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验主要研究了锌-硫酸亚铁与硫酸亚铁两种还原剂对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锌-硫酸亚铁测定了碱解氮的回收率。测定结果表明,采用FeSO4-Zn作为该方法的还原剂检测结果可靠;通过加标回收进一步验证了采用FeSO4-Zn作为还原剂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利用全自动定氮仪碱解蒸馏测定土壤中水解性氮含量的方法,探讨并优化主要影响因素,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通过测试不同土壤样品,与碱解扩散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自动定氮仪碱解蒸馏法进行测试是可行的。建议称样量在3~5 g,蒸馏功率为50%~70%,NaOH浓度为6 mol·L-1。标准土壤样品测试值均在范围之内,日内重复性、日间重复性均较好,精密度试验表明,测试值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0.3%~109.7%。该方法与现行林业行业标准——碱解扩散法相比,测定结果间无显著差异,而整套测试时间可由24 h缩短至7 min以内,极大地缩短了测试时间。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全氮与碱解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滇池宝象河流域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宝象河流域土壤全氮含量0.40~3.60g/kg,碱解氮含量34.27~320.82mg/kg,氮素含量水平较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表现为0~10cm土层〉10~20cm土层,层次间差异不显著;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全氮含量依次为:下游大棚土壤〉中上游平地耕地〉下游平耕地〉上游坡耕地〉上游稀疏林地,其中下游大棚土壤的全氮含量与上游稀疏林地的全氮含量达到显著性差异;碱解氮含量依次为:下游大棚土壤〉中上游平地耕地〉上游坡耕地〉上游稀疏林地〉下游平耕地,其中下游大棚土壤的碱解氮含量与上游稀疏林地、下游平耕地的碱解氮含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铜对土壤酶和碱解氮及甘蔗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Cu浓度对土壤性状动态变化规律及甘蔗生长的影响,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不同土壤Cu浓度处理(44.15、61.65、79.15、86.65、94.15、269.15、444.15 mg/kg),在甘蔗不同生长期采样分析土壤性状及蔗株的生长情况。【结果】土壤脲酶随Cu浓度的增加(44.15~444.15 mg/kg)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u浓度为86.65或94.15 mg/kg时达最大值;甘蔗各生长期土壤碱解N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达到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呈显著正相关;甘蔗株高、茎径、产量、蔗汁锤度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甘蔗Cu受害临界值为土壤全Cu 269.15 mg/kg或蔗茎Cu7.82 mg/kg。【结论】适宜的土壤Cu浓度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碱解N含量及甘蔗产量、品质;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土壤Cu浓度对土壤性状动态变化规律及甘蔗生长的影响,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不同土壤Cu浓度处理(44.15、61.65、79.15、86.65、94.15、269.15、444.15mg/kg),在甘蔗不同生长期采样分析土壤性状及蔗株的生长情况。【结果】土壤脲酶随Cu浓度的增加(44.15-444.15mg/kg)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u浓度为86.65或94.15mg/kg时达最大值;甘蔗各生长期土壤碱解N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达到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呈显著正相关;甘蔗株高、茎径、产量、蔗汁锤度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甘蔗Cu受害临界值为土壤全Cu269.15mg/kg或蔗茎Cu7.82mg/kg。【结论】适宜的土壤Cu浓度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碱解N含量及甘蔗产量、品质;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孙朋  王杰  王合领  李广兵  胡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49-20450,20552
[目的]探讨丘陵海拔变化和采矿活动对沿江丘陵区荻港镇土壤碱解氮含量的的影响。[方法]在对样区样点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比较随海拔高度变化和采矿活动的进行所带来的在不同样带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结果]随海拔的升高,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并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沿江丘陵区原生土壤碱解氮呈Ⅱ级水平,被开采和废弃的矿区却为Ⅴ级水平。[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率与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施用有机肥对植烟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育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烟土壤在施用5种有机肥后,加还原剂测定的土壤碱解氮(+H)含量变化有持续递增型、抛物线型和直线型三种类型,而不加还原剂测定的土壤碱解氮(-H)含量变化仅有峰值型和持续递减型两种类型;施用等量有机肥,土壤碱解氮(+H)含量大于土壤碱解氮(-H)含量;有机肥氮素最大释放率依次为饼肥>鸡粪>牛粪>稻草>猪粪,且出现在灰砂泥田壤土的频率较高;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依次为饼肥>鸡粪>牛粪>稻草>猪粪,施用饼肥至培育末期的土壤碱解氮增加量远高于其它有机肥,且碱解氮含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样品存放过程中土壤样品碱解氮受条件影响的变化,选取了红壤土、黄褐土及砂姜黑土3种土壤的土壤样品,分别置于不同器皿中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存放后进行样品碱解氮含量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存放温度和时间下,土壤样品中碱解氮的测定值与温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测定碱解氮的样品低温存放且时间不宜过长;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用牛皮纸袋保存样品的碱解氮变化较磨口瓶装和自封塑料袋装的要大;考虑到成本和便利,测定碱解氮的土壤样品保存以塑料自封袋为宜.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野外快速测定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方法,采集土壤光谱信号,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建立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的定标模型。结果表明,采用PLS方法建模时,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定标模型的精度较高。为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标准归一化、基线校正、卷积平滑和小波变换5种方法对光谱信号进行预处理,当用小波变换法对光谱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并与PLS方法结合时,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土壤全氮样品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38 5,均方根误差为0.153 1,对应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54 9,均方根误差为0.184 2,校正集和验证集土壤全氮含量预测值(y)与实测值(x)之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0.685 8x+0.198 0和y=0.621 4x+0.237 9;土壤碱解氮样品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66 5,均方根误差为0.007 7,对应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96 1,均方根误差为0.009 4,校正集和验证集土壤碱解氮含量预测值(y)与实测值(x)之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0.749 8x+0.019 4和y=0.700 7x+0.023 3。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进行定量预测是可行的,且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光谱冗余信息进行预处理后,再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和碱解氮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黑龙江省的暗棕壤、臼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和沼泽土表层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在泥炭土和水稻土上其相关性稍差,接近岩性发育较弱的盐土、碱土、冲积土和风沙土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之间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主要旱作土壤上,有机质可以代表土壤的供氮水平。用扩散吸收法测定碱解氮在黑龙江省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测定土壤中铵态氮的方法。土壤中的有效氮加碱蒸馏,用硫酸吸收,全部转化为铵态氮,NH4 在碱性溶液中能还原ClO-,该反应和化学发光反应ClO--Luminol相耦合,通过测定剩余的ClO-来达到间接测定NH4 的目的。该方法的检测下限达到10-3mg/kg,线性范围0.01~1.5mg/kg,相关系数为-0.9995,加标回收率在85.8%~94.5%之间,RSD<2.7%(n=5),完全能满足测定土壤中有效氮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本法测定国家土壤标准样品(GBW7416)的结果平均值与标准值较好的吻合,并且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ICP-AES法具有较多优点,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符合土壤中有效磷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效磷是土壤肥力重要指标和磷肥施用量的基本指标。为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对土壤有效磷常用化学、同位素示踪以及生物测定方法进行概述,并就今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供试土壤调酸处理,获得17个不同pH值水平的土样,应用NaHCO3浸提剂提取速效磷,探讨速效磷的变化动态以及Olsen-P法测定广西酸性土壤的可行性,为测土配方施肥测定方法的标准化提供一定的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从总体趋势上来看,Olsen法作为广西土壤速效磷测定方法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超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规律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苗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至蜡熟期差异逐渐减小.施用磷肥提高了春玉米植株对磷素的吸收量,在磷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基肥、追肥比例春玉米磷素吸收量有所不同.春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典型抛物线关系,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春玉米产量呈增加的趋势,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平谷区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明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为合理科学配方施肥和识别农业面源磷污染重点控制区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郊区平谷区布设1 058个采样点,测定其耕层(0~20 cm)与亚耕层(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平谷区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有效磷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5和1.29,均属强变异程度,其平均含量分别为32.80和9.74 mg?kg-1,耕层含量高于亚耕层,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耕层和亚耕层有效磷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14.6和15.8 km。平谷区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空间分布表现为:低山区>平原区>山区,主要与高程、土地利用方式及施肥量有关。亚耕层有效磷空间分布格局与耕层相似,但其含量远小于耕层。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超过临界值(60 mg?kg-1)的概率为70%~90%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半山区。概率<20%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1%,分散分布于东北部山区、东部半山区及中部、西南部平原区。【结论】平谷区果园、菜地和大田土壤磷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盈余,有机肥和化肥的大量投入是平谷区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的主要原因。大华山镇中部及刘家店乡东南部部分区域作为农业面源磷污染的重点控制区,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主要土壤有效磷演变及其与磷平衡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明确土壤有效磷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磷平衡(土壤磷输入减去磷输出)的响应关系,为指导磷肥施用以及管理有效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1个农业部国家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分析常规施肥条件下中国主要5种类型土壤上有效磷的演变规律与土壤磷素的平衡状况,得到单位磷平衡的有效磷变化量(即有效磷效率),同时对土壤的有效磷效率与土壤性质(pH、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个土壤监测点中有2个点的磷素出现耗竭,19个点的磷素出现累积,累积磷盈亏在-290-4 919 kg?hm-2。在监测时间内,有14个监测点的有效磷随年份显著上升,2个监测点显著下降,其余持平。21个监测点的有效磷年均上升0.74 mg?kg-1。81%的土壤监测点有效磷与磷平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每累积100 kg P?hm-2,褐土有效磷平均增加1.12 mg?kg-1,变异系数为25%;黑土有效磷增加3.76 mg?kg-1,水稻土有效磷平均增加5.01 mg?kg-1,变异系数为52%;紫色土有效磷平均增加2.34 mg?kg-1,变异系数为68%;灌淤土有效磷增加0.47 mg·kg-1。有效磷效率与土壤pH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65,P<0.01),与土壤有机质(r=0.62,P<0.01)、全氮(r=0.52,P<0.01)和碱解氮(r=0.63,P<0.01)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结论】中国主要类型土壤的有效磷效率有一定差异,范围在0.47-10.76 mg?kg-1,有效磷效率均值在不同土类之间为水稻土>黑土>紫色土>褐土>灌淤土,且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土壤有效磷效率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土壤磷素盈亏和磷素活化效率(PAC)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施肥下水稻土磷素演变特征及与磷平衡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1982年开始的红壤性水稻土长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试验包括不施肥(C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7个处理。【结果】经过30年不同施肥,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M、NKM、NPK、NPM、NPKM和PKM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速率分别为0.18、0.20、0.83、1.35、1.46和1.62 mg·kg-1·a-1。M、NPK、PKM、NPM和NPKM处理土壤全磷增加速率分别约为4.3、15.4、16.0、18.3和22.9 mg·kg-1·a-1。所有施肥处理,土壤中磷素均有盈余,磷素盈余量与土壤有效磷增加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中每盈余100 kg P·hm-2,M、NKM、NPM、NPKM、PKM和NPK6个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0.4、0.7、1.9、2.1、2.2和3.2 mg·kg-1。在土壤中磷素盈余量接近的情况下,单施化肥(NPK)的PAC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M)处理(P<0.05)。【结论】化学磷肥和有机肥配施相比单施化肥或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效磷、全磷含量和磷素活化效率。  相似文献   

19.
磷素营养供应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烤烟正常生长。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效磷水平的植烟土壤对烤烟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3.29mg·kg-1、土壤磷最大吸附量Xm为67.3mg·kg。的潮砂田上,施磷1.35g·盆-1(P4)的烤烟农艺性状处于较高水平,干物质积累与P5处理差异不显著,可满足烤烟正常生长需求。在土壤有效磷为28.66mg·kg、土壤磷最大吸附量Xm为168.2mg·kg。的黄泥田,施磷2.00g·盆“(P5)处理的烤烟农艺性状水平最好,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且全株干物质含量最大(79.03g·盆_1),与P4处理差异极显著,说明P5处理可满足烤烟正常生长需求。在土壤有效磷为54.50mg·kg、土壤磷最大吸附量Xm为104.0mg·kg。的灰泥田上,施磷1.35g·盆。(P4)处理的烤烟农艺性状水平最好,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且全株干物质积累最大(95.04g·盆。),说明P4处理能满足烤烟生长。在同一施磷水平条件下,烤烟的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累积量大小为:灰泥田〉黄泥田〉潮砂田,说明植烟土壤的有效磷水平及磷最大吸附量不同对烤烟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氮沉降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测量法,研究了氮沉降处理对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沉降处理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氮沉降量对相同土壤层有效磷质量分数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趋势.9个月的高氮处理(150kg·hm~(-2)·a~(-1))最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