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自由基与茶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茶品质,是以鲜叶的生化品质成分为基础的,不论何种茶类,都是应用不同的制茶技术,发挥鲜叶原料的品质潜力,以获得具有不同品质特征的成茶。但是,这种很久的茶叶加工技术,都出于应用物理原理与方法,以控制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利用控制技术的最佳物理条件,优化产品质量,当今国内外的制茶技术,都出自这一物理条件原理.根据作者的研究,制茶技术需要在物理方法的基础上,渗入生化方法,从茶叶内在生化成分的生  相似文献   

2.
一、茶鲜叶清洗和脱水设备现状 茶叶初制加工从茶鲜叶到成品干毛茶,目前通过设备的研发创新已基本实现了清洁连续化加工,分析当前应用不同配置的茶叶初制加工生产线,尚缺少前道工序茶鲜叶自动清洗和连续式脱水设备.茶鲜叶原料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要素,由于环境因素,茶鲜叶表面本身会产生泥灰和各种污染,从采摘、运输到加工场所将鲜叶表面的可能有的农药残留以及粉尘等表面附着物清洗干净,洗净后的鲜叶再进行加工生产,提高茶鲜叶的洁净度等卫生指标.  相似文献   

3.
茶叶色·香·味的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的品质,除外形形态外,主要表现在茶叶的色、香、味。任何茶叶的色、香、味,都有它们各自的物质基础,色、香、味不同,它们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不同。因此可以说,所谓茶叶品质,是茶叶中各种化学物质理化特性的综合反映。茶叶的种类很多,各有各的品质特征。无论哪一种茶类,其色、香、味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鲜叶原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制茶工艺技术,使鲜叶内含物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的结果。因此茶叶品质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鲜叶原料的物质基础,二是取决于制茶的科学性。只有好的鲜叶原料,才有可能制出好茶。而鲜叶的物质基础,与茶树品…  相似文献   

4.
随着茶叶初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对鲜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茶鲜叶作为制茶的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成茶品质。本研究从鲜叶的理化特性和劣变机理方面,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气调和振动因素对茶鲜叶贮运品质的影响,为顺应茶叶加工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对茶叶加工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戴春霞  刘芳  葛晓峰 《茶叶科学》2018,38(3):281-286
茶鲜叶含水率是茶叶加工业中衡量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实现茶叶加工过程中茶鲜叶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高光谱技术分析茶鲜叶含水率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对茶鲜叶高光谱图像感兴趣区域光谱数据的提取,利用4种不同的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提取特征波长,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特征波长和茶鲜叶含水率定量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卷积平滑处理后的正交信号校正的预处理结合逐步回归分析法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茶鲜叶含水率预测效果最佳,模型校正集、交叉验证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7、0.8342和0.7749,最小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91、0.0311和0.0371。由此可见,高光谱技术能有效的实现茶鲜叶含水率的检测,这为茶叶加工业中衡量茶叶品质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在使用计算机技术与设施,采用L处理方法、计算机量化、图像处理等方式来进行对茶鲜叶的色坚定,与研究茶叶在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变化,茶鲜叶色泽及其嫩度,读取茶色泽参数进行茶叶识别等方面针对茶叶的品种,加工,品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思路分析。  相似文献   

7.
制茶工业发展到现阶段,成茶品质的提高,无不与原料品质指标(包括茶叶机械组成、多酚类和水浸出物含量)密切联系在一起。为测定制茶原料(茶鲜叶)的品质指标,特别是测定多酚类含量,确定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红茶品质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决定茶叶品质的因子,首先是鲜叶原料,尤其是鲜叶的嫩度与生化品质成分。这与茶树栽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及茶树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从鲜叶制成成品茶之后,决定茶叶外形的主要是物理作用,尤其是与机械的工艺性能与制茶的工艺技巧密切相依。但茶叶品质的决定因子,最主要的是内质。决定茶叶内质的因子比较复杂,是茶叶生化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决定茶叶内质因子的生化品质成分,基本上都集中在茶汤中。就红茶而言,应该包括茶黄素类物质、茶红素类物质、茶儿茶素、水溶性单  相似文献   

9.
唐代以前关于名茶采制的记述不多。司马相如《凡将篇》中将诧与中草药并列,茶鲜叶经烘干或晒干而为药用,这涉及制茶起源,三国张揖《广雅》所记载的,提及茶鲜叶烘干或晒干,制成茶饼再烘干,把散叶茶改为团茶,使茶叶的品质起了变化,因而扩大了茶叶用途,药用兼饮用...  相似文献   

10.
茶类多种多样,制法各不相同。但是,各类茶叶制造中,大多需要使用炉灶。如初制中的加温萎凋、杀青、干燥;精制中的复火烘焙等。 (一)炉灶在制茶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类型 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初制中,都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以形成各自的品质特征。各类茶叶制造中都需要进行于燥(烘焙)作业,其作用不仅仅是单纯排除茶叶中的水分,把鲜叶(或不同工序的在制叶)变成干茶,更重要是在水分的参预下由于热化学作用,促使芽叶内部进行复杂的生化变化,因此,烘焙也是发展和形成茶叶品质的过程。这些需要高温作业的工序,就要依靠炉灶供给热  相似文献   

11.
茶叶品质主要取决于风味的优劣和生理活性物质含量高低,其商业价值也不是从营养角度来考虑的。后者主要取决于鲜叶,所以说风味调制是制茶的关键。茶叶风味表现在色、香、味品质三要素上,色是香和味的集中反映,制茶中多数工序都以色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鲜叶是制茶的原料,是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在正常制造工艺的情况下,红碎茶的品质主要依赖于鲜叶的自然品质。当然不可否认,良好的制造工艺技术可充分发挥原料的潜力。据研究表明,不同嫩度的鲜叶制成红碎茶的品质评分相差3~13分,甚至更大。鲜叶的自然品质高低,实质是指鲜叶多种生化物质的含量水平,茶叶的生化成分十分复  相似文献   

13.
提高制茶品质,可以增加茶厂的经济收益,而制茶品质受原料鲜叶的影响极大。所以,鲜叶摊放的管理是很重要。另外,作为鲜叶质量标准的管理机构一联营茶厂,还有鲜叶标准样的管理问题。因此,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阐述,以供茶厂经营管理的参考。一、鲜叶摊放的管理问题关于鲜叶摊放与品质的关系,许多科研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为饮料作物,品质向来为人们所重视,所以在茶树育种中,品质育种也一直占重要地位。品种与制茶品质关系极大,所谓“名种出好茶”,福建乌 龙茶中的“铁观音”、“黄金桂”与“武夷肉桂”、“武夷水仙”等均以良种而获得独特优异的品质特征。 在茶树育种中,对品质鉴定,通常分为直接鉴定与间接鉴定两个方面。直接鉴定就是按各类茶的特定采摘标准,采收鲜叶,制成各类成茶,进行审评;间接鉴定,则是从茶树相关性状,以其芽叶形质、色泽、茸毛多少、持嫩  相似文献   

15.
茶树品种的选育鉴定,或进行其它科研项目,因试验小区鲜叶的产量有限,所以制茶时不能用现行的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唯一办法,就是借助于传统的手工揉捻。手工揉捻由于不同的制茶人员,不同的揉捻次数,和各次揉捻的不同压力、时间等因素往往造成试验茶加工过程的人为差异。为了减少人为误差,应用机械代替手工揉捻,杭州茶叶试验场于  相似文献   

16.
八仙乌龙茶的初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忠 《中国茶叶》1994,16(6):26-27
八仙茶是80年代选育成功的乌龙茶新品种,萌芽早(2月下旬),产量高(亩产干毛茶250kg),适制乌龙茶,产品具香高、味浓、回味甘醇、耐冲泡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该品种已在闽、粤茶区广泛推广。八仙茶又是茶名,属乌龙茶,主要选用八仙茶品种的茶树鲜叶制成。此茶以新梢顶芽形成驻芽时,即顶叶展开时(俗称中开面)采摘三叶嫩梢为原料。顶芽未形成驻芽、顶叶未展开时采摘,其制成的茶叶品质不佳,外形瘦小,色泽灰暗,香气低,滋味苦涩。顶叶大展开时采摘,制成的茶叶品质也不佳,外形粗松轻飘,色泽赤燥,香气低,滋味淡。根据实践经验,一日之中以上午9时以后至下午4时以前这段时间采回的鲜叶(俗称午青)制茶品质最好,下午4时以后采回的鲜叶(俗称晚青)制茶品质较差,上午9时以前采回的鲜叶(俗称早青)制茶品质最差。八仙茶初制分10道工序完成,下面按工序介绍其初制方法。 1.凉青。采回的鲜叶及时摊放在直径110cm的竹制水筛内,每筛摊0.5~1kg,放置在凉青架上,以散发热量,保持鲜叶的新鲜。因为鲜叶自茶树上采下后,受到机械损伤,失水快,呼吸作用增强,产生大量热量,如不及时摊凉散热,会使叶温升高,促进叶子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一、纱网摊放茶树鲜叶萎凋技术茶叶初制厂制作工夫红茶,在气温低,特别是阴雨天气时,一般采取萎凋槽萎凋茶树鲜叶,但过去的方法是直接将茶树鲜叶摊放在萎凋槽的篾筛上,收叶时需要用扫把将萎凋好的茶树鲜叶从篾筛上扫起,鲜叶与篾筛间摩擦容易造成破损,影响茶叶品质。1.新工艺方案第一步:将纱网平铺在萎凋槽的篾筛上。第二步:将茶  相似文献   

18.
周宁 《中国茶叶》2014,(2):19-21
正茶叶加工是茶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被业界称之为茶叶的"点金术"。在同等鲜叶原料的条件下,不同的制茶工艺和加工装备决定着茶叶品质的高低。先进的制茶工艺和精良的加工装备,能够加工出品质优良的茶叶,可使产品的附加值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利用现代制造技术提升传统农业的生产水平,是当前茶产业实施技术改造最有效的一种方式。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弗(George Grover)发明了一种传热元件,  相似文献   

19.
茶叶拼配是根据各成品茶的质量标准,将多种在制品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某一确定等级的成品茶。众所周知,我国茶叶产区分布广,跨度大,各地自然条件、茶树品种、鲜叶采摘习惯千差万别,各地茶叶生产者对制茶技术掌握和应用也有差异,致使生产的茶叶品质、风格不尽相同。茶厂或销售商为保持各自成品茶的品质、风格相对稳定,获取最大利润,往往要对毛茶进行精制加工和拼配。拼配方式有好几种。计划经济时代,茶叶出口主要由茶叶进出口公司掌握,其计划性强、量大、交货周期长,通常采用箱式匀堆机拼配。但箱  相似文献   

20.
前言 随着我国茶叶科学研究和制茶机械化的不断发展。解放后特别是大跃进以来,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显著的提高,其中红茶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技术也有很大的改变,利用鲜叶原料制成的分级红茶主要的特点是:渴色红亮,溢味浓而富收敛性,外形上叶茶、碎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