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微囊化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和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一种新兴技术。论文简述了益生菌微囊化技术的壁材选择和包埋工艺,重点介绍了微囊化技术在提高益生菌抗逆性、食品加工和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应用以及用作黏膜免疫佐剂和疫苗载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益生菌微囊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但益生菌在保存及使用中会受到外界逆境条件影响,导致其活性降低甚至死亡。微囊化包被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对益生菌的保护中。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微囊化包被的蛋白类、多糖类、改性淀粉和纳米壁材,分析了挤压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乳化法、复凝聚法等益生菌微囊化包被的方法,阐述了微胶囊化包被对益生菌耐酸、耐高温、耐湿等抗逆特性和耐贮存的作用效果,最后对微囊化包被技术在饲用益生菌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包囊材料,蛋氨酸为芯材采用复相乳化法制备蛋氨酸微胶囊。应用均匀实验设计分析了微胶囊制备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的工艺条件,得出明胶溶液浓度对微囊的形成影响较大,优化参数得出蛋氨酸微胶囊载药量为61.30%。  相似文献   

6.
卵白蛋白是蛋清中的主要蛋白质。为提高卵白蛋白源抗氧化肽的稳定性,试验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乳化凝胶法制备卵白蛋白源抗氧化肽微胶囊,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乳化剂浓度、乳化转速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并优化制备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5%,氯化钙浓度为8.0%,乳化转速为6 000 r/min,乳化剂添加量为8.0%,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封率为80.45%。  相似文献   

7.
采用O/O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替米考星微囊,根据正交设计进行处方筛选,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米考星含量。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最佳因素水平为:乙基纤维素120mg,替米考星100mg,水浴温度60℃,聚乙二醇30mg。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离并筛选出1株抗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益生菌菌株,研究采用形态观察、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等试验,并运用TCID50和MTT比色方法,在PK-15细胞水平上分别检测益生菌活菌、灭活菌体、菌体碎片及培养上清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上对TGEV感染力和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分离、鉴定出1株益生菌,属于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暂命名为L1菌株),此菌株的活菌、灭活菌体、菌体碎片及培养上清液均有降低TGEV感染力和活性的作用,其中活菌降低TGEV感染力及对TGEV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灭活菌体和培养上清液次之,菌体碎片最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猪源益生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抗病毒机制,本研究在体外细胞感染猪睾丸细胞(ST)模型上,采用MTT比色法、TCID50法、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半定量RT-PCR法评价益生菌抗TGEV的作用.MTT试验中,在3种作用方式(益生菌预处理细胞,再接入病毒;益生菌与病毒同时接入细胞;病毒先感染细胞,再接入益生菌)下,所选益生菌对TGEV感染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益生菌预处理细胞后,再感染病毒,细胞存活率升高;益生菌与病毒体外相互作用后接入细胞,病毒对细胞的侵害能力下降;病毒感染细胞后再接入益生菌,益生菌抵抗TGEV感染细胞的能力相对较弱.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半定量RT-PCR试验分别采用益生菌预处理细胞,再接入病毒以及益生菌和病毒体外作用后同时接入细胞两种方式来检测益生菌对TGEV感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与MTT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的3株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均能够抑制TGEV感染细胞,但菌株间存在差异.不同的作用方式对TGEV感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也有所差异,其中益生菌预处理组的抑制作用最强,病毒感染细胞后再用益生菌进行处理组的抑制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7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试验1~7组分别为口服0 mg/kg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对照组、口服0 mg/kg空囊组、口服1 mg/kg CCK-卵黄抗体(yolk immunoglobulin,IgY)-低剂量微囊组、口服5 mg/kg CCK-IgY-高剂量微囊组、注射0 mg/kg CCK对照组、注射1 mg/kg CCK-IgY-低剂量非微囊组、注射3 mg/kg CCK-IgY-高剂量非微囊组。单笼饲养,试验期40 d。以小鼠体重、日采食量及血液中CCK抗体D值为评价指标,对CCK-IgY及其微胶囊进行促生长及免疫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试验全期来看,试验3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试验4组(P<0.01),但与试验1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注射CCK-IgY剂量的增加,D值也随之升高,试验7组D值极显著高于试验5组(P<0.01),而CCK-IgY微囊组均未达到与注射一致的效果。口服微囊化CCK-IgY和腹腔注射非微囊化CCK-IgY均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腹腔注射非微囊化CCK-IgY具有较明显的促生长效果,但CCK-IgY微囊饲喂效果不够明显,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饲用微生态制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用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动物健康状态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与抗生素相比,它具有保健、促生长、无副作用等优点,不少学者称其为“绿色”饲料添加剂。1饲用微生态...  相似文献   

12.
内标法同时测定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的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巴豆酸作为内标物,以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探讨无需任何前处理便能同时测定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的最佳色谱条件。用HP-INNOWAX(19091N-133)毛细管柱,以高纯氮作为载气,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理想检测条件为载气总压力160kPa,气化室温度250℃,检测室温度270℃,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法,初始温度120℃,然后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220℃,保持2m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哺乳期比格幼犬生长性能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15日龄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生态制剂组,每组6只。微生态制剂组幼犬每日灌喂犬用微生态制剂20 mL,对照组幼犬灌喂生理盐水20 mL,于试验第0、3、9、12、15、18、21、25、28 d测量体重并计算净增重,第28天采集全血样、血清样和粪样。全血样进行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GB)浓度测定,血清样检测碱性磷酸酶(AKP)、无机磷(I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1β(IL-1β)、脂多糖(LPS)含量;粪样进行菌群测序,统计Goods coverage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对样本进行PCoA分析,并统计各样本在门、属、种水平上的物种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幼犬体重(P<0.05),显著增加血清中RBC数量及HGB、AKP和IP含量(P<0.05),促进比格幼犬生长发育;微生态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清TG含量(P<0.05),但对...  相似文献   

14.
仔猪腹泻是猪场的常发疾病。选择32-33 d,均重8.2 kg的仔猪35头,在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0.5%复合酸、1.5%益生素、0.5%复合酸+1.5%益生素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添加1.5%益生素可显著提高仔猪采食量(P〈0.05),分别单独添加复合酸和益生素仔猪末重最佳(P〈0.05)。两种添加剂均可显著降低腹泻率(P〈0.05)。未发现添加复合酸和益生素对生产性能的加性效应,可能与该添加剂的使用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和NSP酶对羔羊增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益生素(Probiotics)又名原生素,通过增强动物肠内微生物群落的阻碍作用,或者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而间接起促进生长及提高饲料转化的微生物培养物.益生素对动物产生的作用有颉颃作用,免疫刺激作用,改善动物肠道内微生物环境、促进理想的厌氧菌生长、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作用,还可分泌杀菌物质,产生有机酸和各种酶,防止有毒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复合酸化剂和益生素对仔猪腹泻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仔猪腹泻是猪场的常发疾病。选择32-33 d,均重8.2 kg的仔猪35头,在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0.5%复合酸、1.5%益生素、0.5%复合酸+1.5%益生素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添加1.5%益生素可显著提高仔猪采食量(P〈0.05),分别单独添加复合酸和益生素仔猪末重最佳(P〈0.05)。两种添加剂均可显著降低腹泻率(P〈0.05)。未发现添加复合酸和益生素对生产性能的加性效应,可能与该添加剂的使用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疫苗,笔者采用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对制得的微胶囊外形、粒径分布、包封率及缓释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制成的微胶囊呈球形,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径分布范围为10~80 μm,包封率70%以上,体外释放72 h的释药率为39.72%。该方法重复性好,简单易行,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所得的微胶囊疫苗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光耦的原理,并结合X光下的透视图,理论分析光耦内部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绝缘穿透距离的可能存在路径,进而实验中利用3只样品即可快速找到最短路径,此方法可为光耦的产品认证及质量筛选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