和13.9~16.5 mm·d-1之间,且菌丝密度均较稠密。淀粉、蔗糖和麦芽糖作为碳源时,病原菌生长效果较好,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生长速率分别在15.9~17.7 mm·d-1和12.4~16.4 mm·d-1之间。酵母粉、蛋白胨、甘氨酸作为氮源时,较适宜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生长,两病原菌生长速率分别在11.0 mm·d-1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以组培二倍体木枣、四倍体变异苗和二倍体京枣苗为供试材料,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技术,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枣叶片DNA的效果优于SDS法,表现为蛋白质杂质干扰少,DNA结构完整、纯度与得率高;用不同方法提取的样液中DNA片段的大小和分布是不同的,以改进的CTAB法提取的样液中大片段的DNA分子较多,所以在其底部分布较多,而用SDS法提取的样液中小片段的DNA分子较多,故在其上部分布较多;电泳时不同的加样量获得的DNA带也有较大差异,试验选出CTAB法提取样液的适宜的加样量为5μL(7.485μg),SDS法提取样液的适宜的加样量为4μL(5.988μg);枣品种间DNA的含量明显不同,木枣四倍体的DNA含量(3.074μg/μL)相当于组培木枣二倍体(1.497μg/μL)的2倍,也明显地高于京枣二倍体(2.182μg/μL)。这些结果为枣树遗传种质资源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DNA错配修复(MMR)是DNA损伤修复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司职于DNA合成、遗传重组及损伤过程中新发生的单个及少数碱基的缺失、插入及错配的修复,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DNA复制保真度至关重要。原核生物的MMR系统主要由MutS、MutH和MutL组成,在高等植物中也鉴定出MutS和MutL的同源物,但未发现MutH。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植物DNA错配修复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植物MMR功能缺陷产生的途径及其对植物诱变育种的意义,为进一步利用MMR缺陷突变体进行植物诱发突变与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预处理药剂、预处理时间、选材种类与时间等方面探讨了棉花愈伤组织染色体观察的制片方法,并对棉花愈伤组织的染色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是棉花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材料。用饱和对二氯苯水溶液预处理3 ̄4h易获得较好的分裂相。棉花组织培养中存在着广泛的染色体变异,变异范围极大,但大多数偏向于少于正常染色体数(2n=52条)的变异。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变异的频率及范围增大。不同基因型之间染  相似文献   

20.
花粉培养开始之前,直接用秋水仙碱处理烟草花蕾上剥离的花药,并对处理药的小孢子二倍化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用产生小苗的花药占培养花药的百分数来表示处理对花药培养的影响,该百分率随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由秋水仙碱处理的花药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的比例较高。特别是0.4%秋水仙碱8小时处理获得的二倍体比例最高。长成的植株未出现二倍体嵌合体和生理损害。烟草单倍体育各中,花药培养开始之前用秋水仙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