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寻找影响猪产仔数的标记基因座,为应用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繁殖率猪的品种或品系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安徽4个地方品种猪(安庆六白猪、皖南黑猪、皖南花猪、定远黑猪)OB基因第2、第3外显子的多态性,同时探讨该基因对安徽4个地方品种猪产仔性能的效应。结果显示:①安徽4个地方品种猪的OB基因外显子2上没有检测到多态性突变位点,而在外显子3上两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均存在多态性突变位点;经克隆测序分析发现,外显子3在3 469 bp处存在T→C突变,在3 714 bp处存在G→T突变,但这两个突变位点均属于同义突变。②T3469C突变位点上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安庆六白猪、皖南黑猪、皖南花猪与定远黑猪等位基因A基因频率分别为0.617 6、0.637 3、0.527 3、0.609 6;G3714T突变位点上检测到CC、CD、DD 3种基因型,其中安庆六白猪、皖南黑猪、皖南花猪与定远黑猪等位基因的C频率分别为0.705 9、0.578 4、0.663 6、O.637 0;A、C等位基因占主导地位。③最小二乘分析表明,T3469C和G3714T位点上3种基因型对4个地方品种猪在头胎产活仔数和经产产活仔数上的效应均为BB>AB>AA、DD>CD>CC。初步推断OB基因可能是影响安徽地方猪产仔性状的候选基因之一或该基因与主基因相连锁,因此可以用该标记位点对安徽地方猪产仔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
圩猪和定远猪PRLR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寻找影响猪产仔数的标记基因座,为应用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繁殖率猪的品种或品系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PCR-RFLP(AluⅠ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5头圩猪母猪和63头定远猪母猪的PRLR基因exon 10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PRLR基因多态性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经检测,圩猪和定远猪exon 10上均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圩猪和定远猪AA、AB和BB型频率分别为0.490 9、0.436 40、.072 7和0.507 9、0.396 80、.095 2;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09 1和0.706 3,A为优势基因。被测猪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PRLR3种基因型的圩猪和定远猪母猪在初产总产仔数、初产产活仔数、经产总产仔数和经产产活仔数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呈现出AA>AB>BB的趋势。PRLR基因exon 10多态性对圩猪和定远猪产仔数有一定影响,但是否是影响产仔数的候选基因之一或是与影响产仔数的QTL连锁的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猪BMP15和BMPR-IB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8个猪种481头繁殖母猪进行BMP15和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2个基因的3个位点在8个猪种的测定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但山东地方/培育猪种与引进猪种间在基因型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BMP15和BMPR-IB基因对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BMP15基因,AA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1.64头(P0.05);CC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0.82头(P0.05).对于BMPR-IB基因,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内AA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0.49头和0.51头(P0.05);引进猪种中BB基因型母猪比AA基因型母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05头和0.90头(P0.05).  相似文献   

4.
PRLR基因intron 9多态性与产仔性能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豫南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4个猪种PRLR基因内含子9多态性,检测到A、B、C 3个等位基因和AA、AC、BB、BC及CC 5个基因型。对纯合子序列比对发现,在此区域内有5个位点突变,分别为G→A、T→G、C→A、C→G和T→G突变。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豫南黑猪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外来猪种在初产产活仔数(NBA)上基因型CC型比BC型多产2.38头,差异显著(P<0.05),而在初产总产仔数(TNB)和经产产仔数上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PRLR基因多态性与母猪产仔性能的关系,为该基因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白猪、长白猪、马身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5个品种(系)共计323个个体PRLR基因3'-UTR的多态性,并采用单变量动物模型,分析了多态位点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RLR基因3'-UTR存在多态性,在所研究的群体中检测到A、B两个等位基因和AA、AB、BB三种基因型.在马身猪和山西白猪中,A等位基因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97和0.88;而在大白猪、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A、B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基本相似,分布在0.47~0.53之间.PRLR基因3'-UTR多态位点对母猪产仔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基因型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均表现出AB>AA>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PRLR基因多态性与母猪产仔性能的关系,为该基因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白猪、长白猪、马身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5个品种(系)共计323个个体PRLR基因3′-UTR的多态性.并采用单变量动物模型,分析了多态位点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RLR基因3′- UTR存在多态性,在所研究的群体中检测到A、B两个等位基因和AA、AB、BB三种基因型。在马身猪和山西白猪中,A等位基因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97和0.88;而在大白猪、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A、B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基本相似,分布在0.47~0.53之间。PRLR基因3′-UTR多态位点对母猪产仔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基因型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均表现出AB>AA>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猪产仔数的遗传力低,常规育种技术对产仔数性状的改变非常有限,所以寻找控制猪繁殖率的主效基因及其遗传标记对提高猪产仔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八个猪种323头进行ESR和FSH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位点存在多态性.对于ESR基因,BB型比AA型母猪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1.38和1.15头,而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0.96和0.91头(P<0.05).对于FSHβ基因,BB型比AA型母猪的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1.23和1.36头,而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0.74和0.82头(P<0.05).  相似文献   

8.
4个猪种的PRLR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Alu Ⅰ-RFLP技术检测了豫南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4个猪种的PRLR基因位点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4个猪群中均存在A和B2个等位基因.其中A等位基因在豫南黑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群中占优势,B等位基因在大约克夏猪中占优势.在豫南黑猪中不同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呈现AA<AB<BB的趋势.引进猪种的经产母猪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张冬杰  沙伟  杨国伟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40-2341
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东北民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共313头个体PRL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系,同时分析了这4个群体是否为平衡群体。结果表明:除东北民猪外,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氏猪均处于遗传基础极度不平衡状态;多态性检测共检测到6种基因型AA、BB、CC、AB、AC、BC,推测PRLR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性能的影响是:AA>AC>AB>CC。  相似文献   

10.
运用PCR-SSCP技术和直接测序技术,对贵州白香猪的FSHß基因编码区3个外显子SNPs位点进行检测,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其与产仔数的关联性。结果在贵州白香猪FSHß基因外显子2中发现1个多态位点,对于初产母猪,AB基因型母猪比AA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多2.57头(P<0.05);在外显子3中发现1个多态位点,对于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AB基因型母猪比BB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分别多2.97头和2.08头(P<0.05)。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研究表明,FSHß基因可以作为贵州白香猪产仔性状改良的分子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动物体内催化产生一氧化氮(NO),对动物低氧适应的重要作用,选取饲养在西藏林芝地区(海拔约3 000m)的藏猪、大约克猪(高原大约克猪)和饲养在北京(海拔约100m)的大约克猪(低地大约克猪),屠宰并采集心肌、肝脏和肺脏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eNO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发现,高原藏猪、大约克猪和低地大约克猪在肝脏和肺脏中eNOS的总体表达量分别比心脏中要高1 000和400倍;在心脏中,高原藏猪和高原大约克猪eNOS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低地大约克猪的4.0和2.6倍(P<0.01),但是在肝脏和肺脏中的表达量却相反。大约克猪从低地移居高原,心肌组织eNOS表达量增加了2.6倍,但肝脏和肺脏组织中eNOS表达量分别下降了1.6和1.1倍。结果表明,藏猪eNOS基因表达量与低地大约克猪和移居高原的大约克猪存在差异,且在心肌、肝脏和肺脏组织表现不同,可能对其低氧适应起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猪胚胎附植期Eph A4的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对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Eph A4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在猪妊娠第13天(附植前期)、第18天(中期)和第24天(后期),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7个品种的950头母猪群中Eph A4基因的多态性,检测了Eph A4基因在大白猪子宫内膜等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并与猪的产仔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Eph A4基因在子宫内膜附着点的mRNA表达量要高于任何其他组织的,且妊娠第13、18和24天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但妊娠猪极显著低于空怀猪的(P<0.01);Eph A4的蛋白表达量在附植前、中和后期的表达量两两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妊娠第18天最高,妊娠第24天最低.Eph A4基因第3外显子上检测到了2个突变位点EphA4_1和EphA4_2.EphA4_1是一个A→G的突变,使谷氨酸变成了赖氨酸,G为优势等位基因,且GG基因型关联的产仔数显著高于AG或GG基因型的(P<0.05);EphA4_2是一个T→C的突变,C为优势等位基因,且CC基因型关联的产仔数显著高于TC或TT基因型的(P<0.05).上述结果表明,Eph A4的表达对猪的胚胎附植发挥着一定的调控作用,EphA4_1位点GG基因型和EphA4_2位点CC基因型可以作为产仔数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猪HGD基因第14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方法】以金华×皮特兰资源家系F2代猪为研究材料,用PCR-SSCP方法检测猪HGD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片段,并分析了猪HGD基因型间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差异。【结果】发现了3种基因型(CC、CT和TT)。对纯合子个体测序检测发现,在猪HGD基因第14外显子序列EF011080 143 bp处存在C→T的单核苷酸变异,这一变异导致相应的蛋白质序列中脯氨酸(Pro)到丝氨酸(Ser)的替换。在试验猪群中,等位基因C的频率比等位基因T高,为78.3%;CC基因型个体占多数,达67.3%;适合性χ2检验表明,该座位在金华×皮特兰资源家系F2代猪群体中处于非遗传平衡状态。CT基因型猪腿臀重分别较CC和TT基因型猪高0.33和0.45 kg(P<0.05);CT基因型猪臀背膘厚、眼肌面积、肌肉粗蛋白含量和眼肌电导率分别较CC基因型猪高0.31 cm,3.29 cm2,0.73%和1.38(P<0.05);CT基因型猪的眼肌pH45、腿臀肌肉pH45和腿臀肌温度分别较CC基因型猪低0.26,0.23和1.21℃(P<0.05)。【结论】HGD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胴体、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4.
二花脸猪obese基因3714位点多态性与产仔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i PASA技术检测了二花脸猪OB基因的多态性 ,并且分析了其与母猪产仔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OB基因在第 371 4碱基处存在G/T替换 ,经Bi PASA检测后分别定义为等位基因G和T。在二花脸母猪群中 ,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分别为 0 339和 0 6 6 1。方差分析发现 ,G/G基因型个体的头胎产仔数以及平均产仔数略低于G/T型和T/T型个体 ,但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 ;在最高产仔数性状上 ,G/G型个体显著低于G/T型和T/T型个体 (P <0 0 5 )。表明G/G型个体的产仔潜力显著偏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析鸡胚发育过程中NANOG、POUV和TWIST2基因的调控作用,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研究NANOG、POUV和TWIST2基因在孵化1~6d(E1~E6)的整体胚胎和孵化15和18d(E15、E18)鸡胚的大脑、心脏、肝脏和左侧大腿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表明,1)NANOG基因的表达水平在E2~E6整胚和E15、E18胚期的大脑、心脏、肝脏和腿肌中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低于E1时期(P0.01)。2)在鸡胚发育的整胚E1~E6和E15、E18时期的大脑、肝脏、心脏和腿肌中,POUV基因的表达水平基本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且从E3时期后均显著低于E1时期(P0.05或P0.01)。3)TWIST2基因在E1~E6整胚中的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增高趋势,到E6达到最高水平(P0.05或P0.01);在E15和E18时期的上述4种组织中又呈现降低趋势,但均高于E1时期。NANOG、POUV和TWIST2基因在鸡胚发育过程的调控水平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望为鸡的育种和临床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牦牛SMAD4基因SNPs与生长性状的关系,探寻与牦牛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DNA测序和单倍型分型技术,对青海牦牛SMAD4基因进行SNPs检测及其基因分型、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并对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组合单倍型与牦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牦牛SMAD4基因在内含子区域存在6个突变位点,其中g.393A>G、g.555A>G、g.6525A>G和g.18360C>T均存在3种基因型,g.582A>T和g.6492C>T均存在2种基因型。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6个位点间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效应。单倍型分析发现,在14种不同的单倍型中,单倍型H1的发生频率最高。关联性分析表明,g.393A>G位点与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均显著相关(P<0.05),g.555A>G位点与体斜长显著相关(P<0.05),g.582A>T位点与体质量和体高均显著相关(P<0.05),g.6492C>T位点与体高显著相关(P<0.05),g.6525A>G位点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g.18360C>T位点与胸围显著相关(P<0.05)。基因型组合发现,单倍型H1H14可能是影响牦牛生长性状的最优组合。【结论】牦牛SMAD4基因内含子区域上的6个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关联,可作为牦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秦川牛、鲁西牛、鲁西与西门塔尔杂种牛(简称鲁杂牛)、南阳牛、夏南牛和郏县红牛6个品种中国黄牛Somatostatin基因(SST)的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研究其与6个品种中国黄牛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和PCR-SSCP方法,对669头中国黄牛SST基因第1和第2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运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对SST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6个品种中国黄牛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SST基因第126个碱基处找到1处多态位点,除秦川牛和鲁杂牛有GG和AG 2种基因型外,其他4个品种牛中均存在AA、AG、GG 3种基因型。运用卡方检验模型对6个品种黄牛中等位基因A/G的频率、基因型频率、多态信息含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供试品种在这一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该位点的A、G等位基因频率和多态信息含量在6个品种中国黄牛中分别为0.053 8~0.218 8,0.781 2~0.946 2和0.096 6~0.283 4。SST基因的多态性与6个品种黄牛的8个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对669个个体中的某些生长性状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24月龄秦川牛品种中,GG型个体的体斜长、腰角宽和坐骨端宽均高于AG型个体(P<0.05);12月龄鲁西牛品种中,GG型个体的体斜长均高于AA型个体(P<0.05);12月龄鲁杂牛牛群体中,GG型个体的体斜长和体高均高于AG型个体(P<0.05);其他品种牛各基因型个体之间的生长性状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SST基因可能与秦川牛、鲁西牛和鲁杂牛的生长性状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秦川牛、鲁西牛和鲁杂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