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茶茶汤抗沉淀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虹丽 《贵州茶叶》1999,(3):33-35,37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品种蒸青茶汤电导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乌龙茶品种春茶标准一芽二叶蒸青茶汤电导率的测定与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乌龙茶品种间电导率差异较大 ,电导率与茶叶品质、芽叶色泽、芽期有效积温呈高度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达0 .70 0 、0 .85 0 、-0 .75 5 。  相似文献   

3.
李晋玲 《茶业通报》2004,26(1):20-20
绿茶在贮藏过程中会逐渐变质,表面颜色褐变,浸泡液也带褐色,香味降低。测定这种绿茶的变质程度,主要依靠感官检查,在评茶术语中用嫩绿、墨绿、绿翠、深绿、青绿、绿黄、枯黄、灰褐等来表示,缺乏一种有效的量化标准,最好能建立物理化学测定法,代替和补充感官检查。绿茶变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过去只了解抗坏血酸的减少,并以此衡量变质的程度。实验表明,抗坏血酸的减少与绿茶的香气、液色(浸出液的颜色)、味道的降低完全一致。然而,仍然不能表示表面褐变的原因,并且需要有变质前后的试样,定量需要的时间也较长。本文所述的叶绿素———脱镁叶绿素…  相似文献   

4.
叶绿素在绿茶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王同和 《茶业通报》1989,11(4):32-35
茶叶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出口商品。商品茶按其原料老嫩、外形、内质优次分为若干等级。茶叶等级标准的进一步科学化、规格化,是外贸、商检、商业、及生产部门急待解决的课题,茶叶容重是商品茶物理性状的重要内容,早在50年代末,上海商品检验局为适应定量包装盒的设计,曾对外销珍眉容重做过测定,1972年安徽农学院茶业系、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都对本省毛茶收购标准样和生产样的容重进行测试,取得了初步效果;某些茶叶收购部门,曾用容重测定来作为评定茶叶等级的一个依据。前人的研究,仅停留在对结果的单纯总结上,没有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方法分析,本文为研究制定用科学手段计测等级标准、建立茶叶等级数学模型,研究茶叶容重与茶叶等级相关性,对茶叶等级的标准化有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年来的茶叶化学研究,一般认为茶汤中游离氨基酸的鲜浓香味是决定茶汤滋味的重要因素之一。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等都具有一定的鲜爽香味。此外,茶树组织中特有的一种茶氨酸是非蛋白基酸,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在茶叶中大约占干重的0.5~2%,而茶氨酸的味阀浓度约为0.06%,这也说明了茶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值推荐追施氮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水稻生育期内不同施氮量、叶绿素值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基于叶绿素诊断值的合理推荐施氮量,为宁夏灌区水稻合理追施氮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点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叶绿素SPAD值动态变化规律,并对水稻叶绿素SPAD值、施氮量和产量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开始,水稻叶绿素SPAD值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在分蘖后期到拔节初期SPAD值达到最高点,然后在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SPAD值呈下降趋势;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值与施氮量呈正相关,随着施氮量增加,叶绿素值也增加;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前期叶绿素值与产量呈正相关,从而提出基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绿素诊断值的氮肥推荐追施量,在分蘖-拔节期间,叶绿素SPAD值要达到32~35之间,追施氮量在30~60kg/hm2;在拔节-孕穗前期,叶绿素SPAD值要达到35~40之间,追施氮量在45~75kg/hm2,在孕穗后期,叶绿素SPAD值控制在40~45之间,追施氮量在15~30kg/hm2,若叶绿素SPAD值超过40~45之间,可以免追穗肥。  相似文献   

8.
施伟文 《茶业通报》1996,18(3):44-46
红茶汤品质评定方法的研究施伟文(江苏省仪征市多管局211400)茶是目前所知最富保健功效的健康饮料,深受广大中外消费者的喜爱。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开水泡饮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因此,为使茶叶的饮用形态简易化...  相似文献   

9.
茶汤电导率与茶叶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对绿茶酒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绿茶酒最佳工艺参数。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酒精发酵采用活性干酵母添加量6%,初始糖度为20%,发酵温度为28℃,酒精发酵时间为7d,体积分数为9.0%。成品酒呈亮黄色,具有茶和酒的香气,茶酒味适中。  相似文献   

11.
Ca2+-Mg2+-Al3+复配对绿茶茶汤感官及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金属离子对绿茶茶汤感官品质与理化指标的影响,使用Ca2+、Mg2+、Al3+ 3种金属离子及其复配对速溶绿茶粉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钙离子对茶汤浊度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多种金属离子对茶汤浊度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不同金属离子及其复配处理都会引起绿茶茶汤电导率增加,pH、茶多酚及咖啡碱含量下降,儿茶素总量、GC、EGC、C、EC、EGCG、ECG和CG各组分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GCG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上升,氨基酸组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茶汤感官品质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茶汤香气变得平和、滋味变苦;不同处理之间,以自来水处理对茶汤感官及理化品质影响最大,不同金属离子复配处理对茶汤感官及理化品质的影响显著大于单一金属离子处理。  相似文献   

12.
绿茶浸泡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3.
隔夜茶致癌之说虽然已被科学研究所否定,然而隔夜茶与浸泡过久的茶汤有联系,浸泡过久的茶汤不宜饮用,隔夜茶也不宜饮用。浸泡过久的茶汤,因放置时间长,外界感染及茶叶内部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很不卫生。经采用稀释平板法培养测定不同浸泡时间茶汤中的微生物数量,结果如下。随着浸泡放置时间的延长;茶汤中的微生物数量大大增加。一杯5克茶叶,250毫升的茶汤,经浸泡24小时后,微生物数量达几十万个之多。尤其是开盖浸泡,外界的微生物更  相似文献   

14.
解决茶汤沉淀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元超 《茶业通报》2000,22(3):18-21
本文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三方面全面地论述了解决茶饮料生产中的茶汤沉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纯绿茶饮料的产品较少,主要的技术原因是高品质原料的浸提和品质保持技术等不够完善。在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茶水比例对浸提效果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浸提时间为20 min,浸提温度为85℃,茶水比为1∶180,对提出最佳的绿茶浸提工艺条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叶绿素仪CCM-200测定茶树叶片叶绿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茶树品种皖茶91为材料,探讨便捷式叶绿素仪CCM-200在叶片测定位点、叶位、样本量、叶脉两边、叶片表面洁净度等方面对测定值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部与叶片CCI平均值差异最小,当年生新梢中部成熟叶(第3~5叶)与新梢(第1—7叶)CCI平均值无显著差异,20个叶片组成一个样本可以满足测定的精度和工作量的要求,叶脉两边无显著差异,叶片表面清洗对叶片的CCI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综述了绿茶饮料汤色研究过程中汤色组成、汤色测定方法、及汤色的护色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青茶、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组分已有报导,本文则用日本柴田型氦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祁门红茶汤中游离氨基酸并在方法上作一些必要改进。  相似文献   

20.
绿茶的香气     
煎茶(Sen—Cha)是日本最欢迎的绿茶。这种茶外形卷曲,由嫩的芽叶,通过蒸、揉和烘干过程制成的。制造过程开始阶段,通过蒸能保持鲜叶的绿色。日本九洲地区生产釜炒茶(Kamairi-Cha),采用类似于中国炒青绿茶制造方法。日本和其它一些亚洲国家,绿茶有很多种类和等级。每种绿茶的香气差异很大,感官评茶人员根据它能准确的评定出茶季,制造过程,甚至能辩别出茶树生长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