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2.5%,半壁河山是以水分胁迫为主导限制因子的特殊生态区。为了提高这一地区的造林质量,选择旱生和抗旱性强的树种造林是主要造林技术之一。对于如何评价和比较林木的抗旱性,传统方法多采用对林木生态环境因子及对林木生  相似文献   

2.
干水在沙旱生灌木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水造林技术在干旱沙区造林中的应用 ,为干旱沙区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干水造林技术在干旱沙区应用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并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干水凝胶盒向土壤中持续输送水分长达 4个月之久 ,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和苗木成活率 ,使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 2 .0 %以上 ,有时达 5 .0 %以上 ,促进苗木在生长季节的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3.
干水造林技术在干旱沙区造林中的应用,为干旱沙区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干水造林技术在干旱沙区应用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干水凝胶盒向土壤中持续输送水分长达4个月之久,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和苗木成活率,使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2.0%以上,有时达5.0%以上,促进苗木在生长季节的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4.
箭杆杨农田防护林合理灌溉的林木糖代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箭杆杨农田防护林带中,对不同灌溉量处理下林木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糖和肌醇的月变化,以及林木材积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灌溉的对照组蔗糖、葡萄糖、果糖、肌醇含量最高,山梨糖含量最低,体内糖代谢和材积生长量同属最差。60、90、120、150mm灌溉量处理的体内糖代谢只有轻微的差别,材积生长量增加不显著。从糖代谢和材积生长量分析,并兼顾节水问题,提出了60mm为合理灌溉量的数量指标。同时还揭示了影响林木生长的糖类组成和代谢过程,是以蔗糖、葡萄糖、果糖、肌醇增加,山梨糖减少的糖类组成来适应土壤干旱;以蔗糖和肌醇减少,葡萄糖和果糖增加的代谢过程来适应大气干旱。  相似文献   

5.
<正>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干旱风沙地区的盐池县,自然生态环境严酷,造林成活率低,植被稀疏,土壤沙化严重,草场退化,严重威胁着农牧业生产的稳步发展。1983年后,重点推广盐池县城郊地区万亩治沙样板林科研成果,贯彻以灌为主的造林方向,根据不同立地类型,选用适生灌木;采用先整地后造林,雨季抢墒直播造林,大力发展柠条  相似文献   

6.
隔盐层对滨海盐碱地造林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设置隔盐层的绒毛白蜡造林地土壤水分、盐分、土壤脱盐率及其叶片光合参数进行跟踪观测及对其变化过程的分析,研究了隔盐层对滨海盐碱造林地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盐层可减缓土壤水分在遭遇暴雨或干旱时变化的剧烈程度;隔断土壤盐分上升的通道,抑制土壤EC值的强烈变化,有效减轻盐碱地高盐分地毒害作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都较高,而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都较低,隔盐层维持了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促进了绒毛白蜡的生长;从阻盐、脱盐及促进绒毛生长效果上看,炉渣隔盐层处理组(SLIL)>沙子隔盐层处理组(SAIL)>对照(CK)。  相似文献   

7.
旱柳病虫为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介绍旱柳主要病虫种类及其防治方法,供参考。1杨树烂皮病1.1症状杨树烂皮病又叫腐烂病,主要为害柳树干部和枝梢,幼树发病最重。当造林技术不当或林木受干旱、霜冻、火灾或其他伤害时,病害最易流行。发病初期,树干上出现水渍状病斑,有酒糟味,树皮逐渐腐烂,干缩下陷,病斑扩展很快,当环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生态脆弱带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生态脆弱带 ,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干旱阳坡、绿色通道和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农田防护林等三个类型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构建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选择适宜树种、营养杯或带土托大苗 ,采用了保水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使得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达到了 85~ 95% ;绿色通道林造林成活率为 80 -1 0 0 % ;农田防护林造林成活率为 90~99.8%。且绿色通道林和农田防护林已初见成效 ,发挥了较好的绿化、美化和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土壤干旱异常阶段特征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为揭示黄土高原严重土壤干旱的时空特征,主要使用EOF,REOF、C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近40a(1961~2000年)的土壤干旱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干旱变化以全区一致为主,干旱趋势趋干加重,20世纪90年代干旱加剧最为明显;干旱存在2~4a和7~9a左右的年际振荡.以2~4a为主;干旱最容易在7~10月发展到最重,其间干旱信息由高原中部向西、向东、向北传播;7~10月干旱变化存在3个敏感区,划分了3个次区域,各次区域间干旱强度、频次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干旱是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遥感技术是一种可便捷进行大范围干旱监测的手段。针对目前遥感干旱指数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监测干旱的局限性和适用性等问题,以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等主要大田作物发育期为切入点,基于FY-3D/MERSI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土壤相对湿度实测数据,开展不同作物发育阶段干旱监测指数适用性分析,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全时期和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利用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开展精度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风云三号MERSI传感器数据在干旱监测中具有可行性,表观热惯量(ATI)在低植被覆盖或裸土时效果较好,适用于作物冻土期、裸土期和播种~拔节期;水分指数(WI)适用于播种~拔节期、拔节~抽雄期和成熟期等植被生长时期;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精度高于全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前者监测精度在80.0%以上,比全时期模型精度提高了10%~25%,尤其在冻土期(3月),分时期模型反演精度达到了92.6%。基于作物生长时期和形态差异,选择最适宜遥感干旱指数建立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提高了干旱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沟壑区森林土壤水文行为及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比较瓦窖沟小流域林地、农田、撂荒地3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的降雨入渗、产流特性及林区与非林区流域径流的季节变化,系统地分析了黄土高原林地水文行为及森林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林地土壤高入渗率、低产流率和强烈的蒸腾耗水作用形成的土壤干层以及森林对河川径流季节分配的均化作用。土壤干层的出现使土壤水库对干旱调节功能丧失,影响林木的持续生长;还将削弱入渗降雨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数量,使森林对流域枯季径流的补偿效应受到制约。森林均化径流分配的作用通过削减汛期径流和补充非汛期流水来实现。林区河川径流年内季节分配较非林区均匀,汛期削洪效能明显,并有效地补充了9~11月和3~5月的非汛期流水,补枯效果达4~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在宁夏六盘山外围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林木成活与生长的关键因子,需深入理解森林坡面不同坡位的土壤含水量对降雨量的响应差异。本文在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选择一个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坡面,于2021年5—10月利用自动气象站和土壤水分仪连续监测降雨等气象条件和坡面土壤含水量变化,分析土壤含水量的坡位差异及对降雨量级的响应。观测期间总降水量为443.7 mm,虽然接近多年平均值,但夏季干旱严重。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的生长季内变化,整体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8月最低(0.112 m3·m-3)。(2)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的坡位差异,整体表现为:上坡[(0.191±0.044)m3·m-3]>中坡[(0.158±0.045)m3·m-3]>下坡[(0.146±0.034) m3·m-3],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坡位变化因处于干旱年,主要受植被蒸散耗水量大小的影响,而受坡面汇流影响不大。(3)在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因素随机试验,在小麦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研究了土壤干旱对两品种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即分别在土壤干旱和正常水分下种植小麦"矮抗58"(P1)和"泛麦8号"(P2)。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种植P1和P2)相比,孕穗期,土壤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普通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丰度显著降低了11.3%和6.9%、8.4%和8.2%;灌浆期,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丰度明显下降了34.3%和21.8%;成熟期,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的丰度显著降低30.9%和8.6%、34.1%和17.3%。土壤干旱对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却显著降低了孕穗期和灌浆期的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和灌浆期的蔗糖酶活性,提高了成熟期的蔗糖酶活性。"矮抗58"比"泛麦8号"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更高,但孕穗期其蔗糖酶活性更低。干旱与品种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各类群的丰度、多样性和4种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综上,土壤干旱主要抑制微生物丰度,而品种间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明显,干旱和品种均...  相似文献   

14.
外生菌根真菌对杨树抗溃疡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树是我国北方用材林、防护林和农田林网中的主栽树种,由于气候干旱、土壤贫,导致杨树生产力低,抗逆性差,病虫害严重发生。菌根可以促进林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增强其抗逆性,作者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漆蜡蘑[Laccaria laccata(Fr.ex Scop.) Berket]对杨树的水分、养分、生长和酶活性等生理生化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艾比湖湿地不同盐碱环境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艾比湖湿地盐碱化土壤广泛分布,不同的土壤盐碱环境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特征的影响有所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状况反过来又反映了其生存的土壤健康状况。文中初步分析了艾比湖湿地不同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变化的特征,讨论了土壤盐碱化程度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表明:5种不同样地土壤的pH值、含水量和总盐含量状况、各层微生物数量组成存在极大差别,表明该地区0~50 cm深度土壤微环境异质性较高;5个样地中总数最多的是放线菌,其次是细菌,最少的是真菌,三类微生物数量在各层土壤中的分布随土壤总盐含量的升高而减少;总的微生物数量较少,最多的是4号样地各层总和:313.30×102个.g-1,说明该地区土壤的结构、通气性、水分状况、养分状况等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总体来看,在这一地区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总盐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凝结水研究综述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土壤凝结水的实验与研究。土壤凝结水特指地面温度和表层地温达到露点时,大气水汽和土壤孔隙水汽由汽态水凝结而成的液态水。近地气温、地温、相对湿度、下垫面性质、地下水埋深等因素都会影响凝结水形成的速度、深度和数量。土壤凝结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近地表大气和包气带孔隙中的水汽。土壤凝结水是土壤水和地下水水分平衡不可忽缺的因素。土壤凝结水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水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区土壤的生态特征与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详实的资料,分析了干旱区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及其生态意义,土壤的理化性状、养分特征以及在盐碱化、沙化和灌耕条件下的变化,并论证了这种变化在生态功能上的影响。其结果表明:①干旱土壤分布具明显空间垂直地带性及径向分布规律。极端干旱条件下的暖温带棕漠土的生态功能最差,其他土壤的生态功能排序依次为灰棕漠土< 灰漠土< 灰钙土(棕钙土)< 灌耕土< 草甸土类;②土壤生态性能在灌耕,风沙及盐碱化条件下发生显著变化,耕灌条件下使高生态性能的土壤逐渐退化而低生态性能土壤有所改善;盐碱化和风沙化的结果使土壤贫瘠化和粗质化,生态性能严重退化;干旱区平原土壤的生态特征与变化规律决定了其具有潜在荒漠化倾向。对干旱区土壤和生态特性及其变化的认识,是干旱区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抗旱保水袋在废弃采石场造林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和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抗旱保水袋性能及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袋保水袋的吸水速率和吸水倍数比小袋保水袋分别增加1.4倍、1.9倍,在蒸馏水溶液下的吸水速率和吸水倍数比自来水分别增加0.6倍、0.1倍;大袋保水袋的保水率大于小袋保水袋;保水袋能显著增加渣土土壤体积含水量,比对照高1.29倍,苗高平均比对照增加2.36cm,成活率平均比对照增加69.5%,出现死亡天数平均比对照推迟12d。结论得出,抗旱保水袋是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废弃采石场困难立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促进植被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NPP实测法对通辽市杨树人工林各层次、林木各器官的含碳率以及碳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各器官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在35.96%~52.39%之间,排序为叶皮枝干根;草本层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在34.93%~44.24%之间;枯落物层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在34.19%~39.44%之间;土壤各层有机碳含量(土壤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在0.41~21.14g·kg-1之间。杨树人工林碳密度为100.44t·hm-2,其中林木为27.27t·hm-2;草本层为0.13t·hm-2;枯落物层为0.65t·hm-2;土壤碳密度为72.38t·hm-2,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呈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文中对于杨树人工林含碳率的研究为今后更精确的测算当地杨树人工林碳储量提供数据基础及理论依据,也将为今后通辽市林业发展及碳汇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技术措施对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别于2009年、2010年春季,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选取了迎风坡、丘间平地、背风坡作为研究样地,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保水剂、生根粉和液体地膜)进行梭梭免灌造林试验,以确定这些技术措施是否能有效提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免灌造林成活率。结果表明:实施这些措施后,不同立地条件之间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水分是限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的关键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对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三种造林措施对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