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式美是一切美的事物、也是树桩盆景的外形(实物的轮廓)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各种型式的盆景,给人的美感是不同的。把树桩盆景的外形轮廓,不同面的折角中抽象出线条来,用造型艺术的语言来表述:如曲干式盆景用“S”形曲线来表示,直干式盆景用“|”竖线表示,等等。这就是造型语言。造型不同,语言就不同,审美特征就不同,但是  相似文献   

2.
附石盆景是中国盆景中的一门传统技艺,它通过树与石的互相依附,紧密配合,去开拓盆景艺术的表现范围,增强盆景的表现力。柽柳作为河南盆景的地方树种之一,在历次盆景展出中受到盆景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张瑞堂先生的《丰收在望》开创了柽柳“垂枝式”盆景的先河,王选民大师又进一步深化,细作了柽柳的“垂枝式”,使柽柳得到了升华。除做“垂枝式”外,柽柳还可作“仿松式”、“朵云式”、“自然式”等等。  相似文献   

3.
附石盆景,作为盆景艺术中一个独立的形式,有着它自身的优势。首先,它不择树种,绝大多数盆景树种都可以附石;其次,由于有石材的衬托,所以对树木的桩形不象对树桩盆景那样苛求;尤其可贵的是适宜扦插苗木的盆景创作,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繁荣盆景事业的一条可行之路。正因上述优势,附石盆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各地盆景界的作品看来,附石盆景的数量还是不及其它组合盆景(如丛林式、水旱盆等)。考查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附石盆景的制作难度相对较大,对技术、技巧的要求较高,使一些缺乏经验的爱好者望而却步:二是按照常规来制作附石盆景需时较长,一般在树桩附石后,让根系衔石而生,附着稳固,都要经过3~5年的埋土栽培。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对此也深有感触。往往在选中石材后,对树桩的选择颇费踌躇:桩形好的,根系不一定与石材相配,还须先埋土定植,培育根系;有的树桩根系能较为合理地附石,而枝形与石材又不尽协调,附石后还必须重新调整枝形,进行养护。这便是让初学附石盆景制作者感到好的树桩可遇不可求的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花卉盆景市场上时有一种肉红色似一尊尊罗汉、观音或一块块奇石被称之为“罗汉木”、“观音木”、“生命石”的盆景出售。《中国花卉报》(1993.3.11和6.24)曾以“新家族”、盆景良材分别报导罗汉木、生命石的照片,并说是为南美引进,为地衣属真菌科地衣多年生真菌植物。《花木盆景》杂志(2000年第2期)答读者问称是云雾山中的木质植物,出于江苏省罗汉山和广西山林之中,生命极长,生长缓慢,不长枝叶,又称“千年没叶树”。然而,笔者参观南京中山植物园见有被称为杉林膝状根  相似文献   

5.
榆树盆景在每年翻盆时期都会不同程度地剪出一定的较粗根系。将其扦插极易成活,经培养可制作附石盆景。栽植2年后的小榆根。榆根较大缺点为上部粗、下部细,直接制作盆景有局限性,造型不理想。可考虑以石遮干,制作附石盆景。任何石料均可选用但以孔多(能穿根)、皱多(能附根)造型较好为上。中,将一较大榆根倚植于石头右侧(可用软金属丝或带子将其固定)。(反面),尽量利用石上的洞穴将树根穿过,增加成型后的趣昧性。有条件可植于园中养坯,如为长石可用瓦片等将其包围后再填土,使根须向下生长。 这是一盆种植有7年的榆树扦插根附石盆景。取名《峡…  相似文献   

6.
盆景菊的欣赏趣味主要在作品的整体意境、菊桩形态及满“树”繁花,其次是花色、花形、附件及盆架等等。此文仅就促使菊株多多著花的关键措施作一番探讨,与同好师友们切磋技艺。我认为: 首先是选择品种:菊花大朵者直径如盘、如碗,小朵者如小指甲盖那么一点儿。盆景用菊追求多花,自然应选择小花类型的,尤多用花径2.5厘米以下的。盆景菊桩  相似文献   

7.
盆景,作为一门独立的、纯欣赏的艺术,早在中国的唐代就已确立。但是,时至今日,在中国、在海外,对盆景艺术的本质问题,仍然没有真正弄清楚!据说国际上有个“盆栽联盟”的组织,他们举办的会议、展览,往往把“盆栽”与“盆景”混为一谈,将“技艺”和“艺术”等同起来!而我们中国的一些盆景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跟着“潮流”走,甚至主张把“盆景”统一改为“盆栽”,因为国际上都用“Bon sai”这个词! 一、盆栽与盆景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我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并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树石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两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9.
微型盆景以其小巧玲珑、造型夸张、线条简练、极具风趣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微型盆景亦有微型山水与微型树桩之分,在制作技艺上各不相同。微型山水盆景,它采取“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再现大自然之山水风貌。由于盆钵狭小,在制作上有一定难度。这里笔者以五彩斧劈石为例简述一下孤峰式微型山水盆景的制作过程,仅供同行尤其是初学者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中国花卉盆景》出现了非常生动活泼的局面,许多行家对如何发展盆景事业提出了很多高见。但也有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如“中国盆景只能有一个自然派”的一派论;“忘掉自已重新开始”的忘我论;“你们虐待值物”的虐待论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禁锢思想、束缚手脚的典型观点。“中国盆景只能有一个自然派”。这是一个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盆景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因材施艺、因形赋意的造型艺术。盆景就其词意而论,可理解为:盆中有树(或石料等),树(或石料等)能成景,景中有情,情中寓境,而且这些环节一脉相承,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合艺术法度,得自然真趣,才能算为名副其实的盆景。简言之,即是由景——情——境。一、盆景艺术中的“工”这是相对于“意”而言的。就象国画中的工笔画对于写意画一样。盆景中“工”的艺术特点是整齐划一,法度严明,姿态端庄,具有鲜明的具像美、装饰美和通俗之美(见右上图)。人们在盆景创作过程中常常有意识  相似文献   

12.
水旱盆景,是指在同一盆中既栽种植物又布置山石,既有水面又有旱景的一种盆景。它介于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之间。在这类盆景中,树与石相映成趣,水与早相补相成,巧妙地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水旱盆景是人们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树木姿态或单单玩赏水石的产物。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尝试将它们集于一体。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航录》记载,当时扬州的花匠善制  相似文献   

13.
水旱盆景是将两种不同的素材——树与石,经过穿插、拼合、组织于一盆中,相依造景,树石交融,表现出富于天然野趣、饱含诗情画意的一种“大景域”盆景表现形式。画面中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树有石,有景有情。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编辑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七期盆景、园艺培训班上,赵庆泉先生为学员们讲述了水旱盆景的制作过程,使我这个喜爱水旱盆景创作的工作者从实践中又提高了一步。现将赵先生的讲述,按我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与喜爱盆景的同道共享。中国盆景与优美的自然景致有着密切联系。可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可以表现树木的景象,亦可表现山水的景象。水旱盆景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树木盆案和山水盆景的有机结合,是以植物、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在浅口水盆里表现水、旱、树、石兼而有之的自然景象。赵庆泉先生在继承中国传统水旱盆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逐渐形成了清新、秀丽的个人风格。他创作的水旱盆景以树木为主,山石为辅,表现大多为比较“完整”的自然号观。  相似文献   

15.
一盆形态动人,意境深邃的树木盆景,其根的艺术表现力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附石盆景中,树木的根大部分裸露于石上,根的艺术效果则更为突出。因此,在制作附石盆景时,除对石材和树桩的择优选用以及在干枝的造型上下功夫外,更应着意在营造和使用根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根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附石盆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盆景界有人对一种“树冠丰满、不露树枝”的树木盆景形态,称之为“远树景象”,这是不对的。道理十分明显:一、“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的概念。盆景是表现自然景观及其生命景象的有生命的艺术。大体分为三类:山水盆景表现树木景象“远景”;水旱盆景表现树木景象“中景”;树木盆景则是表现树木景象“近景”,甚至可以说是对大自然景观中的局部景象之一的树木景象的“特写式”表现。由此可知“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概念的规定性,故而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卉盆景》2004,(8):50-50
不久前,"中国商标服务网"网站上公布了广东省潮州市盆景协会副会长陈歆田(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为他的盆景向工商部门注册上了名为《石敢当》的商标(见附图)。这在盆景界里可是件新鲜事。在当今繁华的市场上,在千姿百态的商品中,人们随时随地都可看到琳琅满目的各式商标,唯独没有看到出售的盆景上标示注册商标。陈歆田的行为,可说是盆景商品化以来,为使盆景生产进一步纳入经济轨道,更好地开拓销售市场而采取的一项开创性举措。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为盆景注册商标,是促进盆景流通、发展盆景事业的一项战略措施。我国是世界盆景艺术的始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艺术积淀深厚,流派纷呈,风格  相似文献   

18.
盆景的附石与配石,概念不同,意义迥异,制作有别。附石是盆景制作的一种型式;配石是在盆景制作的过程中,桩材与景物发现有空白添缺的地方,用石块配置,使构图完整,是补不足的一种手段,并非盆景艺术的一种型式。概念明确了,要探讨的是,山松盆景的附石与配石,皆因山松有难度,有风格,难在附之不易,容易死亡;风格在于山松的个性和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大型乃至超大型树木盆景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盆景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笔者认为,宜小不宜大,小型盆景好处多多。符合盆景创作要求盆景盆景,盆中之景。众所周知,盆景是用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美景以及人文景观再现于盆盎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微缩景观。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以小树展现大树或古术风采,早己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准则和目的。以"咫尺之石,观五岳太华;一勺之水,目睹千里江河",是对盆景艺术的极好诠释。将与自然大树一般大小的树桩移植于盆中,有悖于盆景的创作要求,难冠盆景之名,不宜追奉。而小型盆景,恰好以其有限的体量,无限的魅力,很好地承接了盆景创作原则,是应该提倡的盆景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0.
贵刊近几期相继刊出了对“舍利型”盆景不同看法的文章。这是办刊者的大度和责任。在对“舍利型”盆景的讨论中,有人顶礼膜拜,有人杜绝宣传,也有人要求做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舍利型’盆景”。余以为礼赞也好,鄙视也罢,这都全属个人好恶。没有必要就不同的声音动辄上纲上线,如临大敌一般。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论“舍利型”或其他什么型迟早都会“吹入”中国盆景界中来,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