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两年在遮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地上部生长和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对干旱最敏感,其次是叶面积、株高和根系数量,作物茎粗对干旱不敏感。连续干旱不超过12 d有利于作物生长,否则不利于作物生长。夏玉米生长前期遇到干旱较前后期干旱的减产风险更大,而作物根系响应可能是干旱减产的原因之一。调整作物种植时间和促进根系下扎将是缓解南方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DSI指数的干旱与冬小麦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0—2012年MODIS ET/PET和NDVI数据集构建干旱指数(DSI),监测山东省和河南省冬小麦主产区的农业干旱,并在地级市尺度上进一步评估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9月—2011年2月山东省特大干旱过程显示的DSI不仅能监测气象干旱,还能较好地反映农业干旱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以及时间上的演变。不同冬小麦生育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不同,灌浆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干旱致使土壤水分亏缺,影响了作物正常的灌浆强度,进而导致作物减产;其次是拔节期;返青期干旱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干旱?不同的作物和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干旱的危害是不同的。所谓干旱,主要是由于久旱不雨或少雨,又没有地下水或灌水可资利用,土壤或空气中可利用的有效水分不足,对作物播种、出苗、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造成的影响或危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影响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的第一限制因素。通过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选用节水模式、改善旱地作物营养状况、调整作物播期及布局、选育和选用抗旱品种、增强抗旱锻炼等措施,能有效降低干旱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丹玉77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辽西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生育期作物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干旱处理均不利于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且随着干旱程度增大,作物生长受抑加重,减产加剧;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玉米生长和最终产量较容易受干旱影响,而灌浆期受旱影响相对较小;苗期轻旱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对照处理,但其他处理WUE均降低,且随着干旱的加重而减小.因此,在研究区当水资源难以得到保证时,建议在玉米苗期轻旱控制或灌浆期干旱胁迫,避免拔节期和抽穗期受旱.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冬小麦花前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及复水的响应,选用"周麦22"为试验材料,通过移动防雨棚下桶栽控水的方式,在足墒播种、安全越冬基础上为拔节期和抽穗期间施加不同的水分控制条件,考察冬小麦的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探讨作物干旱复水机理,以期为冬小麦抗旱高产稳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取得主要结果如下:①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变化趋势保持高度一致,皆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以及干旱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且干旱对不同生育期影响表现为:连续干旱抽穗期拔节期。在复水后,只有单阶段轻旱处理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抽穗期恢复程度最高。②短期干旱条件下产生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干旱程度是重旱,长期干旱条件下则是中旱和重旱。③相比之下短期轻旱减产不显著,且产量随着干旱程度加重和干旱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抽穗期干旱要比拔节期产量高。在经历轻旱和中旱复水后,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综合研究认为,冬小麦花前短期轻旱能够在不显著降低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在抽穗期遭受干旱复水后补偿效应更高,同时应避免连续干旱。  相似文献   

7.
基于遗传程序设计的作物干旱程度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遗传程序拟合非线性函数的思想,建立了量化计算作物干旱程度的遗传程序模型.该方法通过演化计算自动寻找最优的模型结构,不但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干旱对作物造成的产量损失,而且避免了预先建立具体数学表达式及求解参数的不便.实例表明:遗传程序设计的作物干旱程度量化模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智能性,拟合精度高,可为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已有的农业干旱研究中,土壤墒情的模拟与干旱程度的动态评估常常是独立进行的,二者并没有统一起来。基于此,建立了田间土壤水分平衡模型,通过作物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模拟农业干旱过程。为了将土壤墒情模拟与农业干旱的动态评估统一起来,引入了阶段性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通过干旱缺水对农业产量影响的定量分析,反推得出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状况对应的干旱程度和缺水权重,从而将土壤墒情模拟与农业干旱评估结合起来,达到农业干旱动态模拟与评估的目的,为从土壤墒情状况实时动态评估农业干旱程度提供了一种便捷可行的方法。最后将提出的模型方法结合某灌区进行了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挖掘作物自身的抗渍能力,探索支持南方渍水下番茄生产的途径,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前干旱预处理对花后渍水逆境下番茄形态特征、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苗期正常供水,花后渍水胁迫可显著抑制作物的生长,使产量和品质指标下降;与无干旱锻炼相比,花前干旱预处理可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体物、有机酸、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含量;3种花前干旱预处理中,采用对照60%花前干旱预处理的果实产量最高;作物根重、根冠比、可溶性糖、可溶性固体物、有机酸、维生素C和果实密度随花前干旱程度增大而增大,而地上干物质、总干物质重和单果重量则随干旱程度增大而减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采用对照50%花前干旱预处理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作物干旱胁迫补偿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作物生长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逆境胁迫之一,在一定范围的干旱胁迫后复水短期内,作物在生理生化代谢和生长发育等方面产生补偿或超补偿效应的正面效应,以弥补干旱胁迫期间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和损失.补偿效应是作物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调节机制,也是对作物进行有效水分调控,实现节水高效农业的主要生理依据.文中从生长、生理生化、代谢及产量补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可从胁迫-复水条件下作物农艺及生理指标的补偿机制,光合作用的补偿规律及反馈机制,水分胁迫后补偿效应的效益评价3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完善和丰富生物性节水理论和指导农业高效用水管理,发展节水灌溉和提供作物水分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1985年12月7日至10日农田灌溉研究所在河南新乡召开了一次干旱缺水地区经济用水学术讨论会。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市)或有关地区水利厅(局)、水科所、灌溉试验站、农科所的同志,在一起交流了这一课题组织协作研究四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经济效益。提交会议的论文、报告共二十六篇。内容大致分五个方面。(1)干旱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包括干旱对某些作物籽粒和穗形成的影响,干旱条件下的减产系数、不同发育阶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夏玉米干旱胁迫时生理响应机制,寻求适宜干旱胁迫调控指标。通过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生育阶段与干旱胁迫程度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Pn与产量均呈降低趋势,且Pn与产量呈同步变化。对于光合速率大小的影响主要在干旱胁迫阶段,复水后叶片气体交换基本恢复正常;干旱胁迫时间段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作物产量影响较大,与适宜水分相比,产量降低幅度逐渐增大。长期持续受旱复水后其叶片气体交换无法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生育后期中旱更有利于夏玉米节水保产。全生育期干旱胁迫时,随干旱胁迫程度与时间的增加,夏玉米叶片气体交换能力、产量与耗水量基本均呈下降的趋势;避免全生育期干旱胁迫,最低应高于中旱。在河南豫中地区以节水高产为目的,适宜选择轻旱,各生育阶段缺水时至少保证土壤水分在田持(重量含水率)的50%以上。本研究为该地区夏玉米节水高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宁夏中部干旱区油葵畦灌优化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田间试验,分析了水平畦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制度对土壤水分、油葵生长生理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葵生育期内灌溉计划湿润层为0~40cm时,可满足其水分需求;在2012年生长季降雨量较大(247mm)的情况下,较低灌水定额对作物的生长生理指标并无显著负面影响;丰水年宁夏中部干旱带油葵畦灌的优化灌溉制度为灌水4次,每次灌水定额600m3/hm2,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作物耗水量可降低20%以上,WUE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14.
干旱是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常年遭遇的一种自然灾害,但遭遇干旱的时期不同,对农作物(以粮食为主)产量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别。春季干旱虽然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播种和出苗,但是根据多年的气象形势,在春季作物播种时期,往往会有一定量的降雨,可以为作物播种出苗提供一定的水分;另外,由于华北地区常年冬春雨雪稀少,老农经过多年的实践,创造了“秋耕壮垡”、“早春耙耱保墒”、“浅耕踏墒”、“伏雨春用”等一系列保墒耕作措施,加上地膜覆盖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作物适时播种和正常出苗。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是限制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干旱造成大量作物产量损失,使得世界范围内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为应对这一问题,必须实现生产过程中作物水分含量的实时监测,以指导合理灌溉。同时有必要加快选育耐旱、抗旱的作物品种,以保证干旱胁迫下农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借助遥感技术、光谱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的集成能力,基于高通量表型技术的作物生长监测研究取得极大进展,为干旱胁迫下,大规模作物水分含量快速、无损、精确研究提供可能。高通量表型技术在作物干旱胁迫中的应用有助于指导精准灌溉,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并帮助育种学家快速筛选耐旱作物品种,辅助优质作物改良。系统阐述了高通量表型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作物干旱胁迫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龚郑锋 《农业工程》2021,11(12):108-113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分别设置正常水分、拔节期干旱、抽雄期干旱和灌浆初期干旱4个处理,研究玉米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淀粉相关酶活性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显著降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抽雄期和灌浆初期干旱显著降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贡献率;干旱显著降低籽粒质量和灌浆速率,抽雄期干旱对后期籽粒质量和灌浆速率影响最大;干旱显著降低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干旱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秃尖长、减少了行粒数,3个时期干旱胁迫产量分别降低15.15%、33.11%和22.00%。因此,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初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为敏感,对产量影响较大,尤其是在玉米抽雄期,要确保水分供应,以保证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灌溉是维持半干旱区作物生产的重要措施,节水灌溉技术因各国国情、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发展节水灌溉是未来农业灌溉的前进方向,是迈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的必经之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发育受灌溉因素影响较大,了解作物应对灌溉的生理响应机制可改善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为灌溉条件下作物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套种条件下作物耗水规律和非充分灌溉制度,对河套灌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进行不同灌水量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及不同种植条件对作物产量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在相同灌水处理条件下,套种小麦的穗粒数、产量均高于单体种植;拔节期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而灌浆期的灌水量影响最小;在套种模式下更有助于小麦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套种条件下作物耗水规律和非充分灌溉制度,对河套灌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进行不同灌水量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及不同种植条件对作物产量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在相同灌水处理条件下,套种小麦的穗粒数、产量均高于单体种植;拔节期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而灌浆期的灌水量影响最小;在套种模式下更有助于小麦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在降雨量少且分配不均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垄沟集雨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目共睹。在众多学者和农民共同努力下,该技术从最初简单的垄沟不覆盖技术已经衍生出各种应用模式。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垄沟结构、覆盖材料、土壤属性、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归纳了垄沟集雨种植技术的发展进程,客观地阐释了其对生产和环境的正负效应及发展前景。结果表明,垄沟集雨种植技术通过微地形改变和覆盖方式汇集雨水、减少蒸发面积,平衡不同覆盖材料的增温和降温效应,从而对土壤水热条件、肥力和农田生产力具有调控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目前该技术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单季作物,也延伸至两熟地区的周年生产中。然而,考虑到该技术未来发展可持续性,认为垄沟集雨种植技术结合环保型覆盖材料和模型模拟等方式将有利于缓解塑料地膜对环境的负效应,改善生产中难于机械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