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中国畜牧兽医》2020,(8)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6.
7.
采用O/O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替米考星微囊,根据正交设计进行处方筛选,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米考星含量。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最佳因素水平为:乙基纤维素120mg,替米考星100mg,水浴温度60℃,聚乙二醇30mg。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离并筛选出1株抗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益生菌菌株,研究采用形态观察、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等试验,并运用TCID50和MTT比色方法,在PK-15细胞水平上分别检测益生菌活菌、灭活菌体、菌体碎片及培养上清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上对TGEV感染力和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分离、鉴定出1株益生菌,属于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暂命名为L1菌株),此菌株的活菌、灭活菌体、菌体碎片及培养上清液均有降低TGEV感染力和活性的作用,其中活菌降低TGEV感染力及对TGEV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灭活菌体和培养上清液次之,菌体碎片最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猪源益生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抗病毒机制,本研究在体外细胞感染猪睾丸细胞(ST)模型上,采用MTT比色法、TCID50法、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半定量RT-PCR法评价益生菌抗TGEV的作用.MTT试验中,在3种作用方式(益生菌预处理细胞,再接入病毒;益生菌与病毒同时接入细胞;病毒先感染细胞,再接入益生菌)下,所选益生菌对TGEV感染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益生菌预处理细胞后,再感染病毒,细胞存活率升高;益生菌与病毒体外相互作用后接入细胞,病毒对细胞的侵害能力下降;病毒感染细胞后再接入益生菌,益生菌抵抗TGEV感染细胞的能力相对较弱.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半定量RT-PCR试验分别采用益生菌预处理细胞,再接入病毒以及益生菌和病毒体外作用后同时接入细胞两种方式来检测益生菌对TGEV感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与MTT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的3株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均能够抑制TGEV感染细胞,但菌株间存在差异.不同的作用方式对TGEV感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也有所差异,其中益生菌预处理组的抑制作用最强,病毒感染细胞后再用益生菌进行处理组的抑制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7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试验1~7组分别为口服0 mg/kg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对照组、口服0 mg/kg空囊组、口服1 mg/kg CCK-卵黄抗体(yolk immunoglobulin,IgY)-低剂量微囊组、口服5 mg/kg CCK-IgY-高剂量微囊组、注射0 mg/kg CCK对照组、注射1 mg/kg CCK-IgY-低剂量非微囊组、注射3 mg/kg CCK-IgY-高剂量非微囊组。单笼饲养,试验期40 d。以小鼠体重、日采食量及血液中CCK抗体D值为评价指标,对CCK-IgY及其微胶囊进行促生长及免疫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试验全期来看,试验3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试验4组(P<0.01),但与试验1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注射CCK-IgY剂量的增加,D值也随之升高,试验7组D值极显著高于试验5组(P<0.01),而CCK-IgY微囊组均未达到与注射一致的效果。口服微囊化CCK-IgY和腹腔注射非微囊化CCK-IgY均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腹腔注射非微囊化CCK-IgY具有较明显的促生长效果,但CCK-IgY微囊饲喂效果不够明显,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饲用微生态制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用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动物健康状态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与抗生素相比,它具有保健、促生长、无副作用等优点,不少学者称其为“绿色”饲料添加剂。1饲用微生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哺乳期比格幼犬生长性能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15日龄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生态制剂组,每组6只。微生态制剂组幼犬每日灌喂犬用微生态制剂20 mL,对照组幼犬灌喂生理盐水20 mL,于试验第0、3、9、12、15、18、21、25、28 d测量体重并计算净增重,第28天采集全血样、血清样和粪样。全血样进行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GB)浓度测定,血清样检测碱性磷酸酶(AKP)、无机磷(I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1β(IL-1β)、脂多糖(LPS)含量;粪样进行菌群测序,统计Goods coverage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对样本进行PCoA分析,并统计各样本在门、属、种水平上的物种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幼犬体重(P<0.05),显著增加血清中RBC数量及HGB、AKP和IP含量(P<0.05),促进比格幼犬生长发育;微生态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清TG含量(P<0.05),但对... 相似文献
14.
15.
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和NSP酶对羔羊增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益生素(Probiotics)又名原生素,通过增强动物肠内微生物群落的阻碍作用,或者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而间接起促进生长及提高饲料转化的微生物培养物.益生素对动物产生的作用有颉颃作用,免疫刺激作用,改善动物肠道内微生物环境、促进理想的厌氧菌生长、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作用,还可分泌杀菌物质,产生有机酸和各种酶,防止有毒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