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革胡子鲶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暴发性死亡的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中分离出可疑病原菌株2010111403(简称1403),分别采用细菌全细胞脂肪酸鉴定系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细菌16 S r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对其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403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分离菌株对健康革胡子鲶致病性测试表明其对革胡子鲶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6.32×106菌落形成单位(CFU);实验感染革胡子鲶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表明菌株1403是引起革胡子鲶发生暴发性死亡的主要致病病原。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氟哌酸、先锋霉素等9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分离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等4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广西南宁市、浦北县和玉林市暴发性死亡胡子鲶的病原菌及其所携带6种毒力基因对其致病力的影响,用常规方法从病鱼的心脏、肝脏等部位分离细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以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 R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PCR扩增法检测病原菌的6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从患病鱼中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3株,温和气单胞菌2株。3株嗜水气单胞菌与标准菌株Aeromonas hydrophila ATCC 7966(CP000462)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均为99.8%,2株温和气单胞菌与标准菌株Aeromonas sobria NO.106(AB472903.1)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均达99.9%。6种毒力基因在5株病原菌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Act和Aer基因100%,ahal、hly和Alt基因均为80%,ahp基因仅20%;毒力基因型共3种,在5株气单胞菌中分布情况为Act+ahal+hly+Alt+ahp-Aer+3株,占实验菌株的60%,为主要的毒力基因,Act+ahal+hly+Alt+ahp+Aer+和Act+ahal-hly-Alt-ahp-Aer+各1株,各占20%。携带全部所检6种毒力基因的菌株致病力最强,只携带Act和Aer 2种毒力基因的菌株致病力最弱。ahp基因在菌株的致病力中起重要作用,病原菌的致病力是多种毒力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北流市养殖的胡子鲶随着放养密度加大以及投喂配合颗粒浮水性的饲料后水质难以调控,池塘有机质太多,淤泥加深,容易发生急性脱粘、烂身综合症,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治疗的病例,提出了本地胡子鲶脱粘、烂身综合症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革胡子鲶的生物学特性,就池塘单养该鱼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余干县水科所,利用三角帆蚌养殖珍珠,已有十多年历史。1983年因感染疾病使蚌成批死亡,二个月内死亡达60%以上,经济上受到巨大损失,严重影响育珠生产的发展。在水科所的要求下,余干县防疫站检验科与水科所共同配合,对病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异育银鲫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盐城某养殖场患出血病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从病死及濒死异育银鲫的肝脏、脾、肾中分离病原菌,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最终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分离的2株细菌(编号为WJ11-3和WJ11-4)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均能导致异育银鲫死亡,并出现与自然条件下基本一致的症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WJ11-3对苯唑西林、林克霉素、万古霉素显示耐药性,对恩诺沙星等28种药物高度敏感;WJ11-4对苯唑西林、林克霉素、新生霉素显示耐药性,对氟苯尼考等28种药物高度敏感.本次异育银鲫的出血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可选用恩诺沙星、阿洛西林、氧氟沙星、苯唑西林、林克霉素、新生霉素等多种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褐牙鲆腹水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腹水病褐牙鲆体内分离致病菌,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该菌的16S rDNA序列与标准株同源性达99.8%,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制备灭活疫苗后分别注射小鼠和牙鲆,测定其免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所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其保护率达到90%,免疫牙鲆的保护率达到80%;采用渗透压差法浸泡免疫牙鲆在攻毒后发病率仅为6%,攻毒后保护率为85%;通过间接ELISA检测表明受免动物体内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体;剖检及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免疫过的动物内脏健康无异样,而未免动物肝脏充血,肠腔有积水.说明该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美国青蛙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腐皮病美国青蛙的体表以及心,肝,肺,肾中分离出27株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等试验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再挑出具代表性的三株菌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美国青蛙腐皮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其次为布兰汉氏菌。该病的发生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水质和避免蛙体受伤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胡子鲶投喂0,300mg/kg盐酸左旋咪唑的日粮1周,在停喂后第4周和第8周,取头肾和脾脏制作组织切片,第6周取头肾和脾脏制作透射电镜切片。结果表明:左旋咪唑可以刺激胡子鲶脾脏和头肾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的增生,其中嗜中性白细胞的功能状态较对照组活跃。  相似文献   

12.
从患头部溃烂病的淡水白鲨(Pangasius sutchi)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BS1,分别以腹腔注射、创伤浸泡和直接浸泡三种方式感染淡水白鲨。结果显示:该菌株能感染淡水白鲨,且毒力较强,腹腔注射0.2 m L该菌液(1×108cfu/m L)可导致受试淡水白鲨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达83.3%,直接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为0%,受感染淡水白鲨出现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对菌株BS1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一步选用16S rRNA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序列结果进行BLAST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16S rRNA基因与Gen Bank上登录的嗜水气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进化树聚为一支。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左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阿奇霉素9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虎纹蛙烂趾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息典型烂趾病的虎纹蛙病灶组织分离到1株细菌.暂命名为WD-01,经人工感染证实该细菌为虎纹蛙烂趾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对其进行鉴定,并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鉴定结果表明,细菌WD-01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利福平、先锋霉紊、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12种药物对菌株WD-0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鳝出血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确定四川省部分地区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从患出血病濒死的黄鳝肝脏、肾脏、脾脏等组织取样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分析,并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得到14株病原菌株,经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  相似文献   

15.
对典型病症为体表腹甲严重斑块状充血、甚至出血,体表某些部位出现溃疡,严重的会口鼻充血、流血,内脏肝、脾、肾肿大的病鳖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分析。从肝脏中分离菌株ARC090812,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实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敏感,对恩诺沙星及强力霉素中度敏感。致病性实验表明,半数致死量LD50为7.87×108CFU/mL。  相似文献   

16.
盐度对胡子鲇、革胡子鲇及其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子鲇、革胡子鲇及其杂交子一代珠胡子鲶胚胎发育各期的存活率和孵化率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该类鱼胚胎发育的环境盐度以不超过5为宜;发育至孵化期胚胎所能耐受的最高盐度革胡子鲇是10,胡子鲇和珠胡子鲇是11。盐度对3种胡子鲇胚胎发育速度影响不大,总的趋势是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变慢。  相似文献   

17.
胡子鲇脑型芳香化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和RACE法,克隆了胡子鲇(Clarias fuscus)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b,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在前脑、下丘脑、脑垂体、肝、精巢和卵巢6种组织,以及性腺分化前后(出膜后12~30 d)全鱼中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Cyp19a1b cDNA全长2 347 bp,5′端非编码区219 bp,3′端[不包括poly(A)]596 bp,开放阅读框(ORF)1 503 bp,编码500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56.388 kD。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胡子鲇Cyp19a1b氨基酸序列与非洲鲇(Clarias gariepinus)Cyp19a1b同源性最高,达95.6%;与南方大口鲇(Silurusmeridional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斑马鱼(Danio rerio)、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及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Cyp19a1b同源性达75%以上,但与上述鱼类的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a)同源性低于62%,表明其为脑型芳香化酶,同源性分析结果与根据传统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的结果相一致。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Cyp19a1b在胡子鲇上述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肝和精巢最低,在脑部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此外,在胡子鲇性腺分化前(出膜后12 d)Cyp19a1b即开始表达,但分化前后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暗示Cyp19a1b可能不是引起胡子鲇性腺分化的直接因素,但其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性腺分化过程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鮰暴发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3尾表现出血症状的患病斑点叉尾鮰(lctalurus Punctatus)体内各分离出一株病菌,测定结果显示致其急性死亡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慢性死亡的致病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对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Ⅵ和红霉素等已产生耐药性,而对菌必治、头孢肤肟和复达欣等高度敏感;菌株Jh-1和菌株Yh-3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氟哌酸和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而菌株Jh-2却低度敏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对3株致病菌均具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