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松喜光、耐旱、抗寒、根系发达、枝叶茂盛,是晋西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根据岢岚县近30多年来的造林实践,经过认真分析总结,发现常规的油松造林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采用2年生苗木造林,苗小抗性差,容易被风吹干。其次,油松小苗和杂草混在一起,易被牲畜啃食,而且也不利于抚育管理,导致成活率很低,一般仅达40%~60%,况且生长量也不高。为了克服这些弊端,1997年该县采用4年~5年生的油松移植大苗上山造林,经过3年试验,获得成功。从2000年开始,在全县重点工程造林中全面推广油松移植大苗带土上山造林技术,平均成活率达到90%以上。现将有关…  相似文献   

2.
油松苗木保湿袋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荒山绿化先锋树种 ,也是黄土高原的主要造林树种 ,但黄土高原地区春旱多风、蒸发量大 ,常使油松根系失水 ,影响造林成活。为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 ,我们多年来结合林业生产实践 ,进行了改进油松造林技术的尝试 ,开展了“裸根造林”、“打浆造林”、“带土造林”、“容器苗造林”、“苗木保湿袋造林”等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油松保湿袋造林是比较好的方法之一。在干旱严重的 2 0 0 0年 ,我们用此法在宁县傅家山 ,营造 2 4 4hm2 油松林平均成活率达 98.3% ;2 0 0 1年在西峰市小崆峒用此法采用 5年生6 0cm以上大苗 ,营造 4 0…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西省北部风沙区造林和绿化中针叶树种单调的现状,开展长白松引种与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裸根苗定植成活率达92.6%,大苗带母土造林成活率达98.2%,其年高生长量大于樟子松和油松,抗逆性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造林质量,缩短育苗周期,加速壮苗培育,改变用裸根苗造林的习惯,我所于1978年对油松等十二个树种进行了塑料大棚容器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内培育的油松苗比棚外对照苗高生长大1—2倍。文冠果苗高生长大2—3倍。用三个月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从漳平五一国有林场6个2~5年生的试验林中选择优良个体,134个无性系培育为扦插苗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夏插半年生无性系裸根苗造林成活率达76%。造林1~2年后与选择群体家系平均值比较,无性系苗1年生树高降低53%,2年生抽高提高26%。无性系树高随插条林龄增加而递减,5年生、4年生分别比3年生插条下降13%和9%。  相似文献   

6.
通过 10多年来造林工作实践 ,总结出针叶树造林有关如何利用苗木的问题。油松、樟子松造林一般采用 2年生移植苗造林 ,这将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量 ;采用不合格苗造林 ,将显著降低一次性造林成活率 ;苗木在出圃前要灌足“三水”即解冻水、化冻水和起苗水 ,只有提高苗木的含水量 ,才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 ,苗木的含水率与造林的成活率呈正相关 ;在造林实践中 ,不可忽视苗木的保湿 ,应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 ,随栽植 ,缩短苗木在外裸露时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3年生油松苗,接种牛肝菌和血红铆丁菇外生菌根菌进行育苗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油松3a幼苗外生菌根的浸染率达到61%,油松造林外生菌根菌浸染率达到57%。山地造林外生菌根菌的浸染率明显小于圃地育苗接种苗浸染率。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8.9%,苗高生长量提高11.5%,地径生长量提高17.3%。  相似文献   

8.
对油松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2年生苗木合格率达到95.3%,其中Ⅰ级苗81.2%,Ⅱ级苗14.1%.同时,该技术可有效减少育苗工序,降低育苗成本,提高成活率和出圃率,是油松育苗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辽宁省西部干旱石质山区针叶树育苗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油松大苗培育技术试验,结果为1a生油松苗营养杯移植培育大苗的适宜移植时间为4月1-10日(清明前后),苗床应选择高床,营养土配方以1/2油松苗土+1/2落叶松苗土为好,在营养杯之间填充沙土。采用该技术培育大苗移植成活率、合格苗率分别都在95%以上,利用该技术所育苗木在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为86.6%,该方法可在本地或其他环境条件相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从1999年起引种乐昌含笑和深山含笑,已培育乐昌含笑苗木115.15万株、深山含笑苗木22.54万株,生长情况普遍良好。乐昌含笑苗5年生,平均高达3.5cm,最高达5m以上;平均胸径4.4cm,最大达5.2cm;当年春梢长平均53.5cm,最高达70cm以上。深山含笑苗6年生平均高3.96m,最高达4.85m;平均胸径4.4cm,最大达6cm;当年春梢长平均57.1cm,最高达82cm。在绿色通道建设和生态景观林营造中试验推广乐昌含笑大苗10.15万株;深山含笑大苗0.35万株,春季造林成活率平均达80%~90%,秋季造林成活率平均达60%~70%。据调查,深山含笑5年生苗木即可开花,花期每年春、秋各1次,春季花后结实,种子播种后可出苗;乐昌含笑7年生苗未见开花。  相似文献   

11.
油松硬枝扦插育苗技术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油松扦插繁殖技术,对于开展油松遗传改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项课题从1979年开始,经过5年的试验研究,基本掌握了油松硬枝扦插苗的生根规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扦插育苗技术,使扦插成活率可达70%以上。观察认为,油松硬枝插穗生根需3~4个月,生根部位在下切面向上2厘米范围内,以皮部生根为主。试验证明,采集3年生幼树上的1年生主、侧枝作插穗,扦插成活率高,母树树龄达5年生以上时,扦插成活率即急剧下降到3%以下。生物鉴定证明,树龄愈大,其枝条中抑制剂的含量愈多,阻碍了插穗生根。适宜的插壤为蛭石或蛭石与苗圃土各半混合。测定说明,蛭石保水能力强,透气性能良好,有利于插穗生根。于早春芽苞未萌动前采条,用吲哚丁酸或吲哚乙酸100~150ppm 溶液处理插条,可提高成活率1~2倍。生根期每5~7天喷一次葡萄糖液,比施肥可提高成活率20.2%,且苗木生长健壮,单株鲜重提高18%。扦插苗较同龄实生苗生长快,3年生扦插苗高为同龄实生苗的1.29倍,径为1.73倍,全株鲜重为4.24倍;造林后当年高生长为实生苗的1.34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减少造林损失,节约管理成本,采用集中管理的4年生芽苗砧嫁接良种油茶苗进行了大苗移栽造林试验,并以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试验作对照。结果表明:大苗移栽的造林成活率可达97%以上,比用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的成活率几乎提高了1倍。造林试验结果说明,大苗移栽技术是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朝阳地区石质山地夏季大苗造林灌草覆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朝阳地区薄层土石质山地,在遭受百年不遇大旱的2009年,开展夏季栽植7年生侧柏和5年生油松大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灌草覆盖技术的试验区与对照区比较,侧柏和油松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61%~72%;对照区成活率和保存率为36%~11%,需重新造林。试验区灌草覆盖层下形成的绿肥对新植幼树生长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属松科松属,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该树在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但油松苗裸根移栽成活率低。为了解决油松裸根苗移栽或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开展了油松营养袋播种育苗造林试验,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丝绵木不同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和不同苗龄苗木无灌溉荒山造林试验,初步解决丝绵木在本地苗木生产和荒山造林适宜苗龄问题。试验表明,5年生生长健壮苗木可作为采种母树;室内沙藏应覆沙5 cm以上抑制种子过早发芽;秋季和春季均可进行播种育苗,去除假种皮可促进苗木破土;苗圃气候干旱,播种后要加强灌溉措施,否则导致育苗失败。1~5年生苗木均可用于荒山造林,考虑造林成本和其他因素,荒山造林建议使用2年生裸根苗;容器苗当年可直接用于造林。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太行山低山土薄、干旱,油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进行油松容器育苗造林试验研究。试验采用长15cm,折径7cm,厚度0.02mm的塑料袋为容器,以松林土或山坡草皮土为基质。圃地宜在郁闭度为0.3左右的杨树林冠下。7月下旬栽植最为适宜(百日苗)。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达99.0%,裸根苗仅为39.5%。容器苗还可节省投资,节约土地,提早成林。  相似文献   

17.
<正> 侧柏(Platycladcus Drientalis Fra-nce)是石灰岩地区造林的优良先锋树种。培育壮苗,是提高侧柏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但在水源、土壤等条件较差的地方,很难育出大批高质量的苗木,造林成活率一般在50%以下。1988年我们采用就近育苗造林,成活率达89.0%。因此,必须在离造林地较近的地方育苗,随起苗,随造林。几年来在干旱地区进行了侧柏育苗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河南省辉县市宋庄村林业试验站苗圃。年均气温14℃,降水量640.4毫米,蒸发量1743毫米,是降水量的2.7倍。春旱多风,冬寒少雨雪。土壤为石灰岩发育的  相似文献   

18.
据多年实践,总结出采用永久性钢架屋脊塑料大棚培育油松容器苗的技术方法,包括建棚、整地、播种、管理,并对塑料大棚内、外5年间油松容器苗的高生长及造林成活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用大棚技术培育出的油松容器苗。不仅在高生长上明显优于棚外容器苗。而且造林成活率也有显著提高。该技术能有效缩短油松育苗周期。加快晋北地区造林绿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针叶树新造幼林风干问题,用侧柏苗进行了“雨、秋季适当深栽,培土埋苗,翌春及时刨土透气”的抗风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抗风干措施造林成活率达93.66%,比常规造林成活率提高5.87个百分点,保存率达90.15%,比常规造林提高37.36个百分点;用侧柏、油松苗进行抗风干示范造林,成活率分别达93.23%和95.34%,保存率分别为88.08%和91.25%;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肉桂种子于每年2~3月成熟,播种迟,生长期短,苗木矮小,因此一般采用二年生裸根亩造林,且苗木占地时间长,造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育苗方法,苍梧县林业局和白楠林场从1992年开始进行“快速高效肉桂苗培育技术的研究”,育出的一年生平南桂Ⅰ、Ⅱ级苗占68.%,南肉桂Ⅰ、Ⅱ级苗占83.5%;造林成活率达96%,当年主杆净增高23.9厘米。而同时用二年生苗造林成活率只有86.7%,当年主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