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对西北旱区农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讨论了西北旱区农业与农作制的特点及农业发展的三大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发展的四大战略:精种战略、脱贫战略、建设我国最大生态屏障——草原战略和投入战略。  相似文献   

2.
2011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中提出了"兰州-西宁地区"区域发展战略格局。文中通过计算区位商识别"兰州-西宁地区"各州市产业集聚状态,筛选出各地区优势产业及其分布特征;并在分析各地重要工、农业产品区域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两横一纵"产业发展格局,"兰州-西宁"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集聚与分工思路,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克拉玛依新绿洲休闲农业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干旱区新绿洲休闲农业开发模式的探讨,是休闲农业深度开发战略在时空推进上的具体落实。克拉玛依是新绿洲的典型代表,其休闲农业发展条件和发展模式具有特殊性。通过国内休闲农业开发地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三种模式:阶段模式、地域模式和功能模式,并以此为视点,对克拉玛依现代农业科技园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和层次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克拉玛依新绿洲的休闲农业开发的五种模式:绿洲原生态旅游模式、高新科技农业示范旅游模式、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旅游模式、庭院经济旅游模式和文体节日旅游模式。以求对新绿洲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益。  相似文献   

4.
定西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农业生态环境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着区域未来农业的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定西地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蒲天胜 《广西植保》2005,18(3):24-27
农业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国际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总战略的影响下,总结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经验提出来的。其涵义为:“在确保食物安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维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协调平衡的农业经济、技术、生态系统和健全繁荣的社会系统,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持续农业有其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 ,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是本世纪末把我区建设成为“农业强省”的坚实基石。植保作为减灾保产技术体系,怎样适应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九五”期间我区植保科技工作者必须面对而且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为此,作者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我区植保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21世纪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植保战略的思路,供同行们探讨。1 我区植保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来理解植保的主要任务在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草鼠(简称有害生物)的为害达到减灾保产的目的,同时又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从这个层面来分析我…  相似文献   

8.
北方旱地农业研究与开发的重大进展与突破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我国“七五”和“八五”期间10年来在北方旱地农业研究与开发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了发展北方旱地农业必须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粮食为先导,农牧结合,农林牧综合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坎儿井作为我国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或灌溉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价值标准的解释,分别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协同适应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方面,分析了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视角,提出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的若干对策: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加强立法与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申遗"进程,适度发展旅游业,构建多方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陇东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土地和生物资源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由于受水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的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三农”问题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在这种条件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资源消耗型农业向增值型和科技型农业的转变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该区的农业自然禀赋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陇东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是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取得农业的最佳效益,重点是建设山区的生态农业,同时要注重市场导向的作用,树立优质农业品牌意识,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市场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西部旱区气候资源评估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候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 ,它既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 ,也是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气候不断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针对农业需要动态地评估气候资源的有效性及其利用风险 ,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传统的气候资源评价方法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 GIS)的评估方法和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 ,并从协调人地关系 ,协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角度论述制定基于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的区域农业持续发展规划方法。本文以西北干旱地区为重点 ,阐明在农业规划时要特别强调包括工业、生活、生态和农业生产在内的区域用水平衡 ;当热量条件允许时注重采用遗传和管理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 ,通过提高水分利用率充分利用辐射能 ;考虑与气候和市场相适应的农业种植结构与农业生物类型 ,重视眼前利益兼顾长远利益 ,重视局部利益兼顾整体利益 ,使区域经济生态效益持续较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和基本方向,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农业现代化定量测评的中心环节。基于农业现代化内涵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设计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比较适合我国农业的情况,可以据此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及生态农业分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自 2 0世纪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 ,但东西部发展差距也在迅速拉大。党中央及时作出加快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 ,并选择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和实施退耕还林 (草 )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措施 ,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却在部分决策者中产生了淡化西部农业地位及农业建设方向迷离等问题。本文认为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 ,农业仍应作为基础产业加以重视。作为我国农业文化的起源 ,西部黄土高原的大地湾文化已有 70 0 0 - 80 0 0年历史 ,仰韶文化亦有 50 0 0 - 60 0 0年历史 ,说明该区农业在远古时代便具有奠基位置。文章接着列举近期 (2 0 0 0年 )西部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 38.1 2 % ,粮食产量占全国 2 7.9% ,棉花产量占全国 36 .33 % ,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产值 2 3 .0 9%的事实 ,说明我们西部大开发中不能忽视农业的位置。事实上西部农业产品消费量中 ,其农村住户人口只消费了自身原粮产量的 52 % ,蔬菜产量的 31 .3 % ,油脂产量的 2 6 .3 % ,其余均用于支援城镇建设和调往区外 ,说明西部农业在国家建设中 ,贡献亦是巨大的。西部地区人口总计约 3 .55亿 ,占全国人口的 2 8.67% ,如此数量的人口需求靠国家从区外调剂 ,是不可想象的。因此 ,淡化或轻视西部农业地位的观点 ,将是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15.
甘肃中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肃中部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今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必须遵循透度性、限制性、多样性、有机化和循环利用等原则,在“集中、优势、集约、高效”的利用策略下,把相对短缺的水肥资源富集起来,用于优势土地,通过生态学合理的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建设高效、优质、高产的农业产业体系,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泾河流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泾河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影响泾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植被极度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趋势加剧;人口增长过快,资源难以为继;农业结构单一,整体效益差。发展对策应以植被的恢复建设为突破口,通过“生态塬”、“圈层结构”和“梯层结构”等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发挥川塬旱作农业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高效优质的旱作农业体系;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核心,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带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我国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这一世界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旨在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工程实施五年来,在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和减少水土流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大面积坡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使整个工程实施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本文依据1995-2002年安塞县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确定安塞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探讨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的实施,在短期内显著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加速了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增长对农业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加强第二产业的发展应是今后几年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鼠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灾害之一。为了发展无公害、可持续控制农业鼠害的新方法、新途径,迫切需要加强有关鼠害防治的基础研究,提升鼠害防治的科技水平。本文基于我国农业害鼠发生状况与学科发展趋势,从3个方面探讨了农业鼠害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即基础生物学、鼠害成灾规律及鼠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除草剂登记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除草剂登记和使用的基本现状,探讨了除草剂登记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并分析了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或建议等。我国按《农药管理条例》的要求,农药实行登记制度。农药生产和登记随着国家工业技术的蓬勃发展,由原来主要依靠进口,主要以跨国公司的产品登记,到现在以国内企业产品登记为主,我国除草剂原药和制剂都有大量出口。但在新除草剂创制和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创制新品种能力弱、开发新技术少、除草剂药害和抗药性等问题日益突出。科学、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保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北地区农牧业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代,随着北方沿海、沿边商埠的开放及其经济辐射作用的加强,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农牧业产品的市场化和外向化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对近代西北地区皮毛贸易规模的变化,以及人类挖掘甘草和苁蓉等对农牧业的破坏状况,探讨人类在农牧业上掠夺式的经济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程度.认为,片面追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农牧业开发,导致了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巨大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