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种 《当代农业》2011,(5):24-26
一、连粳7号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08。来源与类型:原名“连05-45”,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的中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特别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抗性较好;适宜手插、机插、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水稻品种‘连粳7号’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获得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田间自然接种和室内人工接种方法,对‘连粳7号’及其与感病品种‘培矮64’衍生来的F2:3群体进行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连粳7号’发病率最高为12.25%,最低为5.5%。‘连粳7号’的亲本中,仅‘中粳川-2’的抗性与‘连粳7号’相近。另外,‘连粳7号’对灰飞虱不具有抗性,所以‘连粳7号’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是品种本身对病毒的抗性所致。连粳7号/培矮64F2:3群体中,各个家系表型呈现连续分布,并具有超亲分离特点,说明抗性由多基因控制。最终,通过BSA法获得与抗性位点紧密连锁的标记RM287。综上,‘连粳7号’对黑条矮缩病具有较强抗性,抗性来自亲本‘中粳川-2’,标记RM287将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抗黑条矮缩病水稻新品种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连粳9号是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连粳9805为母本、日本晴和早丰9号的F1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中熟中粳稻品种。文章研究了连粳9号特征特性、机插生育特点和机插高产栽培调控技术,为连粳9号机插高产栽培走向规模化和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设6个每穴不同基本苗机插处理,分别为A(每穴2苗)、B(每穴3苗)、C(每穴4苗)、D(每穴5苗)、E(每穴6苗)、F(每穴7苗),研究不同基本苗机插对连粳1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处理条件下,连粳11号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连粳11号不同基本苗机插12天后(7月10日)初始分蘖,至8月5日,处理C、D、E、F分蘖达高峰期,处理A、B分蘖高峰期晚6d。相同机插时间下,适龄移栽的连粳11号D、E、F处理在移栽至拔节阶段的群体生长速率均高于A和B处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E和F处理群体生长下降速率均高于D处理。另外,D处理的成穗数最高,达到360.9万穗/hm2,成穗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D>E>F>C>B>A。以此,连粳11号机插最适每穴基本苗数为5苗。  相似文献   

6.
连粳9号是江苏省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连嘉粳1号为母本、(日本晴×早丰9号)F1为父本杂交,经连续8代系统选择于2006年育成的常规中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特别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抗性较好;适宜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7.
中稻1号是以中粳1319为母本,中粳连96-1×中粳8415的F1做父本,经连续7代选择育成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茎秆较粗壮,生物学产量较高,适应性好,丰产稳产,粒大壳薄,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适合在江苏、山东、安徽及河南中粳稻区种植。高产栽培宜采取"主攻穗数,力促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干粒重"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连粳7号——高抗条纹叶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7号是连云港市农科院以01-65—3(镇稻88×粳8415)/(中粳川-2×武育粳3号1复合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系,2006年参加江苏省中粳预试,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区试。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004564E。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稻连粳7号为研究对象,从常规、高产、超高产3种栽培水平上,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生育中后期株叶形态等有关数据。结果表明,连粳7号具有大库(颖花数5.0×108朵/hm2)、高源(穗期叶面积指数8.0)、高转化(经济指数为0.509 6)的超高产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0.
抗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种连粳4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粳4号是用连96-1×武育粳3号,经连续选择育成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适应范围广,在苏北、鲁南、安徽北部及河南新乡地区都能种植。高产栽培宜采取"主攻穗数,力促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熟中粳水稻连粳1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11号(H05-13)水稻新品种由江苏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中野/HA20于2008年育成,属中熟中粳.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03),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121079.6.其特点是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优、分蘖力强、茎秆粗壮、丰产稳定、穗大粒多、落粒性好,抗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结合连粳11号的特征特性介绍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连粳11号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稻瘟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2005年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本田期田间病谱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对869份次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109个品种完成了3年的连续鉴定,其中通粳612、通院5、通育01U307、九10B14、九10B3、吉2000F27、吉2000F46、通院6号、通育01-221、吉2000F59、通系158、通丰8号、通研7号、九02GA2、白122、吉01-3341、九02GB5、吉2000G18、九02YC11、九02YC17、九02YC5、通院7号、通院9号、吉2000F57、吉01-3786、吉01-3657和吉2000F61品种在全省各地对穗瘟抗性水平达中抗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辽9052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选用C102做母本,以多收3号×辽粳5号F1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和系统选育后育成的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已获得辽宁省政府2004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特征特性:根系发达,秧苗健壮,叶片窄长、上举、浓绿色,分蘖能力较强。株  相似文献   

14.
1977年起,我们开展了~(60)Coγ射线辐射在水稻花药单倍体育种中应用的研究.现将有关辐射处理对诱导率、分化率和花粉苗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1977年为常规品种,有501、501选、沙刁早选、粳掉1号、台南3号、南粳33、辽丰60等.1978年有杂交稻南优2号、汕优2号;籼籼交南京11×IR28、V20A×IR661、二九南1号A×IR24、IR28×南京11;籼粳交南早A×粳7624、IR34×36天、万年青×(日本晴×南京11);粳粳交晚选229、罗米欧×螃蟹谷、RengoA×(69×农垦19)×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品种宁粳4号、连粳7号、连粳11号、华瑞稻1号和连粳15号为试材,考察了机插秧栽培的水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筛选出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机插秧水稻品种。结果表明:江苏淮北地区稻麦二熟区较适宜的机插秧水稻品种为连粳15号和连粳11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9个中熟中粳、10个迟熟中粳植株性状、生育期、抗病性、严量及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熟中粳组连粳4号、徐稻3号、武运粳21号、连粳6号、盐粳11号,迟熟中粳组盐粳10号、南粳45等品种表现尤为突出,可以成为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种植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7.
甬优15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4号A(原名:京双A)×F8002(原名:F5032)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籼粳杂交中稻品种,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甬优15在建阳市示范种植表现、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抗倒能力存在差异的中熟中粳品种连粳7号、徐稻3号和早熟中粳品种连粳15号、连粳13ZJ61为试验材料,在稻麦两熟制下,研究了播期对直播稻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生长与根系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播期范围(6月10~30日)内,中熟中粳品种越早播其抗倒能力越强,早熟中粳在适宜的播期抗倒能力表现较好;(2)根冠比较大、根干质量大、蜡熟期根干质量在播期范围内衰减少是直播稻抗倒能力强的主要特征;(3)中下层根占全部根的比例大、蜡熟期中下层根系在播期范围内衰减少是抗倒能力强的显著特征之一;(4)在播期范围内根数多、根直径大、后期根长和根数衰减少是根部抗倒能力强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抗倒能力存在差异的中熟中粳品种连粳7号、徐稻3号和早熟中粳品种连粳15号、连粳13ZJ61为试验材料,在稻麦两熟制下,研究了播期对直播稻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生长与根系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播期范围(6月10~30日)内,中熟中粳品种越早播其抗倒能力越强,早熟中粳在适宜的播期抗倒能力表现较好;(2)根冠比较大、根干质量大、蜡熟期根干质量在播期范围内衰减少是直播稻抗倒能力强的主要特征;(3)中下层根占全部根的比例大、蜡熟期中下层根系在播期范围内衰减少是抗倒能力强的显著特征之一;(4)在播期范围内根数多、根直径大、后期根长和根数衰减少是根部抗倒能力强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部分粳稻品种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个粳稻品种(系)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连20-417、盐稻8号、徐稻3号、连粳99-87条纹叶枯病发病轻,华粳2号、武育糯16等品种发病重;并分析条纹叶枯病的发病原因、规律及对后期产量的影响,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